2019-2020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三对存在进行深思语文版必修.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39019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三对存在进行深思语文版必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三对存在进行深思语文版必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三对存在进行深思语文版必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三对存在进行深思语文版必修一、基础知识训练(9分,每小题3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小张由于开始不喜欢法学专业,加上刚进大学时很迷茫,不知道如何去学习,大一时经常宅在寝室里,_地过了一年。阿Q本来是看打架的,但不知道为何却挨了别人几拳,一时_起来,等他清醒了,打架的人不见了,只有几个看客还饶有兴趣地望着他。当日中午,派出所值班民警接到群众报警,称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在自己经营的建材店里坐了很久,_,可能是走失人员。A神志不清昏头昏脑浑浑噩噩B浑浑噩噩 昏头昏脑 神志不清C昏头昏脑 神志不清 浑浑噩噩D神志不清 浑浑噩噩 昏头昏脑解析:选B浑浑噩噩:形容无知无识、糊里糊涂的样子。昏头昏脑:形容头脑昏沉,不清醒,糊里糊涂。神志不清:神志错乱或精神错乱。“浑浑噩噩”与句中的“迷茫”语境相符。“昏头昏脑”与句中的“清醒了”语境相符。“神志不清”与句中的“走失人员”语境相符。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各部门要以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落实和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加快薄弱环节的整改,切实防范各类重大事故。B在她的摄影生涯中,从对特定历史事物的关注,到对山水、民俗的喜爱,从单一的风光摄影,到具有探究性质的专题摄影,这一变化已跨越了普通审美的范畴。C中国人民挺立起凛然正义的铮铮铁骨,筑成中华民族新的长城,依靠全民抗战,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D要建立由政府、专家和民众共同组成的生态环境监管机制,促进全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保障公众对环境问题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广泛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解析:选CA项,成分残缺,应在“重大事故”后加“的发生”。B项,语序不当,应是“从对山水、民俗的喜爱,到对特定历史事物的关注”。D项,搭配不当,“促进”与“意识”不搭配,可将“促进”改为“提高”。3下列选项中,与下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_在阳光下,周围的远山就像洗过一样,历历在目,青翠欲滴。堤岸上的杨柳,已经把鹅毛似的飞絮漫天漫地地洒下来。A蓝湛湛的天空像空阔安静的大海一样,没有一丝云彩。空气湿润润的,呼吸起来感到格外清新爽快。B成群的灰雀不时像一片乌云似的从玉米地里腾空而起,又像冰雹似的纷纷落在满是尘土的道路上。百灵鸟在割过的草地上空低飞盘旋。C潮湿的树林缄默无声,轻绡似的雾里,远远传来羊群的铃声,呜呜咽咽的,好像从它们心灵深处发出来的。D河面足有一里多宽。浪涛一个跟着一个,雪崩似的重叠起来,卷起巨大的旋涡,狂怒地冲击着堤岸,发出哇哇的响声。解析:选A语段文字描写暮春景色,基调欢快喜悦,清新浪漫。B、C两项情感抑郁、惆怅;D项情感激昂、愤怒。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的基调与之相符。二、阅读能力训练(66分)(一)阅读下文,完成47题。(16分)次日下午,我离开了汉家寨,继续向吐鲁番盆地前行。大地倾斜得更急剧了;笔直的斜面上,几百里铺伸的黑砾石齐齐地晃闪着白光。回首天山,整个南麓都浮升出来了,峥嵘嶙峋,难以言状。俯瞰前方的吐鲁番,蜃气中已经隐约现出了绿洲的轮廓。在如此悲凉严峻的风景中上路,心中涌起一股决绝的气概。我走下第一道坡坎时,回转身来想再看看汉家寨。它已经被起伏的戈壁滩遮住了一半,只露出泥屋的屋顶窗洞。那无言的老人再也没有出现。我等了一会儿,最后遗憾地离开了。千年以来,人为着让生命存活曾忍受了多少辛苦,像我这样的人是无法揣测的。我只是隐隐感到了人的坚守,感到了那坚守如这风景一般苍凉广阔。走过一个转弯处我知道再也不会有和汉家寨重逢的日子了我激动地勒转马缰。遥遥地,我看见了那堆泥屋的黄褐中,有一个小巧的红艳身影,是那小女孩的破红棉袄。那时的天山已经完全升起于北方,横挡住大陆,冰峰和干沟裸谷相映衬,向着我倾泻般伸延的,是汉家寨那三岔戈壁的万吨铁石。我强忍住心中的激动,继续着我的长旅。从那一日我永别了汉家寨。也是从那一日起,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在不知不觉之间,坚守着什么。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我只觉得它与汉家寨这地名天衣无缝。在美国,在日本,我总是倔强地回忆着汉家寨,仔细想着每一个细节。直至南麓天山在阳光照耀下的、伤痕累累的山体都清晰地重现,直至大陆的倾斜面、吐鲁番低地的白色蜃气以及每一块灼烫的砾石都逼真地重现,直至当年走过汉家寨戈壁时有过的那种空山绝谷的难言感受充盈在心底胸间。4选文末段写到“我总是倔强地回忆着汉家寨,仔细想着每一个细节”时,连用三个“直至”,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答:_参考答案:运用排比修辞,突出汉家寨对“我”的影响之深,从空间、时间和深度三个方面写出汉家寨对生命的坚守,激励作者必须坚守住对信念的追求。5作者说“我强忍住心中的激动”,根据文意想一想,是什么使作者“心中激动”?(4分)答:_参考答案:在这残酷的绝地里,汉家寨的人自从祖先迁移到这里,就这样世世代代地固守了下来,他们以坚守对抗着恐怖的大自然,对抗着被抛弃的寂寞,这种坚定的信念和品格使作者心中激荡不已。6在第4段中出现“小巧的红艳身影”,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4分)答:_参考答案:因为这个小女孩不仅是汉家寨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坚守生命存活、对生命尊重的证明,还是汉家寨未来生命延续的希望。7汉家寨的人们坚守的是什么?作者要“坚守”的又是什么?(4分)答:_参考答案:汉家寨人坚守一种传统,坚守祖先留给后人的土地,坚守着生存,这是一种原始古朴的气概和情感。作者受到汉家寨人精神的影响,衍生出来的一种坚忍不拔的生命力,坚守的是对信念的追求、高尚的精神、纯净的心灵以及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等。(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25分)凝望那道横眉卞毓方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初,围剿鲁迅曾是文坛一道独特的风景。鲁迅生前曾想出一本围剿集,展览一下“阴面的战法的五花八门”,供读者和他的文章对照了看。但由于精力不济或形势变化,始终没能完成。鲁迅生前的热望变成了遗愿,而这遗愿又一直拖到近年,拖到当事诸君大多魂归道山、化作乔木,才得以实现。出一本汇编要等一个花甲,那么五千年历史之长之久,又能编出几多拷贝真实、剪辑世象的奇书?如今才得以对照了看。也正由于当事人纷纷仙去,我们才能平心静气,不带一丝感情色彩。然而,我左看,右看,正看,反看,还是觉得鲁迅的文章最具时代光彩。这是因为我武断地认为他们,至少是他们中的多数,既没有像鲁迅那样,从异域盗来火种煮自己的肉,也没有像鲁迅那样,反复拷打自己心中的鬼魂;既没有鲁迅那种决绝的怀疑精神,也缺乏鲁迅那种心寒入骨的忧患意识。因此,就难以接受鲁迅的歌、哭、怒、骂,更无法吃透他那充满血腥的歌声:血和铁,火焰和毒,恢复和复仇。这就自然分出了高下轩轾。我们说,元气就是元气,虚火就是虚火,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如潮的咒骂,充其量只是泼墨于码头,水一冲便净光;倒是因此而引发的鲁迅的驳诘,却如同刻刀于石,任怎么刮也去不掉。镜头闪跃。复兴门外大街,鲁迅先生之子周海婴的客厅。对面墙上是一幅油画肖像:鲁迅一手夹烟,一边眯眼盯着前方出神;他的视线的尽头,是那首“灵台无计逃神矢”的小诗。油画下方,搁着许广平和海婴的照片;海婴的那道横眉,看上去,和鲁迅的一模一样。往事如海,涌动着跨岁月的波浪,倏忽在我的心头弥漫开一片片烟波。我突然想到:在这世界上,谁最了解鲁迅?海婴吗?许广平吗?周作人吗?瞿秋白吗?毛泽东吗?不是,统统不是。“对于某些超凡卓绝的人物,真正了解他的,不是他的门生,不是他的亲友,也不是他的追随者、崇拜者,而是他的对手。”凝望着对面墙上鲁迅先生的画像,我想到了十年前写下的这段札记。而谁又是鲁迅先生的真正对手呢?鲁迅直接的有形的对手,固然包括上述论敌,进而言之,还包括清朝政府、北洋军阀、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以及国民党右派。在角斗场上血战过的,当能体会,常常是对手有多强大,逼得你也有多强大。鲁迅卓荦的文化品格和人格力量,正是在与对手的搏杀中脱颖而出的。但人们一般还是误读,或者片面理解了鲁迅。鲁迅毕生仇恨最烈、用力最专、下手最辣的,却是绵亘数千年的黑暗;是被黑暗同化了的“奴性集体无意识”;是麻木怯懦的“看客”心理;是在黑暗中疯狂滋生的,仇“新”戮“异”的全社会排他力量;是混沌一团的国民性假若“黑暗”会说话,当会告诉你,它非常非常地痛恨鲁迅,比那些有形对手的痛恨要强过百倍、千倍!那些有形的对手,莫不祈祷鲁迅的文章速朽,以为那样一来,旧账全部勾销,怨鬼销声匿迹,世事从此归于太平。他们毕竟还算懵懂的。唯“黑暗”心知肚明,天下最希望鲁迅文章速朽的,不是别人,正是鲁迅自己。因为鲁迅文章速朽的前提,必定是“光明”遍布尘寰,“黑暗”遁入地狱,万劫不复。鲁夫子真是何其毒也!(有删改)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A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初,鲁迅曾想针对别人对自己的围剿写一本围剿集,但由于种种原因,等了一个花甲他才将其汇编出来。B在作者看来,围剿鲁迅的人的文章之所以不如鲁迅的文章有光彩,是因为他们没有反复拷打自己心中的鬼魂,也没有决绝的怀疑精神,也缺乏鲁迅那种心寒入骨的忧患意识。C“如潮的咒骂,充其量只是泼墨于码头,水一冲便净光”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意在表明围剿鲁迅的人的文章内容肤浅,不具备时代光彩。D鲁迅的论敌以及清朝政府、北洋军阀、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民党右派等,所有这些便是鲁迅的全部对手。E鲁迅的论敌希望鲁迅文章速朽,而鲁迅本人也同样希望自己的文章速朽,但二者的出发点是不同的。解析:选ADA项,由原文中的“始终没能完成”可知,“等了一个花甲他才将其汇编出来”表述错误,汇编者不是鲁迅,而是另有他人。D项,以偏概全,根据原文可知,“论敌以及清朝政府、北洋军阀、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民党右派等”是鲁迅的有形的对手,另外他还有“绵亘数千年的黑暗”、“被黑暗同化了的奴性集体无意识”、“麻木怯懦的看客心理”、“在黑暗中疯狂滋生的,仇新戮异的全社会排他力量”、“混沌一团的国民性”等无形的对手。9仔细阅读第2段,分析该段中加点的“他们”指的是谁,作者在本段中着重写“他们”有何用意?(6分)答:_解析:此题第一问要结合文章第一、二段内容来理解,第一段“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初,围剿鲁迅曾是文坛一道独特的风景”,第二段“如今才得以对照了看还是觉得鲁迅的文章最具时代光彩”,由这两处内容可知,“他们”就是指二三十年代“围剿鲁迅”的人。第二问要注意分析着重写“他们”的作用,由第二段“还是觉得鲁迅的文章最具时代光彩”及后面文字描述可知,作者是把他们同鲁迅进行对比,以“泼墨于码头,水一冲便净光”之肤浅,来反衬“刻刀于石,任怎么刮也去不掉”之深刻。参考答案:(1)“他们”是指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初“围剿鲁迅”(咒骂鲁迅)的人。(2)这里以“他们”文章的肤浅来反衬鲁迅文章的深刻和永恒。10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3段的作用。(6分)答:_解析:此类题一般要从内容、结构等方面分析其在文章中的作用。在内容上,要结合对鲁迅的肖像特点的描写来体现鲁迅的形象及精神;在结构上,这段鲁迅外貌的描写与题目“横眉”相照应;由这段的最后一句与下文的内容关系看,起着引出下文的作用。参考答案:首先,这段话描写了鲁迅的肖像,虽寥寥数笔,却十分传神地展现了鲁迅的精神特质。其次,在肖像描写时,重点强调了鲁迅的“横眉”这一特点,照应了文章题目。最后,引出下文对“谁最了解鲁迅”的论述。11文章的结尾说:“鲁夫子真是何其毒也!”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答:_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知道这是对鲁迅的评价,要抓住“毒”字来理解。“毒”是什么意思,鲁迅在哪些方面比较“毒”,如对社会的认识、对“黑暗”的剖析力度等方面,围绕这些内容阐述作者对鲁迅的评价。参考答案:作者是运用了反语的手法来评价鲁迅。这里的“毒”字,更加突出了鲁迅对社会的认识之深,对“黑暗”剖析的力度之大。(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25分)在这里,看到不同的鲁迅董阳走进鲁迅的艺术世界,透过一幅幅画作、书法、篆刻、书籍封面装帧、徽标设计及收藏的碑帖、邮品,我们看到一个如此不同的鲁迅,那一张张精美的信笺,亲自设计的书籍封面,仿佛留有他的温度,影影绰绰显出一张可爱的面庞,那分明是一个顽童,忘我的,在海滩上玩赏一枚枚拾到的心爱的贝壳。在1936年的死中,鲁迅留下遗嘱,希望后代切不可做空头评论家或美术家;他还曾表示:“关于绘画,我本来是外行,理论和派别之类,知道是知道一点的,但这并不足以除去外行的徽号,因为所知道的并不多。”然而鲁迅对美术的热爱,却在他的文字中有过多次流露。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写道:“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绘图本山海经也曾经让少年的鲁迅时常惦念。当保姆阿长送给他一包有画儿的“三哼经”时,鲁迅回忆说:“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那些美好的回忆深深地烙在鲁迅的心头,像闪光的露珠散落于清晨的片片花瓣上。少时的经验往往影响人的一生,后来鲁迅集藏了大量汉画像石刻拓本,曾手摹秦汉瓦当文字一卷,印过大册的珂勒惠支画册,他还支持新生的中国青年木刻家,不遗余力1929年5月鲁迅北上探亲期间,适逢许广平怀孕待产,这是两人自三年以来第一次分别。鲁迅给许广平写了一封信,所用信笺两张,一张是许广平喜食的枇杷,一张为寓意孕育其子的莲蓬,素雅的笺纸,隽永的笔迹,别有寓意的图案。许广平后来在回信中说:“那两张纸必不是随意选择的。”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说:“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也许正因为这一点,鲁迅十分经心美术教育。1913年,任职教育部佥事的鲁迅在教育部编纂处月刊上发表了拟播布美术意见书,集中阐述了他对美术教育的观点。他指出“美术之用”在于“表见文化”、“辅翼道德”和“救援经济”,尤其在“救援经济”一条,鲁迅的见解可说是超越时代的,他以为:“品物材质,诸国所同,其差异者,独在造作故徒言崇尚国货者末,而发挥美术,实其本根。”这与我们今天“创意文化产业”的要义是毫无二致的。尽管鲁迅早已深谙“美术之用”,但对于美术教育,却并不“沾沾于用”,他以为,美术的真谛在于发扬真美,以娱人情,而美术的“见利致用”,“乃不期之成果”。因此他主张将美术“传诸人间,使与国人耳目接,以发美术之真谛,起国人之美感,更以冀美术家之出世也”。在今天听来,鲁迅这番话仍有不寻常的意义,即“见利致用”并非美术教育的初衷,“沾沾于用”以及师长过高的期许往往破坏了孩童本性中的爱。对于美术启蒙者而言,其目的并非要人人都成为美术家,他们的第一要务是“发美术之真谛,起国人之美感”,从而有益于修养,有益于人生。在这一点上,鲁迅正是最好的例子。黄裳在序中说:“他在美术园地的辛勤耕耘与他在自由谈上写战斗杂文,几乎是双峰并峙的同样的战斗工作。”在鲁迅的艺术世界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如此不同的鲁迅。(选自xx年10月6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在第段中,作者用可爱的“顽童”来形容沉醉于艺术世界的鲁迅先生。B鲁迅先生的遗嘱表达了他对美术的投入与热爱以及对后代的殷切嘱托。C第段中“集藏”等动词,凝练地概括出鲁迅先生为美术所做的贡献。D鲁迅先生为许广平精心挑选信笺这一细节主要表现了他的艺术追求。E“创意文化产业”的提法与鲁迅先生“起国人之美感”的思想毫无二致。解析:选DED项,不是表现鲁迅先生的艺术追求;E项,“创意文化产业”的提法与鲁迅先生“救援经济”的思想相一致。13赏析第段中画线的句子。(6分)答:_参考答案:一个“烙”字形象地写出“蒙画绣像”“收到绘图本山海经”等往事带给鲁迅心灵的震撼之大和在记忆中的深刻程度,“像闪光的露珠”一句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地展现了童年那些关于美术的往事对鲁迅心灵的浸润、滋养,留给鲁迅一生的清新美好的感觉,比喻优美、形象。14联系全文,说说我们看到怎样一个“如此不同的鲁迅”。(6分)答:_参考答案:文中的鲁迅有着孩童般的可爱,对美术辛勤投入,见解独到超越时代,为人谦逊亲切,有着作为丈夫的温情细致。15第段提到“在今天听来,鲁迅这番话仍有不寻常的意义”,联系现实,谈谈你对“不寻常的意义”的看法。(8分)答:_参考答案:“不寻常的意义”在于美术教育重在培养人的美感,有益于人生与修养。鲁迅先生的真知灼见至今仍能针砭时弊!美术启蒙教育不能过于功利,鲁迅先生告诫我们:过高的期许和“沾沾于用”只会破坏了孩子本性中的爱,不仅不能造就真正的美术家,反而错失了美术的真谛。只追求证书和级别,往往会使很多孩子失去热爱人生的趣味,物极必反。三、语言表达(15分)16请根据上下文,将空缺处补写完整。要求语意连贯,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_。苏东坡曾经感慨地说:“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竹与中国传统文化,更是有着极深的渊源。竹子竿直、空心、清拔有节,被人们赋予_。它不畏风霜,能在严寒时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松、梅并称,被尊为“岁寒三友”,深受历代文人的青睐。一首叫弹歌的歌谣这样唱道:“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这说明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能_。解析:处横线,要求概括竹的价值;处横线,则要求点出竹的象征意义;处横线,要求写出歌谣的大意。参考答案:竹子用途广泛,与人生活密切相关谦虚、正直、有气节的美德用竹子制成弹弓来获取食物17下面是用“金字塔”的形式描述的“学习方法及其效果”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就某一点说说你的体会,50个字左右。(5分)答:_解析:回答本题,要注重把握图形的特点以及体现的意义。这个“金字塔”体现的是“学习方法及其效果”:“金字塔”的正面是学习方法,从塔底到塔尖依次列出七种不同的方法,在同一层的侧面一一对应的是其学习效果。从效果上看,越往上效果越差;从方法上看,越往下方法越好。由此可以看出,要想提高学习效率,就要注重“学以致用”“变被动为主动”或“加强交流、实践”等。参考答案:(示例一)学以致用是良方。学习后马上就应用,所学的知识才能巩固,如果不用,很快就会遗忘。所以,边学边用是最好的学习方法。(示例二)要变被动为主动。传统的听讲是被动的学习方法,效果最差。要把被动的“听”变为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运用,才能学有所得。18请将下面画线的句子改写成句式协调一致的一段话。(可以适当增删词语)(4分)俗话说:“江山也要文人捧。”文学作品捧红景点的例子数不胜数: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竟使绍兴城的菜地和民居成为旅游胜地,天天游客如云;兰亭,原是浙江省绍兴市西南兰渚山下的一座普通小亭,由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名闻天下;南京的秦淮河,则因俞平伯、朱自清等人的同题散文被收入语文课本而名声大噪。答:_解析:做此类题首先要选准一个参照句,然后按照参照句的句式对其他句子进行调整。另外,还要注意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像这组句子就要注意这几位文人所处的年代,以时为序。参考答案: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使兰亭这座绍兴市西南兰渚山下的普通小亭名闻天下;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使绍兴城的菜地和民居成为游客如云的旅游胜地;被收入语文课本的俞平伯、朱自清等人的同题散文使南京的秦淮河名声大噪。四、写作能力训练(60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一位原本整天忙碌的名人,趁病中闲暇,到一个朋友家做客。一进门,他就感叹对方家里的桂花很香,主人说,以前庭院的桂花也是这样。“你家不是刚装修过吗?”他问道。主人一脸疑惑地说:“没有啊,你来过我家好多次,怎么会这样说?”他这才意识到,自己以前每次来去匆匆,脑子里都是工作,只是因为现在闲了下来,才在朋友家中第一次闻到桂花香。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写作指导对于故事类材料,我们可以采取抓中心句的方法。材料中这位名人所意识到的问题是破题的关键,点明了“以前庭院的桂花也是这样”而他现在才“第一次闻到桂花香”的原因以前太过于为工作奔忙而没有注意到桂花的存在、没时间驻足品味,现在病中得闲才蓦地发现身边的美,这里的“桂花香”也喻指其他美好的事物。如此可从中提炼出诸多写作的话题,譬如快与慢、忙与闲、进与退、远与近、动与静、熟悉与陌生等,也可以从名人的角度谈善于发现身边的美、事业与生活等话题。写作时,要注重辩证思考问题,可以侧重其中一个方面立意,但不能把一个方面绝对化,如果单写快可以让人抢先一步、生活只要清闲、人生当进取等,那就偏题了;而如果写怎样成为名人、保持乐观心态、如何对待朋友等,则是脱离了材料的主旨,有断章取义、望文生义之嫌。就文体而言,写成议论文最佳,但要注意结构的安排和论述的方法;写成散文和记叙文亦可,但表达的功夫要上得去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