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6 语言的演变优化设计 大纲人教版第6册.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36868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6 语言的演变优化设计 大纲人教版第6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6 语言的演变优化设计 大纲人教版第6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6 语言的演变优化设计 大纲人教版第6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6 语言的演变优化设计 大纲人教版第6册1全文由三部分组成,能不能给每部分加个小标题?明确语言是变化的。语汇的变化。语音、语法的变化。2本文是一篇语言学论文,依然是议论文的范畴。对议论文而言,论证思路是很重要的。请大家结合课文题目、三个小标题和具体内容,分析这篇课文的论证思路。明确本文题目是语言的演变,作者先用一个大家很熟悉也相对浅显的素材证实了语言和世界上万事万物一样,是不断变化的。这是一个前提,即我们先得确定“语言是演变的”,然后才能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探讨“语言是如何演变的”。作者正是依照这个思路来谋篇布局的。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例子,属于举例说明的哪种类型?用此例的原因是什么?提示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例子,属于典型举例。作者以这一段文字为例,从总体上展示语言演变的概貌。原因是这段文字语言现象比较典型、复杂,涉及语音、语法、词汇三个方面,便于从字形、词义、语法等多种角度说明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着的;又因为这是一段对话记录,是以语言为基础的,通过它可以使读者对古代语言有一定的认识。1.字形辨识(1)鱼、渔主要掌握“渔”的动词义,如:渔民、渔村、渔业、渔产、渔场、渔轮、渔猎、渔樵、从中渔利等等,要写“渔”。而釜底游鱼、鱼龙混杂、鱼肉乡里等,自然要写“鱼”。“渔(鱼)网、渔(鱼)具、渔(鱼)讯”推荐使用前者。(2)燥、躁燥:缺少水分。例:干燥、燥热。躁:性急,不冷静。例:烦躁、急躁、戒骄戒躁。(3)振、震振:本义为用手抖动或挥动的东西。例:振臂、振翅、振笔疾书。引申为“奋起”。例:振奋、振作、振兴、振振有词。震:本义指打雷使万物震动,现在一般指震动。例:震惊、震撼、震耳欲聋。2.字形与字音 灌(贯)输知识 发扬光(广)大羽扇纶(伦)巾 性格粗犷(旷) 步入正轨(规) 事过境(景)迁行踪诡(鬼)秘 兢兢(竞)业业阴谋诡(鬼)计 不胫(颈)而走针灸(炙)疗法赳赳(纠)武夫同步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古代人说的话是无法听见的了,幸而留传下来一些古代的文字。文字虽然不是语言的如实记录,但是它必得拿语言做基础,其中有些是离语言不太远的,通过这些我们可以对古代语言获得一定的认识。1文中加点的“文字”所指代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汉语B.汉字C.作品D.文字记载解析 本题答案可参照前三个分句的意思。答案 D2对文中“这些”所指代的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人说的话。B.语言的如实记录。C.离语言不太远的文字记录。D.古代的文字。解析 A、C两项概念太宽;B项见“文字虽然不是语言的如实记录”一句。答案 D3对下面一段文字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语言的变化,短时间内不容易觉察,日子长了就显出来了。比如宋朝的朱熹,他曾经给论语做过注解,可是假如当孔子正在跟颜回、子路他们谈话的时候,朱熹闯了进去,管保他们在讲什么,他是一句也听不懂的。不光是古代的话后世的人听不懂,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地方经历着不同的变化,久而久之也会这个地方的人听不懂那个地方的话,形成许许多多方言。A.世界上的事物都在发生变化。B.语言的变化不易被人觉察。C.古代人说的话现代的人听不懂。D.语言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解析 A项的说法只是引出下文,不是本段文字所要说明的中心事物;B、C两项都不是本段文字所要说明的中心事物。答案 D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酷”字口语流行之我见读了对语言污染不能太宽容从“ku”说起(本文认为“酷”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冷酷、冷峻”,与“顶呱呱”“棒”“帅气”不沾边,语言学界对不合规范的用语要坚决“亮黄牌”),有些不同意见,想一吐为快。当前“酷”字口语的流行,我以为不是偶然的,虽然它和外来语“cool”的意译(省去了“l”)有关,但却是符合我国语言文字发展规律的,它与开士米(cashmere)、猫步(catwalk)、秀(show)等属于同一类语言现象,它比这一类词语更具汉语特色。“酷”字原来就一字多义。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都指出,它除了“残酷”等含义外,还有“极、甚”的含义,这后一含义并非自今日始。司马迁的史记中不仅有酷吏列传,还有司马相如传,其中引用了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说,“芬芳讴郁,酷烈淑郁”,把浓烈的香气,形容到了极致。现今流行的口语“酷”不过是重新发掘了它的“非常”“顶级”“绝顶”的含义,并不是无源之水。根据宁子介先生的研究,“汉字由象形字开端,终于大部分演变成会意字,内涵外延,意气磅礴,十分逻辑化”。对“酷”字追本溯源,也许能找到它一字多义的演变规律性。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酷,酒,厚味也,从酉,告声。”“酷”的部首“酉”,八月黍成可为酿酒,象古文本之表,凡酉(酒)之属,皆从酉。说文解字“酉”字篆书写作“”,象形,盛酒之容器,内含八字,其意略为八月收获粮食可酿成美酒。看来“酷”最初大约是用来形容醇酒的香气和味道的,以后衍生出“极、甚”等含义也是顺理成章的。现今流行的口语“酷”虽受外来语的影响,但也还是上述含义的延伸罢了。“酷”字的另一义大约是“声旁”“告”的衍生物。“告”字篆书写作“”,“牛触人,角著横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说文解字)。牛撞伤了人,从而发生纠纷,去告“牛”的主人,由此进一步衍生出“残酷、冷酷”等含义,也是合乎逻辑的。这大约就是宁子介先生所说的“内涵外延”现象吧。当前“酷”字口语的流行并不会改变这种一字多义的状态,笔者以为不必作忧天之虑。对于此类语言现象,即通过外来语的影响,融合汉语字词的某些特点,使字词产生出某种新意,我们应采取什么态度呢?还是周洪波先生说得好,“我们应像对待新事物一样,对新词语抱着积极欢迎的态度,多些理解和宽容,少些大惊小怪”,“新词语用冒了并不可怕,如果语言僵化,词汇贫乏,那才是真正可怕和可悲的呢”。1第二段列举“开士米”“猫步”和“秀”等词语所说明的观点是( )A.“酷”的口语流行不是偶然的。B.“酷”比这一类词更具有汉语特点。C.“酷”和这些词一样都跟外语有关。D.受外来影响而发展汉语新词是符合我国语言文字发展规律的。解析 由第二段“却是符合我国语言文字发展规律的”可以看出。答案 D2第五、六段据说文解字考证“酷”字的“衍生义”,论证的观点是( )A.现今流行“酷”字的新义,是“酷”字本义的延伸。B.说明一个词的词义可以衍生。C.“酷”的几个意义的衍生很有道理。D.“酷”的口语流行并不会改变一字多义的现象。解析 论证现在的意思是由本义延伸而来的,并不是和本义无关。答案 A3本文反驳运用的主要“武器”是( )A.“酷”的流行是符合语言发展要求的。B.“酷”的流行体现了语言生动活泼的特点。C.“酷”的流行说明了中外语言交流的好处。D.“酷”的新义是在原有意义上引申而来的,有其规范性。解析 驳论的武器就是引说文解字对“酷”的解释来证明其新义是有根据的。答案 D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同意因受外来语影响而使“酷”字产生新义的看法。B.“酷”字的新义是“用冒了些”,但要多些理解和宽容,少些大惊小怪。C.阻碍语言发展的是语言僵化和词汇贫乏,而不是新词新义用过了头。D.“酷”字的新义除了受外来语影响,还可以追溯造字渊源,认定新义也是由古义衍生而来的。解析 B.“用冒了些”的意思是某些词语的用法扩大了,并不是“酷”的新义。答案 B一、关于课文课文条理清楚,深入浅出,不少概括的甚至抽象的知识,总是用“能近取譬”的办法讲得浅易明白,所以不会有什么困难,但也要适当组织,分明轻重。本课文分为三节。一是总说语音、语汇、语法的变化,二是说语汇的变化,三是说语法、语音的变化。语汇的变化是重点,因为变化最大,在语文的学习中应注意的点最多。语法、语音的变化列为其次,但也不可轻视,因为语文课有文言课文,想学好文言,古今语言文字的语法、语音差异就必须知其梗概。语汇,也可称为“词汇”,课文谈得多,内容比较复杂,仔细整理一下是必要的。比如可以顺序排列多少种情况。(一)不变的情况:有些词,古今都用,意义相同。(二)变的情况:(1)有些词,古有,今已不用;(2)有些词,古无今有;(3)有些词,古今皆有,但意义有变化,这又包括许多种情况,如,a.意义完全不同,b.意义扩大,c.意义缩小,等等。至于例证,课文里已经举了些,可视具体情况再举一些,会有加深认识的好处。语法,课文谈得比较少,可以再补充一些,可以有两种考虑。(一)古今变化不大,可以不看作重点,不补充。(二)虽然变化不大,差异终归比课文谈的多。补充一些,对于了解古今语言的差异有好处。这可以参考一些讲古汉语知识的书,适当补充一些,如文言“是”的意思经常用“者也”表示,量词很少用,状语多用补语表示,没有“着、了、过”表时态的形式等,这可以联系文言课文,简明扼要,加深认识。语音的变化比较难,因为旧时代没有录音存下来,想明白就要比较不同时代的韵书,这既烦琐,又枯燥。为了费力不多而能实用,可以稍微了解旧诗韵的常识。如字音分平、上、去、入四声,而不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平声不分阴阳,所以“东”“红”入一个韵;入声字不少,现在多数变成平声,所以用今音读旧诗词,有时候会感到声音不和谐(所谓不和谐是平仄不调,旧音上、去、入是仄声,今音上、去是仄声,旧入声字既然多数变为平声,就等于旧仄声字许多变为平声)。再说说分韵,旧诗韵除平声不分阴阳以外,其他都分得比今韵细,计平声“东”“冬”等、上声“董”“肿”等、去声“送”“宋”等、入声“屋”“沃”等共106韵,再加上入声变化的原因,所以,常常是有些字不能确知入某一韵。读文言诗词,知道一些旧诗韵的知识有好处,比如在关键的平仄、押韵地方参考旧音读,使之保持和谐,或至少是知道不和谐的原因所在,就可以减少许多迷惑。二、学习此课的要求要求有低有高:“低”是了解,知道每一字、每一词语以及全篇,读什么,怎么讲,总起来是什么意思;“高”是通达,能够推此及彼,由已知决定未知,并见诸实用。这里设想一些高的要求,作为举例,供参考、选择。(1)语言在变,因而异时不同,异地不同。内容复杂,情况多样,想学好就要细心,下苦功,多熟悉。(2)古今不同,尤其是语汇,古今差别很大,读旧时代著作,切忌以今释古。比如“去”不作“往”讲,“是”经常等于“这”,“坐”有时表示“因为”等,不注意就会错。又如常用的称呼,“先子”是称死去的爸爸,“良人”是称丈夫,“老父母”是称本县县官等。不熟悉旧时代用法,照字面解释就会闹笑话。因为古今差别主要在语汇,这要求宜于看作重点。(3)也不可反过来,以古释今。变化是自然的趋势,古对,今也不错。有的人“信而好古”,写现代文,“燃”有时写“然”,“值”有时写“直”;读现代文,一定要念“滑()稽”“叶()公好龙”;等等,这是硬从古而不从今,偏要不变,是不必要也行不通的。(4)既然变,就不免有新语汇、新表达方法出现。语言通不通,标准是看能否约定俗成。自己生造,非约定俗成是不对的。但新语汇、新表现方法如已经或即将约定俗成,我们也不该硬着头皮不承认。举例说,“恢复疲劳”“打扫卫生”恐怕就属于这一类,多数人这样用了,我们应该了解这是变的趋势使然,即使自己暂时不用,也不能贸然说是不通。(5)语言虽在变,但就某一阶段说,变之中还有不变。比如说,某一词语有其确切意义,想表达某种意思,只能用某某几种句式,这都不能含糊。因此,无论是读还是写,都要认真,循规蹈矩,不要任意为之。(6)课文的写法有不少优点,值得深入体会,用心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