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终南山》教案3 语文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33513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终南山》教案3 语文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终南山》教案3 语文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终南山》教案3 语文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终南山教案3 语文版必修2 教学目标 1、了解并且能掌握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 2、通过诗歌的诵读与品味,体会古典诗歌之美。 说明: 周汝昌先生曾经说过:“永远不要忘记,我国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汉语文学的高级形式,它们的一切特点特色,都必须溯源于汉语文的极大的特点特色。忘记了这一要点,诗词的很多的艺术欣赏问题都将无法理解,也无从谈起。” 所以欣赏诗歌也必须了解汉语文本身的许多特点,这也是诗歌的特点。诗歌之美有哪些呢?我以为至少有:语言美、情感美、意蕴美、哲思美等。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希望授课教师能从汉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去宏观地把握、鉴赏诗歌,千万不要现代文是现代文、古典诗词是古典诗词、割裂地进行教学。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能透过诗歌表面的文字,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诗歌的美感。 2、难点:因为是古典诗词,所以只有能突破古典诗词必要的知识、包括诗歌创作的背景等知识,才能真正把握精髓。 说明: 语文学习需要情感体验,但学生缺少丰富的情感体验,所以要了解作者诗词创作时的丰厚情感或许会有一些距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必要而且巧妙的引导方式,才能尽可能地拉近学生与诗人之间的距离。 教师不仅需要巧妙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也需要比较充分的相关知识,如果自己不能吃透课文文本,就很难真正有效地指导学生吃透文本。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导入:力求找到巧妙的突破点天我们要学习律诗。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你最喜欢什么?学生畅所欲言,无论喜欢哪一首都可以,关键是要言之成理、言之有物。因为是初次接触,所以不求面面俱到,只要答出一两点即可。立足于学生自身的兴趣,比教师强行地赋予更能激发他们自己的能动性。 二、从学生普遍最喜欢的一首律诗进入文本。王维其人的介绍:王维为什么字 “摩诘”?王维与陶渊明比较。学生的课前预习就可以是对“其人”“其事”的资料查阅。所以,第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应该不成问题。第个问题的分析,则需要教师的点拨。同样是归隐,王维与陶渊明可谓两种不同方式的归隐。还是建立在学生自己的预习基础上的逐渐深入,让学生明白一点:课堂决不是教师的“讲台”,更是学生的“舞台”。 王维终南山的深入。 1、王维“诗风”的介绍: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在这首终南山中怎样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 学生的第一步可以是:诗中有画,有什么画?可以从空间的、色彩的等角度体会诗歌的“绘画美”。 学生的第二步可以是:画与诗又是怎样结合的?这也关键的一步。因为如果把“诗”仅仅当作“画”去解读,那是曲解了王维的“诗意”、也曲解了苏轼的“本意”。 这是逐层深入的过程:从诗人诗风诗风在诗中的具体体现。这个过程还是应该让学生亲自去走,教师不要“越俎代庖”。 王维终南山的进一步深入。 从“诗风美”进入“意境美”再进入“情感美”。 1、在这首终南山中诗人到底要表达什么情感?尤其是诗歌的最后一联可以重点鉴赏。 2、这首情感又是怎样与诗歌融合在一起的? 学生先从自己的感觉出发: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情感是优美的?是沉郁的?还是痛苦的? 然后结合诗人写作此诗的背景,较为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情感。更多的应是欣赏、喜爱、留恋与神往。 情感的把握不妨从自己出发、然后进入诗人的内心、最终又回归为自己的感悟。 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三、小结。 1、律诗的基本知识讲解。 2、在反复诵读中加深理解。 3、可以鼓励学生再提出一些不同的想法。 律诗的对仗、平仄等知识介绍。 诵读然后背诵;理解然后背诵。让背诵记忆成为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学生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完全可以给他们畅所欲言的机会。比如:王维的终南山中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句,有人觉得写得很妙,是全诗的点睛;但也有人觉得与整首诗的风格格格不入,显得很突兀。学生的看法是什么? 鉴赏既是解读诗人;也是重塑自己。 教师的首要任务不是让学生“知道”些什么、而是“发现”些什么。 思路点拨 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式,也可以是质疑式的教学方式,并且引导学生质疑,教师是提问,学生才是质疑。还可以是诵读式的教学方式,“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诵读到一定火候了,然后再分析,而且分析甚至不必太全,只要把核心讲清了、把精髓点透了就行了。 终南山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并且能掌握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 2、通过诗歌的诵读与品味,体会古典诗歌之美。 说明: 周汝昌先生曾经说过:“永远不要忘记,我国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汉语文学的高级形式,它们的一切特点特色,都必须溯源于汉语文的极大的特点特色。忘记了这一要点,诗词的很多的艺术欣赏问题都将无法理解,也无从谈起。” 所以欣赏诗歌也必须了解汉语文本身的许多特点,这也是诗歌的特点。诗歌之美有哪些呢?我以为至少有:语言美、情感美、意蕴美、哲思美等。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希望授课教师能从汉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去宏观地把握、鉴赏诗歌,千万不要现代文是现代文、古典诗词是古典诗词、割裂地进行教学。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能透过诗歌表面的文字,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诗歌的美感。 2、难点:因为是古典诗词,所以只有能突破古典诗词必要的知识、包括诗歌创作的背景等知识,才能真正把握精髓。 说明: 语文学习需要情感体验,但学生缺少丰富的情感体验,所以要了解作者诗词创作时的丰厚情感或许会有一些距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必要而且巧妙的引导方式,才能尽可能地拉近学生与诗人之间的距离。 教师不仅需要巧妙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也需要比较充分的相关知识,如果自己不能吃透课文文本,就很难真正有效地指导学生吃透文本。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导入:力求找到巧妙的突破点天我们要学习律诗。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你最喜欢什么?学生畅所欲言,无论喜欢哪一首都可以,关键是要言之成理、言之有物。因为是初次接触,所以不求面面俱到,只要答出一两点即可。立足于学生自身的兴趣,比教师强行地赋予更能激发他们自己的能动性。 二、从学生普遍最喜欢的一首律诗进入文本。王维其人的介绍:王维为什么字 “摩诘”?王维与陶渊明比较。学生的课前预习就可以是对“其人”“其事”的资料查阅。所以,第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应该不成问题。第个问题的分析,则需要教师的点拨。同样是归隐,王维与陶渊明可谓两种不同方式的归隐。还是建立在学生自己的预习基础上的逐渐深入,让学生明白一点:课堂决不是教师的“讲台”,更是学生的“舞台”。 王维终南山的深入。 1、王维“诗风”的介绍: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在这首终南山中怎样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 学生的第一步可以是:诗中有画,有什么画?可以从空间的、色彩的等角度体会诗歌的“绘画美”。 学生的第二步可以是:画与诗又是怎样结合的?这也关键的一步。因为如果把“诗”仅仅当作“画”去解读,那是曲解了王维的“诗意”、也曲解了苏轼的“本意”。 这是逐层深入的过程:从诗人诗风诗风在诗中的具体体现。这个过程还是应该让学生亲自去走,教师不要“越俎代庖”。 王维终南山的进一步深入。 从“诗风美”进入“意境美”再进入“情感美”。 1、在这首终南山中诗人到底要表达什么情感?尤其是诗歌的最后一联可以重点鉴赏。 2、这首情感又是怎样与诗歌融合在一起的? 学生先从自己的感觉出发: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情感是优美的?是沉郁的?还是痛苦的? 然后结合诗人写作此诗的背景,较为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情感。更多的应是欣赏、喜爱、留恋与神往。 情感的把握不妨从自己出发、然后进入诗人的内心、最终又回归为自己的感悟。 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三、小结。 1、律诗的基本知识讲解。 2、在反复诵读中加深理解。 3、可以鼓励学生再提出一些不同的想法。 律诗的对仗、平仄等知识介绍。 诵读然后背诵;理解然后背诵。让背诵记忆成为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学生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完全可以给他们畅所欲言的机会。比如:王维的终南山中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句,有人觉得写得很妙,是全诗的点睛;但也有人觉得与整首诗的风格格格不入,显得很突兀。学生的看法是什么? 鉴赏既是解读诗人;也是重塑自己。 教师的首要任务不是让学生“知道”些什么、而是“发现”些什么。 思路点拨 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式,也可以是质疑式的教学方式,并且引导学生质疑,教师是提问,学生才是质疑。还可以是诵读式的教学方式,“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诵读到一定火候了,然后再分析,而且分析甚至不必太全,只要把核心讲清了、把精髓点透了就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