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化学复习 专题02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考点剖析主标题: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考点剖析副标题:剖析考点规律,明确高考考查重点,为学生备考提供简洁有效的备考策略关键词:硅,氯, 硫,氮难度:4重要程度:4内容: 元素化合物是中学化学的核心内容,在高考中约占20%,但它同时也是考核其他化学内容的载体,如概念、理论、实验、计算等无不以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为载体。元素化合物的内容庞杂、琐碎、条理性较差、逻辑性也不够强,复习时要注意: 1充分利用已有的理论知识 (物质结构理论、氧化-还原理论、反应速率与平衡移动原理等)作为指导来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尽可能地理解。2理清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尽可能地使知识变得有序化、网络化、条理化、规律化。知识网络:1、 硅及其化合物:碳及其化合物:2、氯及其化合物:3、硫及其化合物4、氮及其化合物:知识梳理:知识点一:碳硅及其化合物:1、 硅及其化合物:2、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的比较:物质 二氧化硅 二氧化碳 与水反应 不反应 CO2+H2O H2CO3与酸反应 只与氢氟酸反应: 不反应 与碱(NaOH)液反应 SiO2+ (试剂瓶用橡胶塞) 与盐反应 如与Na2CO3反应: 如与Ca(ClO)2反应: 2HClO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如与CaO反应: 如与Na2O反应: 用途 光导纤维、光学仪器、电子部件 制饮料、制碳酸盐 【典型例题】:1将过量的CO2分别通入CaCl2溶液Na2SiO3溶液Ca(OH)2溶液饱和Na2CO3溶液NaAlO2溶液。最终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的是()ABC D 答案B解析盐酸酸性比H2CO3强,不反应2CO22H2OSiO=H2SiO32HCOCO2OH=HCO无沉淀CO2H2ONa2CO3=2NaHCO3析出NaHCO3CO2AlO2H2O=Al(OH)3HCO,生成Al(OH)3沉淀,故选B项。2、现有物质:氢氟酸浓H2SO4烧碱溶液Na2CO3固体氧化钙浓HNO3。其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SiO2反应的有()A B全部C D 答案C 解析SiO2与除氢氟酸以外的酸都不反应,SiO24HF=SiF42H2O,则可以,和不可以;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够与碱和碱性氧化物反应,和可以;高温下SiO2和Na2CO3能够反应,可以。3、向含有0.2 mol NaOH和0.1 mol Ba(OH)2的溶液中持续稳定地通入CO2气体,当通入气体为8.96 L(0 ,1.01105 Pa)时立即停止,则这一过程中,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与通入CO2气体的体积关系图像正确的是(气体的溶解和离子的水解忽略不计)()答案C 解析本题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Ba(OH)2CO2=BaCO3H2O 2NaOHCO2=Na2CO3H2O BaCO3CO2H2O=Ba(HCO3)2 Na2CO3CO2H2O=2NaHCO3 当未通入CO2气体时,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2 mol Na、0.1 mol Ba2、0.4 mol OH;当通入2.24 L CO2气体时,发生反应,此时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2 mol Na、0.2 mol OH;当通入4.48 L CO2时,发生反应,此时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2 mol Na、0.1 mol CO;当通入6.72 L CO2时,发生反应,此时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2 mol Na、0.2 mol HCO;当通入8.96 L CO2时,发生反应,此时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2 mol Na、0.1 mol Ba2、0.4 mol HCO。对比图像可知选项C正确。4、A、B、C、D、E五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非金属元素,它们能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该元素(用R表示)的单质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Na2RO3)和氢气。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A_;B_;C_;D_;E_。(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3)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4)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5)H2CO3的酸性强于E的,请用离子方程式予以证明_。答案(1)SiO2CaSiO3Na2SiO3SiH2SiO3(2)SiO22CSi2CO12(3)Si2OHH2O=SiO2H2(4)SiOCa2=CaSiO3(5)SiOCO2H2O=H2SiO3CO解析解答本题的“突破口(1)”是非金属元素R的单质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Na2RO3)和氢气,说明是硅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突破口(2)”是反应条件“高温”,A在高温条件下,能与焦炭、CaCO3发生反应,则A为SiO2。从而顺藤摸瓜推知B为CaSiO3,D为Si,E为H2SiO3。知识点二、氯及其化合物1、 氯气与金属反应:2Fe3Cl2 2FeCl3 ,CuCl2 CuCl2,2NaCl2 2NaCl,与非金属反应:H2+ Cl2 HCl,与化合物反应:H2O + Cl2 HCl+ HClO, Cl2+ NaOHNaCl+ NaClO+ H2O与还原性物质反应:Cl22KI=I22KCl,2NaBrCl2=2NaClBr2,2FeCl2Cl2=2FeCl3 2、 氯气的制取:MnO24HCl(浓)MnCl2Cl22H2O氯气是一种性质活泼的气体,以氯气的实验室制备、性质实验为素材的实验题目在高考实验类试题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复习中应高度重视。【典型例题】:1、在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 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 C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 D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 答案D解析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颜色变成棕黄色,Cl2也可以与FeCl2溶液发生反应:Cl22FeCl2=2FeCl3,不能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D项错误。2、实验室制备氯气的装置如下图。图中涉及气体发生、除杂、干燥、收集、尾气处理装置,其中错误的是()A BC D 答案C 解析装置的导气管长短错误,应长进短出。3、实验室用下列两种方法制氯气:用含HCl 146 g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用87 g MnO2与足量浓盐酸反应。所得的氯气()A比多 B比多C一样多 D无法比较 答案B解析146 g HCl的物质的量为4 mol,87 g MnO2的物质的量为1 mol,由方程式:MnO24HCl(浓)MnCl2Cl22H2O知,1 mol MnO2可以与4 mol HCl反应,但是,应注意稀盐酸与MnO2不反应,也就是说1 mol MnO2与足量浓盐酸反应生成的Cl2多。4、在盛有溴水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苯、四氯化碳和酒精,振荡后静置,出现下列现象,正确的结论是()A加CCl4加苯加酒精B加酒精加CCl4加苯C加苯加CCl4加酒精D加苯加酒精加CCl4 答案C 解析苯、CCl4与水分层,苯水(CCl4),酒精与水任意比互溶,不分层。5、某学习小组设计以下四个实验探究氯水的成分,请根据下表回答问题。实验序号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 将氯水滴加到AgNO3溶液中 生成白色沉淀 将氯水滴加到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 淀粉KI试纸变蓝色 氯水中含有Cl2 将足量的氯水滴加到Na2CO3溶液中 氯水中含有H (1)实验得出的结论_。(2)指出实验和实验中的“实验现象”:_, _。(3)实验中“实验方法”的具体操作过程是_。(4)通过实验中的“实验现象”,同学们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这两个结论可能是a_,b_。请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哪一个是正确的_答案(1)氯水中含有Cl (2)溶液褪色有气泡冒出(3)取一片淀粉KI试纸,置于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氯水,滴在试纸上(4)a.氯水中含有HClO,其漂白作用使溶液褪色b氯水中含有H,中和OH使溶液褪色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溶液显碱性,若溶液不再显红色,证明红色消失是HClO的漂白作用引起的;若溶液显红色,证明是H的中和作用引起的。解析氯水中存在:Cl2H2OHClHClO,通过AgNO3溶液检验Cl的存在。通过淀粉KI试纸检验氯水中存在Cl2,发生的反应为:Cl22KI=I22KCl。通过氯水能与Na2CO3溶液反应说明氯水中存在HCl,发生的反应为:Na2CO32HCl=2NaClH2OCO2。往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红色褪去,有两种可能,一是氯水中含有强氧化性的HClO,它的漂白作用能使红色褪去,二是氯水中含有H,能中和OH,使酚酞褪色。通过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再加入NaOH溶液,看溶液是否重新变成红色来验证溶液褪色的原因。知识点三、硫及其化合物1、 SO2的化学性质: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a与H2O反应:SO2与水反应生成H2SO3,化学方程式为SO2H2OH2SO3 ;b使指示剂变色:SO2能使石蕊试液变紫色。注意:SO2不能使指示剂褪色。c与碱反应:当NaOH足量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 = Na2SO3H2O;当NaOH不足量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NaOH= NaHSO3。d可与碱性氧化物或某些盐反应:SO2与Na2SO3溶液反应生成NaHSO3,化学方程式为SO2Na2SO3H2O=2NaHSO3。氧化性。SO2通入到氢硫酸(H2S)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H2S3S+2H2O;实验现象:产生淡黄色沉淀。还原性。aSO2被O2氧化成SO3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SO3;bSO2的水溶液能被X2(Cl2、Br2、I2)氧化,如SO2能使氯水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Cl22H2O=H2SO42HCl;c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的紫红色褪去;漂白性。SO2H2O少数有色物质化合,不稳定无色物质,有色物质。2、硫酸及硫酸根的检验:Cu2H2SO4(浓)CuSO4SO22H2OC2H2SO4(浓) CO22SO22H2O被检液取清液有无白色沉淀(判断有无SO)。3、含硫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1)H2S、Na2S:2价S处于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能被Cl2、Br2、I2、O2、H2O2、Na2O2、Fe3氧化为S。(2)S、SO2、H2SO3、Na2SO3,0价、4价S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SO2、H2SO3、Na2SO3均能被Fe3、H2O2、HNO3、ClO、MnO(H)氧化为H2SO4或SO,如:2Fe3SO22H2O=2Fe2SO4HCl2SOH2O=2ClSO2H2H2SO3O2=2H2SO42Na2SO3O2=2Na2SO4(3)SO3、H2SO4(浓):6价S处于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浓H2SO4在一定条件下与金属或还原性金属氧化物反应,和盐反应时还表现出酸性。 【典型例题】:1、将SO2分别通入下列4种溶液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试管a中实验可以证明SO2具有漂白性B试管b中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强氧化性C试管c中能产生白色沉淀,说明SO2具有还原性D试管d中能产生白色沉淀,最终沉淀完全溶于稀硝酸 答案C 解析A项,试管a中实验可以证明SO2具有还原性;B项,试管b中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漂白性;D项,试管d中能产生白色沉淀BaSO3,BaSO3能被稀硝酸氧化成BaSO4,实验时不会出现沉淀溶解的现象。2、下列溶液中:石灰水氯化钡溶液KMnO4溶液溴水酸化的Ba(NO3)2溶液品红溶液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三氯化铁溶液浓硫酸,不能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是()ABC D 答案A 解析SO2和CO2都是酸性气体,性质相似,和石灰水反应都有白色沉淀生成,和氯化钡溶液都不反应。SO2和酸化的Ba(NO3)2溶液反应生成沉淀BaSO4。SO2是还原性气体,和KMnO4溶液、溴水、三氯化铁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气体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不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褪色,只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SO2、CO2气体和浓硫酸均不反应。 3、锌与100 mL 18.5 molL1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甲33.6 L(标准状况)。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 L,测得溶液的pH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反应中共消耗1.8 mol H2SO4 B气体甲中SO2与H2的体积比为41C反应中共消耗97.5 g ZnD反应中共转移3 mol电子答案B 解析反应前n(H2SO4)1.85 mol,反应后剩余H2SO4为0.05 mol,推知气体甲应该是Zn与浓H2SO4反应产生的SO2及Zn与稀H2SO4反应产生的H2的混合气体。设生成SO2、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y mol,则有:xy1.5,根据反应:Zn2H2SO4(浓)=ZnSO4SO22H2O,ZnH2SO4(稀)=ZnSO4H2,得2xy1.8,解得x0.3,y1.2。n(SO2)/n(H2)0.3 mol/1.2 mol14。反应中消耗Zn的质量1.5 mol65 g/ mol97.5 g。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21.5 mol3 mol。综上所述可知选项B错误。4、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情况,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有关实验:(1)B是用来收集实验中产生的气体的装置,但未将导管画全,请在图上把导管补充完整。(2)实验中他们取6.4 g铜片和12 mL 18 molL1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写出铜跟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为什么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_;下列药品中能够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的是_(填选项字母)。A铁粉 B氯化钡溶液C银粉 D碳酸氢钠溶液(3)为定量测定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甲、乙学生进行了如下实验设计:甲同学的设计方案是:先测定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SO2的量,再计算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他认为测定SO2的量的方法有多种,请问下列实验方案中可行的是_(填选项字母)。A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过预先称量过的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反应结束后再次称量B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用稀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中,再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C用排水法测定装置A产生气体的体积(已折算成标准状况)D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中,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E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中,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请你对不可行的方案进行分析(可以不填满):方案序号 分析 误差(偏低或偏高) 改变措施 乙同学的设计方案是: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蒸馏水稀释至1 000 mL,取20 mL于锥形瓶中,滴入2滴3滴甲基橙指示剂,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滴定(已知氢氧化铜开始沉淀的pH约为5),通过测出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来求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假定反应前后烧瓶中溶液的体积不变,你认为乙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能否求得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_(填“能”或“不能”),其理由是_;(4)请再设计其他可行的实验方案,来测定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简要写出操作步骤及需要测定的数据(不必计算)_。 答案(1)如图所示:(2)Cu2H2SO4(浓)CuSO4SO2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被消耗,产物有水生成,所以浓硫酸变成稀硫酸,反应会停止AD (3)E方案序号 分析 误差(偏低或偏高 改变措施 A 碱石灰除吸收二氧化硫外还能吸收水,测得的二氧化硫质量增大 偏低 A产生的气体先经浓硫酸干燥,后用碱石灰吸收 B 高锰酸钾溶液中含有硫酸,与氯化钡反应使生成沉淀量增大 偏低 将用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换成溴水或碘水或硝酸溶液 C 二氧化硫在水中以140的体积溶解,收集到二氧化硫体积减少 偏高 将水换成四氯化碳、煤油等非极性溶剂 D 亚硫酸钡在空气中烘干及称重过程中部分被氧化生成硫酸钡,产生的固体质量增大 偏低 先将二氧化硫用强氧化剂如溴水氧化,再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或氢氧化钡溶液 不能虽然甲基橙变色范围pH为3.14.4,氢氧化铜开始沉淀时的pH为5,在指示剂变色范围之外,即中和酸时,铜离子不会消耗OH,但是甲基橙由红色变成橙色、黄色时,铜离子溶液呈蓝色,对观察指示终点颜色有干扰(4)方案一:取反应后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锌;收集并测定氢气的体积;通过氢气的量计算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方案二:取反应后溶液,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至氢氧化铜完全沉淀;过滤、洗涤、(低温)干燥、称量至恒重;根据氢氧化铜的量计算出已反应的硫酸的量,进而计算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方案三:反应结束后将烧瓶中的铜片取出,洗净、烘干,称其质量即可。方案四:反应结束后将烧瓶中的铜片取出,然后向溶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过滤出沉淀,洗净、干燥后称量 解析本题是源于教材实验的原创题。理解实验原理是解实验题的关键:(1)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硫,因为二氧化硫比空气重,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导管插入集气瓶底部,将空气从下至上排出。(2)铜与浓硫酸反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降低,稀硫酸与铜不反应,所以无论铜是否过量,硫酸都不能完全反应;检验有硫酸剩余,加入试剂与硫酸反应有明显现象即可,但是不能通过检验SO来推断,因为硫酸铜中也含有SO,题目的四种物质中,A、D可以检验是否剩余硫酸。(3)测定二氧化硫体积必须防止其他因素干扰,否则实验误差太大。A项中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硫和水,所以称得净增碱石灰质量大于产生的二氧化硫质量;B项中加入用稀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其中的H2SO4也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导致沉淀质量增大;C项中二氧化硫部分溶于水,SO2H2OH2SO3,收集到的二氧化硫体积比实际的少。D项中SO2Ba(OH)2=BaSO3H2O,2BaSO3O2=2BaSO4,所以测得的质量增大,测得的剩余硫酸量偏低。乙方案是通过中和滴定测定剩余硫酸,甲基橙变色范围内氢氧化铜不沉淀,但是,甲基橙由红色变成橙色时,铜离子溶液呈蓝色干扰了对指示终点的观察(易错点!),所以不能测定。(4)这是本题的最大亮点:开放思维。反应前硫酸和铜的量都已知,反应后混合物中有铜、稀硫酸、硫酸铜。设计思路:测铜的质量;测硫酸根离子的总量;测稀硫酸质量等都可以达到实验目的。其中,测剩余铜的质量最简便。知识点四、氮及其化合物1、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 (1)方程式法 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3NO2H2O=2HNO3NO4NO2O22H2O=4HNO34NO3O22H2O=4HNO3 2NOO2=2NO2不同情况及剩余气体的体积(2)、电子守恒法 当NO2或NO转化为HNO3时要失去电子,若上述两种气体与O2混合通入水中时,O2得电子,且得失电子数必然相等,这是电子守恒法解答此类题目的依据。2、 硝酸(1)足量的金属与一定量浓HNO3反应时,随HNO3浓度的降低,还原产物也发生改变。如:Cu与浓HNO3反应,若Cu过量,开始HNO3的还原产物为NO2,但随着反应的进行,浓HNO3变稀,稀HNO3的还原产物为NO,最终得到NO2和NO的混合气体。(2)常温下,浓HNO3可使Fe、Al“钝化”,“钝化”并非不反应,是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金属的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3)铁与稀HNO3反应,先生成Fe(NO3)3,若Fe过量,Fe(NO3)3再与Fe反应生成Fe(NO3)2。(4)浓硝酸见光或受热易分解:4HNO34NO2O22H2O生成的二氧化氮溶于浓硝酸中,4NO2O22H2O=4HNO3,使浓硝酸显黄色;(5)几个重要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Cu4HNO3(浓)=Cu(NO3)2NO22H2OC4HNO3(浓)CO24NO22H2O3Fe2NO4H=3Fe3NO2H2O3SO2H2NO=2NO3SOH2O3、 氨气与水的反应:NH3H2ONH3H2ONHOH,氨气溶于水得氨水,氨水中含有的粒子有NH3H2O、NH3、H2O、NH、OH、H,氨水为可溶性一元弱碱,易挥发,不稳定,易分解:NH3H2O NH3H2O。与酸反应:a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有白烟生成,将浓盐酸改为浓硝酸,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化学方程式为HClNH3=NH4Cl、NH3 HNO3=NH4NO3。b与CO2等酸性氧化物反应:NH3CO2H2O=NH4HCO3或2NH3CO2H2O=(NH4)2CO3。NH3的还原性: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4NO6H2O。氨气与CuO反应:3CuO2NH33CuN23H2O。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方法:加热固态铵盐和碱的混合物:2NH4ClCa(OH)2CaCl22NH32H2O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干燥:碱石灰验满: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色; 或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白烟生成;【典型例题】:1、某无色的混合气体甲中可能含有NO2、NO、CO2、O2、NH3、N2中的几种,将100 mL甲气体经过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进行处理(假定每一步处理都完全),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则甲气体的组成为()ANO2、CO2、N2BNH3、NO、CO2 CNH3、N2、CO2 DNO、O2、NH3 答案B 解析该气体无色,说明其中不含NO2;气体通过浓硫酸体积减小,说明其中有NH3;气体通过足量Na2O2后显红棕色,说明其中含有CO2和NO,故不含O2;最后通入水中无气体剩余,说明其中不存在N2,故B项正确。2、将30 mL NO2和O2的混合气体通入倒置于水槽且装满水的量筒中,充分反应后,量筒内剩余5 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的体积组成是()ANO2:17 mL;O2:13 mL BNO2:27 mL;O2:3 mL CNO2:15 mL;O2:15 mL DNO2:25 mL;O2:5 mL 答案B解析(1)若5 mL是O2,则设参与反应的O2的体积为x: 4NO22H2OO2=4HNO3 4x x 4xx(305) mL,解得x5 mL,体积组成为: V(NO2)20 mL,V(O2)5 mL5 mL10 mL。(2)若NO2相对于O2是过量的,则剩余的NO2会与H2O反应生成NO,最终量筒内剩余的气体是5 mL NO,也即NO2相对于O2过量15 mL,设O2的体积为y: 4NO2O22H2O=4HNO3 4y y 4yy(3015)mL,解得y3 mL,混合气体体积组成为: V(NO2)27 mL,V(O2)3 mL,故B项正确。 3、下列有关铜与浓硝酸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HNO3是氧化剂,NO2是还原产物B若2 mol HNO3被还原,则反应中一定生成22.4 L NO2气体C参加反应的硝酸中,被还原和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D硝酸在反应中既表现了强氧化性,又表现了酸性答案B 解析题目没有指明温度和压强,故无法确定气体的摩尔体积,无法计算气体的体积,B项错误。4、某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则图试管中的现象是()A铜片溶解,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遇空气变为红棕色B铜片溶解,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遇到空气不变色C铜片溶解,放出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无明显现象,因稀硫酸不与铜反应 答案A解析在试管的溶液中含有NO,加入稀硫酸,酸性条件下NO与铜反应生成无色气体NO,NO遇到空气变为红棕色,A项正确。5、在标准状况下将1.92 g铜粉投入一定量浓HNO3中,随着铜粉的溶解,反应生成的气体颜色逐渐变浅,当铜粉完全溶解后共收集到由NO2和NO组成的混合气体1.12 L,则混合气体中NO的体积为()A112 mL B1 008 mL C224 mL D448 mL 答案A解析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1.12 L22.4 Lmol10.05 mol,1.92 g铜粉的物质的量为0.03 mol。设NO的物质的量为n1 mol,则NO2的物质的量为(0.05n1)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得3n1(0.05n1)10.032,解得n10.005,V(NO)0.005 mol22.4 Lmol10.112 L112 mL。6、有一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酸,其中H2SO4和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4 molL1和2 molL1,取10 mL此混合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待反应结束后,可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的体积为(设反应中HNO3被还原成NO)()A0.448 L B0.672 LC0.896 L D0.224 L 答案B解析金属和混酸反应通过离子方程式计算比较简便,3Fe8H2NO=3Fe22NO4H2O(铁过量,产物为Fe2),反应中Fe和H过量,生成的NO的量以NO为准来计算,共得NO 0.448 L,若只考虑到这一步反应,得答案A是错误的,因为过量的铁还可以和溶液中过量的H反应产生H2,即有Fe2H=Fe2H2,生成的H2为0.224 L,气体体积共计0.672 L,应选B项。7、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一装置制取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有关性质。(1)装置A中烧瓶内试剂可选用_(填选项字母)。a碱石灰 B浓硫酸c生石灰 D五氧化二磷e烧碱(2)若探究氨气的溶解性,需在K2的导管末端连接图二装置中的_装置(填序号),当装置D中集满氨气后,关闭K1、K2,打开K3,引发喷泉的实验操作是_(3)若探究氨气的还原性,需打开K1、K3,K2处导管连接制取纯净、干燥氯气的装置。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制取氯气,生成气体必须通过盛有_试剂的洗气瓶;D中氨气与氯气反应产生白烟,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从K3处导管逸出的气体中含有少量Cl2,则C装置中应盛放_溶液(填化学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答案(1)ace(2)或用热毛巾将烧瓶焐热(其他合理答案均可)(3)饱和食盐水、浓硫酸3Cl28NH3=6NH4ClN2 NaOHCl22OH=ClClOH2O解析(1)在浓氨水中存在平衡:NH3H2ONH3H2ONHOH,向其中加入生石灰发生反应CaOH2O=Ca(OH)2生成Ca(OH)2或烧碱,都会使平衡左移,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促进氨水的挥发。碱石灰的成分是烧碱和生石灰,原理同上述,都可快速制备氨气。(2)氨气极易溶于水,不溶于CCl4,需选择防倒吸装置进行实验探究,因此需选择图二中的或。根据喷泉实验的原理,要使装置D发生喷泉现象,必须使烧瓶中的压强迅速降低,形成内外压强差。用热毛巾将烧瓶焐热,可使D中氨气受热膨胀通过导管与水接触,即产生“喷泉”。(3)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制取的氯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要得到纯净、干燥的氯气需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探究氨气具有还原性,氯气与氨气反应产生白烟,联系NH3HCl=NH4Cl可知,“白烟”的成分为氯化铵,氯元素化合价降低,则生成的“无色无味的气体”必为氨气的氧化产物,可推知为氮气。氯气是有毒气体,可与强碱溶液反应,因此可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尾气吸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