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7 访李政道博士备课资料 粤教版必修5.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32995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7 访李政道博士备课资料 粤教版必修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7 访李政道博士备课资料 粤教版必修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7 访李政道博士备课资料 粤教版必修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7 访李政道博士备课资料 粤教版必修5一、神童博士李政道李政道和杨振宁曾荣获195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基于他们在1956年提出的“李杨假说”在基本粒子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可能是不守恒的,这被另一位华裔女物理学家吴健雄(19121997)用实验所证实,从而推翻了过去在物理学界被奉为金科玉律的宇称守恒定律,为人类在探索微观世界的道路上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1997年5月30日,李政道在北京的一次演讲中这样说道:“在物理学中,宇称守恒意味着左跟右是对称的。假如有两个系统,开始时互为对方的镜象,就是说它们的动态是完全一样的,只是左跟右不一样。宇称守恒是指,除了左右不一样以外,它们以后的发展应该完全一样。1956年,我和杨振宇在理论上建议了宇称不守恒。1957年,吴健雄的实验结果表明宇称守恒的观点与自然现象是不符合的。”1926年11月25日,李政道诞生于上海。他自幼酷爱读书,整天手不释卷,连上卫生间都带着书看,有时手纸没带,书却从未忘带。抗日战争时期,他辗转到大西南求学,一路上把衣服丢得精光,但书却一本未丢,反而一次比一次多。1946年,20岁的李政道到美国留学,当时他只有大二的学历,但经过严格的考试,竟然被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录取。3年后便以“有特殊见解和成就”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被誉为“神童博士”,其时年仅23岁。在科学上早熟的李政道,30岁时便升任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他亲自体会到科学人才必须从小培养,因而在1974年5月30日会见毛泽东主席时,建议在中国科技大学开设少年班,他的建议被采纳。1979年,他去合肥访问时去科大少年班看望了同学们,并题词:“青出于蓝,后继有人。”李政道关心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他建议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他建议建立博士后制度,他建议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他建议成立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和北京近代物理中心这些建议都一一得以实现。1985年7月16日,邓小平会见李政道时,对他说:“谢谢你,考虑了这么多重要的问题,提了这么多好的意见。”1998年1月23日,李政道将其毕生积蓄30万美元,以他和他的已故夫人秦惠(竹君)的名义设立了“中国大学生科研辅助基金”,资助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和苏州大学的本科生从事科研工作。李政道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科学事业后继有人,真是用心良苦,竭尽全力。(选自青年科学向导总第5期)二、李政道和两种文化1946年,20岁的中国青年李政道到了美国芝加哥。他出生于上海的一个小康之家,但在内忧外患、风雨如磐的年代,从小学到大学,他一直没有得到完整的教育。当他快上小学时,“一二八变事”爆发,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炮火中,地处上海闸北的商务印书馆变成了灰。当他快上中学时,又来了“八一三”事变。当他快上大学时,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人全面侵占上海。1941年12月,他逃离故乡,颠沛3年,1944年到了贵州湄潭,成为“流亡大学”浙江大学物理系的一名新生。没过多久,日本人又打到了贵州独山,李政道离开浙大,经四川转至昆明。1945年春,他成为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二年级的一名插班生。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制订了原子弹研究发展计划,遴选数学、化学和物理学方面的专家和青年人才赴美做研究。经吴大猷教授的举荐,李政道获得了留学的机会,进入芝加哥大学物理系。10多年之后,这位没有小学、中学和大学文凭的中国青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与他一同获奖的还有另一位中国青年杨振宁。他们因在1957年提出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而获此殊荣。1959年,英国科学家C.P.斯诺在剑桥大学里德讲座发表了关于“两种文化”的著名演讲,他说李、杨的发现是科学史上最惊人的成果之一,完全可以和1957年人类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相媲美。斯诺评价说:“这是一项极其漂亮而富有独创性的成就,世人对此感到如此震惊,以至忘记了他们的思维是何等的漂亮,它使我们重新思考物理世界的某些基本原则。” 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李政道和杨振宁意外地发现了祝贺的人群中有自己在西南联大物理系的老师张文裕教授。原来,张文裕教授是受周恩来总理的委派,代表新中国专程前来向他们表示祝贺的。那时候,李政道和杨振宁还没有加入美国籍(他们是60年代入籍的),他们的护照还是由当年的中国政府签发的。所以严格来说,“1957年美籍华裔科学家李政道、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并不很确切,“美籍华裔科学家”应该改为“旅美中国科学家”。李政道初到芝加哥大学时,由于没有大学本科学历,照理是不能进研究生院的。但芝加哥大学颇为特殊,只要学生通读过哈特金校长指定的几十部西方文化的古今名著,并通过相关考试,没有本科学历也可以读研究生。据李政道博士回忆,他当时连这些书名和作者几乎都没听说过,更不用说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的西方文化思想的了解了,“我向芝加哥大学招生办公室的负责人解释:我对东方文化的名著,孔子、孟子、老子等的学说尚有些造诣,而这些东方文化名著与Hitchin(哈特金)校长指定的书文化水平相当。他们信了,觉得也有其道理,就让我先进芝大的研究生院试读”。不久,李政道成为芝加哥大学的正式研究生。1948年,李政道开始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是物理学大师费密世界上第一个核反应堆的发明者。费密对李政道很赏识,李刚入学后不久,费密就邀请他参加他的讨论班以及家庭舞会。李政道博士说,在费密的家庭舞会上,他第一次接触了西方文化。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是很耐人寻味的。在他以后的科学发现和探索中,中国文化和民族智慧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这又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C.P.斯诺说李政道、杨振宁“思维是何等的漂亮”就有着某种暗示:西方独自摧毁不了一座自己的神殿。李政道是迄今为止第二位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第一位是英国物理学家小布拉格,他25岁那年和父亲一同获奖)。他(和杨振宁)又是第一位获得世界最高科学成就的中国人。在中华民族智慧和西方知识体系之间,李政道怎样取得平衡和突破,是一个应该引起文化学界和科学界同时关注的命题。(摘自中华读书报) 李政道和杨振宁共同感谢的恩师吴大猷 吴大猷(1907xx),广东番禺人,国际知名物理学家,被尊称为“中国物理学之父”。两位诺贝尔奖得主在获知自己得奖后,不约而同想到同一个人,并立刻提笔写信给这个人这项荣誉应归功于这个人。两位获奖者是大名鼎鼎的李政道和杨振宁。他们分享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而他们把荣誉献给的那个人,是他们在西南联大时的老师吴大猷。尽管吴大猷在国际上声名卓著,在国内却多少显得有些落寞。 李政道在当天早上接到瑞典科学院的电话通知以后写道:“大猷师尊鉴:科技界通知,杨振宁和我合得1957年物理学诺贝尔奖金现在的成就大部分是源于在昆明时您的教导,假如在1946年您没有给我这个机会,那就根本不可能有我今天的光荣。生政道。”杨振宁同样是在接到电话之后致信吴大猷:“大猷师:值此十分兴奋,也是该深深自我反省的时候,我要向您表示由衷的谢意,为了您在1942年曾引导我进入对称原理与群论这个领域,我以后工作的大部分,包括关于宇称的工作,都直接或间接与15年前的那个春天,从您那里学到的概念有关。这是多年来我一直想要告诉您的,今天或许是最好的时刻。生振宁上。”在吴大猷的传记中,作者丘宏义评价:“他在中国物理学界中的影响力之大,恐怕是独一无二的。”丘宏义把吴大猷比作述而不作的孔子,孔子的言论由弟子记录而成论语,影响中国社会两千余年,“吴大猷在这一点上和孔子一样,通过他的学生们影响了中国的物理界”。 吴大猷是第一位将现代物理学引入中国的人。杨振宁评价:“吴教授从美国得到博士学位后,自30年代开始在北京大学教物理学,就是他把新的、革命性的量子力学带到中国,要知当时中国学量子力学的是绝无仅有的,所以吴教授在北平、后来在昆明所教育出来的学生,后来在中国物理学界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除了李政道和杨振宁,吴大猷的学生还包括中国科学界的领导人物朱光亚、黄昆,以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的父亲、台湾中研院院士朱汝谨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著名固体物理学家黄昆院士在西南联大时是吴大猷的研究生。1994年,吴大猷通过杨振宁赠给他一本书,书的扉页上,吴大猷亲笔写下一段话:“此袋内乃1941年秋季在昆明西南联大所授古典动力学课的讲学笔记该课中约有廿人,有研究生黄昆,四年级学生杨振宁、张守廉、李荫远、黄授书等人,对着这样一群学生讲古典物理中最完美的一部,是最愉快的一大事也。”1941年的那个秋天,正如狄更斯所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吴大猷为了躲避空袭而迁居昆明市郊,为了维持生计而养猪,但他却时常在课后,在西南联大西北角的一扇小门外,在一条很长的轻便铁路边,和“这样一群学生”讨论物理学问题,一如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安贫乐道,不改其志。黄昆说:“事隔整整半个世纪,他诲人不倦、乐于教书育人的欣喜心情仍溢于言表。 在自传中,吴大猷曾谦虚地说:“近年来,李、杨成就卓然,国人常提及二人为我学生,传为美谈。实则我不过适逢其会,在那时、那地遇上他们而已。譬如两粒钻石,不管放在哪里,终还是钻石。”吴大猷生前一再强调,知识分子最应当具备的就是前人所说的“风骨”。他曾在九十寿诞时回忆,自己当年以一介书生劝谏蒋介石总统不要禁止留学政策,以及后来反对台湾发展核武器,是他对台湾最大的贡献,“对得起这一代与下一代的年轻人”。xx年,人们评价:“吴大猷的逝去,似乎象征一个全方位的知识分子时代的幽微。在追怀吴大猷之时,更寄望这一脉中国文人的香火不绝,后继有人。”xx年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表100周年,又是他逝世50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今年为国际物理年。在纪念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和知识分子的同时,国人也不应忘记逝世5周年的另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和知识分子吴大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