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考前三个月第五章实用类文本阅读综合训练(I).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31901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考前三个月第五章实用类文本阅读综合训练(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考前三个月第五章实用类文本阅读综合训练(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考前三个月第五章实用类文本阅读综合训练(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考前三个月第五章实用类文本阅读综合训练(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中国出版界有一位重要人物值得记忆。他重要的标志,不但在后30年,也在前30年;不但在政治上,也在文化上。他不但是一位政治的执行者,也是一位文化的先行者。他,就是陈翰伯。20世纪30年代,陈翰伯就读于燕京大学。他曾与姚依林、黄华、黄敬等人一起,参与领导了“一二九”学生运动。那时他们经常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客厅中聚会,讨论时势与未来,陈翰伯也因此与斯诺结下友谊。他曾经陪同斯诺夫人尼姆威尔斯到延安,拜见毛泽东、朱德,为他们当翻译。1936年7月,从燕京大学毕业后的十余年间,陈翰伯作为一位“潜伏”的红色报人,用笔名王孝风、梅碧华等,写了许多好文章。他的公开身份是记者、编辑,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他需要做的是尽最大可能在报纸上登载国民党政府不愿意登载的消息,撰写社论、时评,婉转地策略地宣传共产党的主张。他不可能不暴露“左”派的面目,因而时时刻刻处在危险之中。1958年8月,陈翰伯奉命出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他十分注重文化传承的力量。他上任后首先跑到上海,找寻老商务留下的资料,恢复商务印书馆种种出版建制,延续“百年商务”文化香火。有趣的是,陈翰伯的这一份苦心,竟然在他“文革”时期写的一份检讨书中,清晰地表达出来。“我是复活旧商务的罪人,我一九五九年在上海办事处查了很多材料,这些材料以后都运到北京,我请胡愈之等人做了馆史的报告,后来就设立了馆史研究室,举办展览会和六十五周年的纪念。与此同时,我在报纸上发表了很多消息,到一九六二年,在我的招魂纸下,旧商务这具僵尸,已经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散发臭气,毒害人性。”这样的文字,读来让人心酸。接手商务印书馆后,陈翰伯总是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我们该奉献什么,我们能奉献什么。此后8年,可谓功勋卓著。汪家熔曾详细罗列出那个年代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重点图书项目:社会科学经典395种;经济学著作115种;政治学著作,不算大量提供给中央理论小组的,有93种;历史和历史学66种;工具书,包括修订辞源,编写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和俄汉大辞典等;此外,还有英、法、德、日、西、阿拉伯、越南、印尼等外语方面的词典、语法书和其他读物。正是这些图书的出版,托起了陈翰伯作为出版家的历史地位。说到先行者,是说他做了许多开拓性工作,是一个时代的启蒙者与引路人。略举两例:其一,为国家开列辞书建设的书单。1972年,遭受迫害的陈翰伯从干校调回北京。1975年,着手制订周恩来总理在病榻上批准的“中外文辞书出版十年编辑规划”。那时,很少人相信这个规划能够实现;但是陈翰伯却固执地认为它可以实现,因为有人民。陈原回忆那段历史时写道:“1975年,翰伯抓住这个机会,要进行一项规模宏大的基础工程。13年的实践,证明这项基础工程对于国家现代化有多么巨大的意义;13年的事实,也证明翰伯的信心来自人民,是现实的。”其二,创办读书杂志。读书创刊号发表了李洪林的文章读书无禁区。在叫好声中,也引起了数不清的质疑。1981年4月,陈翰伯在亲自撰写的社论两周年告读者中,对这篇文章给予很大支持。文中写道:“我们重申我们赞成读书无禁区的主张。四人帮垮台后,风沙虽然已过,不敢重开书禁的还大有人在。当时我们针砭时弊,喊出读书无禁区,深受读者欢迎,我们非常感激。”读书就是这样,触摸时代最尖锐的问题,在社会大势中保持了自己的领先地位,成为一面旗帜。(有删改)相关链接陈翰伯(19141988),中共党员,新闻家、编辑出版家、国际问题评论家。解放后曾任商务印书馆总编辑兼总经理、人民出版社领导小组组长、文化部出版局局长、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代局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等职务。(摘自“百度百科”)在政治运动中,一批学者和翻译家被划为“右”派,丧失了从事研究工作的权利。陈翰伯曾冒着很大的风险,卷着铺盖到北大“蹲点”,按照拟定的学者名录一个个寻访。众多“靠边站”的专家学者如朱光潜、贺麟、王以铸得以出山,担当古典名著的翻译工作。这段经历当时虽未给陈翰伯带来大的影响,但在“文革”中,陈翰伯没能躲过打击,被批判为“招降纳叛”。(摘自吉祥陈翰伯是谁?)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20世纪30年代,陈翰伯曾参与领导“一二九”学生运动,在美国经常参加记者埃德加斯诺组织的聚会,与斯诺结下友谊。B陈翰伯曾作为翻译陪同斯诺夫人拜见毛泽东、朱德;大学毕业后,潜伏在国民党统治区,策略地宣传共产党的主张。C本文由总到分,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表现了陈翰伯既是红色的报人,是优秀的出版家,还是文化的先行者三方面的特点。D本文语言平实,选取传主60年人生经历中的典型材料,表现了陈翰伯在中国出版界的重要地位及其在政治、文化方面的突出贡献。答案A解析原文是“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客厅中聚会”,并不是“在美国”参加埃德加斯诺组织的聚会。2为什么说陈翰伯是中国出版界的一位重要人物?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_答案20世纪30年代及以后,陈翰伯用笔名冒着危险写了许多好文章,婉转地策略地宣传共产党的主张。1958年8月,陈翰伯出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后延续“百年商务”文化传承,出版了大量重点图书项目。为国家开列辞书建设的书单,创办读书杂志,工作具有开拓性,成为时代的启蒙者与引路人。解放后历任各出版部门的要职。3陈翰伯是文化的先行者,他的做法有怎样的历史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_答案工作的开拓意义:陈翰伯进行的具有开拓性的规模宏大的基础工程,对国家现代化具有巨大的意义。时代的引领意义:陈翰伯赞成“读书无禁区”的主张,敢于破除思想禁区,触摸时代最尖锐的问题,引领了社会大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严耕望: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余英时19731975年,严耕望是哈佛燕京社的访问学人。那时他已在中古政治制度史的领域内卓然成家。但在这期间,他仍然孜孜不倦地苦读。每天早晨在图书馆前面等着开门,下午图书馆关门,他才离开。1979年春,严耕望应聘到耶鲁大学历史系担任访问教授。和哈佛时代一样,他天天早到晚退,伏案用功。哈佛和耶鲁两度共学,我亲身体会到耕望是将全部生命献给学问的人,真正达到了“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境界。他自己曾明白地说过,他一生从不求多赚一分钱,也不想增加一分知名度,因此避开任何不必要的活动,以免浪费宝贵的光阴。1979年他在耶鲁的期间,正值大陆社会科学院代表团前来访问,我在家中接待代表团,邀请耕望与会,但他婉辞了,因为他坚守其“避开任何不必要的活动”的原则。这种“澹泊自甘、寂寞自守”的性格和他治学的勇猛精进、锲而不舍,恰好互为表里、刚柔相济。耕望的生命虽然彻底地与学问合一,但他既不是不晓事的书呆子,更无世人想象中那种专家学者的傲僻。相反的,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最通情达理并且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的人。无论是对他的家人、师友、学生或同事,他都抱着一份诚挚的情意:任何人曾对他有过一点帮助,他都永记不忘。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读他那些大著作的序跋,便可以获得生动的印证。在学问方面,他一向持严格的标准,决不稍有假借。然而他在摘发别人的失误时却从无例外地隐去失误者的名字。他曾说,他一向以道家自处而以儒家待人,这是恰如其分的自我解剖。他从不争浮名和权位,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也低到无可再低,宾四师说他的性格“似为柔退”,这些确可以说是近于道家的,然而也未尝不与儒家相合。他平常表现在外的是“柔逊”,但在大原则上却持之甚坚,内心自有不可逾越的尺度。耕望的研究领域是制度史和历史地理。他的著作无一不从规模浩大、笼罩全面的研究中产生。以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而言,表面上看来似为一种概括式的专史,但认真的读者一定会发现,书中每一章每一节都有精密考证的创获。不过他所做的是地毯式的全面考证,而不像多数考证那样,只是蜻蜓点水式的。全面考证必须建立在两个先决条件之上:第一,事前有周密的通盘计划;第二,从计划到执行需要长时期的持续努力。据我的大略估计,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的完成先后越二十年;唐代交通图考更是惊人,几乎是半个世纪了。耕望的著作初看好像只是中国传统考证史学的延续,其实由于他一直注意现代社会科学的新观点,他的论断已不是传统史学所能达到的范围。他的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秦汉卷便已参考了一部各国地方政府的中译本,唐仆尚丞郎表从传统方面看固可说与清代徐松登科记考同属一类而精密过之。耕望论现代中国史学家,特别推崇陈垣、陈寅恪、吕思勉和宾四师为“四大家”。他于四大家的优点则能兼收并揽:他的规模弘大承自宾四师,辨析入微取诸陈寅恪,平实稳健尤似陈垣,有计划而持之以恒则接武吕思勉。他在史学上终能达到通博与专精相反相成的境界绝不是幸致的。苏东坡说:“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现代中国史学界没有人比耕望更能自用其才的了。陆象山说:“今天下学者,惟有两途:一途朴实,一途议论。”耕望木讷寡言,终其身与“议论”无缘,他走的是彻头彻尾的“朴实”的道路。(选自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敬悼严耕望学长,有删改)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严耕望一直注意现代社会科学的新观点,他的论断已超出了传统史学所能达到的范围,他的著作也不只是中国传统考证史学的延续。B严耕望终身致力于学问研究,他的每一项研究都经过精密、全面的论证,因此,他的著作问世都要经过多年甚至半个世纪的努力。C严耕望做学问“一向持严格的标准,决不稍有假借”,这说明严耕望在做学问研究时,自我要求很高,决不借助他人的成果或资料。D文本弘扬严耕望做学问的朴实精神,反衬出当下学术界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社会现实以及在学术上贪图终南捷径的学者的浅薄。答案C解析“决不借助他人的成果或资料”分析不当,“假借”在此句是“宽容”的意思。5如何理解严耕望“以道家自处而以儒家待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_答案所谓“以道家自处”是指严耕望“不争”“寡欲”的生活态度:性格柔退谦逊,不慕名利,甘于寂寞,对物质要求极低。所谓“以儒家待人”是指他珍惜人情的宽恕心理:对人真挚、重情意、记恩,待人宽厚。6请结合材料概括严耕望在史学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答:_答案淡泊名利、耐得住寂寞。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治学中。治学严谨,决不稍有假借。治学勇猛精进、锲而不舍。做学问既能延续传统又能吸纳新观点。兼收并揽四大家的优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