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5-6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测评A 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C.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D.食物链和食物网答案:C2.某农户在其庭院中种植了谷类、蔬菜和牧草,栽培了蘑菇,养殖了家畜和家禽,还建有一沼气池,这些构成了一个人工生态系统。下列关于该庭院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解者的代谢产物都可作为生产者的肥料B.生产者的代谢产物都可作为劳动者的食物C.劳动者的有机排出物可作为分解者的原料D.分解者及其代谢产物不能作为消费者的饲料解析: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其代谢产物并非都可作为生产者的肥料,故A错误。生产者的代谢产物并非都可作为劳动者的食物,如人吃蔬菜、水果时并不是把所有的都吃了,故B错误。劳动者的有机排出物可作为分解者的原料,分解者及其代谢产物有的可以作为消费者的饲料,故C正确、D错误。答案:C3.由于施肥不当,造成西瓜苗大量死亡,随后西瓜地里的细菌和真菌将()A.不能生存B.数量下降C.数量上升D.数量不变解析:西瓜苗大量死亡后,遗体被细菌和真菌利用,所以细菌和真菌数量上升。答案:C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调节大气CO2平衡方面,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大于海洋生态系统B.发菜是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一营养级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意味着其营养结构越简单D.生态系统在外界干扰作用下不受损害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解析:在调节大气CO2平衡方面,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小于海洋生态系统;发菜属于蓝藻,是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在外界干扰作用下不受损害的能力叫抵抗力稳定性。答案:B5.下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是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解析:此食物网共有9条食物链,硅藻属于生产者,不是分解者;生产者遭到破坏对食物网的影响最大;磷虾在每一条食物链中都是第二营养级,所以C项对。有的同学误认为最高级的消费者遭到破坏对食物网的影响最大,事实上生产者遭到破坏对食物网的影响最大。答案:C6.下图所示为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B.图中初级消费者只有植食性鸟C.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D.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该图只体现了2种成分解析:分析图可知,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组成;植食性鸟和食草昆虫都是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的有鹰、食虫鸟、蜘蛛和青蛙4种生物;该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答案:D7.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错误的是()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解析:生态系统还应该具有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因此只有水稻、鸭、害虫和杂草,还不能组成一个生态系统。答案:D8.一种蝇的幼虫生活在牛的体表,以牛的皮肉为食,可致牛死亡,牛死后遗体被细菌分解,在生态学上,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牛为生产者B.细菌为消费者C.蝇的幼虫为次级消费者D.牛和蝇幼虫的关系为互利共生解析:牛以植物为食,是初级消费者。蝇的幼虫以牛的皮肉为食,是次级消费者。细菌分解牛的遗体,为分解者,牛与蝇幼虫的关系为寄生。答案:C9.我国科学家乘坐自主研发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深潜到水深约7 000 m的海底时,发现了一副鲸的骨架,并在该骨架上找到了一种新型蠕虫。这种蠕虫没有消化器官,它的附肢像树根一样深入到鲸的骨髓里。蠕虫附肢里存在一些特殊的细菌,这些细菌能将骨中的脂肪转化为糖供给蠕虫进行生命活动。下列有关上述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蠕虫和细菌的代谢类型与乳酸菌相同B.细菌与蠕虫的关系在生态学上属于寄生C.鲸骨架细菌蠕虫构成了一条捕食食物链D.蠕虫和细菌属于海洋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解析:在深海中,氧含量极低,可以认为进行的是无氧呼吸,蠕虫和细菌都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为异养厌氧型,同乳酸菌,A正确。蠕虫能使细菌得到骨中的脂肪,细菌将转化成的糖供给蠕虫,二者为互利共生关系,B错误。捕食食物链应该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而蠕虫营腐生生活,为分解者,不是一条捕食食物链,C错误。蠕虫属于分解者,D错误。答案:A10.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得的总能量越少。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各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B.各营养级中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C.生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一部分能量D.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数量少需要能量少解析:各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一部分用于呼吸,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其中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一部分流向分解者,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故A、B、C三项均正确,D项其实应该是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因为所处营养级最高,因而所含能量最少。答案:D11.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表述正确的是()A.若图中A、B、C依次表示同一个种群中老、中、幼年龄段个体数量,则此种群为增长型种群B.若A、B、C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营养级,则A、B、C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C.若A、B、C为某生态系统的三个种群,并且形成ABC的食物链,那么A、B、C不一定符合能量金字塔D.若A、B、C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营养级,B、C中不会出现同一生物种群解析:若图中A、B、C表示老年、中年、幼年个体数,则该种群的死亡率将大于出生率,种群为衰退型;若图中A、B、C表示某生态系统的三个营养级,则A是生产者,B、C是消费者,三者不能构成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还包括分解者;若图中A、B、C表示某生态系统的三个种群,且形成ABC的食物链,则三者不一定符合能量金字塔,因为A、B、C不能代表该营养级所有生物;若图中A、B、C表示某生态系统的三个营养级,因为食物网中某种生物所处的营养级是不唯一的,所以B、C有可能会出现同一生物种群。答案:C1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B.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可以是无限的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以长时期地保持动态平衡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解析:物质可以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利用,而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通过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答案:B13.下图为某人工松林18年间的能量流动情况,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能量Q”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该松林中消费者占有总能量的比例很小C.碳元素在该松林中不能往复循环利用D.该松林容易导致单一虫害的暴发流行解析: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量Q小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因为图中没有体现出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消耗的能量;即使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按7541010计算,消费者所占能量的比例仍很小;碳元素可以在松林和无机环境中循环利用,不能在生物群落中循环利用;营养结构简单的松林易发生虫害。答案:A14.“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再次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关注,大会所倡导的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同。根据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二氧化碳B.参与过程的生物是分解者C.不能通过增强过程减少大气中的CO2D.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能源,可减少人类对过程的依赖解析: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含碳有机物;参与过程的生物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可通过增强过程(光合作用)来减少大气中的CO2。答案:D15.下图为某山间林场建立的“竹林鸡”生态农业模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饲草和竹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B.图中不能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途径的箭头有C.图中所有箭头可表示该生态系统中完整的物质循环途径D.鸡的觅食活动使竹林表层土壤松散,抑制了土壤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解析:由图示可见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饲草和竹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外,还有饲料的有机物中含有的化学能;竹和饲草只能利用太阳能;物质循环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进行,而图中缺少无机环境;土壤松散则溶氧量增加,有利于土壤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答案:B16.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3个生态瓶(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B.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C.丙瓶中的分解者主要存在于河水及池泥中D.若想维持生态平衡,丙瓶不应放在黑暗中解析:A错误: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消费者数量过多。B正确:乙瓶中有稳定的能量来源,生态系统各成分的比例较适宜。C正确:水藻是生产者,小鱼是消费者,河水和池泥中的一些微生物是分解者。D正确:若想维持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应保持源源不断的能量输入,生态系统输入的能量一般是光能。答案:A17.许多同学设计制作小生态缸,评价其设计制作水平的主要标准是()A.生态系统维持时间的长短B.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C.生态系统有机物积累的速度D.生态系统的成分是否全面解析:小生态缸与自然生态系统既有共性,又有其特殊性,生态系统维持时间的长短可以说明生态系统的稳定程度。时间越长,说明小生态缸稳定性越强,其他选项最终表现维持时间的长短。答案:A18.生态捕虫板是一种正反面均涂上无毒黏合剂的黄色硬塑料板,利用某些昆虫的趋黄特性来诱捕田间害虫。在此信息传递过程中,信息的类型是()A.化学信息B.物理信息C.行为信息D.其他信息解析:“黄色”是一种物理信息。答案:B19.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这是通过()A.种群密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实现的B.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循环而实现的C.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的D.人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来实现的解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群落的丰富度有关,群落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靠生态系统内部各成分间相互作用,反馈调节来实现的。答案:C20.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保护()A.物种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解析: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天然分布区等。由题意知,建立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9分)下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及对秸秆进行进一步利用的示意图,请据此回答有关问题。(1)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系统的优势主要是。(2)秸秆利用后产生的废渣可以还田,其中的有机物可被分解,产生的可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3)若蛇的食物有1/5来自蛙,4/5来自鼠,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 kg体重,至少需要消耗水稻kg;农田中的生物可以通过捕食与被捕食传递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4)若要调查鼠的种群密度,利用的方法是;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蛙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填“K”或“K/2”)值,此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为。解析:(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对图观察可知,该农业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3)计算至少消耗的植物的量,应选择20%的能量传递效率。(4)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答案:(1)水稻固定太阳能的总量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2)分解者H2O、CO2、无机盐(3)45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标志重捕法K022.(10分)下图中甲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1)在该生态系统中,既是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食物的生物是。(2)请根据甲图中的生态系统,写出乙图中能量金字塔各营养级的所有生物名称:;。(3)有人研究该生态系统中食草虫个体存活数与发育期的关系,结果如丙图。从中可推知食草虫死亡率最大的时期是。(4)沼蟹会破坏大米草根系,土壤中的磷可促进藻类生长。若在食草虫幼虫期喷洒只杀灭该虫的含磷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一段时间后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造成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食草虫死亡导致细菌数量增加,通过甲图的食物关系,引起沼蟹数量增加;同时因含磷杀虫剂的使用,导致藻类数量增加,通过食物链也会引起沼蟹数量增加,从而造成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5)上述事实说明,人类活动会引起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减少,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容易受到破坏。解析:(1)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看出,细菌既是分解者,又是消费者(线虫)的食物。(2)能量金字塔中,代表生产者,包括藻类和大米草;代表初级消费者,包括海螺、线虫、食草虫;代表次级消费者,包括沼蟹、蜘蛛。(3)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一龄幼虫阶段死亡率最高。(4)由于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含磷杀虫剂,导致食草虫死亡,蜘蛛的数量减少。食草虫死亡后,细菌的数量大量繁殖,从而导致线虫数量增多,使沼蟹的数量增加;同时由于含磷杀虫剂的使用,导致藻类数量增加,通过食物链“藻类线虫沼蟹”,也会引起沼蟹数量增加,由于沼蟹大量破坏大米草的根系,使大米草的数量减少。(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种类有关,生物种类越多,自我调节能力越大。答案:(1)细菌(2)藻类、大米草食草虫、线虫、海螺沼蟹、蜘蛛(3)一龄幼虫(4)减少细菌线虫沼蟹藻类线虫沼蟹(言之有理即给分)(5)下降生态平衡(生态系统)23.(9分)在草原设置固定样地,研究不同程度下放牧和割草两种利用方式的地上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如果如下图。(1)研究小组首先选取一定大小的样方,识别并统计。(2)在放牧草地中,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在割草草地中,有利于植物的生长。随着割草强度的增加,草地的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图中呈增加趋势。(3)低等、中等强度的放牧草地和割草草地比较说明,牲畜喜食植物,导致各种植物间的关系发生改变。(4)放牧和割草不仅影响地上植物的生长情况,也会影响土壤小动物和微生物的数量及分布,从而改变草原群落的结构。(5)放牧量和割草量的增加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加重,研究小组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铺枯草层能有效地治理盐碱地,其主要原因是,无机营养物质不断归还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解析:(1)调查丰富度时,要首先选取一定大小的样方,识别并统计物种的名称和数量。(2)据图分析发现,在放牧草地中,有利于1、2年生植物的生长,在割草草地中,有利于禾本科植物的生长。随着割草强度的增加,草地的地上生物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图中物种丰富度呈增加趋势。(3)比较低等、中等强度的放牧草地和割草草地,可以发现:牲畜喜食禾本科和豆科植物,这会导致各种植物间的竞争关系发生改变。(4)放牧和割草不仅影响地上植物的生长情况,也会影响土壤小动物和微生物的数量及分布,从而改变草原群落的垂直结构。(5)枯草在分解者的作用下,无机营养物质不断归还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铺枯草层能有效地治理盐碱地。答案:(1)物种的名称(种类、丰富度)和数量(生物量)(2)1、2年生禾本科地上生物量植物种类(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3)禾本科和豆科竞争(4)垂直(空间)(5)枯草在分解者的作用下24.(12分)下图是长江中下游某地区生态网络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上述方格中。A.流域蓄水能力降低B.围湖造田C.水土流失D.旱涝增多(2)为保障本地区农业良性发展,目前应采取的措施是。A.计划生育,控制人口B.发展乡镇企业,增加农民收入C.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扩大水域和绿地面积D.绿化造林,兴修水利(3)砍伐森林对生物多样性造成极大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在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措施,其中重要而有效的手段是。解析:(1)森林破坏导致水土流失,进一步导致河湖淤塞。为扩大耕地,农民会围湖造田,流域蓄水能力降低。河湖淤塞和流域蓄水能力的下降导致旱涝增多。(2)采取的措施应有针对性:根据图解实际,为保障本地区良性发展,目前应采取的措施是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扩大水域和绿地面积。(3)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手段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答案:(1)CBAD(2)C(3)建立自然保护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