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历史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28736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历史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二历史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二历史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历史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教学目标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俄国二月革命和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苏维埃政府的革命措施;国内外敌人向苏维埃政权的进攻及其被粉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制定的历史背景、内容、实施的意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2能力要求:(1)分析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2)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及作用。(3)分析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比较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同。3情感目标: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国家政策的制定,必须符合国情、符合人民利益,才能够得到人民的支持,才能够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由此苏俄的经济很快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课时安排 2课时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是重点。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发生在俄国不是偶然的,认识它发生的历史条件,对理解十月革命的重大意义,由此认识中国革命的发生、胜利都是非常重要的。2难点分析: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难点。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可能是偶然的,只有通过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国内战争中战胜协约国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叛乱,这次革命才能说是真正取得了胜利。要让学生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十月革命的作用,对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作用。认识这一政策对此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影响。这并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而是布尔什维克党在非常情况下为战胜国内外的敌人实施的必要的经济政策。课堂教学设计师: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的是世界现代史,即从1917年开始到现在的世界历史。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上学期最后学的重要历史事件是什么?(稍停,请一位同学回答)生:(回答)师: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还记得一战是怎样结束的么?生:(回答)师:是的,它以德国的战败投降而结束。德国投降仅仅是因为被英、法、美打败么?生:(回答)师:对,德国国内爆发革命,战争打不下去了。德国爆发的革命历史上被称为“德国十一月革命”。其实德国的革命只是一战末期开始到战后初期,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一系列革命运动的一部分,这次革命以发生在俄国的十月革命为突出的标志,十月革命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它使世界历史进入现代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次革命运动。一、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师:毛泽东说过:“革命总是从那些反革命势力比较薄弱的地方首先开始,首先发展,首先胜利。”列宁在分析沙皇俄国的时候说:“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也就是说,俄国首先爆发无产阶级革命不是偶然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1页到第2页的内容,分析归纳一下俄国具备了哪些革命的条件?(稍停)请一位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生:(回答)1俄国已具有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师:(学生应能归纳出:俄国是一个已具有帝国主义基本特征的国家)大家想一想,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和革命的历史条件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学习的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内容,学生回答略)师:(概括)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产物。世界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垄断和竞争的交互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生产的社会化程度,经济大发展。经济的发展使工人阶级队伍壮大,这极大地有利于革命。此外,帝国主义时代的资产阶级走向全面反动,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有利于革命的到来。(请学生继续回答俄国革命的历史条件,学生应能分析回答出: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俄国的落后和革命有什么关系呢?生:(回答)2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焦点。师:(概括)20世纪初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远远落后于美、德、英、法等国。资本主义工业既要依靠沙皇政府的庇护以求得发展,又因实力不足而处于对西方强国的依赖地位,不够独立。上述政治经济状况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即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大俄罗斯民族同各少数民族的矛盾。俄国帝国主义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和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我们知道,革命最容易在最薄弱的环节打开缺口。上述两方面情况,构成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客观历史条件。俄国革命还具备哪些主观条件呢?生:(阅读课本第2页的内容回答)3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师:俄国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错综复杂的矛盾,极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形成。俄国无产阶级深受沙皇专制制度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又相对集中,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力。俄国工人阶级开展斗争比西欧各国晚,受机会主义危害较小。经过1905年革命洗礼,俄国工人运动已处在国际工人运动前列。俄国无产阶级有农民作为自己的同盟军,从而形成了强大的革命力量。更为重要的条件是俄国无产阶级有坚强、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有杰出的革命领袖列宁。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资本主义相对不很发达的国家和一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关于工农联盟和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的策略原则,关于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成为指导俄国无产阶级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生:(理解)师:上述三点俄国革命的历史条件,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中唯一具备成熟的革命条件的国家,其它国家或是主观条件不具备,如德国;或是主客观条件都不具备,如英、法、美。除了上述三点条件外,同学们想一想,当时正在进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革命有没有关系呢?生:(指出一战有利于革命的成功)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1二月革命师: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俄国革命提供了有利的国内外形势。在国内,1500万壮丁被强征入伍,饥饿席卷全国,沙皇统治日趋虚弱,资产阶级也左右不了局势,各种社会矛盾都集中到沙皇专制制度上。在国际上,有力量镇压俄国革命的英、法、德三国正厮杀得难解难分。正如列宁所说,“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1917年3月,二月革命爆发,沙皇专制制度被推翻。统治俄国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16131917年)结束了。大家想一想,二月革命是什么性质的?生:(回答)2二月革命后的复杂形势师:二月革命后俄国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是:形成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苏维埃得到武装工农群众和革命士兵的支持,管理国家事务,这表明它是新生政权的萌芽。但是,在苏维埃中占多数席位的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反对社会主义革命,他们支持资产阶级成立了临时政府。临时政府是主要政权,只是一时还没有掌握镇压工农革命的武装。到底谁掌权?针对两个政权并存的复杂情况,列宁回国后发表的四月提纲给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因为武器在人民手中,列宁认为可以和平地剥夺临时政府的权力。但是,临时政府制造七月流血事件,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政权完全落入临时政府手中。3十月革命的胜利师:(请学生打开地图册,看第1页右上角,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形势图,教师结合地图讲)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战争政策使国内局势不断恶化。10月,布尔什维克党中央确认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决定在近期举行起义。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在列宁亲自领导下,从11月6日晚开始到8日凌晨攻占冬宫,取得胜利。到1918年春,各地苏维埃政权相继建立。(教师可向学生展示有关十月革命的图片、照片、幻灯片)师:请同学们思考,列宁在十月革命中起了什么作用?生:(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总结出:列宁四月提纲为革命指明方向;为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亲自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担任苏维埃政府主席,领导了捍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根据以上介绍,我们可以把这场革命的过程简单概括为:“二月革命掘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流血抛幻想,十月革命现曙光。”4苏维埃政权最初的革命措施师:请同学们看书回答,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政权?生:(回答)师:第一点,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将银行、铁路、大工业等收归国有;在农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将土地分给农民。请同学们思考,这些政策的目的是什么?生:(回答)师:对,掌握国民经济的主要命脉,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第二点,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结束同德、奥集团的交战状态,退出帝国主义战争。由于红军刚刚建立,无力抗击德军,苏维埃政府接受了十分苛刻的条件,丧失了大片领土,但赢得了巩固政权的宝贵时间。5共产国际(1919年3月)6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师:请同学阅读课文来回答十月革命对俄国有什么影响?生:(思考、回答)师:它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改造成为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创造了重要前提。师:十月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有什么影响呢?生:(思考、回答)师:它使世界进入了一个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它把国际无产阶级的斗争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连为一体。师:十月革命对人类历史有什么影响?生:(回答)师:它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但是,帝国主义国家不会允许在他们身边出现一个红色政权。苏维埃政权为捍卫革命成果,进行了三年艰苦战争。三、苏维埃政权的巩固1形势:国内外敌人勾结起来进攻苏维埃政权师:苏维埃俄国的建立和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引起协约国帝国主义的恐惧和仇恨。他们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出兵苏俄,支持苏俄国内反动势力,妄图颠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把俄国重新拉入大战泥潭。请学生阅读,了解都有哪些帝国主义国家参加了对苏俄的公开武装干涉。生:(阅读、了解)师:到1918年秋,34的国土和47的人口在各种敌对势力控制下。许多重要的粮食和原料产地被敌人控制,莫斯科、彼得格勒的工人每天只能得到18磅面包。这时列宁被刺,身受重伤。(1918830)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及其成效师:残酷的战争环境,经济破坏,物资极度缺乏,迫使苏维埃政府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采取果断措施,将全国转入战争轨道。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领域实行的一系列非常措施。统称“战时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1918年夏开始推行,1919年形成一种特殊经济体制,1920年发展到高潮。主要内容有:第一,实行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其余粮食以极低价格交售国家。余粮收集制体现了无产阶级在特殊条件下同农民结成的军事政治同盟。第二,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宣布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第三,取消商品贸易。第四,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统一分配。第五,强制劳动。请同学们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视时间允许,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讨论一下,然后找学生回答)生:(思考、回答)师:对,它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但是,请同学们思考: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是就可以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呢?这种政策是不是共产主义的经济政策呢?生:(思考、讨论)师:这种政策是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为战胜国内外敌人而采取的应急措施,并非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必经阶段。它也不利于调动工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师:从1919年到1920年,红军粉碎了协约国策划的三次大规模武装进攻,捍卫了十月革命的成果。从一定意义上说,三年国内战争是十月革命的继续。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在帝国主义包围和干涉下,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苏维埃政权为什么能取得胜利?(如有时间给学生几分钟讨论)生:(思考、讨论)师:胜利的原因主要有下面几条:事业的正义性,得到人民的支持;红军的英勇作战;(阅读课本插图中的夏伯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各国无产阶级的支援。红军中就有中国支队。四、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新经济政策制定的背景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回答,1921年苏俄的国内形势如何?生:(思考、回答)师:第一,连年战争使苏俄的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日用物品严重缺乏,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第二,经济破坏造成严重的政治后果,由于缺乏粮食和原料使多数工厂无法开工,许多工人迫于饥饿,离开工厂跑回农村。工人阶级队伍涣散,农村形势更为严峻,广大农民不肯再接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他们强烈反对余粮收集制,要求经营自由和贸易自由。农民的不满影响到军队,1921年2月,波罗的海舰队的主要基地喀琅斯塔得发生水兵兵变,被迅速平息下去。可是,苏维埃政权的处境仍十分危急。列宁说:“我们在1921年春天遭到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在这种形势下,1921年3月列宁主持召开俄共(布)“十大”,制定了新经济政策。2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比较)师:列宁在会上作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根据列宁的报告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废止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从此,开始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新经济政策包含多方面、多层次的广泛内容,它是在探索过程中逐步制定,不断完善的。第一,农业方面:规定农民交纳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等农产品可以到市场交换物品。粮食税的税额比余粮收集制大为减少,19211922年度全国税额比上年度减少43.3。1922年,政府通过土地法令大纲,允许农民自由使用土地和在苏维埃监督下出租土地和雇佣工人。第二,工业方面: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借制和租让制的形式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国家把一部分小企业发还原主经营,又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合作社或个人。这些租让和租借企业由私人经营,所有权属于国家。承租者必须接受国家监督指导。遵守苏维埃法令,按期交纳租金和一定比例的利润,到期把企业完好地交还苏维埃国家。第三,流通方面(商业方面):废除国家配给制和国家贸易垄断制。在坚持国家计划领导的前提下,实行自由贸易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1921年5月通过关于交换的法令,宣布实行产品交换。后因实物交接在实践中行不通,遂放弃产品交换的作法,并取消商业的地区范围限制,允许私人自由贸易。为了促进市场贸易,1921年10月政府重建国家银行,统一管理货币流通事务。第四,分配制度的改革:废止平均主义的实物分配制,实行以工人技术熟练程度和生产效率为标准的劳动报酬级差制。为了更好地贯彻物质利益原则,采取了多种分配形式,如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励制、提成制、分红制等。3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意义师:给同学们几分钟结合内容讨论、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意义是什么?生:(讨论)师:新经济政策实施的主要意义是:第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它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第二,它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在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第三,它的一些原则和经验,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同学们再思考一下,由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你有什么认识?(给学生几分钟讨论)生:(回答)师:(在归纳、评价学生的回答的基础上,简略谈几点看法)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全面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社会主义不抓经济建设,政权就不可能巩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苏俄为什么建立之后不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呢?客观条件不允许。当时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战胜国内外敌人,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我们还应认识到执政党制定政策,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实事求是,否则就要犯错误。4苏联的成立师:苏联成立之前,约有20个苏维埃共和国和若干自治州。进入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经济、文化建设和国防、外交斗争在客观上要求各苏维埃共和国联合起来结成正式的同盟。1922年12月,召开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苏联成立。最初加入苏联的有四个加盟共和国。统一的联盟国家的成立,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和声望,加强了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合作,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事业的发展。生:(阅读第七页地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俄国的十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俄国的各种矛盾趋于尖锐化,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成熟了。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抓住有利时机,发动广大人民进行革命,一举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布尔什维克党又领导人民粉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叛乱,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课后记:第一章第三节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确定;五年计划的实施;苏联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方针的确定和实施;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主要成就及存在的严重问题;1936年苏联宪法;斯大林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苏联的大清洗运动。二、情感目标1通过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的讲述和分析,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2通过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分析、评价,使学生认识到: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不仅对苏联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通过对本节课的分析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个国家要想长盛不衰,必须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焕发起人民的积极性,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三、能力目标1通过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存在问题的分析、评价,培养学生动用共性与个性、原因与结果、发展与联系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及利弊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现象和本质、人民群众及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难点: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评价。课前准备教师:搜集相关历史资料,设计制作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学生:复习第一节内容。预习本节内容: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存在问题;理解高度集中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背景及含义。完成以下问题:1归纳列宁的主要贡献。2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3以斯大林为例,谈谈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师: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俄国从此进入发展社会主义的新时期。请同学们结合第一节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面临的主要形势有哪些?2为巩固新政权,苏维埃政府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3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主要途径是什么?生:(学生回忆并回答)师:对!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面对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武装进攻,予以坚决反击,平定了叛乱;面对因战争而遭重创的经济,采取了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实现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1925年苏联的国民经济基本上达到了战前的水平,但它仍然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工业落后的国家。在这样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是摆在苏联人民面前的一项重要的任务。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在苏联进行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讲授新课一、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列宁逝世师:同学们,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者、苏联的缔造者是谁?生:列宁。师:对!(演示列宁照片课件,并讲述)列宁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正当苏联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时候,列宁因病于1924年1月21日逝世。请同学们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归纳列宁的主要贡献。生:(归纳总结,简要回答)师:(演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斯大林课件)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成为苏联的主要领导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就是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进行的。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苏联是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2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师:请同学们看书,分析回答如下问题: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生:(阅读教材第12页并作答)师: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召开,决定把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这次会议标志着苏联有计划、大规模地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始。需要大家注意的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从一开始就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道路不同。请同学们看书,结合材料讨论分析:苏联的工业化道路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道路有哪些不同?为什么不同?(演示幻灯片:出示材料)斯大林认为,苏联处在资本主义包围之中,为了不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附庸,必须建立自己独立完整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即把苏联建设成一个不仅能生产一般消费品,而且能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斯大林认为,俄国经济落后,而落后者是要挨打的。因此,必须高速发展国民经济。他认为,苏联已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政权,可以依靠政治力量加快经济发展。他把许多客观经济发展规律视为资本主义范畴的东西予以否定。主张用行政命令、指令性计划的办法快速发展经济。具体讲,一是用计划保证优先发展重工业,一是用行政的办法扩大内部的资金积累。斯大林说,从轻工业开始的工业化道路是一条漫长的发展途径,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苏联不应走这条旧路。苏联可以从重工业开始自己的工业化。因为苏联的重要企业都是国家所有的,政府可以通过指令性计划,调动大部分人力物力资源去发展重工业、国防工业。只要发展了重工业就是实现了工业化。至于轻工业、农业等都是次要的、从属的、为发展重工业效力的部门,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协调关系可以不予顾及。引自齐世荣、吴于廑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生:(相互讨论并回答)师:对!苏联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不同之处主要有:(1)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则是从轻工业部门开始的。(2)苏联的工业化是采用行政手段保证高积累多投资,而资本主义国家的建设资金则是靠殖民掠夺、向外国借债等手段筹集的。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会产生以上两点不同呢?生:(思考、讨论)师:对!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社会制度不同。西方国家是资本主义制度;苏联是全新的社会主义制度。第二,社会历史历程不同。资本主义已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而苏联的工业化在人类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事业,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第一次试验。第三,起步的经济基础不同。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十分艰难困苦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外部受到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而国内原有的经济文化和技术基础十分落后,资金又十分短缺。但是,在苏联共产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1927年,苏联的工业生产达到并超过一战前的水平。师: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实施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即采取了制订“五年计划”的做法。从1928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至1985年,除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第三个五年计划被迫中断外,共完整地实行了十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就。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了解苏联工业化的主要成就。生:(阅读课文,了解主要成就)师:(展示幻灯片: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图片)从19281932年,“一五”计划完成时,苏联的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达到70,已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建立了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同时,工业的社会主义成分占了99以上。到1937年,“二五”计划完成,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在基础很差、困难重重的条件下,苏联仅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就取得了这样的成就,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五年计划的做法,也被后来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所沿用。今天我们国家仍在使用。3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师:在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同时,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又确立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的小字部分,结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分析思考:苏联为什么要实现农业集体化?它取得了哪些成就?存在哪些问题?生:(阅读课文内容,思考并回答)师:对!正如同学们所答,以落后的个体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不能适应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即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在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又决定实行农业集体化。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成为大规模集体经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农业集体化运动使绝大多数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农业机械化程度也有所提高,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物质支持,为工业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也是工业化在农业领域中的继续,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由于采取强迫手段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违背了农民自愿加入的原则,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种忽视客观规律的做法,对生产力的发展也起到阻碍作用,严重影响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通过对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讲述,我们既看到了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也从中发现了存在的问题。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问题师:请同学们根据教材中提供的内容,归纳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生:(阅读教材第1314页,并简答)师:对!第一,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的长期落后,又制约了重工业的发展,工业生产速度明显下降;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单调,质量较差。第二,忽视轻工业的发展造成消费品供应不足,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国家为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师:(小结)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因为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完全是自己在逐步探索,因而在建设中出现严重的问题也是可以理解的,苏联的建设经验影响到后来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包括中国在内,苏联在经济恢复和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也曾出现过。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11936年苏联宪法师: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施,使苏联在经济方面和社会阶级结构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支配地位;广大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新主人。请同学们想一想,社会主义苏联是如何把这一成果确定下来的?为什么说1936年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生:(阅读1936年苏联宪法的制定及宪法内容并回答)师:对!1936年苏联宪法,用法律的形式把苏联所取得的成果肯定下来。规定苏联国家的性质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政治基础是各级劳动者代表苏维埃。这些新内容表明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在苏联已经建立,即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同时,1936年苏联宪法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2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师: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又称为“斯大林模式”,它不仅影响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而且对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也产生了深刻影响。那么,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主要特征是什么?我们应当怎样评价这一体制?请同学们思考。生:(阅读教材第14页小字部分第一自然段,讨论并回答)师:对!“斯大林模式”的突出特点是:高度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在经济方面特点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否定价值规律,排斥商品和市场。政治方面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缺少群众监督,忽视民主和法制。同学们对于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评价是比较客观公正的,既认识到这一体制在苏联这样一个经济落后,外部又有帝国主义包围、威胁的国家里曾发挥过重大历史作用;也认识到因为经济上管理过于集中、过严、过死,政治上缺乏民主,个人专断,严重损害了人民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社会的发展进步。师:通过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分析、评价,我们大家对此都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请同学们结合苏联模式的经验教训,谈谈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应注意什么问题?生:(自由发言)师:苏联模式的主要弊病在于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根据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去调整生产关系。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道路上,深受苏联模式的影响,曾经实行过苏联式计划经济,它也曾在一定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在挫折和失误中,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这种模式的弊端,中国毅然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3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师:斯大林模式不仅对苏联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苏联的国家政治生活也产生了极大影响。由于斯大林领袖地位的逐步确立和在他的领导下,苏联人民在经济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因此在30年代的苏联,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盛行。斯大林的话就是真理,就是人们工作、发言的依据,就是判断事物对错的唯一标准。斯大林被奉为神明,当作偶像顶礼膜拜。生:(阅读教材中的小字部分)4苏联的大清洗运动师:30年代,在苏联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斯大林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越大,阶级斗争就越尖锐,在这样的认识下,苏联以1934年12月,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列宁格勒省委书记基洛夫遇刺身亡事件为始,在1935至1938年开展了一场全国性的大规模肃清反革命运动。在这场“大清洗”运动中,大批无辜的党、政、军优秀领导人和著名知识分子,以至普通干部和群众都受到迫害。大清洗运动的后果是: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粗暴的破坏和践踏,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请同学们想一想,是哪些因素使苏联出现大清洗运动?生:(思考回答)师:正如同学们所言,造成苏联大清洗运动的主要原因有四点:第一是国际环境复杂险恶,帝国主义国家企图颠覆苏联;第二是斯大林对社会主要矛盾的错误分析,过于看重阶级斗争;第三是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第四是根本原因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后果。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斯大林在领导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由于其错误的决策,给苏联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斯大林呢?请同学们根据所学内容和课外阅读的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生:(讨论发言)【本课小结】我们今天主要学习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帝国主义封锁包围之中,苏联于二三十年代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探索,在斯大林同志的领导下,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基本上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同时,在苏联的经济建设中也存在严重的问题。如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的比例失调;农业集体化过程中,违背了农民自愿的原则及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病。这些都严重阻碍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