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评A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28028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评A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评A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评A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评A 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和数量变化趋势B.出生率越高,种群数量增长越快C.年龄组成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D.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对种群的密度影响不大解析: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其数量变化趋势;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只与出生率有关,还与死亡率有关;年龄组成是种群的特征之一,根据各年龄段个体所占的比例,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使该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答案:C2.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解析: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B项为种群密度,不属于空间特征。答案:B3.下列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B.一块麦田中的害虫C.泰山中的五针松D.一个池塘中的单细胞藻类解析:种群是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总和,鱼、害虫、单细胞藻类不是只有一种。答案:C4.下列研究问题属于种群水平的是()A.梧桐山的鸢每年新增的个体数B.深圳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大小C.鼎湖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D.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解析:种群水平的研究问题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而B、C、D三项都不属于种群水平。答案:A5.研究人员根据黄杉胸径的大小划分了不同龄级,对种群A(自然状态)和种群B、C(不同人为干扰强度)进行了取样调查,结果如图。由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调查黄杉各种群的方式是样方法B.黄杉种群在自然状态下为稳定型;在不同人为干扰条件下均表现为增长型C.适度的人为干扰对低龄级黄杉的生长较为有利D.种群C中高龄级黄杉数目锐减,随时间推移种内斗争将会加剧解析: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A项正确。通过分析可判断种群A(自然状态下)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项错误。通过对比三个种群的年龄组成可知,适度的人为干扰可提高低龄黄杉的成活率,C项正确。种群C在6龄级后数量极少,随时间推移,高龄级数量会增多,会使种内斗争加剧,D项正确。答案:B6.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A.样方法只适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不适用于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B.样方法中位于样方的边缘或顶角的个体均要计数C.标志重捕法可以在上次捕获、标记并释放后随即进行重捕D.标记物的脱落会使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大解析:样方法常用于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弱的蚜虫和跳蝻等的种群密度也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计数时只统计样方内部和相邻两边及顶角个体数量。标志重捕法中,动物在上次捕获、标记并释放后需要过一段时间,等其重新混合均匀后再进行重捕,这样才能使标记和未标记的个体被捕获的概率相等,根据计算公式:个体总数N/初次捕获标记个体数M=再次捕获个体数n/重捕的标记个体数m,标记物的脱落(即m值偏小)会使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大。答案:D7.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解析:标记物脱落导致标志重捕法得到的数值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以患者家系为对象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结果一定偏大。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数值偏小。D项为正常计数。答案:C8.下图中能表示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A.B.C.D.解析:在有限环境中种群呈“S”型增长(如曲线),在理想状态下呈“J”型增长(如曲线);在有限环境中,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后,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种群数量处于波动状态(如曲线)。答案:D9.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右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解析:从图中看出,a符合“S”型曲线,其增长到一定阶段,受空间、生活资源及种群本身密度制约,将不再增长。b和a构成竞争关系,竞争程度应为从弱到强,再到弱的动态变化。答案:C10.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S”型增长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D.年龄组成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解析:A点时,若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可影响种群的个体数量,但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仍符合“S”型增长。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则因存在生存斗争,死亡率也将会随之升高,故种群个体数量不会大幅超过B点。天敌的大量捕食会使种群个体数量减少,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年龄组成变动会使种群个体数量发生变动,但无论增加还是减少,其种群个体数量始终会在K值上下波动,变化过程与CD段相似。答案:A11.为除去有害于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蜘蛛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下图所示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a期间,若对害虫施杀虫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得更快B.在b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C.c期间的平衡状态与a期间和b期间中发生的两个种群的相互作用没有关系D.图中所示的蜘蛛和害虫的关系是竞争解析:施用农药后害虫大量死亡,蜘蛛的食物不足,另外农药往往对蜘蛛也有毒害作用,所以蜘蛛的数量将会减少。c期间的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是捕食关系的相对稳定产生的。答案:B12.在探究影响鼠妇(一种喜阴暗环境的动物)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中,把一半鼠妇置于较暗的环境中,另一半置于较亮的环境中,下图中哪组曲线表示较暗环境中的鼠妇的个数?()解析:较暗环境中的鼠妇的个体数逐渐升高。答案:D13.右图表示某种鱼迁入另一新的生态系统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t0t2时,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解析:题图为“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t0和t2的增长速率为0,t1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t1t2时,该鱼的种群增长速率下降,但种群的数量仍逐渐上升;t1时种群的数量为t2的一半。答案:B14.研究土壤小动物时,错误的做法是()A.在取样用的塑料袋上标明地点和时间B.用避光法或者避热法收集小动物C.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蚯蚓的种群密度D.不知名的动物标记为“待鉴定XX”解析:蚯蚓个体小,且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因此不便使用标志重捕法。答案:C15.“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的这首归园田居中第一句隐含的种间关系及第三句反映出的生物学知识是()A.竞争关系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无影响B.竞争关系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C.捕食关系和撤去人类活动后群落演替方向会发生变化D.捕食关系和撤去人类活动后群落演替方向不会发生变化解析:豆苗和草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关系;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撤去人类活动后群落演替方向会发生变化,B项正确。答案:B16.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支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试管号培养液体积/mL105105起始酵母菌数/103个105510A.4支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类似“J”型曲线的增长B.4支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C.试管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不同D.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开始下降解析: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试管中的种群数量先达到K值。答案:B17.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B.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C.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D.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解析:从甲图可知,幼年个体多于老年个体,所以为增长型,而乙图的t1时期增长率0,t1后种群数量继续增大,所以从年龄组成上来看也属于增长型;而t2时期增长率为0,所以年龄组成应为稳定型。答案:C18.豚草是原产于北美的一种植物,某课外小组对某地区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年份种群密度植物xxxxxxxxxx豚草0.30.61.11.52.3狗尾草10.09.286.85.5龙葵3.02.00.400A.调查豚草的种群密度应该采用样方法B.可以推测该区域植物的丰富度在减少C.豚草入侵改变了该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D.该区域豚草的种群数量将保持“J”型曲线增长解析:对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采用样方法,A项正确。在xx、xx年间该区域内龙葵灭绝,说明植物的丰富度在减少,B项正确。外来物种(豚草)的入侵改变了该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C项正确。该区域豚草的种群数量将呈现“S”型曲线增长,D项错误。答案:D19.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解析:一块田地中的玉米是一个种群,不存在群落特征,合理密植是为了削弱种内斗争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答案:C20.若某个鼠种群有亲代成年鼠a只,每只雌鼠一生平均产仔16只。假设各代雌雄比例均为11,子代幼鼠均发育成年,且所有个体的繁殖力均相等,则从理论上计算,第n代产生的子代鼠应为()A.a8n-1只B.a8n+1只C.a8n只D.a8n-2只解析:第一代产生的子代鼠:16a=8a;第二代产生的子代鼠:8a16=82a;第n代产生的子代鼠:a8n。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8分)将一个水族箱用屏障在中间隔成A、B两部分,然后在A、B两侧分别放入数量相同的少量水蚤(小型甲壳动物)和草履虫,给予充足的食物,并满足其他生活条件,观察它们的生长。h小时后,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都发展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即K值)时,继续供给草履虫食物,但不再给水蚤食物,并把屏障撤掉。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0h小时内,两个种群的增长均呈型曲线。(2)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3)在h小时后,草履虫数量逐渐减少,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生物因素是。(4)在上述坐标图中绘出h小时后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解析:由于水蚤和草履虫都在固定的生活空间中,所以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生活空间不足,呈现出“S”型曲线。根据题干“供给草履虫食物,但不再给水蚤食物,并把屏障撤掉”,可知h小时后水蚤会以草履虫为食物,出现捕食关系的曲线。答案:(1)“S”(2)空间的限制(3)水蚤的捕食(4)如下图22.(14分)如图中甲表示某森林植物的景观,乙表示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为了登记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的中心部位选取样地,用随机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图乙。试写出该研究的课题名称:。这种研究方法叫做。图乙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m2。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乔木的种群密度为株/m2。(2)导致景观图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农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具有复杂的结构。若要调查景观图中森林群落的结构,请写出主要的调查项目(调查设备略):垂直结构:动植物的分层,;。解析:(1)植物种类调查可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面积,应选取物种数量达到稳定时的最小面积,由图乙可知,达到稳定的最小面积为S0;对种群密度的估算,应以调查样方的单位面积中种群个体数量的平均数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即(n1+n2+n3)/(3S0)。(2)植物的分层分布与光照有关。答案:(1)某森林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研究样方法物种数迅速增多,并逐渐达到最多后保持恒定S0(n1+n2+n3)/(3S0)(2)光垂直不同层次上生物的种类和种群密度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群落物种组成和种群密度等23.(8分)对某一群落中甲、乙两个动物种群的数量进行研究后得到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种群之间的关系是。(2)在3、4月份甲种群数量的下降,很可能是由于。(3)种群数量变化的周期大约是。(4)自然界中,物种间的捕食关系最终会导致被捕食者种群的消亡吗?。解析:甲、乙两个种群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变化趋势,由此判断,它们存在捕食关系,甲为被捕食者,乙为捕食者。比较每一个种群的相邻两个波峰,可以看出,种群数量的变化周期大体为一年。答案:(1)捕食关系(2)乙种群数量的增长,甲种群的种内斗争加剧(3)1年(4)不会24.(10分)某生物学习小组为了理解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特征,来到一片芦苇丛中进行考察。(1)为了调查该区域的主要生物类群丰富度,请你设计一张表格,并命名。(2)在考察生物群落特征和结构时,需要调查生物类群的丰富度,其目的是了解生物群落的和特征。(3)通过调查,他们在该芦苇丛中发现芦苇、香蒲、泥炭藓、水绵等31种植物和青蛙、东亚飞蝗、蜘蛛、螳螂、蚯蚓等19种动物以及草菇等3种大型真菌。这说明生物群落具有特征。在这些生物中,属于该群落的优势种的是。(4)有的同学提出芦苇长势整齐,在该群落中不存在垂直结构,你认为对吗?为什么?解析:群落的空间结构是指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芦苇是一个物种,不能说其具有垂直结构,但芦苇丛中却生活着许多其他生物,所以也存在垂直分层现象。答案:(1)芦苇丛生物丰富度调查表编号生物名称种群密度(行数可多可少,但需要“生物名称”“种群密度”等项目)(2)物种组成物种的相对数量(3)物种的多样性芦苇(4)不对。因为在该群落中上层为芦苇等生物,中层有香蒲,底层有泥炭藓等生物,同样具有垂直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