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教案3 中图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27572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教案3 中图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教案3 中图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教案3 中图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教案3 中图版必修2【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二节 人类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 本讲学习目标要求:(1)了解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转变的观念(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原则及实现途径2. 知识结构:二. 重点、难点(1)了解人地关系的历史发展过程。(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主要原则,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途径。(3)对清洁生产产品生命周期的理解。三. 具体内容(一)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时期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对人地关系的行为表现环境问题史前文明时期人类适应自然、依赖自然、畏惧自然,白然主宰着人类,人类是自然的奴隶,被动地适应环境以几千种植物(采集)和几百种动物(渔猎)为取食对象。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生物资源遭破坏,引起物种灭绝。但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并不严重农业文明时期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天命观和有神论主宰着人们的思想,但已有了科学的萌芽人类开始大规模地改造自然,人类对自然的依附性大大减弱,对抗性增强,但人类生存和发展必须依赖于自然地理环境趋于恶化,如开垦耕地使大面积森林和草原遭到砍伐和焚毁,冶炼和制陶消耗大量木材;农田扩展使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变得日益简单和脆弱等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在创造财富的同时,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人类不但争先恐后地开发现在的自然,而且想把“未来”预支进来人类对自然展开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开发利用,一切社会活动被导向利益、效益最大化,以自我为中心,越来越远离自然,人地关系全而不协调,矛盾激化资源问题:可再生资源消耗率超过再生能力,非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率超过人类发现替代资源速度。环境污染: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环境退化:超过了人类建设新环境的速度(二)谋求人地关系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三)不同的做法,不同的结果(四)转变观念(五)调整行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主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对传统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挑战,是人类行为方式的变革。作为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的公众,必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进而调整行为,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才能使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1. 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 主要特点: 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逐步形成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种植、养殖、加工多种经营的生产结构,各业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既保持了平衡,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开展综合利用,不仅促进了粮食、牲畜生产的发展,增加了经济效益,降低了污染,净化了环境,有利农民健康,还改变了农田施肥结构(减少化肥,增加有机肥),有效地保护了土地资源。 广开源流,充分利用太阳能和生物能,形成一个不同时空分布、多层次、多形式的新能源利用网络。2. 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改变工业生产过程清洁生产 主要特点: 清洁生产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不仅仅把焦点放在末端处理上,即产品使用后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而是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六)加强国际合作1. 国际合作的概念当代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各国应本着合作精神共同努力,并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在环境保护领域广泛地开展经济、技术等的国际合作。2. 国际合作的必要性(1)环境问题的普遍性和共同性。(2)环境保护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3)国际社会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存在利益冲突。(七)中国可持续发展十年战略【典型例题】例1 有益于环境的可持续性行为是( )A. 使用一次性产品B. 购买和使用私人汽车C. 分类回收利用垃圾D. 禁止开发非可再生资源解析:使用一次性产品、购买和使用私人汽车均有害于环境。禁止开发非可再生资源不符合可持续性原则。故A、B、D均不对。答案:为C。例2 下列关于一定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采猎文明时期,人受地的制约比较小B. 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得到和谐发展C. 产业革命之后,人地关系开始出现矛盾,局部地区产生环境问题D. 到了近代,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解析:(1)原始的采猎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在人地关系中是被动的,受地的制约比较大,对地的影响比较小。故A错。(2)农业文明时期,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使农业种植范围扩大。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和放牧等方式,使局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故B不对。(3)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排泄的“三废”物质和农业用化肥、农药等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可以说,这一阶段人地系统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不是地区的局部的,而是全球的。故C错。(4)到了近代,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逐渐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且这种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答案:D。例3 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进入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已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B. 可持续发展是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首次提出来的C.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D. 可持续发展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互为因果解析:(1)在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水、气候等资源,但还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人类真正认识人地关系还是近代(20世纪70年代)以后。故A不对。(2)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同盟、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更为明确的定义和说明,并从此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可持续发展的热潮。故B不对。(3)可持续发展概念最广泛的定义和核心思想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故C是对的。(4)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视环境保护,既把环境保护作为它极力追求的最基本目标之一,也把建设舒适、安全、清洁、优美的环境作为实现发展的重要目标而进行不懈的努力。若忽视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也会受到限制。故D是对的。答案:C、D。【模拟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下图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 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化起飞的国家中,你认为最典型的反映出这种关系的城市是( )A. 柏林 B. 伦敦 C. 旧金山 D. 彼得堡2. 环境质量开始改善提高的阶段是( )A. 后工业化阶段 B. 工业化初期阶段C. 经济发展阶段 D. 工业化起飞阶段3. 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 )A. 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策略B. 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然解决C. 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的有污染企业D. 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4. 图中关系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 )A. 发达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完善B. 发展中国家工业战略的不断调整C. 人的认识能力的不断增强D. 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5. 下列内容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A. 粮食单产不高干旱加重 B. 毁林开荒水土流失C. 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D. 水土流失肥力下降“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管草原在遭到破坏。他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而且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弃物的大量积累,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根据以上材料和你的理解回答68题。6. 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A. 土地沙漠化 B. 大气污染C. 破坏性地震 D. 温室效应7. 下列经济模式不属于“牧童经济”模式的是( )A. 刀耕火种,毁林开荒 B. 南水北调,发展生产C. 围湖造田,开垦荒田 D. 发展工业,不管排放8. 下列关于“牧童经济”的叙述,你认为合理的是( )A. 它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产物,而发达国家不会产生B. 它是低投入、高效益的经济模式C. 它体现了传统发展模式的优点D. 体现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9. 下列地区与其发生的环境问题的搭配你认为合理的是( )A. 黄土高原沙漠化 B. 内蒙古高原水土流失C. 华北平原土壤盐碱化 D. 长江三角洲水源枯竭臭氧层就好像是地球的一道屏障,也像一个过滤网,吸收滤掉太阳光中有害的紫外线,有效地保护地球上生物的生存。近来由于使用氟里昂类化合物以及其他含氯化工产品,人工合成氮肥和污水分解过程中产生的N2O,大量超音速飞机排放的NOx水蒸气,导致平流层的污染物增加,并催化分解臭氧。以下是氟里昂破坏臭氧层的化学方程式:CCl2F2=CClF2+ClCl+O3=ClO+O2ClO+O3=ClO2+O2一个Cl能破坏10万个O3。卫星观察表明:1969年以来,横跨美国、加拿大、西欧、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国的广阔地带,臭氧层中的臭氧已减少3%。自1984年以来,新西兰上空的臭氧含量下降了8%。根据以上材料完成1013题。10. 以上我们所讨论的臭氧层处于大气层中的( )A. 电离层 B. 平流层C. 对流层 D. 低纬度的平流层11. 你认为臭氧层的破坏给人类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A. 使肺癌的发病率升高 B. 使皮肤癌的发病率升高C. 导致树木大量的死亡 D. 导致洋流发生异常12. 你认为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有效的保护臭氧层( )A. 严禁使用各种制冷剂B. 加大科研力度研制新型有效的制冷剂作为现有制冷剂的替代品C. 采取一定的措施回收大气中的氟里昂D. 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材料中的化学反应过程13. 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论述,你认为合理的是( )A. 环境问题的产生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但主要是自然的原因B. 环境问题主要在部分国家,尚未成为全球性的问题C. 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非常强,不必将环境问题看得过分严重,小题大做D. 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类的某些行为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14. 下列各组灾害中,认为全部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是( ) 滑坡、泥石流 水土流失、地面坍塌 环境污染、森林火灾 火山爆发、台风A. B. C. D. 15. 下列人类发展的原则,认为不属于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的是( )A. 各国有权根据自身的需要开发利用本国的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造成损害B. 鉴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非常有限,我们当代人须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环境C. 地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人类应该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D. 对于全球共同享有的大气、海洋等自然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16. “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原则的( )A. 共同性原则 B. 持续性原则C. 公平性原则 D. 周期性原则北京市市长刘淇在“xx年首都绿化建设总结动员大会”上提出,在五六年内把北京建设成为“环境友好型城市”,实现绿色奥运的目标。根据以上材料回答1719题。17. 以上材料中“环境友好型城市”中的“环境友好”是重在强调( )A. 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对立B. 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C. 城市环境的绿化程度D. 在北京市的规划过程中充分采用各国建筑师的建议和方案,以达到中西合璧,让各国的运动员都能接受北京18. 按照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在xx年以前,北京市的林木覆盖率将达到50,人均绿地面积为50平方米。下列措施中你认为能有效提高北京市林木覆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的是( )A. 善待树木,防止人为水土流失B. 在北京风沙源地的河北、内蒙古等地区植树造林C.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力度D. 加强奥林匹克公园、比赛场所及通往各个场馆道路两侧的绿化工程19. 下列叙述中,你认为与“绿色奥运”的理念相符的是( )A. 在硬件建设方面,要把保护古都风貌、突出北京特色放在规划建设的重要位置B. 到xx年奥运会时,每平方千米的范围内都有天气预报C. 在市民中提倡主人翁意识、学习意识、参与意识、自律意识D. 到xx年,本市90的公交车和全部出租车、环卫车、邮政车都将使用清洁燃料20. 下列关于西部大开发的说法,你认为合理的是( )A. 西部大开发就是想方设法发展西部地区的经济B. 西部大开发就是动员全国的力量特别是东部地区的各方面力量在西部大力开发自然资源、大力兴建工厂和企业C. 搞好环境建设是西部大开发中首要解决的“瓶颈”问题D. 把铁路、公路从东、中部地区延伸到西部地区,西部大开发就可以顺利实现了二. 双项选择题:21. 我国的大中城市的大气污染情况十分严重,你认为主要的污染源是( )A. 工业生产过程中石油的大量使用B. 工业过程中煤炭的大量使用C. 汽车尾气D. 居民燃煤取暖22. 下列关于荒漠化的说法,你认为合理的是( )A. 荒漠化是沙漠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B. 荒漠化容易引起一个地区的贫穷,从而引起巨大的移民浪潮C. 荒漠化是地球对人类生存最大的威胁之一,而且程度仍在不断的加剧D. 今天,荒漠化还只是局部地区的环境问题并非全球问题23. 以保护环境和垃圾资源化为主要目的,将城市中的各种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下列分类你认为合理的是( )A. 玻璃瓶、塑料袋 B. 废铜烂铁、破布料C. 旧报纸、月饼的包装盒 D. 烂菜叶、果皮24. 在人类的农业文明阶段,能有力保证食物供应的稳定和可靠的重要因素是哪一些技术的普遍推广( )A. 灌溉技术 B. 科学育种C. 大量的使用化肥 D. 耕作技术25. 你认为下列说法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A. 草原发展畜牧业,载畜量越多越好B. 黄土高原植树造林,严禁砍伐C. 封山育林、定期开禁D. 使用化肥、农药,促进农业高产、稳产26. 以下观点、主张,你认为符合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的是( )A. 发展中国家既要重视经济的良性高效发展,同时也要加强环境保护的力度B. 在保护全球环境的过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具有相同的义务和责任C.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可以承载的能力范围之内D. 为了满足人类对物质条件增长的需要,应尽力加快经济数量的增长速度27. 缓解华北平原地区春旱期间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A. 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B. 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田用水量C. 加大对工业用水的净化力度和效率,循环利用宝贵的水资源D. 大面积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28. 我国能源利用率低,主要表现在( )A. 单位产值能耗低B. 单位产品耗水量低C. 农田灌溉用水的利用率低D.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29. 下列关于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你认为合理的是( )A. 坡度大于25的坡地要退耕还林还草B. 大规模改良现有的草原,发展林木生产C. 在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地区大面积的植树造林D. 把用材林的采伐量控制在生长量之下30. 分布于我国内流河流域的河流水、湖泊水都属于( )A. 国土资源 B. 水产资源C. 淡水资源 D. 自然资源三. 综合题:31. 读“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变化与生活质量变化图”,回答以下各题。(1)从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看,1950年为_英镑,1990年为_英镑,在40年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_。(2)生活质量指标是考虑了健康、安全、环境质量和经济因素在内的指标。从生活质量指标来看,英国国民1950年为_英镑,1990年为_英镑。这说明英国国民的生活质量在40年间_。(3)图中所描述的情形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A. 财富和产品越多,生活质量越高B. 财富和产品越少,生活质量越高C.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生活质量的唯一保证D.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环境质量同步增长是生活质量提高的保证(4)图中所描述的情形,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出了警告,那么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走的道路和发展方式是( )A. 高消耗、高速度、高产值B. 单纯追求经济数量的增长而牺牲环境质量C. 经济增长与保护自然环境同步D. 坚持“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5)通过对比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曲线和生活质量的变化曲线,你认为生活质量的提高与财富和产品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6)图中两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各有何特点?(7)你认为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曲线和生活质量的变化曲线也是这样一种关系吗?并简要阐明你判断的理由。32. 2001年8月31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把“国家生态工业(制糖)建设示范园区”的匾额郑重地交到广西贵港市市长手中,这标志着我国第一个生态工业园区正式启动,也预示着中国开始探寻21世纪的绿色工业文明之路。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1)“绿色革命”是1966年印度在许多国际组织的协助下采取的一种发展农业的新战略,请谈一谈你对“绿色革命”的认识。(2)根据材料和上图提供的相关信息分析,广西贵港市“国家生态工业(制糖)建设示范园区”建设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3)此类生态工业园区的各种工业的配置,主要考虑的工业布局因素你认为是( )A. 自然条件 B. 环境条件C. 生产协作 D. 交通运输条件33. 根据你对题意的理解,把下列内容填入右图相应的空格内。A. 毁林开荒,破坏植被 B. 水旱灾害日益频繁C. 粮食不足,单产不高 D. 开垦草场,牧业缩小E. 破坏水利、水产资源【试题答案】一.1. B 2. A 3. D 4. D 5. A 6. C 7. B 8. D 9. C 10. B 11. B 12. B 13. D 14. B15. C 16. B 17. B 18. D 19. D 20. C二.21. BC 22. BC 23. CD 24. AD 25. BC26. AC 27. CD 28. CD 29. AD 30. AD三. 31. (1)2800;6000;29%(2)1000;1200;人民的生活质量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并没有得到较为显著的提高(3)D (4)C(5)经济的高速发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但并不是绝对的。如果产品数量的增加是建立在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的开采和利用上,不注意环境本身所蕴含的巨大的机会成本,就会在增加成品数量的同时牺牲掉了人们美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空间。(6)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呈持续增长趋势,而国民生活质量水平其变化趋势却较为平稳。(7)略(回答时学生选择的时段可短可长,但至少是对十年左右的经济评价,有理即可)32. (1)印度为了摆脱独立后头20年间日趋严重的粮食不足问题,在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协助下,从1966年起开始采取发展农业的新战略,这就是名噪一时的“绿色革命”。所谓“绿色革命”指的是以推广高产良种为核心的农业技术改良。所涉及的范围基本上是几种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尤其是小麦和水稻。经过若干年的实践,虽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但总的来看其效果是相当不错的,尤其是小麦和水稻的总产和单位面积的产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缓解粮食危机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2)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利于作物的正常生长;地处珠江流域,有较为深厚、肥沃的土壤条件;地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上,地形平坦,利于农业生态工业化的建设和原料甘蔗的种植。(3)C33. 【励志故事】黄帝问路上古时代,黄帝带领了六位随从到贝茨山见大傀,在半途上迷路了。他们巧遇一位放牛的牧童。黄帝上前问道:“小童,贝茨山要往哪个方向去,你知道吗?”牧童说:“知道呀!”于是便指点他们路向。黄帝又问:“你知道大傀往哪里吗?”他说:“知道啊!”黄帝吃了一惊,便随口问道:“看你年纪小小,好像什么事你都知道不少啊!”接着又问道:“你知道如何治国平天下吗?”那牧童说:“知道,就像我放牧的方法一样,只要把牛的劣性去除了,那一切就平定了呀!治天下不也是一样吗?”黄帝听后,非常佩服,真是后生可畏,原以为他什么都不懂,却没想到这小孩从日常生活中得来的道理,就能理解治国平天下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