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7课师说练习粤教版必修.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26705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7课师说练习粤教版必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7课师说练习粤教版必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7课师说练习粤教版必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7课师说练习粤教版必修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难道B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明:明白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却,竟然解析:选C。明:高明,聪明。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愚人之所以为愚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则群聚而笑之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解析:选A。A项,“矣”,都是表感叹的语气词。C项,“则”,转折连词,却;顺承连词,就。B项,“所以”,表原因;表凭借。D项,“惑”,形容词,糊涂;名词,疑难问题。下面对文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C语段先以“古之圣人”比照“今之众人”,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D语段再以择师教子和自身“耻师焉”作对比,得出了“小学而大遗”的结论。解析:选B。“小学”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的。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译文:_(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译文:_答案:(1)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2)不明白句读,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请教老师,有的却不问老师。二、语言运用下面是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关于教育问题说的一段话,请提取主要信息,用一句话来概括。(不超过20个字)什么叫学问,就是学习怎么问问题,而不是学习答问题,如果一个学生能够懂得去问问题,懂得怎样去掌握知识,就等于给了他一把钥匙,就能去打开各式各样的大门。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_。解析:此题考查概括文段信息的能力。具体分析这句话可以明确:“学习怎么问问题”是“提出问题”,“懂得怎样去掌握知识”是“思考问题”,“给了他一把钥匙,就能去打开各式各样的大门”是“解决问题”。根据这些理解即可得出答案。答案:让人学会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阅读下面一则微博,引用本文中的一些语句,来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不超过60个字)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师”一词已扩大了语境,不再局限于教育行业,人们已经习惯称“夸父老师”“嫦娥老师”“赵匡胤老师”“武则天老师”“萨达姆老师”“金正恩老师”“科比老师”“李娜老师”“李宇春老师”“曾轶可老师”我们的“老师”遍天下。答:_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准确、得体的能力。此题可以从反对或赞同的角度去发表看法,关键要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答案:(示例1)反对将“老师”这一名称泛化。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称呼历史人物,政坛、文艺界、体育界等各界的人为老师,是对“老师”这个名称的曲解。(示例2)赞同称呼各界人士为“老师”的做法。“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他们在某些方面胜过我们,称其为“老师”是可以的;同时这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一、基础考查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句读/阅读胸脯/逮捕慰藉/杯盘狼藉B阿谀/熨帖 剽悍/缥缈 妊娠/莘莘学子C李蟠/幡然 亵渎/案牍 裨益/稗官野史D或不焉/不然 虹膜/女红 令嫒/方兴未艾解析:选A。A.du/d,p/b,ji/j;B.y/y,pio,shn;C.pn /fn,d,b/bi;D.fu/b,hng/gng,i。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或师焉,或不焉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解析:选B。A项,“不”通“否”;C项,“受”通“授”;D项,“知”通“智”。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其”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B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余嘉其能行古道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D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解析:选C。C项,“其”都是作定语,“他们的”。A项,第一句中“其”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他”;第二句中“其”作主语,“那”。B项,第一句中“其”复指,作主语,“他们”;第二句中“其”作兼语,“他”。D项,第一句中“其”表猜度,“大概”;第二句中“其”表反问,“难道”。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搞事业,做学问,都要有一种持之以恒的韧劲,不能一曝十寒。B现代化建设任重而道远,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认清自己的现实地位,对各级政府的决策意义十分重大,尤其是对那些以经济指标衡量政绩的官员来说。C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父母和老师应注意现代生活方式中的事物可能对孩子造成的各种影响,明辨利弊,择善而从。D是对学生的一颗爱心,是对教育事业的一份执着,更是对生活的热爱,铸就了他一颗永远年轻、好为人师的心灵。解析:选D。好为人师:喜欢当别人的老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含贬义,这里误用为褒义。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问说刘开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谓就有道而正也就:接近B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妄:妄想C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 狎:亲近而不尊重D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 快:以为乐事解析:选B。妄:胡乱。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B问焉以求一得问之人以穷其短C所谓以能问于不能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D古之人虚中乐善狎之而不甘问焉解析:选B。A项,“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B项,“以”,都是连词,表目的,用来。D项,“之”,助词,的;代词,他。C项,“于”,介词,表对象;介词,表比较。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B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C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D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解析:选A。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注意“也”“矣”“者”等句末标志词,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断句即可。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学习一定要好问。因为“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B在第二段中,作者从反面阐明“问”的重要作用:问不择人,问必有得。主要采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用古代先贤的言行作为立论的依据。C第三段举古人好问的典范,圣人采纳地位低微的樵夫的言论,舜帝有天子的身份却向平民询问,为下文针砭时弊做了铺垫。D问说与师说两文都劝说人们要虚心学习。师说着重从“师”的角度,强调“师”的重要性,问说则着重从“问”的角度,主张“学必好问”。解析:选B。在第二段中,作者不是从反面而是从正面阐明“问”的重要作用。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译文:_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译文:_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译文:_(2)从文章中找出两个表明学习需要“问”的语句。答:_解析:(1)注意“就”“是”“非”“专”等词的翻译。(2)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根据题干要求,从文中找出“学习需要问”的语句即可。答案:(1)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询问,借以破除那些疑问,这就是所说的到有学问的人那里判定是非。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真理不是只在某些人手里,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既然这样,那么问可以少得了吗?(2)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任选其二即可)参考译文:君子学习一定要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问,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询问,借以破除那些疑问,这就是所说的到有学问的人那里判定是非。对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询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知识广博向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询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书不是说吗?“喜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孟子论述“找回自己放纵散漫的心”的时候,并提“学问之道”,“学”之后就紧跟着“问”。子思谈“重视品德修养”时,归结到要好问勤学,(在他的提法中,)“问”并且在“学”的前面。古代的人虚心采纳善言善事,不挑选事情而问,不挑选人而问,只要能求取那有益于自己(修养和学业)的就可以了。因此,狂妄的普通人的话,圣人也采纳它,地位低微的樵夫,古代圣贤也询问他,舜帝以天子的身份向平民询问,以他们的大智却注意到浅近平常的意见,不是偶然的谦虚,实在是要从多方面听取有益的意见。三代以后,有学而没有问,朋友间的交往,能做到规劝做好事,不做坏事就不错了,那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互相请教,勤勉地只是以进修为急务的人并不多见,更何况世俗的人呢?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学习有未贯通的地方,却偏偏以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却胡乱地凭主观猜测,像这样,就终生几乎都没有什么可问的事情了。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妒忌他,不愿意向他问;对不如自己的人,轻视他,认为不值得向他问;对同自己水平相当的人,抱着嬉戏的态度而不敬重他,不甘愿向他问。像这样,天下就几乎没有可以问的人了。什么人都不值得佩服了,什么事都没有可疑的了,这只是自以为是罢了。自以为是,那错误还是小的;自己知道自己的浅薄却严密地掩盖自己的过错,宁愿让学习最终不进步,也不愿意虚心向别人请教,这样危害自己的内心修养,错误可就大了,而陷入这种大错误的人常常十有八九。不这样的话,那么所问的也不是他所学的:如问一些天下的奇字僻典和琐屑事物来说说好玩;甚至自己心里已经明白的问题,(却故意)拿它问别人,来试试那人的才能;或者拿非常难解答的事情问别人,来使那人难堪。如果不是这样,即使有与自己思想品德修养有密切关系的事情,可以得到教益的,要压低一下自己的尊严虚心向别人请教也不能做到。唉!学问之所以不能接近古人,不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吗?而且不喜爱问的人,是由于不能虚心;不能虚心是由于不诚心实意喜爱学习。也不是不专心用功的缘故,他学习的不是古代儒家学习的东西,他喜爱的也不是古代儒家喜爱的东西,不善于问是理所当然的。有智慧的人考虑多了就会有失误的时候。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未必不是愚笨的人所了解的;愚笨的人所能做的,未必不是圣人所不能做的。真理不是只在某些人手里,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既然这样,那么问可以少得了吗?周礼说,朝堂之外要询问百姓(对朝政的意见),国家的大事还问到平民,所以贵人可以问身份低的人,道德才能高的人可以问不成器的人,老人可以问年轻的人,只要学习方面能有成就便可以了。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认为他道德学问高。古人把问作为美德,而并不认为它是可耻的,后代的君子反而争先把问当作耻辱,那么古人所深深地感到羞耻的事,后代人却做着而不以为耻的多了,可悲啊!三、语用创新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画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2字。语文教学乃至其他学科的教学,不是像交付一件东西那样,_,你收到了,东西就在你手里了。这触及教育学上的根本问题:在教学活动中,_?叶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说,教学,教学,_。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_,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在这个问题上,有一句精辟的话,已经众口传诵,那就是:_。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衔接连贯能力。根据上下文的关联,概括组织成5个语句,均不超过12个字。答案:我把东西交付出去教师究竟起什么样的作用(学生到底是要学些什么)就是教师教会学生怎么学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根据要求答题。年初,张作霖之孙张闾实向媒体爆料,称xx年前人教社高中历史教材中,祖父张作霖的照片并非张作霖本人,而是一位湖南督军何海清。这一指认得到了何海清后人的证实。人教社工作人员对此表示,此前在网上看到过关于用错照片的信息,但现在的历史书已经改版,照片已删除。更严重的错误出现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学史中。书中显示,韩愈生于768年,卒于783年,只活了15岁。这版错误教材,一直从xx年7月持续使用到xx年6月,累计印数至少在十万套以上。有老教授愤怒质疑,像这样的错误,撰稿人和出版社的编校人员以及使用这部教材的数以十万计的教师和学生,难道没有一个人发现?由各领域专家和教授集体编写,经过多次修订,本该在人们心目中有崇高地位的教材,却出现以上种种失误。出错范围之广,形式之多样,让人瞠目结舌。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尽管被很多人挑错,有的出版社依然“沉默是金”,有的则表示,只是小错无伤大雅。有评论称,马虎草率、不负责任的态度,比错误本身更贻害无穷。对此,媒体呼吁, _。(1)给这则新闻添加一个恰当的标题。答:_(2)在结尾横线上续写一句话,对这则新闻作简要总结。答:_解析:此题考查压缩语段和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的能力。解答第一问时应该明确这是一则新闻,拟写新闻标题前需要对这一新闻事件做总体概括。本则新闻内容是:部分教材中张作霖照片不真实和韩愈年龄严重错误。在了解这则新闻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即可。解答第二问时应该明确,媒体呼吁的内容主要是针对教科书中出现的明显错误进行评论,评论范围应该为“对教科书出现错误的态度”“解决办法”等。答案:(1)(示例)盘点教材中错误:张作霖照片非本人韩愈只活15岁(2)对于教科书错误不能容忍、放任,出版社方面一方面要严格把关,另一方面要及时纠错并道歉,让教材真正保持权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