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51讲中外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课后训练.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25279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51讲中外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课后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51讲中外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课后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51讲中外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课后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51讲中外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课后训练1(xx湖北八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康熙以宽仁治人,晚年勤躯已倦,吏治十分腐败。当考官,收孝廉的钱;当军官,吃空额,捞军饷;收捐赋,火耗加到三成以上,几乎到了“人人顽劣无耻,个个面目可憎”的地步。雍正“以义正之”,冷面冷心,痛加整顿,这就得罪了最大的既得利益集团。清欠亏空,得了个“抄家皇帝”的绰号。安插密探巡访民情官隐,建立密折专奏制度,落下个怀疑诛忠的恶名。摊丁入亩、耗羡归公、士绅一体当差纳粮,动了官绅地主的钱袋子,触了“官怒”。文字狱得罪了天下读书人,落了个好谀任佞的恶名雍正的丑恶形象在这些官员、读书人的“口诛笔伐”中,进入了老百姓的意识。套用他自己的话讲,正所谓:“做事易,成事难;成事易,守事难;得名易,保名难;保名易,全名难。”江天一“圆明居士”如何成为“雍正皇帝”材料二雍正本人是有作为的、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贡献的君主,而雍正朝,上承康熙,下启乾隆之治,使康雍乾三朝持续发展,成为清朝的鼎盛时期。更有甚者,雍正立志清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数百年积弊,所实行的摊丁入亩政策,成功解决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人口税问题,是巨大创举。所实行的耗羡归公和养廉银政策,具有现代财政预算、财政管理的意义。冯尔康雍正继位新探(1)根据材料一,分析雍正帝施政的背景,并概括其经济措施。(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雍正帝与康乾盛世的关系。答案:(1)背景:康熙晚年吏治腐败,国库亏空,百姓负担加重。措施:清查亏空;摊丁入亩;火耗 (耗羡)归公。(2)说明:雍正帝延续了康熙朝以来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局面,又推行一系列措施,革除康熙晚年弊政,为乾隆时代的繁盛奠定良好基础,承上启下。整顿吏治,火耗(耗羡)归公,推动政治清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促进社会安定;改土归流加强了中央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控制,维护国家统一;摊丁入亩的赋税改革减轻人民负担,促进经济发展;军机处和密折制度则有利于政权稳固。2(xx广州荔湾区海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们通常认为太宗之治(626649)是唐代“理想制度”的形成时期,是一个以良好和井井有条的施政著称的经济期。8世纪后期和9世纪的作者在怀旧时当然把它说成是黄金时代。但事实上太宗在执政时并没有制定新制度,政府的政策也没有大变化。政府的基本结构、行政细节以及政府干预的限度这一十分重要的问题早在隋代已被建立和解决,只是在唐高祖时稍加修改后又被采用,并体现在624年颁布的一些法典化的法律中。费正清、崔瑞德剑桥中国史隋唐史材料二唐朝开国之君虽为高祖,然其事业,实在大部分是太宗做的。高祖传位于太宗,遂开出公元627 至649 的23 年间的“贞观之治”。历史上记载他的治绩,至于行千里者不赍(带着之意)粮,断死刑岁仅39 人,这固然是粉饰之谈,然其时天下有丰乐之实,则必不诬的了。隋、唐时的制度,如官制、选举、赋税、兵、刑等,亦都能将前代的制度加以整理。吕思勉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两位学者是如何评价唐太宗在“制度”上的作为的。(2)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在政治、经济及律法等方面有什么建树?简要评述明君、盛世与制度的关系。答案:(1)评价:前者认为唐代“理想制度”在唐太宗之前已经确立,唐太宗只不过是简单继承,没有新的作为;后者认为唐太宗能继承和有效整理前代各项制度,并加以实施,由此开创出“贞观之治”的繁盛局面。(2)建树:实行三省六部制;完善科举制度;推行均田制;制定唐律。(答出三点即可)关系:明君是盛世出现的重要原因;明君需在继承和完善前代制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但明君需要制度的制约;盛世更需要有制度的保证。3(xx安徽皖南八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蒙恬打败匈奴,拒敌千里之后,他带兵继续坚守边陲。蒙恬又根据“用险制塞”以城墙来制骑兵的战术,调动几十万军队和百姓筑长城,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防护城墙连接起来,并重新加以整修和加固。同时,蒙恬沿黄河河套一带设置了44个县,统属九原郡。还建立了一套治理边防的行政机构。又于公元前211年,发遣三万多名罪犯到兆河、榆中一带垦殖。另外,蒙恬又派人马,从秦国都城咸阳到九原,修筑了宽阔的直道,克服了九原交通闭塞的困境。材料二太史公曰: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疆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史记(1)根据材料一,概括蒙恬为加强边防采取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司马迁对蒙恬的评价。答案:(1)措施:驻守军队,武力反击;修筑要塞,连接长城;推广郡县制,建立行政机构;修筑驰道,改善交通;调配人力,垦殖固边。(答出其中三点即可)(2)评述:司马迁认为蒙恬修筑长城,加重人民负担,忽视民生。司马迁看到了统一之初,民力有限,但忽略了匈奴危及边疆,以及修长城对中原地区长久安定的重要意义。4(xx辽宁省大连市双基测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古希腊)民主制中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默许人民的要求,以及把政治策略建立在可“销售”的东西之上,这就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对于种种慎重的判断、艰难的决定、令人不悦的选择、以及使人难堪的事实,人民一定会尽力回避。民主使智慧边际化。 材料二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那些我们现在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去研究哲学,使政治权力与哲学理智结合起来,而把那些现在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或者只研究哲学而不搞政治的碌碌无为之辈排斥出去,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得到安宁,全人类也不能免于灾难。 以上均引自柏拉图全集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柏拉图对古希腊的民主制持何种看法?为此,柏拉图设计了一个怎样的理想国?(2)你如何看待柏拉图设计的理想国?答案:(1)看法:柏拉图认为希腊领袖人物的产生过于随意;民主政治使领袖的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民主使智慧边缘化。理想国:应该由哲学家来治理国家。(2)看法:带有很大的空想性,过于理想化,是一种乌托邦设想;柏拉图的理想国又并非纯粹的空想,而是针对当时希腊各种政体的弊端提出的,给人以一定的启发。5(xx吉林五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些幼稚的知识,后来(1904年)便使我的学籍列在日本一个乡间的医学专门学校里了。我的梦很美满,预备毕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要紧事,凡愚弱的国民,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认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认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鲁迅呐喊自序材料二“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大哥正管着家,”妹子恰恰死了,大哥也可能在饭菜中和了妹子的肉,暗暗给我们吃。我未必在无意之中,吃了妹子的几片肉。现在轮到了我自己有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鲁迅狂人日记(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鲁迅留学日本时中国的社会背景。(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狂人日记发表的背景、意义。答案:(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西学传入、新式学堂建立、留学风气日盛;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民主革命渐成潮流。(2)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提倡科学与民主,提倡新文学、提倡新道德;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反对尊孔复古。意义:狂人日记是新文化运动中新文学的典范;揭露了封建伦理道德吃人的本质,向腐朽的封建制度发起猛烈的进攻,具有解放思想的作用。6(xx广东肇庆统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严复(18541921)曾到英国留学,后在北洋水师学堂任职,意欲培养人才建设强大海军。但官场腐朽,使他认识到办理海军教育无法施展政治抱负。1895年前后,严复深为民族前途担忧,陆续发表文章,翻译西方著作,评论史事与时政,鼓吹学习西方民主。材料二严复尖锐批判中国专制政体:“国君则超乎法之上,可以意用法易法,而不为法所拘”“不独国主君上之权为无限也,乃至寻常一守宰,于其所治,实皆兼三权(行、宪、政)而领之”,故无公正可言。他主张“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设议院于京师,而今天下郡县各公举其守宰”。他认为“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斯真刻不容缓之事。故所急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他主张通过鼓民力、新民德、开民智,逐步使国家走上民主法制之路。摘编自王栻主编严复集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1895年前后严复救国思想的变化及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的主张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答案:(1)变化:从办理海军教育(培养人才建设海军)变为鼓吹学习西方民主。原因:官场腐朽;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加深;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2)主张:将君主置于法律之下;实行三权分立;自由、民主;建立议会制度;民主选举政府官员;国家的独立自由高于个体自由;开启民智;建立民主法制社会。背景:西方入侵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封建制度没落,清末改革,民主革命兴起;西方民主思想(启蒙思想)的影响;受过系统西学教育,立志救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