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备课资料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23575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备课资料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备课资料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备课资料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备课资料人教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把握科学小品文艺性的特点。2.能力目标:理清文章结构,培养概括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强化对事物的科学性认识。学习提示在阅读中,注意学会捕捉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培养对说明文语言的敏感。教材优化全析一、 内容详解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说明文,作者广征博引,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文字生动活泼,很能引起读者的兴味。文章从作者幼年时读白居易的荔枝图序所产生的疑虑,自然引出要说明的对象。在指出白居易的比喻有“不足之处”后,就从外到内、由表及里地对荔枝加以说明。首先介绍荔枝质地粗糙的外壳,深红或紫的颜色。对果实说明时,先介绍壳,再介绍膜,再介绍肉(假种皮),最后介绍最里面的核(种子),按照由外到内的顺序把果实结构的各个部分作了有形有色的介绍。介绍中,作者连续引用白居易、徐渤和杜牧的诗句,描写了吃荔枝时扔在地上的壳和膜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的景状,嘲讽了唐明皇为宠幸杨贵妃而派人从南方专程运送荔枝至长安的荒唐行径。这些内容的穿插,增添了作品的文学韵味。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10段),分三个层次说明荔枝的形态和果实。 第1层(第1段),以小学学习荔枝图序向老师质疑为引子,引出“荔枝”这个话题。幼年时童稚的心里只知道“荔枝干的壳和肉都是棕褐色的”,与老师讲的荔枝图序中描述的荔枝不同,向老师提问,老师也无法说明白。这个开头既亲切活泼,又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原原本本地引用白居易荔枝图序的诗句,为后文提到的与白居易对荔枝的不同看法提供了依据。第2层(第25段),主要写荔枝的外部形态(外壳、颜色、果形、大小)。作者对白居易“壳如红缯”的说法提出异议,认为“缯是丝织物,丝织物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在说明“成熟的荔枝”的颜色后,作者感觉不饱满,又用“绛囊”“红星”“珊瑚珠”打比方,形象鲜明、逼真;荔枝的果形有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由蒂部到顶端及两侧,介绍得井然有序;说到荔枝的大小,作者用列数据的方法介绍荔枝的大小和重量,真实可信。第3层(第610段),主要写荔枝的果实(膜、肉、核、花)。作者对白居易“膜如紫绡”的说法又提出异议,认为白居易“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应该是“壳内紧贴壳的内壁的白色薄膜”;对白居易“瓤肉莹白如冰雪”的说法再提出异议,认为“瓤肉”实际不是肉,而是“膜”发育的“假种皮”,“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说的连同果壳扔掉的那一层膜”;随后,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对荔枝核(种子)的形状、色泽、种类作了具体说明。荔枝的花从内容上说不属荔枝的果实,但花与果实分不开,有花才有果,所以附带一起介绍。其主要特征是荔枝花多,花期长。在这一层里,第8段还介绍了荔枝的贮运,很明显,贮运不属果实的范畴,但贮运主要是为了保持荔枝肉的鲜美,与果实关系甚密,所以放在“肉”后一并介绍。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荔枝的果实,采用由外向内的说明顺序。第二部分(第1114段),主要介绍荔枝生产的有关情况。第11段写荔枝的产地分布,用“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证明荔枝原产于我国;用南越王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证明荔枝的栽培在我国至少有二千年以上的历史。第12段用现在知道的13种讲荔枝的古书,特别是蔡谱,更有力地说明荔枝原产地在我国。第13段为说明荔枝“喜温暖”的习性,“成都、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作者列举汉武帝、宋徽宗和文徵明诗中的顾氏与荔枝间所发生的故事,说明前人酷爱荔枝而欲北移,但均未成功,而用“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这样的话语激励我们的科学工作者刻苦钻研,突破难关,创造科研新奇迹。第14段引用苏轼的诗句,古诗今用,意在于今。古代能享受荔枝的只有杨贵妃之流,今天我们发展荔枝生产,要造福于广大劳动人民。从全文看,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说明顺序是由主到次。首先,在普及荔枝的种种知识时,能主线集中,重点突出,又内容充实,丰富多彩。作者抓住荔枝的特点,按由外而内、由此及彼的顺序来突出主线,保证了文章有很强的科学性。作者首先写荔枝壳的构造特点,说它是“粗糙的”“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其中央突起部分为“片峰”,它的“尖平”程度因品种而不同。次写荔枝的色泽,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的,也有“淡红色的”,又有“淡黄色而略带淡红”的。再写荔枝的形态为“心脏形、卵圆形”及其构造,对已绝种的“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和“圆小如珠”的“珍珠”,也略提一笔。继而介绍荔枝在常态下的重量和大小,据调查所得,告诉读者还有重达四五十克的“鹅蛋荔和丁香大荔”。由上述四方面介绍了荔枝的外部特征后,便由外而内地介绍“紧贴壳的内壁的白色薄膜”,揭去这层薄膜,才是“白色半透明”的“荔枝肉”,一般入口不留渣滓。味甜微酸,“有的纯甜。早熟品种则酸味较强”。但作者说,那“不是果肉”,是“假种皮”,真正的荔枝肉是“扔掉的那一层膜”。呵,原来如此,多么有趣!水果生产有极强的季节性,而人们对荔枝的需求却没有季节性,为此,作者说:“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30天左右。”这比“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的唐朝固然大大地进步了,但“还应进一步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吃完肉露出核来,作者说荔枝核即种子,一般情况下“长圆形,表面光滑,棕褐色”;少数品种为绿色,良种荔枝的种子很小,海南岛还有无核荔枝。种子怎么开花结果的呢?接着作者又介绍荔枝花期和“荔枝十花一子”的特点。上述说明共占十个段落,介绍时把一般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大大开阔了读者的眼界,也使文章新鲜而有趣,读时,常有茅塞顿开之感。下面再用三个段落对荔枝作由此及彼的说明:荔枝是我国的特产,栽培史在二千年以上;研究荔枝的专著;荔枝作为亚热带果树的习性。这十三个段落组成了全文的骨骼,真可谓主线集中、重点突出了。确实体现了科学小品的特点。文章的科学性还体现在对一些有争论的问题,不作武断的结论。如介绍荔枝的重量时,作者说“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19克左右,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60克”。至于哪一本书记载正确,作者未下案断。这样处理,体现了作者在科学上的严谨审慎、不逞臆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作者不是像一般教科书那样呆板地讲科学,使“常人厌之,阅不终篇”,而是在精通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搜集有关荔枝的文学、历史资料,把诗苑佳话、故事逸闻、民俗谚语熔于一炉,服务于主线,使之丰满多彩,使科学和诗结合起来,和历史结合起来,达到艺术地宣传科学的境界,使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高士其说科学小品是“科学和文学结合之子”,确有道理。在这两千多字的短文中,引用了唐、宋、明有关荔枝的诗十三首,注明出处的专著、资料七处,不注明的文献资料在文章中俯拾皆是。作者旁征博引,绝无哗众取宠之意,因而文章也不是资料的堆砌,一盘东拼西凑的大杂烩。作者精思独造,用宏取精,根据主线的需要,除两首诗全引外,其余的只用一两句,分别摘入文中,收到片言居要、全篇生辉的效果。在作者的笔下,连粗糙的荔枝壳也有诗意。一个一个的,作者把它比作“绛囊”“红星”“珊瑚珠”;成片的荔枝林,就用“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诗句,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壮丽的景色。在这些比喻和诗句中,寄托了作者多少美好的情思!谁能分清这是诗,是画,还是科学小品呢?在介绍鲜荔枝贮藏的方法时,引用了脍炙人口的过华清宫,看似游离,实则既反映了在古代荔枝保鲜的困难,又揭露了统治者生活的奢华,在这里,科学和诗、和历史已经没有界限了。美好隽永的诗句不仅赏心悦目,更重要的是揭示了荔枝世界的重重奇趣,科学的思想化成了美的语言,展示了科学小品的文学价值,使之成为感染读者的一种艺术。在文献资料的运用上,作者也绝无炫耀、卖弄之意。如“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等资料都为主线服务,一句带过,点到为止,这一句一句的点缀使文章充满活气,意趣盎然,却不喧宾夺主。面对重点资料,作者是不吝惜笔墨的。如介绍荔枝谱时,十三种中着重提到宋蔡襄的荔枝谱,因为它是我国和世界果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而对蔡谱内容的介绍,侧重于它记载的荔枝名种“陈紫”。据查,为“陈紫”培育出来的“宋家香”,历史上就负有盛名,有宋代范成大的妃子园为证:“露叶枫枝华清天上一嫣然。当时若识陈紫家,何处蛮村更有园。”此品种现在仍然广为栽培,在“莆田宋氏祠堂里”“有老树一株”“依然每年开花结实”。现在,这棵珍贵的古树已作为文物保护起来了。从1059年蔡襄的荔枝谱,到今天的文物古树,作者思绪悠悠,骋怀古今,使一棵荔枝树反映出历史的片鳞只羽,作者为这样的材料泼墨,理所当然。上述种种材料和诗句,本身并无联系,因皆服务于主线,便具形散神聚之妙,也使文章于单纯中见丰富。南州六月荔枝丹确是一篇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三性兼备的优秀科学小品。二、技巧鉴赏1.运用文艺性笔调,增强文章的科学性。本文是一篇介绍有关荔枝知识的说明文。因此,在说明过程中,对涉及到的名词术语,给予了十分准确的解说。例如:“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做片峰。裂片大小疏密,片峰尖平,都因品种的不同而各异。”同时还运用大量确凿的事实和数字,对荔枝作了全面的科学的介绍。例如有关荔枝树的三段文字。本文又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它的文艺性,主要体现在有20多处引用了古代诗文。这样做的目的,不仅大大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语言显得生动形象、耐人寻味,而且更加强了说明的科学性,突出了荔枝的特征。2.按照从主到次、由表及里的顺序有虚有实地进行说明。文章主要介绍荔枝果实的形态特征,次要介绍生产情况。而在说明果实时,又根据它的结构特点,采用了由外到内的顺序:壳膜肉(假种皮)核(种子)。在说明荔枝果实的外部特征时,又按照壳面构造色泽外形大小、重量的观察顺序来写。这样既突出了荔枝的形态特征,又说清了有关它的其他知识。3.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举例子。这些例子,有来自史籍的,如“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有来自现实的,如“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也有来自调查材料的,如“60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打比方。如说明荔枝的形状时说“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介绍稀奇的品种时说“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等等。作者还把一个一个的荔枝比作“绛囊”“红星”“珊瑚珠”,把成片的荔枝林比作“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在这些生动的比喻中,寄托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列数字。在介绍荔枝的成熟期、果实的大小及重量、荔枝的贮藏、荔枝的花期、花序的主花朵数与结实数时,都运用了列数字。引用。本文征引故事、史料、诗文等资料共二十余条,指名的作者近二十人,朝代则从唐、宋、明、清而至今。三、体裁知识科技说明文的特点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识喻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是说明。说明文分为说明事理和说明事物两大类。另外还有科学小品,即带有文学色彩的说明文,它们形式简短,内容通俗,其代表常常是科普类的说明文。说明的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也可以综合运用几种顺序。说明的方法常见的有八种: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引用(资料、诗文)。记叙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议论文的语言严谨周密;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而简明。科技说明文除了具有一般说明文的特点之外,不可避免地会使用一些术语。尤其是从外国翻译过来的科技说明文,与我国的语言表达习惯有某种程度的差别,甚至文中出现外文单词,如1996年高考试题中的科技说明文里就有“ALCELL(即酒精ALCOHOL和纤维素CELLULOSE的合成词)”这样的英文单词。教材习题解析一、说明荔枝的生态,按照由外到内或由表及里的顺序;介绍荔枝的生产,按照由古到今的顺序。从全文看,两部分的说明顺序是由主到次。二、略(具体分析见“内容详解”部分。)三、组织成平实文字,可以帮助学生体会生动的说明与平实的说明的不同特点和效果。四、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