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物理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23413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物理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物理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物理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物理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11.带电微粒所带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A.2.410-19 CB.-6.410-19 CC.-1.610-18 CD.4.010-17 C解析:任何带电物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2.410-19 C不是元电荷的整数倍。答案:A2.把一个带电棒移近并接触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的过程中,金属箔片先闭合后又张开,说明棒上带的是()A.正电荷B.负电荷C.可以是正电荷,也可以是负电荷D.带电棒上先带正电荷,后带负电荷解析: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开始时带正电,带电棒靠近并接触验电器时,金属箔片先闭合后张开,说明金属箔片所带正电荷先被吸引而转移,后来金属箔片带上负电荷,所以又会张开,由此判断,带电棒带负电。答案:B3.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的近旁有一金属球B,开始时A、B都不带电,如图所示,现使B带电,则()A.A、B间不发生相互作用B.B将吸引A,吸住后不放开C.B立即把A排斥开D.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解析:不带电的小球A靠近带电金属球B时,由于静电感应,A上将产生感应电荷,B对A的引力大于斥力,所以B要吸引A。当A与B接触后,由于接触起电,A与B带上同号电荷,B要排斥A。答案:D4.如图所示,原来不带电的绝缘金属导体MN,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金属验电箔,若使带负电的绝缘金属球A靠近导体M端,可能看到的现象是()A.只有M端验电箔张开,且M端带正电B.只有N端验电箔张开,且N端带负电C.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N端带负电,M端带正电D.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N端带正电,M端带负电解析:A靠近不带电导体的M端,MN由于静电感应带电。由于同性相斥,异性相吸,M端感应出正电荷,N端感应出负电荷。答案:C5.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面各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解析:把带电金属球移近不带电的验电器,若金属球带正电荷,则将导体上的自由电子被吸引上来,这样验电器的上部将带负电荷,箔片带正电荷,选项A、C错误;若金属球带负电荷,则将导体上的自由电子排斥到远端,这样验电器的上部将带正电荷,箔片带负电荷,选项B正确,选项D错误。答案:B6.(多选)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现象说明了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电荷B.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个部分转移到物体的另一个部分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上去了解析:摩擦起电的实质: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电子往往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即电荷在物体之间转移。感应起电的实质: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之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导致导体中的自由电荷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上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的一端带同号电荷,即电荷在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转移。由电荷守恒定律可知,电荷不可能被创造。综上所述,选项B、C正确。答案:BC7.(多选)原来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带正电荷1.610-15 C,丙物体所带电荷量的大小为810-16 C。则对于最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B.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荷2.410-15 CC.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810-16 CD.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解析:甲、乙相互摩擦后,甲、乙带等量异号电荷,由于甲物体带正电荷1.610-15 C,则乙物体带负电荷1.610-15 C;乙物体与丙物体接触后,由题意知,电荷平分,故乙、丙两物体各带负电荷810-16 C。故选项A、D正确。答案:AD8.如图所示,左边是一个原先不带电的导体,右边C是后来靠近导体的带正电金属球,若用绝缘工具沿图示某条虚线将导体切开,导体分为A、B两部分,这两部分所带电荷量的数值分别为QA、Q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A.沿虚线c切开,A带负电,B带正电,且QBQAB.只有沿虚线b切开,才有A带正电,B带负电,且QB=QAC.沿虚线a切开,A带正电,B带负电,且QBQAD.沿任意一条虚线切开,都有A带正电,B带负电,而QA、QB的值与所切的位置有关解析:静电感应使得A带正电,B带负电,导体原来不带电,只是在C的电荷的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向B部分移动,使B部分带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A部分少了电子,因而带正电。A部分转移走的电子数目和B部分多余的电子的数目是相同的,因此无论从哪一条虚线切开,两部分的电荷量总是相等的,但由于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距离有关,自由电子在不同位置所受C的作用力的强弱是不同的,这样导致电子在导体上的分布不均匀,越靠近右端负电荷密度越大,越靠近左端正电荷密度越大,所以从不同位置切开时,QA、QB的值是不同的,故只有选项D正确。答案:D9.如图所示,A、B、C是三个安装在绝缘支架上的金属体,其中C球带正电,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枕形导体均不带电。试问:(1)如何使A、B都带等量正电荷?(2)如何使A、B都带等量负电荷?(3)如何使A带负电荷B带等量的正电荷?解析:(1)解法一:把A、B紧密靠拢,让C靠近B,则在B端感应出负电荷,A端感应出等量正电荷,把A与B分开,移走C后再用手摸一下B,再把A与B接触一下,则A和B就带等量正电荷。解法二:把A、B紧密靠拢,让C接触A或B,然后移去C,再把A与B分开,则A、B就带等量正电荷。(2)把A、B紧密靠拢,让C靠近B,则在B端感应出负电荷,A端感应出等量正电荷,再用手摸一下A或B,移走C以后再把A与B分开,则A和B就带等量负电荷。(3)把A、B紧密靠拢,让C靠近A,则在A端感应出负电荷,B端感应出等量正电荷,把A与B分开后,移去C,则A带负电荷,B带等量的正电荷。答案:见解析B组1.(多选)对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电荷就是指电子或质子本身B.所有带电体带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偶数倍C.元电荷的值通常取e=1.6010-19 CD.元电荷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答案:CD2.导体A带5q的正电荷,另一完全相同的导体B带q的负电荷,将两导体接触一会儿后再分开,则导体B带的电荷量为()A.-qB.qC.2qD.4q解析:相同带电体接触后,电荷量先中和,后平分。答案:C3.一个带电导体与另一个不带电导体接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物体一定带异种电荷B.两个物体一定带同种电荷C.两个物体一定带不等量的同种电荷D.两个物体一定带等量的同种电荷解析:一个带电物体与另一个不带电物体接触,电荷会发生转移,所以一定带同种电荷,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若两个相同的物体,则两个物体带等量的同种电荷,否则两个物体带不等量的同种电荷,选项C、D错误。答案:B4.有甲、乙、丙三个小球,将它们两两靠近,它们都相互吸引,如图所示,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小球都带电B.只有一个小球带电C.有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D.有两个小球带异种电荷解析:若两小球相互吸引,则两小球带异种电荷,或者一小球带电,一小球不带电。由图示情况知,三球中有一球带正电,一球带负电,一球不带电,选项D正确。答案:D5.(多选)用棉布分别与丙烯塑料板和乙烯塑料板摩擦实验的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对摩擦起电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物体摩擦时,表面粗糙的易失去电子B.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一定同时带上种类及数量不同的电荷C.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带上电荷的种类不同但数量相等D.同一物体与不同种类物体摩擦,该物体的带电种类可能不同解析:两物体摩擦时得失电子取决于原子对电子的束缚能力的大小,选项A错误;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所以两物体带电的种类一定不同,数量相等,选项B错误,C正确;由题中例子不难看出同一物体与不同种类物体摩擦,带电种类可能不同,选项D正确。答案:CD6.半径相同的两金属小球A、B带有相同的电荷量,相隔一定的距离,今让第三个半径相同的不带电金属小球C,先后与A、B接触后移开。(1)若A、B两球带同号电荷,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大小之比为多大?(2)若A、B两球带异号电荷,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大小之比为多大?解析:(1)设A、B带同号电荷为q,则A、C接触后,A、C所带电荷量为qA=qC=qC与B接触后,B、C所带电荷量为qB=qC=q故A、B的电荷量大小之比为。(2)设qA=+q,qB=-q则C与A接触后,A、C所带电荷量为qA=qC=+qC与B接触后,B、C所带电荷量为qB=qC=-q故A、B所带电荷量大小之比为。答案:(1)23(2)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