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教案 新人教必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20490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教案 新人教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教案 新人教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教案 新人教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教案 新人教必修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及表现,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2)掌握本次经济危机的特点、影响,培养学生从资料、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综合分析的能力;(3)掌握 “自由放任”政策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概念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运用历史资料(图片表格等),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2)运用分析与讨论,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理解历史概念和本质;(3)通过历史剧表演,让学生体验角色,再现历史场景,掌握知识,加深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经济虚假繁荣会导致经济的崩溃;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2)通过对经济危机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的重要性。【教学方法】1. 利用讲述法和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对这次危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其发生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2通过提问和讨论使同学们探究这次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认识其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必然产物,以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课堂练习加深对本章的进一步了解。【教学内容】1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出现持续繁荣。战争结束时,美国已从战前一个资本输入国变为资本输出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中心由英国移到了美国。 20年代美国经济虽出现繁荣景象,但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在经济繁荣的背后又潜伏着严重的危机,最终引发了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市崩溃,危机爆发。股市繁荣带来的人们生活上的富足,胡佛政府当时信誓旦旦的承诺都在瞬间化为乌有。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受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震撼。1929年10月24日被称为“黑色星期四”,这一天纽约证券市场在经历了几次小小的预震后出现了坍塌,几十种主要股票价格狂跌,绝望的人们疯狂地抛售,当天就有1289万股易手。崩溃的高潮终于在10月29日来到了:大批的股票涌到市场上来,不计价格地抛售,这一天疯狂交易以1641万股的最高记录收盘。随后,广大投资者开始疯狂抛售股票,股价下跌之快,连自动报价机都来不及报价。股市崩溃了。广大投资者的财富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迫于生计和信心动摇,人们纷纷赶往银行换兑存款,这又直接导致银行相继倒闭。银行倒闭后,大量工商企业的正常运转由于失去资金支持也相继宣告破产。随之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激增。这样由美国纽约股市崩溃开始的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爆发了,美国历史上的“大萧条”时代来临了。2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的原因:(1)具体原因:贫富差距过大:财富过于集中于少数人和企业,广大劳动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是导致供需矛盾扩大的主要原因。美国在20年代社会经济虽有较大发展,但资本家为了攫取高额利润,千方百计降低工人的工资,使广大劳动人民的收入增长水平远远赶不上经济发展水平,这就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股票投机过度,造成经济繁荣的假象:当时美国的股票投机活动异常狂热,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结果造成这一时期股票价格被大幅度哄抬,这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为货币和信贷系统的崩溃准备了条件。股票市场的这种投机活动使得作为企业“晴雨表”的股票无法反映经济运行的真实状况,造成了经济繁荣的假象,掩盖了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当矛盾最后激化,就直接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经济的虚假繁荣在经济虚假繁荣的环境下,分期付款的过度膨胀是经济危机的重大隐患。20年代后半期,美国市场日益盛行分期付款,以此来刺激消费,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这种繁荣不是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而是一种提前消费的形式,用句时髦话来说,就是所谓“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但随之而来的很可能是消费的疲软。1925年,有约49亿美元的零售商品是靠分期付款的方式售出的。1926年,赊购票据达60亿美元。有的农场主赊购的拖拉机已经用坏,还没付清赊购的钱。(2)直接原因:供需矛盾即生产和销售的矛盾。(3)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3危机迅速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原因:这场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大危机很快蔓延到欧洲、加拿大、日本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波及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因为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经济大国,它的经济状况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2)还因为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密切,一国发生经济危机会迅速波及到全世界。4经济危机的特点与影响:(1)特点。它范围特别广:从地域范围看,危机从美国蔓延到德、日、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且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或萧条;从经济范围看,危机期间信贷货币危机、工业危机与农业危机同时并发、相互交织; 它持续时间特别长,达四年之久;它破坏性特别大:不仅在危机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国际贸易额减少2/3,甚至在危机以后也不见经济的复苏。(2)影响。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伴生现象,但是具有这样特点的危机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也并不多见。经济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从各国国内: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各国发生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劳动人民生活恶化,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运动不断发生;不少资本主义国家的法西斯主义思潮开始泛滥,美、法、英、西班牙、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的法西斯势力很活跃,德日两国则建立了法西斯专政。从世界范围看: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整个30年代,资本主义各国为了转嫁经济危机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经济战。1930年美国首先宣布提高关税,引起40个国家的报复行动,国际关税战愈演愈烈,19311932年,76国提高了关税。1931年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令英镑贬值30%。两年后美国也放弃金本位,使美元贬值50%。经济危机期间,先后有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以争夺国际市场。各国进一步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世界局势危机四伏。危机中蕴含着新的契机,为解决危机而进行的罗斯福新政,确立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5美国的应对政策:(1)胡佛的政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后被迫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实行由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扶持私人企业以摆脱危机的政策。(2)结果:根本无法阻止形势的恶化,危机不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了。胡佛的声望一落千丈,被人们称为“饥饿总统”。【教学重点】1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2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热点试题】1.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呢?经济危机为什么首先在美国爆发?2经济危机有那些具体表现呢?31929年经济危机的特点有哪些?41929年经济危机的有哪些,为什么会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课堂小结】资本主义社会在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这就要求各个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同、步调一致,进而形成社会化大生产。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个别企业的生产是有计划有组织的,但整个社会生产却处于无政府状态,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的比例失调;资本家为了追逐利润,一方面盲目扩大生产,另一方面拼命剥削工人,造成生产巨大增长的趋势同劳动群众有限购买力之间的矛盾。上述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生产过剩。这种生产过剩,并不是绝对的过剩,而是一种相对的过剩,不是说生产出来的东西超过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而是同劳动人民的购买力相比,超过了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第18课 罗斯福新政【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2)理解罗斯福新政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重要概念,罗斯福新政的特点;(3)运用具体史实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2过程与方法:(1)通过过程讲述以了解本章内容;(2)利用图片教学使学生有直观认识,增进了解;(3)对有深度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资本自由发展弊病和国家有效参与的力量。(2)体验人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在“自由竞争”和公共权力引导关系上的教训与经验。(3)理解政治精英个人品质对历史发展的特殊作用。【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法、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内容】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美国造成巨大危害。1933年初,美国已有半数的银行倒闭,13万家以上的企业破产,完全失业的人数达到了1300万,经济危机更加严重,社会更加动荡不安。(2)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的失败,把美国人民推向深渊,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不断恶化。经济危机来临时,胡佛政府虽也采取了一些反危机的措施,但这些措施并没有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美国经济状况持续恶化。主要原因是胡佛总统仍然坚持“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等待经济形势的好转美国经济状况的持续恶化,全国上下不满情绪和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的政策,迅速改善经济状况,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3)美国民众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罗斯福总统以实行“新政”为竞选宣言,他誓言实行新政,并以渊博的学识、独到的政治见解、出众的口才和亲和力以及坚定的信心,赢得选民的信任。在1932年的大选中,赢得绝大多数选民的支持,击败胡佛,于1933年3月就任美国总统 。 2罗斯福新政的内容:针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具体表现为金融危机、工业危机、农业危机和就业危机,罗斯福上台伊始,便宣布实施“新政”,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挽救危机的几项措施,加强了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新政的措施具体可分为五个方面:(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管理证券业。这些措施对稳定人心,恢复银行信用起了巨大的作用。到1933年4月,存回银行的通货已达10亿美元,这说明罗斯福整顿银行与金融业的措施,很快起到了恢复银行信用的作用,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2)复兴工业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国家复兴工业的中心法令是国会通过的全国工业复兴法,国家工业复兴局发起“蓝鹰运动”(P87),试图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序状态纳入有控制的轨道,加强国家对工业的计划与指导。 (3)调整农业政策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农民的现金收入从1932年的40亿美元增加到1935年的近70亿美元。(4)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以工代赈”的措施,一方面增加了就业,刺激了消费,另一方面减轻了政府因单纯的救济产生的财政压力。同时给失业者提供从事公共事业的机会,维护了失业者的自力更生精神和自尊心,受到人民的普遍欢迎。(5)进行社会立法此外,联邦政府还进行了一系列社会立法。如签署全国工业复兴法、全国劳工关系法,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利组织自己的工会;成立了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3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罗斯福新政是为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的总称。它本是应对危机而急速作出的政策调整,初衷只是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内改革弊病,以迅速地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但它的实施,却引起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不仅在美国历史上刻下了深刻的烙印,而且对后来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直接影响: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新政虽未能完全消除危机,却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工商业和国民经济状况也有显著改善;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农民收入有所提高;对外贸易趋向活跃,失业人数减少,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恢复和改善。到1940年国民收入恢复到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前的水平新政为美国广大的普通百姓提供了最低限度的经济安全保障,广大公众的生活处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受到了美国绝大多数人的赞许和欢迎,从而缓和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新政所采取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公众对美国民主制度的信心,由于经济逐渐复兴,人民生活好转,社会矛盾缓和,社会趋于稳定,美国国内一度出现的法西斯组织没有了市场,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不仅没有被破坏,且得到了巩固,所以新政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像德、日、意等国那样在危机的影响下走上法西斯道路。正因为如此,有人说“新政挽救了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不是没有道理的。(2)深远影响: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虽然这与美国传统的“自由放任发展”的思想相违背,但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因为“自由放任发展”已不符合美国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了。经济大危机表明,美国经济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达到了这样一个程度,在生产资料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里而社会化大生产越来越发展的时候,国家需要从总体上对经济进行一定的计划、控制和调节,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尽可能避免严重的经济危机的爆发。这是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结论。像胡佛总统抱着“自由放任发展”的传统信条不放,显然违背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不能与时俱进,就不可能应对突发性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通过法律的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深刻的改造。罗斯福新政的结果是最终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政是美国经济制度的一次重大调整,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从此,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3)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故未能完全消除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以立法的形式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干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在罗斯福看来,资本主义制度不可动摇,而经济制度可以进行改造,改造的办法就是运用政权的力量加以干预。正如罗斯福自己所说的那样:“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教学重点】1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2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热点试题】1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 罗斯福对银行和金融业采取的这些非常措施有何作用?3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新政有什么重要意义?4 罗斯福新政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什么启示?【课堂小结】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不可否认的。然而当初罗斯福却遇到了种种阻碍和困难,“新政”曾一度陷入困境。“新政”的成功是他锐意进取精神和坚强意志的结果。在美国历史上,他同华盛顿、林肯一样有名,他们是代表了三个不同时代的三位杰出的美国总统,是古今中外历史上值得肯定的人物,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不断与时俱进对历史发展作出贡献又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人。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福利国家”;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2)通过分析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探究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的原因及其实质。2过程与方法:(1)利用相关历史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历史问题,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历史事实的能力;(2)引导学生学会前后知识的联系、归纳和总结,使学生从整体上全面认识和把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努力学习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同时注意创新与适时调整。【教学方法】1 利用讲述及多媒体等工具,让学生们对战后的政治,经济形势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对于美国和西欧的变化有所了解;2 通过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探究历史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1美国经济的发展:(1)战后20年的黄金时期 二战以前,美国已经是世界头号工业国,但它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尚未取得绝对优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削弱欧洲的同时,却使美国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富有、更强大。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世界上鹤立鸡群,远远领先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据1948年统计,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中所占的比重达到53.4%,出口贸易占32.4%(1947年数字),黄金储备占74.5%。在此基础上,美国出现了经济繁荣。从50年代至6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了高速稳定发展期。因此,这20年被西方经济学家称为经济增长的“黄金时代”。 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是:美国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凭借巨大的经济优势,美国在大战后期开始谋求世界经济霸权的地位。随着市场的扩大,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分工日益深入,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经济联系空前紧密,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美国政府通过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不断调整财政、税收、金融政策;在一些基础工业和公用事业中推行国有化政策;推行比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以保障社会的安定;美国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先进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2)经济的“滞胀” 20世纪7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周期。在石油危机的诱发下,19741975年爆发了战后资本主义最严重的一次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危机过后,没有出现繁荣。加上通货膨胀日趋严重,形成了“滞胀”局面。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70年代末。“滞胀”是“停滞膨胀”的简称。通常出现的经济危机,是由生产过剩而引发的,它导致价格下跌,企业破产倒闭,资金周转不畅,信贷萎缩。但滞胀时期却出现物价持续上涨,信贷不断扩张的新特点。“滞胀”的具体表现为生产停滞、通货膨胀、失业严重、物价上涨和外贸增长趋缓等。最显著的特征是生产停止和通货膨胀并存,互相交织。在这种情况下,要刺激经济增长,就要冒通货膨胀的危险;要抑制通货膨胀,就有加剧经济衰退的危险。于是,“滞胀”成为困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顽症。美国不断寻求解救危机的对策,但似乎都未见成效。这种情况直到80年代初,里根上台后,才稍有改变。(3)经济复苏和繁荣 80年代和90年代美国经济的复苏和繁荣,是由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加大改革力度的结果。 1980年11月,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里根当选为美国第40任总统,他在1981年2月5日晚对全国发表的电视讲话中指出,美国经济当时的主要问题是:两位数字的通货膨胀率、失去控制的政府开支、高失业率和低生产率。因此,里根的复兴经济计划的四根支柱就是削减税收、减少政府开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紧缩通货。里根的计划,采纳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受到资产阶级广泛关注的供应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精髓,被人称为“里根经济学”。1983年,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开始回升,美国回升的势头最快、最大。到里根执政的第二个任期,美国经济出现了持续增长、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显著降低的局面。但即使如此,美国财政赤字还是难以削减,由于赤字居高不下,政府不得不大举借债,使美国国债总额有增无减。 90年代,克林顿上台以后,美国政府吸收了一系列新经济理论学派的观点,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美国经济增长加快,通货膨胀率下降,就业率上升,财政赤字逐年减少。在此期间,美国充分吸纳世界尖端人才,并充分利用新技术成果,特别是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成为经济的主导。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罗斯福新政的改革内容,并与里根的改革、克林顿的改革加以对比,寻找其相同点与不同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经济领域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2西欧经济的发展 欧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受到战争的直接破坏。纳粹德国对欧洲的无情掠夺,以及以德国为工业中心的分工计划,严重破坏了欧洲历史形成的经济结构。经历战争浩劫的西欧各国呈现一派衰落破败景象。各国政府都面临着恢复和重建国家经济生活的艰巨任务。但经过战后初期的重建和调整,西欧经济迅速恢复并超过了战前的水平。20世纪50至60年代,也是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增长的“黄金时代”。(1)西欧社会经济恢复、发展和繁荣的原因和表现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西欧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共同原因主要是: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解决了西欧战后经济发展的启动资金,西欧的重工业在短期内完成了新的装备,并有能力购买足够的工业原料。美援使西欧国家经济赖以生存的进出口贸易稳步发展,有利于西欧经济的复兴;西欧各国进行社会改革和政策调整。社会改革:推行福利制度,适当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政策调整:将一些私人垄断企业国有化,并建立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部门。这些政策的推行,促进了西欧经济稳定持续的高速发展,从而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战后西欧广泛使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并对产业部门进行了改造,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2)联邦德国迅速崛起的原因战后德国政局比较稳定。二战后,占领当局鼓励联邦德国建立民主政党取代法西斯政党,在德国实行政治改革。稳定性的政治气候,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实行非军事化。根据雅尔塔会议确定的原则,战后德国实行非军事化。非军事化立国的战后政策,使联邦德国可以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从事经济建设,不必为战后东西方对抗局势背上沉重的军备竞赛的包袱;政府扶持工业的政策。德国原有经济基础较好,虽然固定资产遭到战争破坏,但企业布局、人员素质等方面仍有巨大潜力,尤其是劳动者素质方面保持着较高的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此外,马歇尔计划援德资金得到了合理运用,促使德国能尽快完成经济模式转轨,对发展经济起了稳定和促进作用;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确保了经济的高速发展;注意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能够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并能将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对二战后德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推进作用。 3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与二战前相比,从二战结束至今的半个多世纪当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正确地认识战后资本主义的这些新变化,对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当今时代“改革”这一主题和特征,具有积极意义。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方面,不再是完全放任的自由市场经济,而是将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结合起来。政府主要利用财政、金融等经济手段调节着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使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趋于缓和。(2)在生产力发展、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社会财富巨大增长的条件下,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充足的物质条件改善各个阶层的关系。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普遍和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国家干预对社会财富的分配。在利润巨额增加的同时,缩短职工的劳动时间,提高劳动者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以缓和阶级矛盾。工人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有了提高;(3)产业结构适应科技进步和需求结构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和升级,特别是高科技产业部门发展迅速。三大产业的比例有了变化,工农业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降低,而金融、商业和服务等部门的比重不断提高。 对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是资本主义主动地寻求自我调节和调整的结果。资本主义之所以要主动地变化,既是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同时,也是在与社会主义制度较量的过程中,不得不采取的一些改善措施,包括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良好的经验。这些变化有其根源,受客观规律支配,一方面使其自身有了更好地发展,提高了实力,同时,也带来与自身相否定的因素。但是,这些变化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和问题。【教学重点】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概况及原因。【热点试题】1. 为什么资本主义经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以继续发展,并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了繁荣景象?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变化?3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变化的最明显特征是什么?4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经济有什么积极影响?它可以杜绝经济危机的发生吗?5简述联邦德国迅速发展的原因。【课堂小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相对稳定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但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基本矛盾并未解决,从70年代初起,资本主义经济陷入了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交织的“滞胀”状态。为了摆脱“滞胀”,发展经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不断进行经济改革。总结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变化,表现在产业结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阶级关系、经济全球化趋势等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