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自读文本 故都的秋 鲁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20224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自读文本 故都的秋 鲁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自读文本 故都的秋 鲁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自读文本 故都的秋 鲁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自读文本 故都的秋 鲁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1了解郁达夫生平及其创作;2体会作者笔下秋的意境,品味课文中精到细腻的语言;3学习本文以情驭景、借景抒情的写法;4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目标1、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让学生回忆古诗词中有关秋的作品及其感情基调,并让学生说说南方的秋和北方的秋的差异,由此导入课文。例句:北风吹故林,秋声不可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落霞与孤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维的滕王阁序名篇: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王维山居秋暝滕王阁序欧阳修秋声赋峻青秋色赋二、整体感知1介绍郁达夫。郁达夫(18951945),现代作家。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7岁入私塾受启蒙教育。后到嘉兴、杭州等地中学求学。由于聪颖好学,少时已有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基础。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1912年考入之江大学预科,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1913年赴日本留学,广泛涉猎了中外文学和哲学著作。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异国生活,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也使他忧伤、愤世。他从研究经济学转而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创造社,出版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以其“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而震动了文坛。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部。回国后参加编辑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刊物。1923年起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等校任教。1927年8月退出创造社。1928年与鲁迅合编奔流月刊,并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并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3年初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白色恐怖威慑下由上海移居杭州,徜徉于浙、皖等地的山水之间,写有不少文笔优美的游记。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郁达夫的爱国热情又被唤起,投入抗战的时代洪流,参加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奔赴前线慰劳抗日将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38年底赴新加坡,从事报刊编辑和抗日救亡工作。1942年流亡到苏门答腊,化名赵廉隐居下来。不久,当地日本宪兵部强迫他去当翻译,暗中保护和营救了不少当地志士和华侨,并获悉了日本宪兵部许多秘密罪行。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为民族解放殉难的烈士”,并在他的家乡建亭纪念。郁达夫一生著述宏富。1928年起,郁达夫陆续自编达夫全集出版,其后还有达夫自选集屐痕处处达夫日记达夫游记闲书郁达夫诗词抄郁达夫文集,以及达夫所译短篇集等。郁达夫的创作风格独特,成就卓著,尤以小说和散文最为著称,影响广泛。其中以短篇小说沉沦采石矾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和出奔等最为著名。小说多以失意落魄的青年知识分子作为描写对象,往往大胆地进行自我暴露,富于浪漫主义的感伤气息,笔调洒脱自然,语言清新优美,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他的散文直抒胸臆,毫无隐饰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情,写得清新秀丽,富有气势和神韵,与他的小说一样,具有真率,热情、明丽、酣畅的风格。2写作背景。从1921年到1933年4月,郁达夫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 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2月离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得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这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主要收获,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作者在对北平秋的描绘中,寄寓了眷恋故都自然风物和对美的执著追求,流露出一种沉静、寡淡的心境。“故都”表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意;“秋”字确定描写的内容。3学生听朗读录音,正音正字,初步感受课文意境。4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注意节奏,标记疑惑之处。5师生互动,教师点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课文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个角度将北平的秋展现得似乎真实但又充满梦幻色彩,似乎很近但又很远,表达了作者对平静、清幽、充满鸟语花香的生活得向往。“故都”两字指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也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秋”字确定描写的内容,与“故都”结合在一起,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题目明确而又深沉。本文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并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境。在把握本文主旨时,要注意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时代性。社会风云和个人遭际在作者心里投下阴影,以致对故都清秋的“品味”夹杂着一些苦涩。文章开头和结尾都以北国之秋和江南之秋作对比,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中间主体部分从记叙和议论两方面描述故都纷繁多彩的清秋景象:记叙部分采用并列结构,根据“清”“静”“悲凉”的三个层次,逐一描绘故都的自然风物,共有五种景况,即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都市闲人、胜日秋果;议论部分,从喻理的角度,进一步赞颂自然之秋,赞颂北国之秋。首尾照应,回环往复;中部充分展开,酣畅淋漓。总的说来,课文通篇无一“愁”字,话到唇边不言愁,但处处潜着“愁”的落寞。三、合作探究1文章的文眼是哪一句?明确:“可是啊,北国的秋,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2课文开头用什么手法来突出故都的秋?明确:作者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来表现对故都的秋的依恋。北国之秋的特点是“清”“静”“悲凉”,作者“想饱尝一尝”;而南国之秋的特点是“慢”“润”“淡”,作者是“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3课文描绘了什么样的秋景图?明确:五幅故都的秋景图是:清晨作者在院子所见的景象;槐树的落蕊及其有关情况;秋蝉的残声;秋雨及雨后话秋凉的场面;枣树在秋天里的奇景。(1)秋院:破屋、碧空、鸽子、槐树、牵牛花和秋草。这些景物都给人清凉疏朗的感觉,尤其是蓝色的牵牛花更增添了萧瑟的秋意,营造出一种充满北国情调的清凉氛围。(2)秋槐蕊:作者借助“槐蕊”写出秋的“寂静”。无声无息的槐蕊夜里悄然而落,“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给人静寂的感觉;“扫地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几句,突出了秋的清,给人清静悠闲的感觉;作者“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抒发了悲秋之感,紧扣了“悲凉”。(3)秋蝉声:作者从广阔的角度写出悲切的蝉叫声,引发人的思绪,叩击人的心扉。萧瑟的气氛笼罩着故都,让人顿生“悲凉”之感。(4)秋雨:这是秋雨及后话秋凉的场面图,作者精心细描了一幅秋雨图,“灰沉沉的天底下”,“息列索落”,“忽来一阵冷风”。而且着重表现秋雨过后,都市闲人的着装举止、言谈神情,听到悠长悠长、平平仄仄京调,一缕乡愁,一缕寂寞的悲凉,油然而生。(5)秋枣:虽然只是平常的枣子,作者却给以了另一种含意,把枣子的生长过程看作是秋由始至终的过程,赞枣子的同时也是赞秋。这五处,作者分别从色、形、声、味、实来体现一个共同的主题“清”“静”“悲凉”,而这就是散文的特点的体现形散而神不散。“形”是五幅故都的秋景图,“神”是抒发了赞美、眷恋故都自然风物的真情,流露出深远的忧思和孤独感,两者的结合点是“清”“静”“悲凉”。4故都的秋景可谓丰富多彩,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上述秋景来写呢?试从主客观两方面来分析。明确:的确,作者所写的秋景的“清、静、悲凉”的,他所写的秋色是冷色,秋形是使人觉得有点儿落寞的,秋声是衰弱的残声,秋味是都市闲人雨后话秋凉的情韵,秋实也是淡绿或微黄,而不是红熟了的时候。之所以这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从客观方面来讲,这是景物本身固有的特征,是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从主观方面来讲,也有三个因素:第一,跟旧中国时代环境的黑暗有关,这导致他思想苦闷,逃避现实;第二,也跟作家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有关。郁达夫早年(三岁)丧父,在日本十年的异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第三,还跟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有关。在杭州期间,郁达夫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多是“静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学”。因此,上述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就决定了作家会选什么样的景来抒什么样的情。(1)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2)旧中国时代环境的黑暗;(3)作家人个气质的抑郁善感;(4)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5课文是在颂秋呢,还是悲秋?明确:颂秋。但是,全文的基调是忧伤的、悲凉的,因此可以说,是作者对故都的秋的一曲悲凉的颂歌。6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交流对秋的感受。四、作业1课后搜集有关“秋”的佳句或阅读写“秋”的佳篇;2以某一季节的景为描写的内容,借景抒发欢乐或苦闷的心情,但不能直抒胸臆,要学会以情驭景、以景显情。字数要在200300字之间。附: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