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之《琵琶行》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19864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之《琵琶行》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之《琵琶行》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之《琵琶行》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之琵琶行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教学要点: 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第二自然段。 2、鉴赏这首诗歌。 3、理清全文脉络,三次弹奏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4、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教程要求: 一 导入课文 问:大家是否喜欢中国的古音乐? 音乐是中国的国粹,请同学们欣赏一段琵琶演奏曲霓裳 。 我们从这优美的音乐声中感受到了中国古典的音乐美。 今天我们不仅欣赏音乐,还要跟大家一起来欣赏一篇与音乐有关的古典诗歌。白居易的琵琶行。 二、 听录音 三、 自由读课文 文题全解 本诗作于元和十年815。白居易因上书言事,触犯权贵,被 贬为江洲司马,此年秋天于浔阳江上闻人弹琵琶,伤感不已,因此作诗。 作者通过塑造一位备受侮辱、玩弄的琵琶女的典形象抒自己的感受,表达了 “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的主旨。 琵琶行和 长恨歌是白居易名著,早在作者生前,已经 是“童子能吟长恨曲 ,胡儿能唱琵琶曲”篇。此后一直传诵 国内外,显示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全文以三次演奏为主线: 第一次演奏暗写诗人送客闻琴 四、赏析序言 序言交代了写作动机,请问: 1、写作动机是什么? 2、序言一共七句,与正文彼此相对应的段落是哪几段? 五、全体同学速读第一段 问 :本段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景色,渲染了气氛,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析:时间、 夜,地点、浔阳江头, “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暗示沦落 一个“惨”字点出了凄凉环境。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从侧面烘托琴技,对忽然传来的琵琶声悠然神往,从感情上由忧转喜,引起下文。 六、全体同学精读第二段 第二次演奏明写江心聆听琵琶曲 。 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六幺。 琵琶女自叙身世,诗人述“迁谪意”。 1、请找出表现诗人心情的动词心情矛盾的句子。 2 、全诗描写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地方是? 析:“寻”“问”“移”“邀”“添”“回”“呼”“唤”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和急欲相见的迫切心情。 “千呼万呼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精练而又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的矛盾复杂 的心情,本不愿出场但又不得已。 乐声描写是这个精彩段中尤为精彩的部分,根据乐声的起伏,感情 的变化,它可以分为三个小层次。 第一层:诗人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描写乐声。以“急雨”、“私雨”、“大珠小珠落玉盘”三组比喻,描写乐声由急骤粗重而急促轻细,而纷繁清脆;感情由悲愤而凄苦,而悲愤凄苦倾泻而出,达到演奏的第一个高潮。 第二层:以“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三个比喻,描写乐声由上层纷繁清脆的高潮转入婉转低回艰涩难通,低到无声;达到演奏的低潮。“别有幽愁暗狠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常被引用的名句,体现着诗人对“声暂歇”艺术效果的深刻感受和高度赞美,弹者已将听者带入乐声意境中去。 第三层:用“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两个比喻描写突然发出的乐声不但雄壮,而且激越; “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猛然煞住的乐声;感情由激愤而凄厉。这一层乐声在上层低潮中,奇峰突起,再掀高潮又嘎然而止;感情上由上层凄楚无声,转入激昂愤慨,恣肆奔腾,进而凄厉无尽;演奏在高潮中陡然结束。这段乐声描写,运用一连串贴切形象的比喻,描写出琵琶声声情并茂,恍如江潮迭涌,奇峰层出,不愧历来被誉为古典诗歌中描写乐声的绝唱。 八、全体同学读第三、四段 问:请同学们概括三、四段的段落大意,并找出本文的主题句 析:江中听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感慨多写由弹奏结束到自叙身世的动作和神情。叙述了琵琶女两个阶段的不同遭遇。前面写色艺超群、红极一时的歌伎生涯。介绍籍贯和住处,接着写自己才貌双全、色艺出众,极力渲染歌伎生活的“欢乐”奢华,为反衬后来的凄凉生活作铺垫。后面写年长色衰后的寂寞处境。生活道路发生大转折的三个原因:弟走从军,阿姨身死,年长色衰。嫁作商人妇过着孤苦凄凉的寂寞生活。这一段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用年青美貌衬年长色衰;用门庭若市衬孤守空船;用昔日的 “欢笑 ”衬后来的辛酸;用夜梦往事衬孤寂伤感的情怀。 作者塑造了琵琶女这样一个封建社会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诉。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产生共鸣,点明主题揭露黑暗现实,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的悲惨命运。白居易任谏管时,因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洲司马,诗人和琵琶女的命运相同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同情。 第五段 第三次明写“感我此言” “却坐促弦” “ 江洲司马青衫湿”侧面烘托。琵琶女对诗人自述的反映,包含着非常复杂的感情,有对诗人的遭遇的同情,也有对知遇之恩的感激。最后,用问句从侧面表现自己感伤程度之深。一问一答,形象地说明了全诗的主题,江洲司马之泪,既是同情琵琶女沦落之泪,也是伤感自己遭贬之泪。全诗在哀怨之情达到顶峰时收束,给读者留下充分回味余地 讨论:1 琵琶女为何选择嫁给商人?提示:是不是商人有 钱?可不可以嫁给“董永”那样的农民呢? 2 、她的选择是自愿的,还是无奈? 3、琵琶女值不值得同情? 4、白居易会不会爱上琵琶女? 提示:同情与爱情有区别吗? 6、琵琶行教案B【教学设想】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喻句的理解,鉴赏诗歌描写的音乐的形象,丰富学生情感的体验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2通过分析第二三两段内容之间的关系,把握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诗的主旨。 二重点难点 重点在鉴赏音乐描写和理解诗的主旨;难点在理清第二三段之间的关系以及作者塑造琵琶女形象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 1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使音乐欣赏与文本解读相发挥。 2在课文的关键处设计好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3少分析,多体验,有机地穿插练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整体鉴赏 1上课。放琵琶曲紫竹调。导入新课 刚才,大家陶醉在音乐的美妙的意境之中,这曲子实在太美了,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吗? 古代有一位诗人,用诗的语言来描写音乐,再现美妙的音乐形象,读其诗,读者能如闻那绕梁不绝的雅韵,也能感受到诗那音乐般的旋律美。这诗人就是白居易。今天, 我们来学习他的琵琶行。看看他是如何描写音乐的。 2请学生阅读“诗序”,并概括“序”的内容。 明确:交代写作背景、缘由和目的。 3设问:交代什么写作背景?何处体现了写作缘由和目的? 明确:背景是作者从长安贬官至江州司马。“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因为”不作今天“因为”解释,是“因此写下”,点出写作缘由;“以”是“用来”的意思,表明目的。 4设问:课文有几处描写音乐?作者是怎样安排的? 明确:有三处描写音乐。第二处是正面描写,是详写;第一第三处都是略写,不同的是,第一处是暗写,第三处是明写。有明有暗,有详有略,安排得很巧妙。 二重点鉴赏 1欣赏第二段的音乐描写。听这段朗读录音,然后把其中描写音乐的诗句筛选出来。 2放几段音乐,要求同学说出哪一段音乐,符合哪句诗所描写的特征。 3要求学生看注解,说出这几句诗各写出了音乐什么特点。 明确:“大珠小珠落玉盘”描写音乐清脆圆润;“间关莺语花底滑”描写音乐婉转流利;“幽咽泉流冰下难”“水泉冷涩弦凝绝”描写音乐冷涩凝结;“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描写音乐激越雄壮。 4设问:这几句描写到底有何妙处? 明确:比喻用得好,非常形象生动。比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大小玉珠与玉盘相撞击,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珠”和“玉盘”,它的形和质都是圆润的,既写出了音乐的声,又写出了音乐的形,调动人的多种感觉器官的感觉。作者还把几种意象联系在一起,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例如:“莺语花底”,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作者善于联想,善用比喻,能让我们如闻其声,如入其境。 5比喻是临时,形容一件事物,可以用这样事物作喻,也可比人用另外一种事作喻。比如“间关莺语花底滑”,用“莺语花底”作喻,也可以用其他事物作喻,请学生再听一次流利婉转的音乐片断,然后也用一个比喻来形容。 6这段诗还描绘了音乐的旋律变化。“低沉抑郁清脆圆润婉转流利冷涩凝结无声暂歇激越雄壮戛然而止。”要求学生以音乐变化旋律为记忆线索,课堂上品读熟读记牢这段描写音乐的诗句。 7设问:“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诗有何作用? 明确:侧面烘托音乐的美妙。说明听众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如梦方醒。 8设问:作者揭示音乐感人魅力是什么? 明确:诗人抓住了音乐所表达的“情”,“情”贯穿音乐描写的始终,如“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旋律变化也体现了“别有幽愁暗恨生”。抓住“情”来写,就写出音乐的灵魂,使音乐有如泣如诉、如怨如慕的感人魅力。 三主题鉴赏 1找出第二段与第三段内容照应的句子,理清第二段与第三段内容之间的关系。 明确:“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幽愁暗恨”,与第三段内容照应。一是用音乐的语言来表现琵琶女人生的遭遇,一是用人物语言直接叙述琵琶女的人生不幸,这两段内容相互照应,相互补充,共同完成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2分析人物形象。 明确:琵琶女年轻时色艺双全,然而,仅以色艺取悦于人,并未有自己的幸福。待到年长色衰,又值社会发生动乱,不得已而“嫁作商人妇”“转徙于江湖间”,寂守空船,以明月江水为伴,过着凄凉的生活。她是一个悲剧人物。她的形象反映出封建社会中处于社会底层乐伎们、艺人们悲惨的命运。 3设问:作者的同情集中表现在哪里? 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两句。 4为什么作者会流泪最多? 明确:因为触及到他自己遭贬的伤痛,也有可能是作者借琵琶女的形象抒自己遭贬的不幸。白居易能够冲破出封建的等级观,平等地看待一个地位卑贱的歌女,并把自己的仕途坎坷同她昔为娼家女,今为商人妇的遭遇作类比,是非常可贵的。 四评价练习 1为了纪念白居易,后人在九江建有“琵琶亭”和“白居易祠”。亭有一联:“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既赞美了琵琶琴声的美妙,又盛赞了白居易诗的绝唱;祠有一联:“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滴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既包涵了诗中的故事,又表现了江州人民对白居易的深切怀念。请同学们课堂上也试作一联,内容与琵琶行有关,形式大致对偶即行。 2听一首你喜爱的乐曲然后加以描写,不少于二百字,课外完成。 【教学预测】教学时要体现这课教案三个特点: 一是要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和情感的体验。如要求学生写比喻句,可使学生对描写对象有真切的体验,进而积极思考,产生丰富的想象。 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方法。例如:第二段与第三段是相互照应,教师在这方面设问或提示,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方法。 三是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发展。比如最后写一幅对联,就是要求学生既要在较高鉴赏层次上去把握作者和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的欲望,培养较强的语言文字驾驭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