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选修部分》复习学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16226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选修部分》复习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二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选修部分》复习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二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选修部分》复习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选修部分复习学案高考考点: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67课)20.灿烂的中华文化P6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P7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知识梳理:20.灿烂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A独树一帜的文学艺术:特点: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地位:展示中华民族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B独领风骚的科学技术: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特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区域文化(区域性)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牲。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的民族文化(民族性):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的包容性。文化包容性的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文化包容性作用: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族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2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各个方面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了“主心骨”,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意义:面对世界范围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互相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我们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巩固练习:1.在“入世十周年”的座谈会上,一位企业家讲了这样一个小尴尬: 为了增进与客户的感情,感恩节这一天,他给世界各地的客户都发邮件表示感谢,没想到回复的特别少,一位希腊的客户干脆直接告诉他,他们根本不过感恩节。由此可见 A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B应当认同和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D经济往来离不开对其他民族文化的了解 2.图书漂流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捡拾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让下一位读者阅读,继续进行图书漂流。图书漂流活动A.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B.超越时空对文化传播的局限C.有利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促进了文化传播与交流3.文化交流与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下列选项能体现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独弦不成音,独木不成林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以为美 己所欲,尽施于人ABCD4.生活中一系列的“XX控”,折射出“控”已成为一种生活状态。“控”字当选说明 :社会存在是对社会意识的反映 社会实践是文化产生的源泉信息传播手段和传递方式的变革改变着生活方式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文化A B C D5.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汉字是世界上生命最长的文字 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整体性的特点A B C D 6.这种渗透在科技探索活动中的民族文化:A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B是进行科技探索的主要思想保证C对科技探索活动起着积极的决定作用 D为我国科技探索活动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7.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先生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现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誓言。下列选项中与这一誓言所体现的精神实质相一致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克勤于邦,克俭于家ABCD8下列属于文化遗产的是 ( )奥运场馆 埃及的金字塔 古老的丝绸之路 司马迁的史记A B C D 9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群众,是新闻工作者毕生学习的最好老师。自xx年8月中宣部等5部门在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大批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以良好的作风、清新的文风赢得人民群众的拍手称赞。这说明: A新闻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要积极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10. xx年夏天,“我唱北京”计划邀请了来自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拉脱维亚、阿尔巴尼亚、巴西、墨西哥、乌拉圭八国20名青年歌唱家,会同6名中国青年歌唱家,在一个月的时间内,突击“速成”中国歌剧。一个月的时间,“老外+中国”的化学反应给观众奉献出了一道形式别致的文化盛宴。“我唱北京”计划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了: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不同文化可以相互借鉴融合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A B C D11从这两幅艺术化的中国汉字成语,我们能够领略到汉字的独特魅力。通过图片可以看出:A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B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巨大作用C汉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D汉字文化的内涵丰富12我国有许多抒发爱国情怀的诗词格言,下列体现这一风格的是: “天道酬勤”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A B C D13 联合国将孔子定为人类十大思想家之首,他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作为世界人权的基础。他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认为是全世界人生理念的榜样。这说明我国的传统文化:A被联合国赋予了新的内涵 B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C对当今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D具有两重性,精华与糟粕并存14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这表明:A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 B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利于文化发展C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15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自信,就是要对中华文化充满自信。中华文化自信的底气在于: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比其他民族文化更优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A B C D16. 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该材料告诉我们: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A. B. C. D. 17.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说:“儿童文学应该引领儿童心灵的健康成长,要教会孩子感动。”她主张用优秀的儿童文学缔造快乐的“童心王国”。这是因为: 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优秀文化能够决定人的成长与发展 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A B C D18皮影戏又称“灯影戏”,这门比京剧还要古老1000多年的表演艺术,融绘画、刻纸、说唱、戏曲于一体,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是优秀的 传统文艺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A B C D19冯骥才在中央文史研究馆成立60周年座谈会上疾呼,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但在城镇化大潮中,历史留给我们的千姿百态的古村落正迅速消亡,保护刻不容缓。从文化角度看,保护古村落是因为:它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有利于维护和展现文化多样性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对文化传承与发展有重要意义A B C D20根据统计,xx年我国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将达20辆,已汽车社会行列。“行人第一,脚踏车第二,汽车最后”这一发达国家普遍遵循的原则,值得我们借鉴。汽车社会需要健康的汽车文化,这是因为: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健康的文化能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养 健康的文化是个人素养的核心和标志ABC D21自xx年南京市多家图书馆开始免费开放以来,进馆阅读的市民已有数万人。请你为南京市图书馆的免费开放活动确定一个合适的宣传标题: A变革文化传播方式,促进中国先进文化发展 B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C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D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追求更高思想道德目标22.论语曰“为仁由己”,又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商君书画策说“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也”。这体现了:A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B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C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 D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23.2012年1月11日下午,由广州市文明办、市文广新局主办的“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经典涌读展演活动在广州话剧艺术中心举行,300多名市民代表参加。有人指出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国民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但笼统地提倡学习传统文化是很危险的。这说明: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看到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儿童成长的积极作用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ABCD24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呼吁要“加强写字教育”,要重视当前存在的“汉字书写文化没落”现象。其实,书写优美汉字也是继承中华文化的良好途径,这是因为: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着文化发展的基本轨迹 汉字是中华文化得以延续的根本原因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着重要作用A. B. C. D. 25. 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第16届亚运会在中国广州进行。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开幕式融入了很多广东元素广州方言歌、木棉花、猎德鼓等,在传统韵味中凸显岭南文化。这表明:A. 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B. 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C. 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 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26. 国画,又称“中国画”。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上述材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内涵丰富中华文化博采众长A. B. C. D. 27.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它是当代的设计者在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根据紫金山地形设计而成的建筑精品。这说明:A.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D.潜心思考是文化创新的基础28.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作为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平台,向世界展示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这表明 A.中华文化走向世界B.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C.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 D.儒家思想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