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08991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世界历史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1.阶段特征;基本特征是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资本输出为主要形式,垄断主义为只要思想。 社会主义:列宁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 民族主义: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2.主要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线索和阶段特征时间: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列强侵华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瓜分中国、资本输出)对内 调整统治政策(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政府统治 镇压人民反抗(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四条主线: 对外:出卖民族权益(不平等条约)人民抗争:反割台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 (特点:主流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救亡途径:发展资本主义)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阶段特征: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西方列强不断加剧对我国的侵略,并导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终形成;以及中国各阶层对时局变化的反应。这一过程既有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的沉沦,也有自然经济加快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的上升。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矛盾居于主要地位。在抗争和探索史上,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运动,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先后失败,使历史的重担又落在资产阶级革命派身上。(一)列强侵华1、背景:19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加紧争夺市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场所和殖民地,中国成为它们争夺的主要目标。2、19世纪6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对世界市场的要求更加迫切。西方列强通过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和海关,逐步把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加紧侵略中国,从西北、西南、东南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边疆地区出现新危机;继而发动中法战争,攫取大批侵略权益。4、甲午中日战争:日本明治维新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增强;国内市场狭小,人民起义不断;背景:统治集团急需从扩张中找出路,为此制订了“大陆政策”。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日本扩张。(美德法要借机扩大侵略权益,英利用日牵制俄国,俄国因准备不足采取不干涉政策) 导火线: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借机扩大事端,发动战争。 清政府基本方针:避战求和、消极抵抗 爆发:1894年 丰岛海战 时间:1894年7月到9月第一阶段战事 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李先定守局、再图进取,贻误了战机)、过程: 黄海战役(致远-邓、经-林牺牲。李 保船,日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 时间:1894年101895年4月第二阶段战事 辽东战役:日军一路攻辽东,占九连城。(仅聂士成部抵抗)另一路在花园口登陆,占大连、旅顺,制造旅顺惨案。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李:如违令出,虽胜亦罪) 马关条约签字时间、代表:1895年,中方李鸿章,日方伊藤博文。 内容:割辽台澎;赔军费;沙重苏杭为商埠,日轮可入;允设工厂,产品免内地税领土割让、刺激瓜分野心;巨额赔款、加重人了负担;大借外债列强控制经济命脉;新口岸开放使侵略势力深入内地;危害:外资设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要求。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三国干涉还辽 俄德法联合强迫日本放弃辽东半岛,但清政府支付3000万两赎辽费。 实质是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主要是俄日矛盾。 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日本及远东局势的影响:)对中国而言,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对日本来说,战争使日本得到了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但有利于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的进一步侵略,吞并朝鲜进程加快。对远东局势而言,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斗,日本在远东的扩张受到法、德、俄等国抵制,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明显反映出列强在侵略中国问题上的态度,既互相勾结又互相斗争。英国在远东地位下降,德俄势力加强,列强在远东地区的争夺更加激烈。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内容比较(割地、赔款、开放口岸、关税及工厂、危害)5、帝国主义大举对华输出资本,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主要国家:英、俄、德、法、美、日、意、奥。 过程:1900年6月,西摩尔率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爆发) 7月攻占天津,成立都统衙门,实行殖民统治。 8月攻陷北京,实行分区占领。瓦德西设立联军司令部,统治北京城。辛丑条约(P69页) 时间:1901年 签订国:英、法、俄、德、美、日、意、奥以及比、荷、西等11国。 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拆毁北京至大法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内容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的官吏,禁止中国人民反帝。 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影响: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思考:18401919年的中国近代史(前期),有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这段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有人认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这段历史的重要转折点。你同意上述哪一种观点并阐述理由。以甲午战争为转折点:马关条约内容苛刻,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马关条约反映出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以资本输为主。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近代中国救亡图存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资产阶级作为新生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运动高涨。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为转折点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激起汉族地方实力派与清朝政府的矛盾。列强从此达成侵略中国的新共识“以华治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矛盾,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使辛亥革命获得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二)清朝政局的变动和统治政策的调整从统治机构方面看,出现了一系列适应半殖民地化和近代化的新机构,1861年初建立了总理衙门;洋务运动又设立了海军衙门;辛丑条约签订后,又设立了外务部。此外,在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中,还设立了一系列管理机构和临时机构。慈禧太后通过辛酉政变夺取了实际上的清朝最高统治权,与列强有较好关系的奕訢等人政治地位提升,载垣等顽固守旧大臣受到打击。汉族官僚的军事、政治势力有了扩大,在清朝政府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此后,在对待西方和民族危亡问题上,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支持维新运动的开明派和封建顽固派等派别,他们之间展开激烈的论争。清政府也进行一系列自救运动。清政府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1、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背景:如何应对“内忧”与“外患”,以维护清朝统治,内部分歧,出现洋、顽两派(顽-仇视外国事物;洋-利用西方先进科技。慈禧太后暂时支持洋务派)推动机构:总理衙门。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巩固清朝统治、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手段-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直接目的-“自强求富”; 创办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曾、江南制造总局-李、福州船政局-左、天津机器局-崇主要内容:创办民用工业: 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李;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张。 建立近代海军: 70年代中筹划海防,80年代中期初步建成,海军衙门设立。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破产标志:甲午战争失败失败原因:列强阻挠中国富强,顽固派破坏。缺乏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不改变封建制度 (根本原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民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不过铜钱火器之类,仍照向例设禁,其善造枪炮在官人役,当随时设法羁縻耳。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1865年)材料2 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推原其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倍蓰。售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利权。臣以遴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 李鸿章试办织布局折(1882年)材料3 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资于铁。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张之洞筹设冶铁厂折(1889年)回答:(1)据材料1,归纳李鸿章在采用大机器生产问题上的态度和主张。答:创办采用大机器生产的军事工业,是抵制外来侵略的根本措施;采用大机器生产也有利于发展民用工业;应禁止民间采用机器铸币和生产军火等,以免危及清朝统治。(2)据材料2,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面临着什么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李鸿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问题:严重入超;原因:中国的手工产品成本高,无法与外国的机器产品竞争;对策:在中国创办采用机器生产的民用企业。(3)据材料2,谈谈洋务派如何看待“求强”与“求富”的关系?“求富”是“求强”的基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有助于抵制外国的经济扩张。民用工业的发展对军事工业的发展有推动作用。19世纪60年代开始,中日两国都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运动,指出中、日运动的名称,比较运动的相同点。运动的结果如何?并分析原因。 运动:中国的洋务运动,日本的明治维新。相同点:背景:封建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加剧(内忧外患)直接目的:富国强兵巩固统治。内容:都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企业,新式军队和学堂。结果:中国洋务运动破产,民族危机加深;日本明治维新成功,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发展成为亚洲强国。不同的原因:领导:洋务运动缺乏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明治维新以中下级武士为核心。指导思想与目的: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明治维新是以“西学”为指导思想,以发展资本主义作为根本目的。学习内容的广泛性不同:洋务运动仅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明治维新侧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阻力不同:日本明治维新通过倒幕战争扫除了改革的障碍,而洋务运动受到顽固守旧势力的阻挠;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日本有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洋务企业的特点和性质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系列军事工业,其特点为都是官办,开办费和常年经费全由政府调拨;产品一般由政府调拨军队使用,不作为商品参加市场交换;产品不计成本,生产不讲效率;每个工厂象一个衙门。由大小官吏分别掌握经营管理权,有的工厂工人由士兵充任,沿用军队管理制度;技术和设备依赖外国。这类工业带有很强的封建性。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的民用工业多采用“官督商办”形式,以赚取利润为目的,其产品是商品,并雇佣大批自由劳动力,所以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官督商办中“商股”,实际上具有民族资本主义性质。采取这种形式,是当时中国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但这种企业处处依赖官僚的荫庇,缺乏生命力,没有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更好条件。2、戊戌变法 直接原因:甲午战败,列强掀起瓜分狂潮,中华民族出现严重危机。原因 社会条件: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思想基础: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主张振兴工商业,实行君主立宪制。 康梁的活动:著书立说,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儒家的传统道德相结合来宣传维新变法图强道理。 公车上书使维新变法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1895春,康有为) 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强学会成立。(1895夏成立)酝酿 中外纪闻、报馆的创办,学会、学堂设立,维新变法运动在全国开展。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推动了维新运动的高涨(内容:变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百日维新 诱因: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再次上书。 准备:施政纲领提出-应沼统筹全局折;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保国会成立。 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决定变法。 政治:准许上书言事;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内容: 经济: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改革财政。 文化教育:办京师大学堂,普设中小学堂;废八股;准许设立报馆、学会。军事:裁汰绿营,精练陆军;实行征兵制。评价: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受到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的拥护,得到知识分子的支持;没有涉及君主立宪的政治改革,改革是不彻底的。 戊戌政变:任命荣禄、控制京津控制人事权(维)求袁世凯临朝听政,囚光绪害“戊戌六君子”,废除新法 (只保留京师大学堂) 。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意义 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思想启蒙,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败因:损害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反对;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 (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采取改良的办法,寄希望无实权的光绪帝,脱离人民群众) 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光绪帝支持变法的原因:巩固清朝统治,不甘当“亡国之君”,利用变法夺回最高统治权。光绪帝是不是维新派的皇帝? 维新诏书,虽然采纳了维新派的一些政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西方改革教育制度等主张;但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变官制等根本政治主张。光绪帝不是维新派的皇帝。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成败原因的比较社会背景:日本的新阶级力量较强,统治阶级内部大分化,人民反抗强烈;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勾结且力量大。领导力量:日本中下级武士用武力推翻幕府,天皇有实权,措施行之有效;中国的维新派不发动群众,依靠无权的皇帝,封建顽固势力强大,措施无法实施。具体措施:前者侧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后者虽然颁布一些改革政治、经济的法令,但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变官制等根本政治主张。国际环境:日本:当时西方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争夺殖民地高潮未到,且列强正集中兵力侵华。中国:当时西方已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高潮。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比较相同点: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侵略势力延伸到内地;甲午战败,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内容:涉及经济、军事、文教方面。洋务运动创办军事、民用工业,建立近代海军,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 戊戌变法设立农工商总局,实行征兵制,办京师大学堂。结果:失败。甲午战争失败,洋务运动破产;顽固发动政变,百日维新结束。作用:推动历史的发展进程。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戊戌变法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西方思想和科技的传播,对中国社会起到了启蒙的作用。不同点:倡导者代表的阶级属性:前者地主阶级洋务派;后者资产阶级维新派。目的:前者巩固清朝统治、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后者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性质: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自救运动;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内容侧重点:只学技术、不革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影响: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远远超过洋务运动。(三)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基础条件:外资的侵入分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客观条件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部分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兴办近代工业分布: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主要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影响: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经济的瓦解;形成了民族资产阶级并壮大了无产阶级队伍;使早期维新思想出现。民资特点:革命性和妥协性。(原因:产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具体: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压迫束缚,有革命要求。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有一定的依赖,存在着妥协性。)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条件: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侵华加剧,中国社会自然经济进一步破坏-客观条件;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进一步发展)19121919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些障碍。背景: “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被迫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概况:发展最快是纺织业和面粉业特点: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主要在轻工业,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弱小;民族资本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的自然经济仍占优势;说明: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是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不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民族资本主义就得不到正常发展;也说明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关系,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一有机会就能得到发展。影响: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一步发展,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此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和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先天不足:资金准备不足,缺乏原始积累;技术和人才准备不足。后天畸形: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工业分布不合理,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发展面临三大障碍:外国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阻挠破坏,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阅读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8721894年、1895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 上表中的三种企业依次分别属于何种资本?这三种不同性质的企业是怎样形成的?民族、官僚、外国(或帝国主义)在外资侵入分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一些官僚、商人、地主等投资开办近代民族企业。洋务派为“求强”而开办军事工业,为“求富”而开办或与商人合办民用企业,形成了官僚资本企业。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出口加工企业、船舶制造等企业,形成了外国资本企业。同第一时期相比,第二时期中国境内工业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变化最明显的是商办工业发展迅速(或民族资本),企业(或指出商业工业的工厂数,资本额及其所占比例)超过官办工业。主要原因: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刺激,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辛亥革命后有利于投资办厂的环境。4、中国无产阶级产生:19世纪四五十年代,产生于外商企业里。 特点:人数不多而集中;与农民有天然联系;深受三重压迫,革命性强。来源: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工业 (四)中国人民的抗争面对列强的侵略和瓜分,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级、各种政治力量都作出了反应。 (1)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旗号,掀起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工业,虽然未能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但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同时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2)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后,他们把抵抗侵略挽救危亡、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与学习西方相结合,掀起维新变法运动,但如县花一现,很快夭折。(3)无产阶级诞生早、来源广、革命性强,虽然尚未形成独立的力量,但仍不断开展斗争。 (4)农民阶级反侵略斗争风起云涌,义和团运动的发展,最终打破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但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反割台斗争 (P51页)义和团运动 外国教会和传教士凭借不平等条约欺压中国百姓。原因 清朝地方官“袒教抑民”造成许多冤案。德国强占胶州湾,山东反洋教斗争更加猛烈。 兴起 1898年秋,义和拳首领赵三多在冠县率众攻打当地教堂,揭开义和团运动序幕。 1899年秋,蔓延到山东、直隶 具有爱国性质,反映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口号:扶清灭洋 “扶清”容易使义和团放松对清朝封建统治者的警觉。 “灭洋”虽然能够广泛动员群众参加反帝斗争,但是带有笼统排外的特征。政府政策:镇压诏抚镇压。企图加以控制和利用消灭抗击八国联军:1900年6月,在廊坊、杨村抗击联军。与部分清军在天津战斗,聂士成阵亡,天津陷落。失败:8月,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功绩:粉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19世纪60-7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外交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和特点社会经济变化与特点:清政府开始创办近代工业,洋务运动兴起。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近代工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中国资本主义产生。清朝的工业和军事力量有所加强。 社会政治变化与特点:辛酉政变,慈禧与洋务派控制了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借师助剿”,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国内局势相对安定,没有发生大规模的人民起义。 外交变化与特点:总理衙门设立,近代外交开始,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出现了中外反动势力暂时“和好”局面,没有发生重大战争。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如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列强侵略的主要方式是对华资本输出和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清政府在民族自卫战争中失败,洋务运动破产。马关条约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签订标志着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准备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农民阶级则发动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清政府也进行自救,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