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1 中图版选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07451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1 中图版选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1 中图版选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1 中图版选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1 中图版选修1一、教学内容与说明1教学内容地球自转的方向和速度;地方时和区时及时间的换算;日界线;地球自转偏向力及其影响。2地位与作用本课题是高中地理“宇宙环境”的组成部分,该篇围绕“人地关系”进行阐述,使学生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地球的自转与地理环境及许多地理现象的形成息息相关,本课题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正确认识地球上有关的地理现象、规律奠定了基础。二、教学目标1能运用“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图,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及其地方时的形成;学会计算地方时和区时;正确理解地球自转偏向力及其影响。2通过经纬网地球仪和地球自转flash动画,获得经纬网和地球自转形成地方时的感性认识;搜集一些例子或设计小试验,验证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会产生偏转的地理事像。3正确认识地球运动规律是地理环境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念、环境伦理观念,形成公民必备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地方时和区时换算;地球自转偏向力及其影响。2难点:地方时和区时换算。四、教学安排共2课时。1课题的引入、知识的铺垫(经纬网)、地球自转。(1课时)2地方时和区时、地球自转偏向力。(1课时)五、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引入新课1教师运用“某海域有一艘货轮发生险情,发出SOS信号寻求救援”为情境设计问题:(1)“描述货轮的地理位置”;(2)“说出它在搜救船只的什么方向”。【设计思想】导入课题,明确要在地球上寻找某一地点,必须知道它的准确的地理坐标。这些知识学生在初中学习过,但基本上都忘记了,须进行复习。2教师进一步设问:在茫茫的大海上航行,没有参照物,轮船依靠什么航行才能不偏离航线?【设计思想】引导学生了解根据经纬度原理制造的罗盘,是航海和航空不可缺少的导航设备。(二)新课教学1展示经纬网地球仪,让学生说出经纬线的特点及几条重要的经纬线。【设计思想】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再现和迁移,巩固地理坐标的基本知识。2请学生判断图中各点的地理坐标及任意两点之间的方位60N40N20N甲乙丙100W100E180100W0师生共同总结判定原则:如果经度数值由西向东增加,则为东经;反之,则为西经。如果纬度数值由南向北增加,则为北纬;反之,则为南纬。两点之间的方位,以最短距离(即小于经度180)为准则。【设计思想】使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基本知识,达到由知识到能力的飞跃。3教师演示flash动画“地球自转”设问:(1)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从南、北两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又如何?(2)地球自转的周期是多少?(3)总结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在地球表面的分布规律;(4)“坐地日行八万里”是“坐”在什么地方?【设计思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理解地球自转的运动规律。预计学生能从课本中直接获得答案,但因果间的联系恐怕有一部分学生难以很快理解。(三)课堂训练据报道,中国已经初步选定朗伊尔宾(北纬78度、东经15度附近)为“中国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站址。1根据中国北极科考站的经纬度位置判断,它位于上海的( )A、东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2“坐地日行八万里”,在毛泽东诗词中的“八万里”实指赤道周长约四万千米,据此可估算我国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址至北极的距离约为( )A、666千米 B、1332千米 C、2664千米 D、3996千米【设计思想】该题是上海理综高考题,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第二课时的知识迁移活动做好知识的铺垫。第2课时:(一)引入新课1 教师出示问题:(1)喜欢足球的同学看雅典(24E,38N)当地时间18点的足球赛实况转播时,上海(121E,31N)的当地时间应是几点?(2)一乘客上午6时从开罗乘飞机,飞行了10小时,为什么到北京时却是晚上22时?以上两个问题用于唤起学生对初中时学过的地方时、时区和区时的概念的回忆。预计学生能正确解答第一个问题,但绝大多数同学不能完整解答第二个问题,教师在此不必急于纠正。可结合“地球自转和太阳照射图”讲述地方时的知识: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我们才看到了太阳“东升西落”。因此,经度不同的地方,其地方时是不同的,经度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各个地方的地方时都以太阳最高时为“正午12时”,太阳在地平面以下最低时为“子夜0时”。而时区和区时的问题留在课中解决。【设计思想】导入课题,使学生了解地球上在某一瞬间,不同经度的地方不仅有不同的地方时,甚至会使用不同的区时。国际交往或旅行时,不同国家之间要进行时间换算,否则将会出现时间紊乱。(二)新课教学1.求算一地的时区教师先请学生观察课本“全球理论时区图”思考: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有什么特点?【设计思想】让学生通过观察自行总结时区划分与地球自转之间的关系。教师进一步设问:你能说出罗马和华盛顿分别位于哪个时区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求算一地所处时区的简便公式:某地的经度数15(余数四舍五入、保留整数)=该地所处的时区(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2.区时换算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区时的概念:即每个时区都以它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共同使用的时刻,称为区时。并使其了解时区是一个地理空间区域概念,而区时是一个地理时间概念;15的倍数(包括0)都是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每相差一个时区,时间相差一小时,国际规定东12区时间最早,西12区时间最晚,二者钟点时间相同,日期相差一天。而后,再让学生求算引课中的第二个问题。学生求算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简便的区时换算原则:(1)先求时差:遵循“异加同减”原则,即两地分别位于东、西时区,则相加;两地同位于东或西时区,则相减。(2)后进行时间换算:遵循“东加西减”原则,即“所求地在已知地东边则“加时差”,反之,则“减时差”。【设计思想】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做一做学会计算时区和区时。3知识迁移在学生深入理解区时、时区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请利用物理学中的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思考向东旅行和向西旅行的人所经历的一天是变长还是变短了?4奇特的日界线教师提出问题:电影环球旅行81天中的主人公向东作环球旅行,为什么当他经历了81天的旅程又回到出发地时,当地人却只过了80天?学生在初中已学过有关日界线的知识,在此教师需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并进一步明确进行时间换算时,过日界线遵循“东减西加”原则,即由西向东(由东12区到西12区)过日界线要“减一天”,由东向西(由西12区到东12区)过日界线要“加一天”。5地球自转偏向力过渡:地球的自转不仅形成了昼夜更替现象、使不同地区形成不同的地方时,而且产生了地球自转偏向力。教师首先让学生亲自做一做“地球自转偏向力”小实验:每桌同学合作,一位同学左手食指按住一张纸的中心,右手分别顺时针和逆时针慢慢转动纸,另一位同学拿铅笔由中心向外沿平行桌边的方向划。观看分别偏向什么方向。实验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得出结论:面向物体运动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无偏向。在实验的基础上,教师播放动画“长江三角洲发育过程”,进一步验证实验结论。【设计思想】此环节设计了一个小实验,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体验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存在;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体验了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七、专家评析初中地理教材中有专门的章节讲述“地球自转及其影响”的相关知识,高中阶段再次学习,学生容易产生“吃剩饭”的感觉,并由此引发厌学或轻视心理。如何做好初、高中知识之间的衔接,是教师教学设计时不能回避的问题。姜老师的设计正是依此为切入点,从学生已知的经纬线、地方时、区时、时区、地球自转等知识点出发,先唤起学生脑中已有的零散的知识储备,再帮其梳理、总结出规律,如北京、开罗之间的区时换算及巴黎、华盛顿两城市所处时区的快速求算等问题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使其新旧知识得到很好的衔接,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网络得到了重组和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