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鲁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07145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鲁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鲁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鲁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鲁教版必修1背景情境导入除自转外,地球的公转也不是匀速运动。因为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最近点和最远点相差约500万千米。当地球从远日点向近日点运动时,离太阳越来越近,受到的太阳引力逐渐增大,速度加快。从近日点到远日点运动时,速度则减慢。地球自转轴和公转轨道并不垂直;地轴也不稳定,而是在地球轨道面上像陀螺般圆锥形的旋转。地轴的两端并非始终指向天空某一个方向,如北极点,而是绕这个点不规则地画圆圈。这种地轴指向的不规则,是地球运动造成的。另外,地球运动时,地轴在天空划的圆圈并不规整,说明地轴在天空的轨迹根本就不在圆周上移动,而是在圆周内作周期性摆动,摆幅是9。所以说,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并不是简单的线速或角速运动,而是许多复杂运动的组合。如同一个年老体弱的病人,地球一边摇摇摆摆、时快时慢地绕日运动,一边又颤颤巍巍地自己旋转。地球还随太阳系一起围绕银河系运动,并随银河系在宇宙中飞驰,永不停息。问题:地球公转的特点及地理意义?教材内容详析知识点一 地球的公转1地球公转的特点方向自东向西周期1个恒星年,即365天6时9分10秒速度角速度平均角速度为1天近日点(1月初)较快,远日点(7月初)较慢线速度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走出误区】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其公转轨道近似一个椭圆,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会不断变化着。把距离太阳最近的点称为近日点,由于距离太阳近,太阳对地球引力大,公转速度大;把距离太阳最远的点称为远日点,由于距离太阳远,太阳对地球引力小,公转速度小。要注意判断“北半球1月份是冬季,地球距离太阳最远;7月份是盛夏,地球距离太阳最近”这个错误观点。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P15页图133 黄赤交角)黄赤交角的概念: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叫黄道平面,通过地心与地转垂直的平面叫赤道平面,它们之间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黄赤交角的数值:在一定时期内可以视为定值。目前为2326。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方法与技巧】太阳直射点运动规律节气变化时间段太阳直射点的半球位置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方向春分夏至3月21日前后至6月22日前后在北半球向北移动夏至秋分6月22日前后至9月23日前后在北半球向南移动秋分冬至9月23日前后至12月22日前后在南半球向南移动冬至次年春分12月22日前后至次年3月21日前后在南半球向北移动活动提示:P1612元旦,阳历1月1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赤道方向移动。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往返移动于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赤道。知识点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2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随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所以:(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3)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走出误区】解释极昼的南北极为何冰雪不融了吧。(太阳高度角小,冰雪反射率大,冰层厚海拔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任一地点,一年中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近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反之,达最小值。所以:(1)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冬至时达最小值。(2)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夏至时达最小值。(3)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远时,达最小值。知识点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1 昼弧和夜弧:概念: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圈分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夜弧。昼夜弧的长短反映昼和夜的长短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所在半球的时段)时昼长于夜;冬半年(太阳直射点不在所在半球的时段)时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越大。自春分日到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在此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其中,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而且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太阳整日不落,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则反之。从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在此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大于昼长;纬度越高,夜长昼越短,其中,冬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小值。【拓展探究】二至日时,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最大,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二分日,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最小;赤道上无昼夜长短变化,终年昼夜平分。活动提示:P181. 春分日和秋分日四地昼夜等长。2. 根据图示,四地中C地位于南半球。因为北半球夏至日,C地夜长昼短。3. C、B、D、A知识点三 四季更替1更替产生的原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2季节变化的纬度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地区:极地附近的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赤道两侧的低纬度地区。3四季的划分:我国与欧美国家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相同之处是都立足于天文辐射,同为天文四季;不同之处是我国的四季以太阳高度和昼长的数值大小本身(即: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秋两季就是冬夏的过度季节。)为标准;而欧美的四季更接近实际气候的变化,如夏至日和冬至日分别是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的时候,但很多地方的实际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别平均发生于夏至和冬至后一个月左右。【拓展探究】五带的划分:划分依据:有无太阳直射或有无极昼极夜现象五带划分方法:以地表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热带、温带、寒带。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机会,接受太阳辐射最多。温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受热适中,四季明显。寒带:极圈与极点之间,太阳高度角低,有极昼、极夜现象。活动提示 P19 1说明与提示:在模拟地球公转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1)正午太阳高度随太阳直射点的变化;(2)晨昏线的移动造成昼夜长短的变化。因为这两者决定了四季的更替。2 五带的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有无太阳直射现象和有无极昼、极夜现象。有太阳直射的区域,所获得太阳辐射多,为热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区域,所获得太阳辐射少,为寒带;既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的区域,所获得太阳辐射介于热带和寒带之间,为温带。综合拓展探究: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测量与计算某一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决定该地获得太阳辐射量的多少,那么,一个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否可以计算出来呢?我们已经知道,地球绕太阳公转,由于地轴倾斜,地轴与轨道平面始终保持着6634的夹角,且地轴所指北极星附近方向保持不变,这样,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026/之间往返移动,并决定了太阳光可能直射的范围: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即直射点的纬度为0;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S;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N。如果某地的纬度已经知道,依据下面这个公式就可以计算出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H=90-式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为某地的地理纬度,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夏半年用“+”,冬半年用“-”。以二至日北京(40N)为例:夏至日:=2326N;此时是夏半年H=90-40+2326=7326冬至日,=2326S;此时是冬半年H=90-40-2326=2634如果计算的不是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当日直射点的纬度可以在当年的天文年历上查到。典型例题剖析【例1】 下图为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读图回答问题。(1)在图中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和自转方向。(2)图中四点所示节气:A B C D (3)图中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因为 。(4)由B点到C点太阳直射点如何移动? 。(5)从C点到A点地球公转速度如何变化? 。【精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图的判读、地球公转的特点等。根据地球公转特点地球自西向东呈逆时针运动。D处为春分日,然后是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从秋分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南移向南回归线,既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从C点到A点地球公转要经过近日点,而近日点的公转速度最快,所以,公转速度先大后小。【解答】 (1)图略(都是逆时针方向)(2)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春分日(3)C靠近近日点,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最快(4)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并由北向南移动(5)公转速度应该先大后小 【例2】 下图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1)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出现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大致是 。(2)此时,90E的区时是 月 日时,北京时间是 时。(3)此时,赤道与晨昏线相交点的经度分别为()A. 45W,135W B. 135E,45WC. 60E,120W D. 0,180(4)此时,与上海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为()A. 90W向东至180 B. 0向东至180C. 90W向东至90E D. 0向东至90E(5)此日,会出现的地理现象是(多项选择)。A. 黄赤交角略微变小 B. 东京白昼时间比悉尼长C. 上海的日出时间比北京晚 D. 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小E. 地球自转线速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精析】 本题主要考查光照图的判读,区时以及日期的计算等知识,同时还考查了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由光照图中昼夜半球的分布(北极圈内是极夜现象),判断日期是12月22日;90E是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时间为12时,根据晨昏线的特点,与赤道交点的时间为6时或18时,可计算出交点的经度;日界线的经度,一个是180,另一个是0时所在的经线,为90W;根据此时为北半球冬季来确定题中现象是否发生在冬季。【解答】 (1)2326(或南回归线)663490(或北极圈及以北地区)(2)12 22 12 14(3)D(4)A(5)D【例3】甲、乙、丙三地同学共同开展了一个关于日影长度测量的探究学习活动,他们在6月22日中午时分每隔一小时测量一根长1米的竹杆的影子长度,并将所得数据绘制成图,如图所示。读图回答1题。1. 甲、乙、丙三地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A. 甲、乙、丙 B. 甲、丙、乙C. 乙、甲、丙 D. 丙、乙、甲2.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此季节,甲地盛行东北风 B. 此季节,乙地多高温多雨天气C. 此日,三地中丙地白昼时间最短 D. 甲地在乙地的西北方向【精析】 在做日影测量的实验时,观察日影的长度,当日影长度为0时,即为直射,长度越长说明距离直射点的距离越远。并且观察日影的方向时,如果日影方向始终朝南,说明该地在直射点以南,反之在北。图中甲应该是在北回归线上,乙在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丙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根据北京13时,甲地地方时为12时,即甲地经度为105E,同理乙地经度为135E,丙地经度为75E。再由纬度范围及经度可推出甲地在我国西南地区,盛行西南风,乙地(2134S)在澳大利中部,气候干旱,丙地(2326NN)白昼时间大于乙地,小于甲地,甲在乙的西北方向。【解答】 1. C 2. D课时针对训练一、 单项选择题下图是位于1200E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图。读图回答12题。1三地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是A B C D2此日昼长时间从短到长的排序是 A B C D3有关2008年1月1日发生的地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在南半球,随后几天太阳直射点将继续向南移动 B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C南极圈内发生了极昼,随后几天南极圈内发生极昼的范围逐渐减小 D南京(320N)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较小值,但随后几天将逐渐增大 下图中表示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情况,曲线表示四地中的某地夜长随季节变化的情况。据此回答46题。4四地自转线速度的关系是A= B=C= D=5关于所示的地点判断可信的是 A一年中最小正午太阳高度为43。08 B正午太阳高度:H6月1日H6月10日 C夏至日时,标杆影长大于标杆长度 D冬至日时,早晨太阳从东北升起6曲线所示夜长随季节变化情况,与四地中最接近的是 A地 B地 C地 D地 下图为局部地区经纬网示意图,此时太阳直射点为北半球Q点,同心圆所示为等太阳高度线。读图回答7一9题。7图中P经线的经度可能是 A(90一m+n)0E B大于(90m+n) 0E C(90+mn) 0W D大于(90+mn) 0W8图示日期地球上的极昼范围是 A(90n) 0N及其以北地区 B(90n) 0N及其以南地区 C(90一n) 0S及其以北地区 D(90n) 0S及其以南地区9若M地有一直立物体,则该日在阳光下直立物体影子所扫过的图形(横线为南北方向,竖线为直立物体)为下图中的 下图为某四地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从四地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的变化状况,可以看出 A同一时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低 B同一半球,纬度每升高10,正午太阳高度就降低10,纬度每降低10,正午太阳高度就增加10 C在同一半球纬度不同的两地,同一时间正午太阳高度不可能相同 D从全球来看,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北两个方向随纬度变化而变化,纬度每变化10,正午太阳高度就降低l011图示四地中可能出现极夜和白夜现象的地点是(提示:白夜是中高纬度地区在夏季因白昼长,黑夜短,昏影和晨影连接所致的现象) A B C D某地是我国重要的人工多层经济林区。下图为该地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12:40,树影遮挡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读图回答1213题。12. 该地位于( )A. 45N,110EB. 2134N,110EC. 45N,130ED. 2134N,130E13. 这一天()A. 太阳距离地球最远B. 江苏省各地昼长夜短C. 晨昏线与极圈相切D. 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下图是某地6月22日太阳高度的日变化示意图(不考虑海拔因素)。读图回答1416题。14. 该地的地理坐标是()A. 0,60WB. 90N,60EC. 90S,120ED. 2326N,18015. Q点(与纵轴的交点)的数值可能为()A. 5523B. 7058C. 6634D. 634616. 下图中正确反映该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是()二、 综合题17下图中虚线所在平面是地平圈,A、B、C是三个不同地点同一天太阳视运动状况图,回答问题。(1)图A观测点的地理纬度可能为A900N B700N C690N D60034/N(2)此时太阳直射 (纬度)。(3)图B观测点地理位置为 ,其太阳高度等于 ,B点一年内最大太阳高度可达 。(4)图C观测点位于 (南、北)半球,太阳从 方向升起, 方向落下,昼长比12小时 (长、短)。(5)当黄赤交角为0。时,请你在c图中用虚线画出此纬度12月22日太阳视运动路线。18. 我省某校地理课外活动小组,于3月21日用观测日影的方法来粗略测定学校所在地的经纬度。活动过程如下:晴天,在平坦的地面垂直竖立标杆(设为b),并测量日标杆在地上部分的长度W。以标杆所插点(图中O点)为圆心,于上午9时在地面上画一个半径略短于当时杆影长的半圆。当上午标杆的影端落在圆周上时,标记为A点;下午标杆的影端又落在圆周上时,再标记为B点;将A、B两点连成直线,取其中点C,将中点与圆心连成直线OC。第二天,当日标杆的影子与直线OC重合的时刻,记下此时刻的北京时间(设为T,单位:小时),并测量此时的杆影长度(设为a)。根据上述活动中测得的数据,回答下列各题。(1)请写出完成这一测定任务的主要工具: 等。(2)请写出计算该地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的表达式。正午太阳高度 。(3)写出计算当地经度的表达式。当地经度 。(4)写出计算当地纬度的表达式。当地纬度 。19. 当前城市里,不少楼盘为了“有效”利用土地,竟然缩短了楼间距离,降低了居室地日照标准,居民呼吁“阳光权”的新闻屡见不鲜。阅读下列图标材料,回答问题。我国部分城市住宅地日照间距城市冬至正午太阳高度日照间距理论实际采用24452.02H1.7H40281.18H1.2H3521.41H11.11.2H26361.86H1.61.7HH为住宅楼地高度(适用于平地,且住宅呈南北朝向)(1)我国多数城市的居住建筑日照标准中,以冬至作为标准日,其理由是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在满足采光要求的条件下,夏至日四个城市居住建筑日照时间最短的是 。(填城市代号)(2)从理论上分析,为了使楼房获得较好的光照条件,在楼高相同的情况下,楼房间距北京比南京应 (宽或窄)些,原因是 。(3)甲、乙两照片为在城市某住户客厅拍摄的,时间为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正午,其中在冬至日正午拍摄的是 ;该城市所在的大地形单元是 (填城市代号)。A. 青藏高原 B. 四川盆地 C. 东北平原D. 江汉平原(4)请你为建筑商提一条合理建议,在兴建楼盘时既能“最有效”利用土地,适当缩短楼间距离,又不影响居民的“阳光权”。答案:课时针对训练1A2C3D4A5B6D7D8A9D10 D11A 12B 13C 14A 15C 16A 17(1)C (2)210N (3)北极点(900) 210 23026/ (4)北 东北 西北 长(5)图略(太阳正东升、正西落,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18. (1)标杆、尺、绳、钟表等(2)arctan b/a(3)120+(12-T)15/小时(4)90-arctan b/a19. (1)冬至日我国多数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建筑物的影子最长(2)宽冬至日南京正午太阳高度比北京大,楼的影子比北京短(3)甲B (4)将楼房位置适当地错开等。学习总结地球自转地球公转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三年高考回放(09年福建文综第11,12题)读图5,完成1-2题1.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北温带范围变小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1A 解析:黄道平面EF与地轴PO段夹角POF为70度,则黄赤交角为20度,黄赤交角变小,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范围缩小,即热带变小;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缩小,即寒带缩小;故北温带范围变大。因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引起的晨昏圈的回归运动范围也变小,这会导致悉尼夏季的昼长变小。 2.若O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交点,则E点的时间可能为A5月23日8时 B6月22日18时W.w.w.k.s.5.u.c.o.mC11月23日6时 D12月22日18时2D 解析:若O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交点,则可知晨昏线与经线交点的极北点也就是劣弧HP的中点(图上未标名称,设为M点)所在地的地方时为0时或者正午12时。从O点(即北极点)俯视,地球呈逆时针转动,自M点向东90度到E点,即加上6小时,可能为6时或者18时,排除A。假设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即选项B中6月22日情况),在北半球昼长夜短,劣弧HP表示黑夜,M点为0时,确定出E为晨6时,排除B。假设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即选项C或D日期的情况),北半球昼短夜长,劣弧HP为昼弧,M点为12时,此刻E应为18时,故排除C,选择D。 (09年广东地理第21,22,23题)读图8,回答2123题。3若图中有两地位于南半球,这两地是A甲地 B乙地C丙地 D丁地3CD 解析:甲地的夜长为12小时,说明该地为赤道地区;同一天,乙地昼长大于12小时,说明夜长小于12小时;丙地昼长小于12小时,说明夜长大于12小时;丁地夜长大于12小时;同一半球,同一天昼夜长短状况相同,所以丙地、丁地在同一半球。4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 日落时刻为地方时18时 B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C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只有一次最大值 D甲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于丙地4AD 解析:根据甲地的夜长为12小时,可判断甲地昼夜等长,为赤道地区。日落时刻为地方时12+昼长/218时;水平运动的物体不发生偏转;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有两次最大值,为900。所以正确答案为AD。5若甲地位于东八区的中央经线上,乙地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当甲地日出时,可能乙地的地方时是A4时40分 B8时40分 C16时40分 D20时40分5BD 解析:根据甲地的夜长为12小时,可判断甲地昼夜等长,为赤道地区。日出时刻为地方时12昼长/26时,即1200E的地方时为6时;乙地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可能为200W或1600E,若为200W,则地方时6时(1200+200)4分钟20时40分;若为1600E ,则地方时6时+(16001200)4分钟8时40分。(10年江苏卷地理第3-4题)图2为6月22日与l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34题。3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C丙、丁、甲、乙 D丁、甲、乙、丙4四地自北向南捧列,依次是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C丁、乙、丙、甲 D甲、丙、乙、丁答案:3。B 4。D解析:3。首先在根据四地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变化判断四地的纬度高低。丙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900,位于北回归线;乙地冬至日正午太阳角最大,且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小于丙地,应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与乙地相比,丁地纬度大于乙地;与丁地相比,甲地纬度数大于丁地。故纬度数由小到大的排序为乙丙丁甲。地球的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故B正确。4根据上题可知,甲和丙位于北半球,甲地纬度高于丙地;乙和丁位于南半球,乙地纬度低于丁地。因此,从北往南排列依次是甲、丙、乙、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