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经济常识 第五课 第一节国民收入的分配教案 旧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06590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经济常识 第五课 第一节国民收入的分配教案 旧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经济常识 第五课 第一节国民收入的分配教案 旧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经济常识 第五课 第一节国民收入的分配教案 旧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经济常识 第五课 第一节国民收入的分配教案 旧人教版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财政和税收的基本情况;准确掌握国民收入及其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作用、税收及其基本特征、税收的性质和作用、纳税人的基本含义和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等基本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到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相互关系,运用有效的手段和途径组织财政收,合理安排财政支出,使社会全体成员都树立依法纳税意识,并做到自觉纳税,这些都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具体措施。课时安排 共6课时,第一节3课时,第二节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教案 第一节: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国民收入的分配一、课程标准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 学习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两个基本概念,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2)通过积累与消费相互关系及处理原则的学习,学会运用理论正确观察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 (3)培养辩证、全面地认识问题的能力,根据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以及调查研究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对比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概括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两个基本概念(2)在分析积累与消费的相互关系时,采用了讨论法交流,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全面地看待问题的能力(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从兼顾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两个方面,说明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则;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积累与消费相互关系及处理原则的学习,能够正确看待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社会共同利益、长远利益与个人利益及目前利益的关系,正确看待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2)在实际生活中,要自觉抵制不切实际的高消费和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气。二、教学重点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三、教学难点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有及怎样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五、教学过程导入: 神州六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的录像,思考问题:“神州六号”飞船成功发射和返回的开支是从哪里来的?这种开支是什么开支?新课学习: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第一节: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一、 国民收入的分配二、本节课学习要解决以下问题:1、什么是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两者的关系是怎样的?2、国民收入及其最终用途怎样?3、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怎样?4、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则是什么?(怎样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一)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学生阅读课本:多媒体显示:(社会总产品) (社会总产值)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1、 各生产部门生产的产品总和的实物形态2、3、 各生产部门生产的产品总和的价值形态4、3、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的含义学生发言(略)教师归纳总结:(设计本活动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对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的含义这个知识有一个完整的、全面的认识,为认识“国民收入的分配” 储备知识。)学生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国民收入的两种存在形式2、国民收入的实际内容学生发言(略)教师引导学生用图表的形式国民收入的两种形式和实际内容 货币表现扣除生产资料扣除生产资料的价值货币表现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值净产品净产值国民收入的两种形式 3、比较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比较:第一步:复习:比较概念内容国民生产总值 (GNP)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同点计算时间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计算内容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表现形式货币货币不同点计算范围本国居民为标准、本国居民创造(在国内和国外)国界为标准(在本国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共同创造问题:(1)、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有哪些相同点?(2)、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有哪些不同点?(3)、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有哪些联系(用图表表示)学生发言(略)教师归纳总结指导:(设计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对GNP这个概念有一个完整的、全面的认识,为下一步的比较做准备)A:本国投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的收入;B:两者共有部分,“国民国内生产总值”或“国内国民生产总值”C:外国投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的收入第二步:比较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 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GNP)概念社会总产品用货币表示即社会总产值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的净产值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包括部门物质生产部门物质生产部门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计算方法C+V+MV+MV+M+固定资产折旧+服务部门收入大小大于国民收入小于社会总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大于国民收入利弊有重复计算不准确无重复计算,但范围太窄,不能全面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成果,不利于国际比较面广;准确;无重复计算;能全面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成果,不利于国际比较问题:比较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及国内生产总值学生发言(略)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社会总产品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由各个生产部门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和。社会总产品指生产成果的物质形态,即使用价值形态。用货币表现,就是社会总产值。它包括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的折旧费等。国民生产总值(GNP)-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由国民经济各部门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包括物品和服务)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总和。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由国民经济物质生产部门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的价值除去同期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而余下的新创造的价值4、增加国民收入的根本途径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国民收入是净产值(已扣除生产资料)属于新创造的社会财富。因此,增加国民收入就是增加社会财富。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增加国民收入。如何实现国民收入的迅速增加 (见书P3 “想一想” )在社会生产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增加国民收入的根本途径。理由:劳动者人数的增加,要受生产资料数量的限制,如果劳动者数量增加了,但设备原材料不增加,劳动者不能发挥作用,他们创造的新价值也不会增加,而人均国民收入可能还会减少。 如果劳动生产率不变,延长劳动时间可以创造更多国民收入,但劳动时间的延长不是无限的,它要受到自然条件和劳动者生理条件的限制,而且延长劳动时间超过一定限度的会损害人的健康,同人们从事生产活动的目的是相违背的。提高劳动强度可以提高效率,增加国民收入,但劳动强度也不能无限制地提高,并且劳动强度超一定限度,也会损害人的健康,同生产活动的目的相违背。人类对自然、社会的认识是无止境的,因而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是无止境的,这样就可以实现国民收入的不断增加。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发展生产,可以在增加国民收入的同时,减轻人们的劳动负担;还可以在生产资料不增加的条件下,增加国民收入。 (二)国民收入的分配 国民收入的最终用途(通过初次和再分配)国民收入由生产部门创造出来,最终进入消费要经过复杂的分配过程国民收入的最终用途:积累与消费国民收入积累用于扩大再生产。例如非生产性基本建设。例如社会物资储备。包括消费个人消费。即 公共消费。(行政管理、国防、科、教、文、卫、社会保障)(三)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则探究活动: 吃蛋原理一户人家养了一只母鸡,这只母鸡一天下一个蛋,对于这户人家来说,可有三种方案:A 坚持一天吃一个鸡蛋 B 把鸡杀了吃掉C 坚持在一段时期少吃鸡蛋,省出10个,孵成小鸡。如果成活8 只,4只母鸡,4只公鸡,过上些日子,这家人一天可吃5个鸡蛋,遇上特殊的日子还可以杀只公鸡来改善生活这样坚持下去,那么消费水平会不断提高,积累也会越容易。问题:1、这三种方法如何评价?2、针对积累和消费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处理原则?学生发言:略教师总结:A 收支平衡。但是平衡中暗藏危机,原地踏步却意味着落后B 透支 。 自取灭亡,只顾眼前,不顾长远C 表明适当的积累不会压制消费,反而会促进消费水平的提高经济学理论:积累与消费是对立统一的(不一致、相互促进)。(1)一定时期内,总额是有限的,积累与消费是相互制约的,两者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2)长远看,适当的一定比例的积累与消费又相辅相成。要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1、积累与消费是对立统一的关系(1)积累和消费之间具有一致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积累和消费个有相互促进的一面。积累主要是用于扩大再生产,而生产的发展是提高消费水平的基础。事实证明,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积累和生产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必然落空。同时,消费是生产的出发点和归宿。消费水平的提高不仅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热情,而且可以对生产提出更高的要求,促进生产的发展,促进国民收入的增加和积累的扩大。所以,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积累和消费具有一致性。在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从根本上说来,国民收入不论用于积累还是用于消费,都是为全体人民谋利益的,因此二者的一致性体现更为明显。(2)积累和消费之间也存在不一致的一面在经济生活中积累和消费之间也存在不一致的一面。因为积累代表社会的共同利益、长远利益,消费代表经济活动参加者的个人利益和社会的目前利益。在一定时间内,国民收入总量是既定的。用于积累的部分过多,消费部分必然相应减少,这样就会挫伤人们的劳动积极性,降低生产发展速度,增加积累也会落空。同时,消费萎缩,或者消费的增长赶不上生产的增长,生产的扩大和积累的实现也会受到阻碍。当然,消费部分过大,对生产成果搞“分光吃尽”,生产发展没有后劲,最终也会对消费水平的提高产生不良影响。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积累和消费之间矛盾的一面依然存在。因此,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必须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多媒体播放:“积累与消费”动画片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2、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之间相互关系的原则(1)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使积累和消费部分都有增长请同学们讨论这样三个问题:第一,为什么要使积累和消费都有所增长?第二,怎样做才能使积累和消费都有所增长?第三,积累和消费各增长到什么程度是最合理的?(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讲授)在国民收入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如果只让积累增长,用于积累的部分过多,消费部分必然相应减少,这样就会挫伤人们的劳动积累性,降低生产发展的速度,增加积累也就会落空。如果只让消费增长,用于消费的部分过大,把生产成果“分光吃尽”,那么生产的发展就会缺乏后劲,最终也不得消费水平的提高。因此,既不能生积累、轻消费,也不能轻积累、重消费,而要兼顾积累和消费。怎样做才能使积累和消费都有所增长呢?这就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只有生产发展了,国民收入总量增加了,才能使积累和消费都有所增长。确定积累高低的依据是:积累的最高界限:保证人民的消费水平的所提高(保证原有人口和新增人口的当前消费水平不能降低)积累的最低界限:保证国家的生产规模有所扩大(保证原有的和新加的劳动者就业所需的平均技术装备程度不能降低)积累和消费的比例不能凭人们的主观愿望而任意确定,它是受国民收入的实物形式制约的。在国民收入中,积累和消费两部分的价值形式称作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国民收入的分配首先是通过价值形式进行的,但是,这种分配并不能凭人的主观愿望而任意确定,因为它是受国民收入的实物形式制约的。具体地说,就是积累基金必须同社会增加的生产资料的数量相一致,消费基金必须同社会的消费资料的总量相一致。实物形式的国民收入表现为社会增加的生产资料和全部消费资料两部分,前者用于积累,后者且于消费。所以(2)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这两部分实物相一致。价值形式积累基金消费基金国民收入民收入适 应适 应物质形式生产资料消费资料国民收入教师用图表讲解:多媒体显示图表:问题:如果不一致带来什么问题呢?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P6第二段,得出结论:积累基金生产资料:生产资料供应紧张,物价上涨,在建工程不能按期完成,企业所需的生产资料出现短缺; 积累基金生产资料:生产资料积压,减缓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消费基金消费资料:消费资料供应紧张,物价上涨,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稳定消费基金消费资料:消费品积压,对改善人民生活和企业生产的扩大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必须(3)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点是从局部与全局之间,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角度,来分析如何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考虑,国家必须有一定的积累,这样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企业也必须有一定的积累,这样才能有力量扩大生产规模,采用新技术,增加发展的后劲。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也必须充分考虑劳动者个人的利益,使广大人民群众能从经济的发展中得到实惠。【课堂小结】以上我们讲了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之间关系的三条原则。这三条原则的存在说明:国民收入的分配从根本上说,不能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而是受经济条件制约的。因此,我们在进行国民收入分配时,在考虑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时必须遵循这三条原则。【课堂练习】请同学们讨论三个问题:1)如果要用“一要吃饭、二要建设”来表达国民收入的分配,它所反映的是什么关系?2)如果全社会的消费资料的数量不增加,而货币工资水平不断升高,会出现什么后果?3)我国人民的消费水平能不能在短时期内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课后作业】1、课后作业:高中政治质量检测高一(下)第五课的相关联系2、预习作业:(1)财政、预算、收支平衡、财政赤字、财政收入支出的含义;(2)财政收入、支出的范围;【板书设计】【课后反思】1、概念的教学采用图表和对比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其区别和联系。2、对重点内容采取引导学生探究的学习方式,对难点问题采用图表讲解和相应的阅读讨论结合,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降低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重难点知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教案 财政收入与支出一、课程标准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财政、预算、决算、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含义,我国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种类。(2)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如何正确使用财政手段调节经济运行。(3)运用财政图表、数字分析领会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国家观念,教育学生关心支持财政工作,以国家利益、经济建设为重。二、教学重点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范围三、教学难点财政收支平衡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五、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 “天津地铁建设”材料问题:“天津地铁建设”的资金从哪来?学生活动:讨论问题,在教师引导下明确:地铁耗资巨大,只能有国家出资兴办,国家必须有一定的收入,才能保证其各项职能的顺利实施。(二)新课学习财政收入1、什么是财政教师活动:讲解引导财政的含义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从这一含义中我们可以看到,财政的实质就是国家在社会范围内获得国家收入,并将它集中性分配使用。(2)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教师活动:请大家想一想,财政实施过程中首先需要做什么工作?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制定收入、支出计划。教师点评: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叫做国家预算。上一年度的财政实际执行情况,叫做国家决算。 国家就是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这两个方面,参与社会分配,实现国家职能的。2、财政收入的渠道教师活动:财政收入就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页,想一想,利财政收入有哪些具体渠道?什么是主要的财政来源?学生活动:认真思考总结,得出结论教师总结:四大渠道,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二、财政支出财政支出就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1页彩图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发表见解教师引导:这里面基础工程属于经济建设支出,治理环境、兴建体育馆、奥运举办费用等属于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财政支出的分类按财政支出的用途,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五大类型。(1)经济建设支出经济建设支出占据财政支出的首位。在全部经济建设支出中,基本建设和支持农业的支出占绝大多数,反映了国家财政参与经济建设的重点。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72页财政在经济建设方面支出图表,并列举国家经济建设方面的重大投入项目,了解我国财政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作用。学生活动:积极发言。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等等。(2)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主要包括这些单位的人员经费支出,设备购置、维护及公务费用支出。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72页财政在科教文卫方面支出图表,并思考回答所提问题。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图表说明科教文卫方面的支出逐年增加,但所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有所下降。(3)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是指用于政府机关、司法部门、驻外机构、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国防科研方面的支出。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73页财政在行政管理和国防方面支出图表,并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图表说明行政管理方面的支出稳中有增,但国防建设方面的支出稳中有所下降。(4)社会保障支出是指国家财政为公民提供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的各种费用。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73页相关链接,并了解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的内容。学生活动:阅读思考。(5)债务支出用于偿还国家各种债务本息方面的支出。教师点评:注意国家财政发行债券、向金融机构借款,形成财政收入,偿还这些债务属于财政支出。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1)财政收支的三种情况:收大于支,支大于收,收支相等。在财政预算、决算中,收支相等是最理想状态,表明国家筹集的资金得到充分利用。但收支平衡是在动态中实现的,由于具体条件不断变化,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2)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3)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赤字意味着要靠借债过日子,有可能导致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引发通货膨胀。必须把财政赤字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思考教材75页虚框内问题。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思考,积极发言教师点评:发行国债可以增加财政收入,扩大政府投资,刺激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但是国债发行规模过大,会增加政府还债负担,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在经济生活中,国家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收入支出控制经济运行。当经济增长缓慢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以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当经济发展过热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以抑制社会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温。(三)课堂总结、点评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国家收入与分配的有关知识,知道了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国家是通过财政预算和国家决算参与社会分配的,知道了财政收支的具体途径和用途,以及要保持财政收支平衡等常识。这对于我们在经济生活中正确地理解国家用财政手段调控经济、管理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将有重大指导作用。课余作业讨论:财政收入增加,有利于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因此,财政收入越多越好。教学体会本节内容相对学生生活实际来讲,有一定的抽象性,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入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财政活动实例,让学生去深刻理解这些知识,并能够从自己的实践中理解、把握国家财政的实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