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06180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教与学的目标1.体味法西斯教育对青年人的精神摧残;2.理解文本在叙述故事方面的精巧布置。教与学的时间预设两个课时教与学的程序安排第一课时侧重感知法西斯教育在教室布置、教育措施方面对青年的精神摧残;第二课时以理性评判为主,研习文本的叙述技巧以及作者的倾向性。教学过程预设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教师出具一个苹果,“这是一个红富士苹果,为什么叫红富士呢?对,这个品种经了日本人的改良。上个世纪前五十年亚洲最好的苹果产自我们中国的山东烟台和陕西白水。二、三十年代的日本教师拿着我们的苹果跟学生们说:想吃吗?这是世界上最好的苹果!想吃就去中国,占领了中国,我们就能敞开怀吃这样的苹果!同学们,这就是臭名昭彰的军国主义教育!借口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唆使青年充当战争炮灰。日本的军国主义教育是向哪个国家学的?对,德国。两次发动世界大战的德国,非常重视对国民尤其是青年的军事化教育和训练。他们的这种做法据说直接传承至古希腊时代的斯巴达城邦。请大家把教材翻至42页,看注释。这个温泉关的故事,跟斯巴达人的尚武风习密切相关!但同学们要注意,扼守温泉关的斯巴达勇士是为抗击入侵者捐躯。文本中的德国青年是在抵抗盟军对德国的解放的战斗里负了重伤。请大家在文本的50页找一下他当初为什么要在教室的黑板上写下这段铭文。对,他和他的同学老师都必须写下这段铭文。那么,请问,希特勒时代的学校教育是否和当初斯巴达城邦的尚武教育一样呢?对,不一样。一种政策被用过了头,被用错了方向,它就只能制造罪恶了!希特勒时代的学校教育也和日本的军国主义教育一样,是对德国传统的崇尚光荣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歪曲和篡改。今天我们研习的文本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被称为德国良心的海因里希伯尔的力作,它的不朽之处,就在于让我们今天的读者能真切地感知纳粹法西斯教育对青年人精神的摧残。主人公最后生理上的残废不过是果,其因就在于他所处的时代和所受的教育。”二、实施教学文本的作者海因里希伯尔曾经在二战中应征入伍,为希特勒政权效力。他在战后对当日德国青年的遭遇进行了深刻的思考,1950年创作的这篇小说,便是这种思考的结晶。作品中的“我”是一个涉世未深的中学生,对自己的将来还没有清晰的计划,对复杂的社会尚缺乏明确的分辨力。自身的懵懂、用心险恶的法西斯教育再加上危难的战局,把“我”推向了苦难的深渊,成为可怜的战争炮灰。年轻人的懵懂、危难的战局是当时的“我”无法摆脱的命运枷锁,但“我”所接受的法西斯教育无疑是把枷锁套到“我”脖子上的凶手。海因里希伯尔没有像贴标签一样地直接告诉我们文本的主人公受到了哪些法西斯教育,而是借助受伤的“我”逐步辨认“战地医院”就是自己的母校的过程,通过其母校的布置陈设、“我”回忆中零碎的母校教育措施等,隐秘而深刻地让我们体味希特勒时代法西斯教育的普及和残酷。下面,就让我们随了文本主人公的辨认脚步,去探寻希特勒时代德国中学里的法西斯教育的“蛛丝马迹”。为提高搜寻工作的效率,请大家依照下面的提示去工作。法西斯教育的“痕迹”: 校园文化布置 1.图片、画像:2.塑像: 3.美术教室墙上的十字印痕:校名变化教育措施 例如:让师生写斯巴达人的铭文“图片、画像”及“塑像”部分中,并不是所有的布置都烙有法西斯教育的印记。要让学生注意德国中学教育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对人文知识的重视。“塑像”中的恺撒、西塞罗、马可奥勒留,不仅是该校为一所文科中学的显性特征,也是“我”学校生活的鲜活印记。而“图片、画像”中的美狄亚、挑刺的少年显示的是自普鲁士王国以来德国惯有的“复仇”、“尚武”的教育理念(美狄亚是复仇女神的化身,挑刺的少年是青年人坚强沉着品质的显现),在此已明显为纳粹法西斯教育所利用。至于大选帝侯、腓特烈大帝、希特勒、尼采的画像,则是法西斯教育用以传递赞美侵略、强调荣誉、尊崇领袖、推重超人哲学理念的载体;人种脸谱像则是纳粹人种优劣论的形象教材,和多哥风景画一样,是较为直露的法西斯教育痕迹。美术教室墙上的十字印痕,则将纳粹德国时期的宗教政策揭示无遗。他们妄图涂抹十字印痕,将人民的宗教信仰抹杀。结果呢,印痕犹在。纳粹教育的反人类特征于此只会让人了然于心。校名变化的认读可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托马斯中学成了阿道夫希特勒中学。纳粹教育由“无声”变成“有声”了!典型的纳粹法西斯教育措绝,除了开始授课时讲到的让师生书写斯巴达铭文(意在鼓励他们为纳粹卖命),文本中还有一处就是在我听到重炮轰鸣时突然想到自己若在母校,死后“那么我的名字也将刻到石碑上去;在校史上,我的名字后面将写着:由学校上战场,为而阵亡”,这里揭露的是非常露骨的法西斯教育伎俩,利用年青人对荣誉的渴求,让他们成为战争的炮灰。在我们的“搜寻”工作行将结束的时候,我要提请同学特别注意以下三个细节,并思考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1.尼采画像上半部用纸条贴上了,上面写着:“简易外科手术室”2.“我”认为“炮声听起来也是那么高雅,确实是图画书打仗的模样”3.美术教室里“棕色的十字仍清晰地留在玫瑰色的墙上”三、小结及布置作业完成“红对勾”第157页至158页。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上一课时我们像剥笋一样感知到了纳粹法西斯教育对青年的精神摧残。课后留下三个文本中的细节设置,请大家思考其用意。这个问题的解答,有助于我们认识为什么把作者称为“德国的良心”的部分原因。换句话说,作者对文本中的法西斯教育痕迹的评判态度,即倾向性是什么,显示的正是作者个人的思考。二、实施教学1.研习作者对法西斯教育痕迹的评判态度。围绕三个细节,循揭露、讽刺批判(尼采像被贴、十字痕抹不去是冷嘲;年青人迷恋炮声是热讽)顺序,客观冷静又深沉有力地显示作者的倾向性。倾向性由细节自然流露,还体现了作者卓越的艺术功力。2.研习文本的叙述技巧选择下列角度,先让学生找到“巧”的地方。(1)人称:第一人称(2)叙述方式:顺叙中辅以插叙(回忆)(3)叙述语言:独白(有时是意识的流走)(4)悬念设置:到底受了什么伤、是不是就在自己的母校(带着问题叙述)然后分析这些“巧”的作用。(1)真实、亲切。(2)条理清晰、内容更丰富。(3)自然、真实。(4)吸引读者,增强可读性;利用对比,使主题更深刻,使作者抨击法西斯罪恶的情感更具感染力。三、拓展教学教辅材料“红对勾”第160页微型小说在柏林课内阅读。落实悬念设置在小说叙述中的表达效果理解分析的技能。四、总结及布置作业完成“红对勾”第159页至160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