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12 新人教版必修2A教学目标B重点难点重点: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难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C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972年美国人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成功实现了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这项计划开始于1961年,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在工程高峰时期,参加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那么这项重大的科技活动是以谁主导的?二战后的美国为何有如此实力从事如此庞大的耗费巨资的工程,这体现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哪些方面的新变化,让我们来学习新课。 【讲述内容】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一)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调节生产、增加投资、刺激消费、保证就业,就可以防止危机,它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理论。特征:国家干预经济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未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无论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面临战后重建的任务;30年代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为特点的罗斯福新政,是凯恩斯主义在世界历史上头一次大规模创造性的成功试验,以上两点成为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的社会基础。战后的20多年被称为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经在战后普遍出现,是垄断资本主义之后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合作探究】1: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政府通过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不断调整财政、税收、金融政策;在一些基础工业和公用事业中推行国有化政策;推行比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以保障社会的安定。(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先进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如: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航、以及激光等工业应运而生,极大的推动了经济发展。(二)20世纪70年代以后20世纪7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周期。前一阶段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下,各国发展很快。然而,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也不能克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有制的固有矛盾,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陷入了严重的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交织的“滞胀”状态,“滞胀”是“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的简称,具体表现为生产停滞、通货膨胀、失业严重、物价上涨和外贸增长趋缓等。【合作探究】2:20世纪70年代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怎样的调整?直接原因是什么?结果呢?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直接原因:“滞胀”结果:混合经济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注意:第一,无论是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还是后来的“混合经济”,都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不可能超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范围。它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私有制、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和改变基本的不平等分配关系。正是因为这种调节没有从根本上触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所以它尽管有用,但起作用也是有限的。第二,“国有”经济和“公有制”有着本质的区别,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国有经济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得不进行的一种调整。这样的国有经济,不过是由个别资本家占有变成一群资本家占有而已。它不仅没有改变私有制,反而巩固了私有制。二、建立“福利国家”(From the cradle to tomb即“从摇篮到坟墓”)福利国家的出现是战后资本主义新发展的又一表现,也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的形式之一。发展历程:逐渐兴起:二战后 日渐完备: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继续发展:1973危机后缩小规模:20世纪八十年代【合作探究】3: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要建立“福利国家”?“福利国家”的实质是什么?目的:(1)直接:缓解贫富悬殊带来的矛盾 (2)根本: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实质:国家干预社会财富的分配美国人口普查局定义的3700万“穷人”中展示的却是另一种景观:他们不仅有足够的食品,还拥有汽车、彩电、冰箱、洗衣机、电烤箱等。根据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穷人每月可领到生活补助,孩子上公立学校,从小学到中学可免费学习、免费就餐,婴儿可免费得到婴儿食品等等,可以说穷人基本上就是靠政府养活。有位领取福利金的穷人朋友告诉我,他一家三口每月可获得800多美元的房屋补助、300多美元的现金和食品券,冬天还有暖气补贴,电话费又不用花钱,各项加起来有1000多美元,可以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开销。如果再多生几个孩子,还可以多得一些补助。然而,光靠给穷人撒钱并不能给他们带来真正的满足。享受高福利政策待遇的穷人是对美国政府抱怨最多、对现实最不满的群体之一,因为他们的社会地位很低,生活只能说是过得去,孩子也难以享受高等教育。-市场报另一只眼看美国德国:有人要求政府给自己买结婚戒指欧洲的社会福利水平普遍较高,德国更是以高福利闻名。 一名叫汉斯的德国公民,现年56岁,由于长期失业成为社会救济对象。他一家5口人,每月可从社会保障局领到1255欧元的现金作为生活费。他家750欧元的房租和医疗健康保险均由政府支付。如果加在一起这个家庭每月的实际收入超过xx欧元。目前,德国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是2800欧元,实际收入并不比领取社会救济的人多多少。况且,每年换季时,领取救济金的人还能再得到几百欧元的服装补贴。如果生活上仍有困难,可以申请额外资助。记者在社会保障局的黑板上看到一些人申请实物的项目:结婚戒指51欧元,洗衣机306欧元,厨房用品161欧元,煤气灶397欧元等。大多数家庭在拿到现金救济后还会再申请实物救济。 福利国家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制度的完备及作用:二战以后,福利措施从零星的、局部的社会保障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体系,从单个的社会救济发展成了一种公民的“权利”。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政策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20世纪六七十年代,福利国家制度逐渐完备,范围已涉及生、老、病、死、伤、残、孤、寡、失业和教育等各个方面,政府的社会福利开支及其在政府总开支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开支(包括公共教育开支),有的已占本国政府总开支的1/2至2/3,约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5以上。福利制度确实为各国社会成员谋得许多福祉,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平等,缩短贫富差距,杜绝了因贫困引发的许多社会问题。补充:福利国家的弊病一方面集中在政府财政支出过大政府负担过重,另一方面福利国家会带来社会道德危机,被认为不鼓励工作,破坏家庭责任,自杀率高,性行为泛滥,简单的说就是“穷人因懒惰而贫穷,富人因努力而致富”,国家不该用福利来鼓励这些穷人继续懒惰,甚至酗酒、婚前性行为、离婚、单亲、犯罪等。【合作探究】4:欧洲的福利制度有什么特点?你是如何看待这种福利国家制度的?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评价:利:减少贫富差距,缓和矛盾弊:财政困难、培养懒汉、贫富差距仍然存在、穷人的心理仍不平衡那么,福利国家也仍然是资本主义自身的调节。对于整个工人阶级来说,社会福利并不是什么无偿收入或“额外”收入。社会福利的发展也同工资的增长一样,被限制在必须保证而不能损害资本积累的范围之内,并依据其需要而变动。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所谓“福利国家制度”,并没有改变社会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性质,也没有改变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而只是在新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下,垄断资产阶级通过国家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来保证资本积累和继续维护其统治的一种方式,从而是整个现代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一)第三产业的兴起含义:第三产业也称服务行业,是相对农业和制造业这两大产业而言,并为其提供直接或间接服务的部门。包括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教育、法律、旅游等服务行业。兴起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作用:促进经济竞争力提高;拓展经济活动领域,增加就业,扩大市场,改善资源配置;缓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生质的飞跃。第三产业的繁荣和第一、第二产业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促进的。第一、二产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部门,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准也在提高,在居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一定的满足以后,又转向各种服务性的需求,使很多服务型劳动从原来的物质生产部门中独立出来,并实现了产业化,导致很多新兴服务业的产生,从而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而第三产业又以其新技术改造第一、第二产业,进一步增强了竞争力。注意:第三产业的繁荣在调节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作用。第三产业在危机期间的波动比较小,因为服务行业提供的是劳务,“产”和“销”大体上是同步进行的,它不会像物质生产部门那样造成产品积压,因而有助于减轻因产品滞销造成的连锁反应。此外,第三产业的繁荣也使产业部门增多,行业多样化,这就使各部门的扩张与收缩差异增大,从而减少了集中爆发危机的可能性。(二)“新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新经济”最早起源于美国,首先是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的及时应用,对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科学技术的应用在美国的经济发展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二次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度增长。美国自1991年4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经济已持续增长了120多个月。商业周刊1996年底的一篇文章这种经济现象称之为“新经济的胜利”,“新经济”一词就来源于此。新经济出现的主要动力是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含义: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新经济”的“新”是不同于传统经济工业经济的一种新型经济知识经济。主要体现为信息技术革命对经济的巨大贡献。“新经济”包括了三个要素: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新经济”的实质,就是信息化与全球化,“新经济”的核心是高科技创新及由此带动的一系列其它领域的创新。促成“新经济”出现的现实环境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技术革命的推进,新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根本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生产力发展特征:建立在信息技术革命基础上;经济持续增长;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并存; 经济周期的阶段性特征明显淡化。注意:二次大战后,世界各国的第三产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第三产业在世界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将继续提高;新经济源于美国,但新经济的浪潮已经席卷着全球,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它不可能只属于美国,在亚洲和欧洲已经看到了“新经济”的模式。【合作探究】5: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有何启示?局部调整利生产力发展 改革要不断深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干预要和市场相结合福利国家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第三产业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新经济 重视科技、教育;融入全球化【合作探究】6: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新变化经济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社会政策:建立福利国家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产业结构:第三产业或 (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模式:“新经济”【合作探究】7:“自由”和“计划”分别指的是什么?“自由”有何缺点?“计划”有何好处?自由:市场调节 缺点:生产具有盲目性 计划:国家干预 好处:一定程度上克服生产盲目性【学思之窗】:思考你怎样理解“梯子”和安全网的说法?解题关键:“梯子”与“安全网”的关系思路引领:“福利国家”的作用答案提示:“梯子”是指国家社会给人们提供发展的渠道和机会,“安全网”就是指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制度给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安全的保证。本课测评: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变化解题关键: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思路引领:经济体制、产业结构和各阶层关系的变化答案提示:第一,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已经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特别在北欧地区,福利制度至为完善。第三,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第四,美国出现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经济”,高科技的发展和不断的技术创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学习延伸:根据你的观察,谈谈我国近年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你认为哪些行业成就比较突出?哪些行业还相对落后?答案提示: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在中国的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大,不断便利人们的生活。中国经济发展区域差别比较大,建议教师根据当地的情况分析具体哪些行业突出或者落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