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政治 2.4《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04645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2.4《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2.4《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2.4《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2.4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1、世界的物质性、统一性原理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原理 3、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一、世界的物质性、统一性原理1、原理内容:(1)自然界的物质性(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总之,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 。2、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经验主义3、物质的含义:哲学上的物质是 。二、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原理 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的运动是指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对立统一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3)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反对脱离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三、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1、区别:(1)含义不同: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2)特点不同: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2、联系:(1)运动和静止是辨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3、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辩论;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四、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指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2)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3)错误倾向: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内容: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2)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3)错误倾向: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五、补充理解:1、如何理解“物质的唯一特性”和“物质的固有属性”(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说物质的本质。 (2)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以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这些属性都是与物质不可分的。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占有最重要的地位。2、“规律”和“规则”的关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创造它、消灭它或者改变它。规则是主观的,它是根据人们的需要制定的,可以制定它、废除它或者修改它。一个正确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它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课内探究学案】【合作探究1】哲学上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合作探究2】水利专家说,治理淮河的思路逐步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也就是试图完全消除洪水灾害,转变为承认洪水的风险,综合运用各种设施,力争将洪水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结合材料中淮河领域洪水“管理”的实践,谈谈如何理解“治水要按规律办事”。课堂有效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我国唐代的著名和尚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 )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 D、神创论观点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是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C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D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3、下列现象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人不为已,天诛地灭 新陈代谢 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返 阶级斗争规律 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苹果落地 市场上商品价格时涨时落 水往低处流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A B C D 4、“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表明( )A宏观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B自然界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C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D人类认识的发展是有规律的5、有人认为:“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变害为利。”这个观点A、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能消灭或创造规律B、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C、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认为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D、否定了规律的客观性,认为规律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二、非选择题:6、农学院毕业的大学生李常水,成绩优异,对于动、植物生长规律等方面有很深的研究。他对农村经济发展有浓厚的兴趣,毅然放弃优越的工作环境,主动要求回乡当农民,立志要为农民干出一番事业。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他认真研究,自觉地总结经验不断排除错误的主观因素,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在尊重动、植物生长规律的基础上,指导广大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创业,利用所学,终于带领群众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受到人民的广泛赞誉。 根据所学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知识,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课后拓展学案】一、单项选择题:1、“揠苗助长”事与愿违, “揠苗助长”的错误主要在于:A夸大的规律的客观性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C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D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2、“庖丁解牛”事半功倍,“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从哲学角度看,是因为:A他具有创造思维,认识了一切规律B他尊重规律,能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规律C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D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的过程中认识规律3、“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这两则寓言故事反映的同一哲理是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 B、人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C、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4、“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蕴含的哲理是A自然界是不变的,而人是在变化的 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运动,但根本性质不变D事物本身不变,但人的心情在变化5.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自然界按照自然法则自发地调节、演化和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受意识的影响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物质是世界的本质A B. C. D.6.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7.“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B. 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C. 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8.“刻舟求剑”中的楚国人 ( ) 承认物质,否认运动 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承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否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属于形而上学唯物论的观点A. B. C. D.9、今年,西南等地为缓解当地旱情,采用了许多人工增雨的措施,明显增加了降水。试分析“人工增雨”体现的哲学道理。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参考答案【合作探究1】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1)二者是紧密联系的。物质是从万事万物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没有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物质,物质只能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具体的物质形态是物质的表现。(2)二者又是有区别的。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外,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我们既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而看不到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看不到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3)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而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合作探究2】 (1)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要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洪水有其特有的规律,治水要尊重洪水本身的特性。(2)按客观规律办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治水思路的转变说明人们对洪水规律认识的深化,并逐步纠正不合规律的思路和做法,按规律办事,使洪水危害降到最低限度。课堂有效训练15:ADDBB6、(1)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要战胜自然,取得好成绩,就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要把事情办好,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2)农学院毕业的大学生李常水创业的过程说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决不意味着主观能动性可以随意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制约的。首先,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其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我们应当自觉地总结经验不断排除错误的主观因素,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取得更大的成绩。(3)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同时还要端正主观动机,做到正确地、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课后拓展学案】15:BBCBA 68:AAB9.(1)事物运动是有客观规律的;(2)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