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自然地理 第十四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时作业 湘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04633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自然地理 第十四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时作业 湘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自然地理 第十四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时作业 湘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自然地理 第十四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时作业 湘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自然地理 第十四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时作业 湘教版一、单项选择题(xx西安质检)下图为我国1961年2011年高温天气日数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1961年2011年我国高温天气日数变化状况是()A1981年后逐年上升B相对于平均值降幅小于升幅C1993年后波动上升Dxx年以前均低于平均值2该变化对我国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有()A生物多样性增加B极端天气事件减少C低温冻害损失减少 D热带气旋出现的频率增加解析:据图可知,1961年1993年高温天气日数呈波动下降趋势,1993年xx年高温天气日数呈波动上升趋势。答案:1.C2.D(xx杭州高三二模)很多科学家认为,北极周围形成的大量参差不齐的冰将在2030年夏季完全消失(甲图)。科学家借助卫星图证实,南极一巨大冰川从冰架上断裂入海(乙图)。据此完成34题。3图示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臭氧层破坏 B酸雨C冰川运动 D全球变暖4针对该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我们人类应采取的对策是()植树造林控制酸性气体排放发展新能源、节能技术等减少氟氯烃等对臭氧层的破坏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A BC D解析:第3题,冰川消融和冰川断裂入海均是全球变暖导致的结果。第4题,针对全球变暖应采取的措施可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对温室气体吸收、发展新技术新能源等方面考虑。答案:3.D4.B近年来,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积雪融化、冰川消失现象非常严重,在过去的80年内冰川已经萎缩了80%以上。有环境专家指出,乞力马扎罗山雪顶可能将在10年内彻底融化消失,届时乞力马扎罗山独有的“赤道雪山”奇观将与人类告别。读下图,回答56题。5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冠”渐趋缩小,反映了全球环境的某种变化。与这种变化有关的地理现象有()A舟山渔场出现渤海湾鱼种B日本本州岛樱花推迟开放C我国沿海地区海水侵蚀作用将减弱D山地针叶林带分布海拔高度升高6乞力马扎罗山()A所在区域河流主要为山地冰川融水补给B该山地是在地垒构造的基础上形成的C南坡雪线位置低,主要是位于背风坡D冰川范围的变化与二氧化碳排放有关解析:山顶“雪冠”缩小,说明全球变暖趋势愈来愈明显,山地针叶林带分布海拔高度升高。乞力马扎罗山上冰川面积缩小,是受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全球变暖所致。答案:5.D6.D7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柑橘减产的可能性也越大。下图示意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读图,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以下四地中风险度降低最明显的是()AE BFCG DH解析:H地在四地中纬度高且冬季易受寒潮影响,光热资源不如另三地丰富,冬季柑橘易受冻害,若全球气候变暖,则受气候影响的风险度降低最明显。答案:D(xx泰安质检)下图为某城市(海拔约500米)年平均气温和融雪开始日期统计图。读图,回答89题。8该城市年平均气温高的年份,往往融雪开始日期早。其中最吻合的年份是()A1955年 B1964年C1981年 D1997年9除全球气候变暖因素外,对该城市融雪开始日期趋于提前的解释,较合理的是()A完全符合周期为十一年的年均温变化规律B城市规模扩大,热岛效应更加明显C白昼时间变长,太阳辐射增强D火山爆发频繁,火山灰增多解析:第8题,图中气温曲线越向上,代表温度越高,融雪开始日期曲线越向上,代表融雪开始日期越早。从图中可以看出,1955年气温较低,融雪开始日期较晚;1964年气温较低,融雪开始日期较早;1997年气温与前一年基本持平,但融雪开始日期推迟。第9题,总体来看,该城市年平均气温升高,融雪开始日期提前,除全球气候变暖因素外,主要原因是人类的经济活动主要集中在城市,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废热排放增加,温度也在升高,城市的热岛效应更加明显。答案:8.C9.B(xx深圳模拟)下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回答第10题。10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A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 B火山、地震频发C荒漠化日趋严重 D臭氧层空洞扩大解析:根据图可看出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的地区均位于沿海低地,可能是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答案:A(xx湛江质检)2011年中国海平面公报指出:1980年至201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平均上升速率为2.7毫米/年,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近三年海平面处于历史高位。据此回答1112题。11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的影响正确的是()A长江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面积将增大B长江口和珠江口咸潮入侵时间将推迟C沿海地区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等灾害较为严重D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沿海地区风暴潮减轻12为控制海平面上升,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xx年下降40%50%。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推广太阳能、核能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增加森林面积提高单位GDP能耗A BC D解析:第11题,海平面上升将会导致沿海低地被淹没,海岸侵蚀加剧,三角洲面积缩小;长江口和珠江口的咸潮时间提前;沿海地区的风暴潮灾害将加剧。第12题,措施主要是针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一些举措,如推广新能源太阳能、核能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增加森林覆盖率(森林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降低单位GDP能耗等。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与二氧化碳排放无关。答案:11.C12.B二、综合题13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1)碳元素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物质,它不但参与地球上的物质循环,而且参与能量流动。图甲中各序号所表示的作用或结果分别是:_;_;_。(2)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全球变暖导致原本就短缺的淡水资源更加紧张,向海洋索取淡水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某高中生设计了一套海水淡化装置(图乙)。(4)如果选择一些地区推广这套装置,需要设计一个方案来评选哪些地区适用这套装置。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列出必备的评选条件。解析:第(1)题,由图甲可知,其重点考查内容在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合成有机质,构成动、植物的有机构成成分,动、植物死亡后受外力作用沉积下来,经过复杂的变化成为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经人类开采使用,又将碳元素以CO2的形式排放到大气中。第(2)题,考查温室效应原理,CO2浓度的增加会加强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从而将更多热量保留在大气当中。第(3)题,考查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其重点内容为如何“减排”。第(4)题,通过自然加热的方式进行海水淡化,需要选择临海的、太阳能丰富的地区。答案:(1)光合作用沉积作用全球生态系统的破坏(2)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导致气温上升。(3)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全球合作;提高人类保护大气的意识;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等。(4)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太阳辐射较强;晴天多;临海;当地缺乏成本更低的淡水资源。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可怕的全球变暖”。材料二根据最新卫星观测图像显示,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北极“西北航道”已经解冻。所谓西北航道是指由格陵兰岛经加拿大北部北极群岛到阿拉斯加北岸的航道,这是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最短的航道。一旦能够进行商业通航,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数百年来,征服西北航道一直是西方航海家的梦想。(1)据材料一分析全球变暖产生的严峻后果有哪些?(2)北冰洋的海冰覆盖面积随季节而变化,一般是_面积最小。一般情况下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的北冰洋海域分布的海冰较少,其主要原因是_。(3)根据材料二分析西北航道为什么被许多国家称为“黄金航道”?答案:(1)山地冰川融化加快;陆地上径流量减少,水源短缺;世界粮食产量减少,出现“粮荒”;自然灾害加剧,损失加重;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破坏。(2)夏季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3)西北航道是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的最短海上运输航线,经济价值非常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