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04565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1)英国鸦片走私船频繁出没于中国东南海域。(2)清朝君臣对“岛夷”的情况一无所知。2表现(1)林则徐成就: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地位: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2)魏源成就:编撰出海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作用: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带动了关于世界知识的书籍的出版。知识点拨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标志着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开始向西方学习,促进了当时知识界的思想解放。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2)清政府内部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2内容: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3目的: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4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5意义: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误区警示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虽都属于地主阶级派别,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前者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即抵抗外来侵略;而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即维护清朝统治,镇压人民反抗斗争,也含有抵御外侮的意图。三、维新变法思想1早期维新思想(1)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3)主张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4)局限性:未形成完整的理论。2维新变法思想的发展(1)康有为: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他撰写的新学伪经考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以孔子改制考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2)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3)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3实践:1898年,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光绪帝实行变法,但很快就失败了。4作用: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误区警示维新派与洋务派在学习西方问题上不尽相同,主要差别在于是否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差别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主题一近代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思想1林则徐、魏源“新思想”“新”的表现及影响(1)“新”的表现冲破传统“闭关锁国”的禁锢,“开眼看世界”。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樊篱,主张“师夷长技”。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首开“向西方学习”之风气。(2)影响: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迈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2辩证认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中体西用”即以封建正统思想观念为根本,把西方的先进科技(“用”)嫁接到“中学”的“体”上,冲击了保守的传统思想,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2)“中体西用”是用西方先进的科技来维护清朝腐朽、没落的旧制度,这注定了以此为指导的洋务运动的失败。材料一则宜师夷长技以制夷,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海国图志材料二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张之洞劝学篇(1)材料一体现了怎样的思想?其学习的内容及目的是什么?试评价这一思想。答案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内容: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目的: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评价:积极: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消极:对中国的落后没有充分的认识。(2)依据材料二指出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直接目的。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化两方面说明材料二中的“中学为内学”主张的含义。答案目的:实现国家富强。含义:从政治的角度看,指维护封建制度;从文化的角度看,指固守传统文化。(3)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答案有一定道理。二者有继承关系,但也有明显区别。洋务派继承并实践了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的思想。但是,魏源从反侵略的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洋务派“师夷”的首要目的是镇压农民起义,其次是抵御外侮,即“师夷长技以自强”。用“一、一、二、二”归纳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主题二维新变法思想1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的关系(1)继承:早期维新思想是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二者都主张变法,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文化上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2)发展:早期维新思想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没有与实践相结合。康梁维新思想提供了具体的改革方案,使变法思想形成完整的理论。而且,与挽救民族危机相结合,发展成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2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1)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利用孔子的学说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2)成因: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在这种背景下如果硬性地宣传资产阶级主张,否定封建伦理道德,阻力很大,而且必然会失败。主观原因:康有为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幻想“中西结合”。3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的原因(1)近代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纲常伦理已经无法应对当时的局势,但是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还是无法动摇的。(2)康有为主观上想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借助经学的外衣来宣传维新变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同时,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材料一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命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二自台事后(1895年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陈涉辍耕于陇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三大借洋款,以举庶政。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其理论依据是什么?答案反映了康有为建立君主立宪制的主张。理论依据是近代西方政治学说。(2)材料二、三反映了维新派对农民和帝国主义各持怎样的态度?答案反映了维新派对农民持恐惧的态度,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3)根据材料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缺陷。答案维新派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维新派不敢发动人民群众,缺乏群众基础。维新派对帝国主义的本质没有清醒的认识,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巧记速记1现代日本学者井上靖说过:“幕府末期日本学者文化人等例如,横井小楠的思想起了革命,倾向开国主义,其契机是读了中国的海国图志。”这反映出海国图志()A主张倡导发动民主革命B主张推行实质性改革和开放C推动了近代日本社会变革D摆脱了文化专制主义的影响答案C解析A项的表述不正确,海国图志代表地主阶级意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护清朝统治,反对社会革命。B项也不符合史实。C项准确反映了材料的内涵。D项的表述是错误的,正是因为文化专制的影响使海国图志在中国没有得到传播。2下图人物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A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译馆,翻译“夷书”,开近代学习西方的先河B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C编著四洲志,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世界30多个国家的地理分布及历史变迁概况D领导虎门销烟,打击英国侵略者答案A解析B项是魏源的贡献,C项中的四洲志是林则徐编译的而不是自己著作的。“开眼看世界”是指了解西方、学习西方,故D项不符合其含义。3“洋人制胜之道,专以轮船、火器为先又本之天文度数,参以勾股算法,故能巧法其中。”持这种观点的应属于()A顽固派B洋务派C早期维新派D维新派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该派主张学习西方的轮船、火器,但又本之中国的天文度数,参以勾股算法,反映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4观察下图,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漫画描绘的是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B该漫画描绘的是清末“新政”C该漫画描绘的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D该漫画描绘的是洋务派“中体西用”答案D解析从漫画中提取有效信息:大树在树枝上“嫁接”了西方的先进技术而大树的主干和土壤都是原先的“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说明是以原先旧的制度体制为本,体现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主张。519世纪90年代末,某著述刊出后,在当时中国的思想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被守旧顽固派攻击为“明似推崇孔教,实则自申其改制之义”的叛逆之作。该著述是()A海国图志B孔子改制考C变法通议D天演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世纪90年代末”“明似推崇孔教,实则自申其改制之义”可知B项正确。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未款之前,则宜以夷攻夷;既款之后,则宜师夷长技以制夷。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魏源海国图志卷二材料二至恭亲王奕忻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凡恃已之所有、夸人所无者,世之常情也。忽于所习见,震于所罕见者,亦世之常情也。轮船之速,洋炮之远,在英法则恃其所独有,在中华则震于所罕见。若能陆续购买,据为己物,在中华则见惯而不惊,在英法亦渐失其所恃。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材料三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治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会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请回答:(1)阅读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60年代中国的重大变化及相关背景。(2)比较材料一、三,对中国落后的认识,如果说魏源比康有为肤浅,请说明为什么?比较材料二、三,对强国方式的主张,如果说康有为比曾国藩进步,请指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1)重大变化:洋务运动开始经济工业化、外交近代化进程(或具体到购买西方炮舰、建立军事、民用工业等洋务运动内容);向西方学习思潮兴起。相关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2)说明:魏源只认识到清朝军事上的落后,而康有为认识到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其他方面亦落后于西方。表现:康有为提出立宪法、开国会;行君主立宪政体。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材料获取信息、正确解读信息和知识迁移综合运用的能力。首先整体感知材料可知,本题综合考查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的“器物制度”阶段。再依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能比较容易回答上述两个问题。基础巩固1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下列两本著作的主要区别是()A是否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B是否抵御外来侵略C是否与外国正常交往D是否发展资本主义答案D解析二者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但深度和广度不同。海国图志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但没有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内容。2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已经对中国的落后有了充分认识ABCD答案C解析“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其思想是“中体西用”的表现,属于器物层面的主张,没有看到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全方面的落后。3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下列对这一主张的分析正确的是()A“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西学”指西方的政治制度B“中学为体”指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国家的根本体制C“西学为用”指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政治制度D这一主张的根本目的是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答案D解析“西学”指西方的科学技术,“西学为用”指采用西方科学技术,“中学为体”指以中国封建专制制度作为国家的根本体制,故A、B、C三项不正确。4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D“师夷长技以自强”答案C解析A项和B、D项分别是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的主张,均不符合题干“19世纪末”的时间要求。5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人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A龚自珍B洪仁玕C李鸿章D严复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与李鸿章的洋务思想相符合。6康有为曾经颇有些自大地感慨说:“如果早早依从了我的改革建议,中国就不会经受今日的侮辱。”康有为的改革建议主要是()A广建工厂,以实现国富民强B主张效法日本全盘西化C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D以商业立国,与西方进行“商战”答案C解析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最核心的思想主张就是在中国结束君主专制,实行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能力提升71864年,有人称:“当今光气大开,远方毕至”,欧洲诸邦“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这一“变局论”()A奠定了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B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夷夏观念C反映了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态度D反映了变法自强思想的出现答案D解析关键信息:“1864年”“欧洲诸邦”“不世出之机也”。由关键信息中的“欧洲诸邦”说明对西方文明并不抵制,也未沿袭传统的夷夏观念,B、C两项排除;可从时间上进行排除,结合所学知识,A项不符合史实。8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的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销毁,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A学术观点不符合史实B推崇光绪帝而贬低慈禧太后C损害了孔子的权威D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答案D解析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其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了历史根据,这就有力地冲击了封建顽固守旧势力,必然会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9从中国古代到近代,“体用”范畴经历了从哲学概念到政治概念的转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朱熹以心的“未发”状态指心之体(或性),以心的“已发”状态指心之用(或情)。心是性、情的统一。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明道存心以为体,经世宰物以为用,则体为真体,用为实用。(明)李颙答顾宁人先生材料三以为在今日又宜曰“鉴诸国”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且也通市二十年来,彼酋之习我语言文字者甚多,其尤者能读我经史,于我朝章、吏治、舆地、民情类能言之,而我都护以下之于彼国则懵然无所知,相形之下,能无愧乎?冯桂芬著校邠庐抗议(1861年)以康有为为主要代表的维新(派)打出来的口号仍然是文化的口号,叫做“会通中西”他对“会通中西”的主张,做过一种概括,叫做“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丁伟志中国文化近代转型的启思请回答:(1)结合所学,指出宋明理学家关注“心之体用”的根本目的。(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概述李颙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3)根据材料三,比较冯桂芬、康有为看待中西文化态度的异同点。(4)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体用”范畴向政治概念转化的原因。答案(1)规范社会道德,维护社会秩序。(2)官场黑暗,人心道德沦丧;知识分子醉心四书五经,忽视社会现实问题。(3)异:冯桂芬主张中学为主(本、体),西学为辅(末、用);康有为主张中西融会,无分上下。同:学习西方先进文化。(4)民族危机、救亡图存是根本原因,国人对西方文化的先进之处有所认识,经世致用学风的潜移默化。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宋明理学的理即封建纲常伦理,根本目的用封建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秩序,维护封建统治。第(2)问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李颙是针对宋明理学提出经世致用思想。从知识分子醉心四书五经,忽视社会现实问题角度回答。第(3)问异同点根据材料三概括。从“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可以归纳冯桂芬的思想主张;从“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可以归纳康有为的思想。第(4)问根据以上材料体现的观点来思考。可以从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经世致用思想的角度回答。学思之窗提示这种意见不够全面。一方面洋务派继承了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的主张,都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挽救清政府的统治。但另一方面,洋务派发展了林则徐、魏源的思想,表现在:一是洋务派“师夷长技”,由军事领域扩展到工业、国防、教育等领域;二是学习西方目的的侧重点是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而不是抵御外国侵略者。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提示维新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促进了人们的觉醒。二、学习延伸提示该题目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讨论:一、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这与顽固派是一致的;二、慈禧太后虽被认为是晚清封建顽固派的代表人物,但她的思想并不完全是陈腐不化的,为维护统治,她也能根据形势的发展进行适度的革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