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政治 4.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04481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4.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4.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4.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4.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B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C继承与发展是相互独立的两个过程D文化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解析选C。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的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A、B、D三项说法都正确。C项把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割裂开来,说法错误,符合设问要求,应入选。2歌词作家陈常见情系家乡,走茶山访茶农,借明朝乡贤林俊童咏茶诗“品归陆谱英华美,歌入声咽兴味长”之韵,创作出轻柔甜润的新茶歌天山绿茶天山红。这表明( )A继承在先,发展随后B承袭传统,回归古典C推陈出新,革故鼎新D远离传统,洋为中用解析选C。陈常见借明朝乡贤林俊童咏茶诗,创作出轻柔甜润的新茶歌,体现了推陈出新,革故鼎新,C项符合题意;继承与发展不分先后,A项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承袭传统和远离传统都是错误的,B、D两项应排除。3近几年的清明节,献花、植树、朗诵、折纸船、网上祭奠等文明祭奠形式开始取代放鞭炮、烧纸钱等旧习俗,成为很多人寄托哀思的方式。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文化的发展必须否定传统B文化的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C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D传统文化随着社会的变迁被现代文明所取代解析选B。现在的清明节人们仍然会采取各种形式表达对亲人、对先烈的哀思之情,但形式上较古代来说更加文明,说明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故选B项。A、D两项完全否定了传统文化,说法错误。C项与题干强调的侧重点不符,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的发展,而不是文化的继承。4现在人们提倡素质教育,利用先进的教育手段和方式,打破传统的模式,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对文化传承的影响是( )A不利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B教育方式的变革,对人类文化的传承将产生积极影响C教育就是把传统文化传递给下一代D不管教育方式如何变化,不会对传统文化产生影响解析选B。本题考查教育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的影响,A、D两项说法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说明了教育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的影响。5在我国先秦时期,奴隶制度走向灭亡,封建制度逐步建立,使社会在政治、经济与文化上都开始变化。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科技、文化的繁荣迎来了灿烂的春天。这主要说明( )A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B社会制度的更替,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C思想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D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促使一个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解析选D。材料涉及的社会制度更替都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6文化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包括(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科学技术思想运动商业贸易和人口迁徙ABCD解析选B。是影响文化发展的根本因素,不是从文化自身传承的角度讲的,应排除;与题意相符,所以选B项;商业贸易和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不选。7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从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家争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集中反映了( )A社会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发展B科学技术推动文化发展C思想运动促进文化发展D教育活动影响文化传承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的理解。材料强调“百家争鸣”对文化发展的贡献,而“百家争鸣”属于思想运动,故选C;其他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8村落,作为我国乡村文化的载体,孕育过中国优良文化,是我国乡村文化的摇篮,承载了中国悠久文化的历史和脉络,是中国文化的见证人。当我们毁灭村落时,也许埋在下面的还有文化脊梁和精神的家园。这警示我们( )A必须保护一切村落文化B坚持功利主义,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来发展经济C要做好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D村落文化的消失是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值得可惜解析选C。材料启示我们应做好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C项入选;A中“保护一切”、B中“坚持功利主义”、D中“必然结果”表述错误,均应排除。9诵读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的需要,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强调要“诵读经典”,是因为( )A文化只能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B文化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发展C只要继承了传统就必定能实现发展D先继承才能实现文化的发展解析选B。本题考查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发展,B项符合题意;其余三项表述均错误。10“活”文化,在历史中如同一方泉眼,不停地喷涌出新鲜的清泉。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中( )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必然要求对于传统文化要不断革故鼎新,推陈出新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外来文化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ABCD解析选A。发展“活”文化,需要不断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符合题意;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错误;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都有精华与糟粕之分,观点错误。11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科协联合主办的“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上,丝绸、青铜、造纸印刷、瓷器首次集体亮相。专家表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不能代表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提出丝绸、青铜、造纸印刷、瓷器应为“新四大发明”。对中国的四大发明无论如何界定,它们都能反映出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对中国文化发展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就文化传承而言,材料说明( )A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B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C社会制度的更替是文化变革的决定力量D思想运动是文化变革的决定力量解析选B。“四大发明”属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它促进了文化的发展。12下表中的变化说明( )古代当代法治封建社会的韩非子推行法治,其思想的实质是使法律成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维护封建君主的统治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德治儒家思想认为德治是治国理政的最佳方式,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核心是以维护尊卑等级秩序为目的的“仁”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以德治国的原则,根本目的是通过加强道德建设,把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作为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会因时而变ABCD解析选B。材料没有涉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比较,不符合题意;当代法治和德治思想是对古代法治和德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正确,颠倒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故排除。二、非选择题13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是近年来,除了商业味越来越浓厚之外,“年味”却越来越淡了。特别是随着洋节的兴起和影响,许多青少年对春节的概念越来越淡漠,他们更热衷于过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请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角度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拯救传统的春节?答案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要想拯救春节,离不开对传统春节文化的继承。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正是传统春节的一些东西不适应青少年的要求,所以他们热衷于过洋节。我们要拯救春节,就必须进行大胆创新,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赋予春节新的时代内涵。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最终实现对传统春节的传承。14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公众对传统家庭教育的关注与热议。公众热议“家风”,有对模糊了的文化传统的追思,也有在新语境下如何重新定义家风的追问。观点一家风是指传统家庭的传统道德,有些传统道德并不一定适合现代家庭,如过去传统家庭的家风都强调尊卑、等级,要求家庭的晚辈无条件的服从长辈,这些理念与现代社会所提倡的平等、民主是相悖的。所以,家风也要与时俱进。观点二千百种的家风固然有千百种表述方式,但骨子里却浸润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而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家风渐止于身教言传,所以,现代家庭有必要重塑家风、传承家风。请选择一种观点,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其合理性。答案选择观点一。理由: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其内容和形式不免会落后于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文化只有在发展中才能更好地继承,对于家风,既要批判继承,又要推陈出新。传统文化只有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才能传承下去,以家风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必须跟上时代发展,体现时代精神。选择观点二。理由: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和精神纽带。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良好的家风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奠定基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所以要传承和重塑家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