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六课《喜看稻菽千重浪》教案 粤教版必修5.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04418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六课《喜看稻菽千重浪》教案 粤教版必修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六课《喜看稻菽千重浪》教案 粤教版必修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六课《喜看稻菽千重浪》教案 粤教版必修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六课喜看稻菽千重浪教案 粤教版必修5【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把握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体会并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探究,引导写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本文的通讯人物袁隆平的性格特点和高尚的品格,了解袁隆平在水稻研究上的贡献,并学习他在科学上的执着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学习袁隆平的精神和高尚品质。难点:进一步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字词菽 馑 埂 穗 蔸 蕊 籼 粳 蘖二、导入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称,世界上36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内战或气候恶劣等原因,面临严重粮食短缺。在发展中国家,有1/5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学龄前儿童因饥饿而夭折。“民以食为天”,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如果解决不了,何谈经济建设。所以,谁解决了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谁将无可辩驳地成为名垂青史的功臣。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xx年度人物”评选举国瞩目,这是当时的一段颁奖词: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人物。” 三、走近人物1.袁隆平(1930-),本科学历,1954年4月参加工作。历任湖南省安江农校教师,省农科院讲师,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现在,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了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袁隆平的努力,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贡献。2六十年代以来,袁隆平的科研成果使中国在矮杆水稻、杂交水稻育种和超级杂交水稻育种上三次领先世界水平。前两阶段的研究成果在中国推广后,中国的水稻单产从四百公斤左右提高到六百公斤左右,近二十年内为全国增产粮食三千多亿公斤。 七十年代初,袁隆平发表了水稻有杂交优势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国际上的同行们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3袁隆平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上: 1960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 1964年提出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观点,并开始水稻杂交研究。 1973年与他人合作实现了杂交水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强优势杂交水稻。 1971年突破制种难关,研究出一套籼型杂交水稻生产技术,使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人。 1976年至1987年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累计达到11亿亩,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 1979年,杂交水稻作为中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 四、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1正标题引用了谁的诗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引用了毛泽东1959年写的七律回韶山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2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xx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1960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勇于实践,敢于探索)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那些贬斥杂交稻的文章。(坚持真理,实事求是)1993年袁隆平要求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坚持真理,实事求是)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袁隆平的两个心愿,要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二)具体分析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人物通讯的基本常识,从读者的角度我们应该知道一篇通讯它“写了什么”,培养自己“筛选信息归纳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从作者的角度我们应该明白一篇通讯它“怎么写的”,从中学习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等,学会写作通讯。下面,我们就从“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来分析这篇人物通讯。1这篇人物通讯“写了什么”? 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引领“绿色革命”的宏愿。高度评价了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都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也表达了对袁隆平的崇敬之情。 2一篇好的人物通讯,通过对人物一言一行的描写,人物仿佛“立”在我们面前,会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效果。本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活生生的“立”在了我们面前,请同学们自主合作探究,作者是怎样使袁隆平“立”在我们面前的? (1)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一位老人眯起双眼,走下了稻田),几个动词突出了人物工作之认真细心,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 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 1964年7月5日,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 细节描写是丰富通讯信息、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的重要手段(2)具体、典型的事例3搜集占有大量的资料之后,可选的事例很多,但是作者围绕主题,选取可以突出人物个性的事例,选材精,不庞杂。 作者用什么样的结构和手法将这些具体、典型事例贯穿起来的? (1)导语小标题(布局谋篇精细、巧妙) 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是导语:“这位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的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有重大意义。”接着作者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而导语与后文是总分关系。 导语点明人物、时间、事件,及人物的工作成果、意义。 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工作态度、方法 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学术精神、品格 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道德操守、准则 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个人理想、志向 特点:条理清晰明白,重点突出。 语句精妙、结构工整。 内容:深刻、突出主题形式:灵动、赋予文采(2)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 多种灵活的叙述手法:袁隆平是怎样发现真理的,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 (那是1960年7月的一天发起了挑战):发现特异稻(欣喜)护理特异稻(满怀希望)试种特异稻(失望)分析研究(自信)发现真理(收获)(三)深层探究 1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指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你认为本单元新闻中的人物,都是“中国的脊梁”吗?请说说理由。明确:邓小平、杨利伟、袁隆平都是“中国的脊梁”。理由是:志向高远,开拓奉献,品格高尚。在各自的领域里,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各自的领域里,均具有杰出的才华、创新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六、作业(巩固练习) 1课后“思考 探究 练习” 2通过学习这篇通讯,你对袁隆平有什么认识?从袁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 3将这篇通讯与东方风来满眼春进行比较,看看这两篇通讯在写法上的异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