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学习小结 新人教版必修3 (I).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04382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学习小结 新人教版必修3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学习小结 新人教版必修3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学习小结 新人教版必修3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学习小结 新人教版必修3 (I)1建国后我国科技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1)新中国取得了国家独立,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2)美国的敌视、苏联的威胁、美苏争霸和世界大战的战争威胁,使政府在投资和目标计划上优先考虑国防需要。(3)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制订了科技发展的长远战略规划。(4)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2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第一,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特别是“两弹一星”的发射成功,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粉碎了他们遏制中国的企图,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第二,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越来越密切,科技发展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科学技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杂交水稻的培育,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内涵“双百”方针指的是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它是要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是提倡在宪法范围内,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的自由;是人民内部的自由在文艺工作和科学领域中的表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何不同?(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是指学术科研领域里自由讨论,体现了民主性,具有社会主义性质。(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指诸子百家纷纷阐述自己的治国政治主张,以期得到统治阶级采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5“双百”方针遭遇挫折的原因、历史教训和现实意义(1)原因政治的“左”倾错误波及意识形态领域,以阶级斗争的观点看待学术问题。不能实事求是地分清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说到底是学术民主的问题,而学术民主同政治民主、社会民主是休戚相关的。文艺界的派别之争也影响了“双百”方针的贯彻。从国际因素看,国际形势急剧变化产生了消极影响。(2)历史教训: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凡是贯彻“双百”方针的时候,文学艺术和科学事业等就会发展;反之,则会出现倒退。因此:坚持党的正确领导,使科技文艺出现繁荣景象。要处理好科技、文艺工作与政治、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坚持“双百”方针,使科技、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3)现实意义“双百”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双百”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促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6对“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深刻含义的理解从国际上看,综合国力的竞争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无论就其中哪一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具有基础性的地位。从国内看,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沉重的人口负担还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而劳动力的素质不强,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而这一切都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教育来完成,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从基本国情出发,使教育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社会进步服务。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传说、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孙悟空的腾云驾雾,都表达了古代人们探索宇宙苍穹的愿望。我国实现飞天梦想,中国人开始实地考察宇宙苍穹的伟大壮举是()A“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B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C“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成功D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22010年3月23日,袁隆平在北京法国驻华大使馆接受法国驻华大使苏和代表法国政府授予的法兰西共和国农业成就勋章,其获奖理由是“他造福了全世界”。袁隆平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主要是因为他()A研制出原子弹B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C在人类基因研究领域有突出贡献D成功研制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3.右图是1957年周恩来总理看绍剧闹天宫后,怀抱演员小六龄童留影。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出现这一繁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B周恩来作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的推动C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D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高涨4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A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B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C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D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5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把基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的举措有()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加快课程改革实施“211工程”A BC D6邓小平曾说过:“对全国教育战线十七年(建国后十七年)的工作怎样估计?我看,主导方面是红线。应当肯定,十七年中,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不管是科学工作者还是教育工作者取得了很大成绩如果对十七年不作这样的估计,就无法解释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就了。”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完成了对高等院校的大规模调整B创办了一系列的工人学校C全面开展了“上山下乡”运动D初步建成了国民教育体系题号123456答案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统计表时间4011000年10011500年15011840年中国科技在世界科技中所占的比例70%58%29%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统计材料二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1956年,中国组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由钱学森担任院长,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1960年,中国自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1965年,中国开始正式立项研制航天运载火箭。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1973年,中国第一次卫星(长空1号卫星)发射失败。1990年,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中国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1996年,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国际星7A”)失败。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xx年,“神舟七号”成功升空,宇航员翟志刚完成太空行走。xx年,“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15011840年的科技发展趋势并分析原因。(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56xx年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特点。(3)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单元学习小结强化训练1C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做题时,一是要认真审题,获取关键信息;二是对科技成果的意义要识记清楚。2B袁隆平的主要成就在于他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世界粮食增产做出了贡献。3C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推动了文艺的繁荣局面的到来。4A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后,“双百”方针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因此它并未确保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5A结合所学知识推断,“211工程”计划是发展高等教育的计划,故排除带的选项。6DC是“文革”时期的,而且是应该否定的,据此可排除;A和B是并列关系,且从它们和D的关系来看,它们都包含在D里面。7(1)趋势:中国逐渐失去在世界科技发明中的优势(由领先世界转为日渐落伍)。原因:农耕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难以对科技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使科技发展缺乏新的推动力;明清时代的君主专制及其文化专制政策,禁锢了人们的头脑;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阻隔中外科技交流;政府不重视发展科技;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2)独立自主研制;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走向国际市场;发展过程曲折。(3)国际背景:由美苏“冷战”(两极对峙)到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出现。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注意分析表格内容,第二小问则要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结合材料所举事例提炼特点。第(3)问需联系国际、国内形势进行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