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1.6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2教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02720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1.6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2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1.6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2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1.6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2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1.6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2教案 新人教版导入新课之一:导入语例示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普遍,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成了生产关系的变革。新的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预示着奴隶社会的终结和封建社会的到来。如果说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根本动力的话,那么各诸侯国的改革和变法运动,则是封建制度确立的具体途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春秋战国时期从经济基础到政治上层建筑领域发生的重大变革。之二:问题式导入教师提问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时代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教师提问从社会发展的规律来看,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了上层建筑的变化。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经济基础发生变化了呢?学生回答生产力的发展。教师提问那么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呢?学生回答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普遍。教师过渡很好。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普遍,使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对整个社会经济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引起生产关系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会导致上层建筑发生变化。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变化发生的经过。板书四、封建生产方式的出现教师提问我国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什么?学生回答井田制。教师讲述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趋势日趋发展。井田制是土地国有制,土地所有权归周天子。此时,由于周王室衰微,诸侯坐大,贵族之间对土地的赠送、赔偿、交换、抵押之事迅速增多。这种土地转让,已不再报告天子。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一原则已经过时了,取而代之的新的原则是“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这表明井田制开始瓦解。板书 1.从公田到私田教师讲述要准确地认识井田制的瓦解,就必须知道公田和私田之分。教师讲述在井田制这种土地制度下,土地划分为公田和私田。公田就是周天子和各级贵族所掌握的土地,庶人在公田上劳作,其产品全部归周天子和各级贵族所有。贵族们提供给庶人耕种的小块土地称为私田,其收获归庶人私有。关于公田和私田的情况,孟子曾有这样的说法:“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春秋战国时期私田的大量出现直接导致了井田制的瓦解。因为随着铁制农具的出现,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效率迅速提高,劳动者得以开辟更多的荒地,新开垦出来的土地,就成为了新的私田,劳动者更加不肯“尽力于公田”。春秋时各诸侯国公田荒芜现象十分普遍,鲁国“公田不治”,齐国“田在草间,功成而不收”。农民对私田耕作有极大的兴趣,因为私田最初不必交税,而且可以买卖、交换、抵押。诸侯、贵族和周天子争夺公田的斗争也屡屡发生,有些公田被变成私田,井田制普遍遭到破坏。板书铁器牛耕的出现、使用私田增多、公田荒芜2.封建生产方式出现教师讲述 随着新开垦的耕地私田的不断增加,生产资料的占有情况和劳动成果的分配情况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冲击着原有的井田制度。私田主人出于增加自己土地收入的动机,改变剥削方式,让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保留部分产品,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客观上起了改变双方身份的作用。这时,劳动者逐渐转变为封建农民,而私田主人逐渐转化为封建地主,劳动者交出的产品就是地租,这种剥削方式就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板书私田主人改变剥削方式封建农民和地主出现封建剥削方式出现、封建生产方式出现教师讲述 私田一开始不向国家纳税。私田越多,不纳税的田地越多,拥有大量私田的人越富。可是公家(诸侯),却由于公田的歉收或荒芜,经济日益困难。于是,出现了“私肥于公”的现象,这对于诸侯是很不利的。各诸侯们为了扩大税源,增加财政收入,先后进行了赋税制度的改革。板书五、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1.春秋时期各国的赋税改革教师提问春秋时期各国赋税改革的措施有哪些呢?学生回答齐国管仲实行了“相地而衰征”、鲁国颁布了“初税亩”。板书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教师讲述 最早进行改革的是齐国和晋国。齐国的赋税改革叫做“案田而税”,也叫做“相地而衰征”。晋国的赋税改革叫做“作爰田”。稍后,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的“初税亩”,是最著名的一次赋税改革。“初税亩”就是开始实行以田亩面积为单位征收耕地税的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实际也就开始承认私有土地的合法性,不分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税率为亩产量的十分之一。相继进行赋税改革的,还有楚国、郑国、秦国,意义基本相同。这些国家进行赋税制度改革的实质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各国用赋税制度将封建土地所有制法定下来,实质上都是逐步承认土地私有。板书实质:逐步承认土地私有教师讲述 赋税制度的改革在一定时期里扩大了诸侯们的税源,充实了府库。可是,各国实际放弃了实行已久的井田制度,也放弃了国家对土地的所有权,承认了土地私人占有制,这就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过程。到了战国时期,奴隶主的土地所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新兴地主在经济实力越来越强,迫切要求获得政治上的权利,于是向奴隶主贵族夺权的斗争开始了。我们在前面已经学到了几个著名的夺权事件了,请同学回忆一下。学生回答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教师讲述战国初期,七大国的地主阶级初步取得了夺权斗争的胜利,但是奴隶主贵族的残余势力还很强大,大国兼并战争仍在不断进行。为了巩固新生的地主阶级政权,并在兼并战争中取得胜利,进而统一中国,于是各国都发奋图强,兴起了内容广泛的变法运动。板书 2.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投影显示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人物表国家主持者魏国李悝楚国吴起齐国邹忌秦国商鞅韩国申不害赵国公仲连燕国子之、乐毅、邹衍教师提问从表上可以看出战国时期主要的诸侯国先后都进行了变法,这些以自立和图强为目的的运动,有些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学生讨论后,回答都依靠和重用有才干的人实施改革;都促进了本国经济、政治的发展;都推动了本国的封建化。教师讲述也就是说,各国进行变法的过程,就是各国封建制度确立的过程。板书 3.封建制度在各国确立教师讲述变法运动的结果,引起了经济、政治、阶级关系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使封建制得以确立。这些变化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板书经济:政治:阶级关系:教师讲述经济上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变成了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政治上以分封制等为代表的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变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阶级关系上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逐步取代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封建制度的确立,封建社会的到来正是以此为依据的。板书 教师过渡尽管各国变法有着相同之处,但在做法、深刻程度和结果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造成了各国经济政治实力的不平衡,最终秦国从战国七雄中脱颖而出,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秦国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比较彻底的变法运动,即著名的商鞅变法。板书 4.商鞅变法教师讲述商鞅变法并不是各国中最早的,而春秋以来,秦在各大诸侯国中又是较为落后的。但变法却能使秦国逐步强盛,最终灭亡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其中的原因是需要我们深思的,其实在课本P18上的一句话中,就能够找到答案,那就是较为彻底。事实上,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改革中最彻底的,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秦国日后的辉煌。首先让我们来关注一下变法的内容。板书 a.变法的内容投影显示教师提问从商鞅变法的过程与内容来看,能够体现出比较彻底和全面的特点,为什么?学生回答从过程看,先后进行了两次变法,从内容看,变法涉及政治、经济、思想等各个方面。投影显示教师讲述这一张图表是按照措施类型来组合的,更能够清楚地看出变法的全面与彻底。我们可以对各项变法措施作这样的分析和理解。1.政治方面:“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就是按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的户籍编制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相互告发和同罪连坐的制度,是为了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奖励军功,按功受爵,以有“军功”者,来取代“有亲”者,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废分封,行县制,县制的普遍推行,是为了把全国兵政大权集中到朝廷,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封建政治体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进一步剥夺奴隶主贵族的权力。2.经济方面: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当时规定凡努力耕织、生产多的,免除徭役。凡从事末业(工商)及因懒惰而贫穷的,全家没入官府,罚为官奴婢。教师提问请大家思考一下,商鞅为什么主张“重农抑商”?学生回答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重农会发展农业生产,可以富国强兵,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教师讲述除此以外,大家还应该知道封建地主依靠占有土地剥削农民,重农实际上就是重对农民的剥削;关于抑商大家刚才没有提到,设想一下,如果不抑商,让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农业劳动力就会转移到商业上去,就会增加商人的财富而减少地主的收入,此外也会减少封建的徭役和兵力的来源。在商鞅对经济的改革中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的。“为田开阡陌封疆”,废井田,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就是要从根本上废除奴隶制度存在的经济基础,进一步巩固封建的土地私有制,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至于由中央统一度量衡,则结束春秋以来“公量”“私量”的不同,便利了国家对赋税的征收和商业的经营。3.思想方面:“燔诗书而明法令”,这是一项颇有争议的变法措施。各国主持变法的多数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商鞅也不例外。烧诗书,打击儒家复古思想,制订严厉的法令,以便确立法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加强对人民的控制,从当时统治者角度来讲是必要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商鞅开创的“燔诗书”的高压政策,不仅极端压制了人民的思想,对于我国文化典籍也是一种摧残。教师提问刚才我们对商鞅变法的内容进行了细致地分析,不难发现商鞅第一次变法是为了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发展农业生产,削弱贵族特权,以行国君集权,而第二次更着重于新制度的建设,从经济上和政治上进一步剥夺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强化了秦国的统治力量。那么,商鞅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板书 b.变法的影响学生回答使秦国国力强盛,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这是变法的积极影响;但实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秦朝的统治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板书 教师讲述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因为改革必定会触犯到一些人的利益。商鞅变法自然会损害了那些保守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在作为变法有力支持者的秦孝公死后,商鞅在保守派贵族遭受诬陷后,被处以车裂而死。商鞅虽死,但“秦法未败”,变法已深入人心,正所谓“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商鞅的主张仍得以贯彻实行,并成为秦国巨变的重要原因。而他主张的法家思想,也成为了秦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想大家一定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样一个道理有了更深切的感受,战国时期各国所进行的变法活动,正是顺应当时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政治改革。在经历了一百多年充满了尖锐、复杂、激烈斗争的各国变法运动之后,终于实现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伟大变革。历史又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布置作业1.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各项的先后顺序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贵族采用新的剥削方式 私田主人不向国君交纳私田产品 齐国采用“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实行“初税亩”A.B.C.D.答案:D2.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战争激烈,但经济仍有重大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封建生产关系的全面确立B.各诸侯国都重视发展生产C.劳动者积极性的极大提高D.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答案:A3.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条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春秋时期铁器和耕牛的作用B.开垦的私田越来越多C.国君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D.封建剥削方式比井田制进步答案:D4.战国时期,各国君王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B.想称雄天下的欲望C.阶级斗争非常尖锐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答案:B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史记商君列传材料2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谏逐客书材料3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回答:(1)材料1中主要作了哪些规定?试加以概括提炼,逐条列出。(2)材料2、3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3)材料3中“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作者对此态度如何?你如何评价?答案:(1)实行什伍连坐制;奖励军功;重农抑商;废除井田制;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2)变法使秦国富强。(3)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否定。作者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是一种进步的社会运动。6.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说明西周和春秋时期的主要不同点,并分析导致这些不同点的原因。答案:政治:西周和春秋时期的主要不同点有: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出现大国争霸,西周分封的诸侯,要服从国王,向周王纳贡并履行义务;春秋时王室衰微,周王的权威已下降到一般诸侯的地位。西周拓展了疆域,地域广大;春秋时诸侯争霸战争频繁,疆界不固定。经济:西周和春秋主要不同点有:西周实行井田制,有明确的使用规定,奴隶主利用井田制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春秋时,井田制已逐渐瓦解,到春秋后期,封建生产关系已经开始出现。原因:西周初期统治者重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采取行之有效的政治经济措施。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候势力日益强大。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使井田制逐渐瓦解,新兴地主阶级开始形成,奴隶社会逐渐崩溃。板书设计四、封建生产方式的出现1.从公田到私田铁器牛耕的出现、使用私田增多、公田荒芜2.封建生产方式出现私田主人改变剥削方式封建农民和地主出现封建剥削方式出现、封建生产方式出现五、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1.春秋时期各国的赋税改革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实质:逐步承认土地私有2.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3.封建制度在各国确立4.商鞅变法a.变法的内容b.变法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