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3.1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课后作业(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读某区域示意图,完成第15题。1.该图中的各地理要素可以构成一个() A.生物个体B.生物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2.图中表示生产者的是()A.B.C.D.3.该区域中的各种生物构成的食物网中,有条食物链()A.2B.3C.4D.54.该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包含类生物种群()A.2B.3C.4D.55.如果该区域大量捕杀蛇,下列叙述可信的是()A.青蛙数量减少B.害虫数量减少C.老鹰数量增加D.作物产量大减解析:第1题,图中既有生物成分,又有非生物成分,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第2题,图中的植物利用阳光、水、矿物质、空气等非生物物质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质,是生产者。第3题,图中显示出的食物链是植物害虫青蛙蛇鹰和植物兔鹰两条。第4题,该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是植物害虫青蛙蛇鹰,包含5类生物种群。第5题,蛇大量减少后,青蛙因天敌数量减少而大增,害虫数量相应减少;鹰以蛇为食物,蛇减少后,鹰可以以兔为食物,数量变化不会很大。答案:1.D2.A3.A4.D5.B假如开发过度,将会导致海洋生物资源的枯竭。据此完成第67题。6.海洋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A.藻类B.虾类C.鱼类D.哺乳类7.要使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必须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对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来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B.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C.植物与动物的数量相等D.生物成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解析:第6题,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为所有消费者(动物)提供物质和能量,且能量传递呈递减趋势,因此,生产者的数量要远多于消费者,才能维持能量需求。第7题,生态平衡的特征之一是生物种群数量保持一定比例,但并非数量相等。答案:6.A7.C读某生态系统示意图,完成第89题。8.该生态系统示意图中的粗箭头表示()A.呼吸作用B.物质和能量的传输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作用D.食物链9.该生态系统示意图中,表示消费者的是()A.B.C.D.解析:第8题,由图中可以看出,粗箭头由生产者到了消费者又到分解者,所以表示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传输。第9题,图中为生产者,为消费者,为分解者。答案:8.B9.B“生态”一词的原意是(生物的)居住地,或生物的“谋生之计”,后人把生态学确定为研究生物及其环境间相互作用的科学。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互作用而组成的一个自然系统。据此完成第1011题。10.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保持动态平衡,主要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A.物质和能量B.食物链和食物网C.自我调节能力D.分解者11.如果要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必须要有()A.生产者和消费者B.生产者和分解者C.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D.消费者和分解者解析:第10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能够保持动态平衡。第11题,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必须要有生产者和分解者,可以没有消费者。答案:10.C11.B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群的数量和比例以及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持续性的动态平衡叫做生态平衡。据此完成第1213题。12.关于生态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生态系统中生产、消费和分解的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比例保持相对稳定生态平衡是一种永久的、绝对的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不断循环,推动着自身的变化和发展A.B.C.D.13.下列不是生态平衡特征的是()A.动植物在种类和数量上的相对稳定B.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处于相对稳定状态C.系统中生产、消费和分解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D.动植物数量十分丰富解析:第12题,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流、能量流相对稳定。系统内能量流动各环节相对平衡,它很容易被破坏,只是一种相对而短暂的平衡,能量也不会循环,所以均错误。第13题,生态平衡的特征有:生物的组成和数量的比例相对稳定;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平衡;食物链结构复杂、互相交叉而形成食物网;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有完好的营养关系。答案:12.A13.Dxx年5月美国科学家宣布,亚洲鲤鱼近几年来正在侵占密西西比河水系及五大湖,由于亚洲鲤鱼个体大,生存能力强,北美鲤鱼种群面临着灭亡的危险。据此完成第1415题。14.对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有()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几部分组成人用双手创造了世界,所以人在生态系统中是生产者消费者是那些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物的各种动物分解者指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A.B.C.D.15.亚洲鲤鱼侵入北美五大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A.不会对湖泊生态系统造成影响B.导致湖泊、河流水生植物灭绝C.破坏河流、湖泊生态系统,北美鲤鱼数量减少D.不会破坏生态平衡解析:第14题,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而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绿色植物,消费者是那些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物的各种动物,人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分解者指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第15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种类和数量改变,会破坏生态平衡。答案:14.C15.C16.读稻田生态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分别是什么?(2)补画图中缺少的箭头。(3)大量捕杀青蛙造成的后果是什么?(4)由图可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应在种类和上保持相对稳定,以维护。解析:第(1)(2)题,水稻利用水、土、光等非生物物质合成有机质,属于生产者;害虫直接以水稻为食,青蛙以害虫为食,间接以水稻为食,它们都属于消费者;水稻、害虫、青蛙的排泄物和遗体均被细菌和真菌分解,说明细菌、真菌是分解者。第(3)题,大量捕杀青蛙后,害虫因天敌数量大量减少而数量大增,最终导致水稻减产甚至绝产。第(4)题,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是靠其自身的调节作用实现的,但这个调节作用是有限的,如果我们开发自然资源的程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生态失衡。答案:(1)生产者:水稻。消费者:害虫、青蛙。分解者:细菌和真菌。(2)略。(水稻指向害虫和细菌、真菌;害虫指向青蛙和细菌、真菌;青蛙指向细菌、真菌;细菌、真菌指向水、土、光)(3)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或绝产。(4)种群数量生态平衡17.(探究性学习)阅读有关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美誉。1990年以前,草场丰厚,1994年草场开始退化,但牲畜比之前四年还多,它们只能以啃食草根为生。1999年时,草场开始沙化,黄沙飞扬;黄河的河床升高,河流干涸,湖泊消失一半。20世纪70年代,位于青海省境内的玛多县,森林茂密,为当时全国第一首富县,人均100多头牲畜。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人均牲畜只有十几头,成为全国贫困县。那里的老百姓守着三江源头,却没有水喝,只得买水喝。栽种树苗因缺水而成活率低。由于草场退化,鼠害成灾,每公顷有4 000多个鼠穴,鼠穴相连,加剧了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1998年长江发大水,与该地区森林被毁、乱采滥挖、水土流失有密切关系。(1)上述材料中涉及哪几种生态系统的恶化?(2)上述材料给人们的启示是什么?(3)要想恢复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你有何建议?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草场的破坏、湖泊的干涸、森林的破坏可知生态系统恶化的种类有三种。第(2)题,人类对各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在其生态系统能承受的范围内,这样才不会破坏生态系统,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3)题,认真阅读材料,分析造成生态破坏的原因,分别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进行解决。答案:(1)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2)人类应当正确处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各种生物资源的关系,才能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的发展,不能盲目开垦及开发利用。(3)退耕还林,治理鼠害;合理放牧,人口迁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