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8《指南录后序》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01447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8《指南录后序》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8《指南录后序》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8《指南录后序》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8指南录后序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学会从作品的语言入手,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学会借助工具书,注释浅易文言文;识记某些实词的形、音、义,理解有关虚词和“为所”格式在文中的用法。理解本文在叙述中间用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作用,及长短句、排比句、对偶句交错使用的表达效果。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文天祥以死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感情。识记某些实词的形、音、义,理解有关虚词和“为所”格式在文中的用法。教学难点:学习综合运用记叙、议论和抒情的手段。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诵读法、练习法与讨论法。用诵读法使学生整体理解,反复体悟作者的以死报国之志,用练习法使学生掌握重点词句,用讨论法明确本文的写作特点。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简介作者及背景,整体感知课文,研习课文第一部分的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通过考试曾出现过许多进士、状元,随着时间流逝,这些堪称人物的名字早已被世人淡忘了,但有一个人物却不是因为他曾经是状元而被人们熟记,而是因为他凛然的正气和忠贞的爱国精神而留传千古,这个人物就是文天祥。我们在初中曾学过他的一首七言律诗,有谁还记得这首诗的篇名和名句?明确: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的诗歌,特别是他后期的诗歌,大多是叙述他抗元的战斗经历和表达他以死报国的决心,今天我们要讲读的这篇课文就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写的一篇序言。二、作者及时代背景简介: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自号文山。宋理宗时曾被选拔为进士第一名,任官不到两月即与权贵作尖锐的斗争,屡遭弹劾仍坚持正义。德佑(宋恭帝年号)元年(1275)正月,国事危急,朝廷召诸路“勤王”,文天祥积极响应,以全部家产充军费,组织武装力量。次年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这时文天祥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议和,他不辱国体,慷慨陈辞,触怒元方丞相伯颜,被扣,解送北方;至镇江逃脱,历尽艰险,才得南归。端宗赵昰派遣他与南下元军作战,景元三年(1278年)兵败被俘,被押到大都(今北京)后,元世祖忽必烈以宰相作为诱降条件,遭到文天祥的严辞拒绝。右丞相,汉奸邓光荐劝其降元,亦遭唾骂。文天祥历尽折磨而志不屈,于至元十九年(1283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就义,年仅47岁。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年),元已基本上稳定地统治了北方和中原地区,迁都于大都(今北京),并不断南侵。当时南宋王朝的奸相贾似道只顾追求欢乐,不问边事,国势岌岌可危。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元将伯颜大举入寇,前锋直达鄂州(今湖北武昌),朝廷闻报,惊恐万状,乃下诏勤王。次年(宋恭宗德佑元年),贾似道迫不得已,亲自都督诸路军马与元军大战于池州(今安徽贵池),结果大败,伯颜进占建康(今江苏南京)。至德佑二年(1276年)初,又进逼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本文开头说的“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就是上述形势说的。附录关于文天祥起兵勤王,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勤王诏至赣(今江西赣州),天祥捧之涕泣,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山蛮,得万人,遂入卫。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至是,痛自损抑,以家赀为军费。闻者为之感动。”三、朗读全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结合全文,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说说,你从这篇文章中读到了什么?明确:赤诚的爱国情感;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对生死的独特理解;写作指南录后序的背景和缘由;教师归纳:指南录后序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文,诗集命名为指南录是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句意,表达了作者心指南宋、冒死南归的爱国之情。由于在这篇序文之前作者已经写过一篇自序,所以把这篇序叫做“后序”。文章简要记写了文天祥出使元营的斗争情况以及逃脱后的艰险遭遇,表现了自己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忠贞不屈的爱国情感。研习课文结构层次。讨论、明确:全文共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段)自叙出使元营所遭遇的种种磨难,抒发九死一生的感慨。 其中1段重在记叙,第4段以抒情为主。第二部分(68段),说明写作情况和结集目的,并从当时社会的君臣父子伦理来阐述自己报国的心志。四、研习第一部分的段:朗读并补充注释。按段落顺序进行,先作补充注释,然后朗读,并归纳段落大意。第1段。 萃集。 会使辙交驰在元军逼近首都临安的情况下,南宋朝廷为苟延残喘,曾多次派人前往元营求和。在文天祥之前,先后出使元营的有陆秀夫、刘岊(ji)、杨应奎等人。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猜想元军统帅也还可以用言辞来打动的。意,猜想、揣度。觇(chn)偷偷地察看。 本段大意:叙述出使元营的背景和意图。 第2、3段。 予自度不得脱叔侄为逆伯颜尝引天祥与吴坚等同坐。天祥面斥贾余庆卖国,且责伯颜失信。吕文焕从旁谕解之,天祥并斥文焕及其侄师孟:“父子兄弟受国厚恩,不能以死报国,乃合族为逆,尚何言?”文焕等惭恚。伯颜遂拘天祥,随祈请使北行。“将以有为也”语出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城陷,贼以刃胁降云(南霁云);巡(张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张巡、南霁云皆唐代名将,守睢阳,杀安禄山叛军十余万人,终因兵尽粮绝,城被叛军攻破,不屈而死。本段大意:叙述被元营拘留的原因。 第4段。得间奔真州天祥与其客杜浒等12人趁夜逃到真州。真州安抚使苗再城曾出迎,并共同商定以两淮兵为主力进攻元军的计划,所以下文说“中兴机会,庶几在此”。这计划后来未能实现。维扬帅下逐客之令指李庭芝下令通缉文天祥一事。按:苗再成曾派20名士兵护送文天祥,抵扬州城时,夜方四鼓,听守门人说:“制置司(指李庭芝)下令捕文丞相甚急。”天祥不得不变姓名逃亡。 本段大意:叙述从京口脱险,展转逃亡,达于永嘉的经历。第5段。出无可奈何“出”后省“于”,由于的意思。 死生,昼夜事也“死生”是偏义复词,偏“死”,“生”字无义。 层见(xin)错出不断出现的意思。错出,交错出现。 本段大意:抒发以死报国的心志。复述文天祥的遭遇。要求是用自己的话来叙述,不要照书逐字逐句对译,培养领悟的习惯和口头表达能力。复述的准备。分两步:先逐段讨论复述中应注意的问题,然后全班齐读一遍。第1段应注意的是:时间(只有两天,即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和“翌日”)。出使元营原因(兵临城下、“北邀当国者相见”)。作者的意图(“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作者任职及官衔。 第2、3段应注意的是:主要是被拘留和被挟北行二事。先说初至北营的情况,后说情况的变化;说情况的变化,又是先说变化的原因,后说变化的过程。说被拘留一事,重在“求死”一语;说被挟北行一事,重在“隐忍以行”一语。 第4段应注意的是:重点是在真州和维扬两地的遭遇,一起一落要说得清楚。出北海以后只说南返的路线。 学生分段复述。(略) 提示:复述中可适当地利用注释中提供的史料。六、布置作业:口头翻译课文第段。完成创新课时训练“基础训练”。妙语珍藏: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蓠趣未穷。宁可枝头抢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我送走了那个可弃可恨的昏君,零丁洋未过,我就被远兵的罗网网住。 我回头看那无止境的路,从临安到岭南,这一路我的确奔过来的。我的人生又何其相似。当年,我心怀抗元大志,跨上战马,驰骋沙场。我在奔向战场,也是在奔向我人生的另一处归鸿:大丈夫志在军营。 可是临安府,容得了一代糊涂君王,容得了一群窝囊庸臣,却容不了一颗誓死效忠的赤诚之心!所以,我深深明白,我只能永远奔跑,哪怕只杀一个元兵,收复一寸疆土。荆棘算得了什么,刀光剑影又有何畏惧。 今夜,我却被困在暗牢,也许永远不能跨上我心爱的坐骑,去驰骋边疆,驰骋信念,驰骋人生了。箫声吹得人哀怨,但哀怨从来不属于伟丈夫,士可杀不可辱。铁骨铮铮的文天祥怎能跪着生! 燕山月静静洒下,秋菊无声无息地盛开,塑一座圣洁的雕像。 奔跑让我遍体鳞伤,抛头洒血,奔跑又让我在心灵上完成了一次永恒的跨跃意志,应该在残酷和无情中超强。 生命是一江春水,抒写了热情和奔放,教人在激情中意气风发; 生命是一泻瀑布,宣誓了坚贞和不屈,教人在挫折中不懈要求。勇敢在人生路上奔跑,勇敢在心灵上跨跃。(节选自xx年湖南满分作文勇敢奔跑,勇敢超越)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研习课文第段,总结全文,把握记叙、抒情、议论结合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指南录后序,初步感知了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国家危亡时刻的抉择。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所学过的内容: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缙jn绅 纾sh祸觇chn翌y日 遽j羁縻jm诟gu 阃kn诋d邂逅xihu 缴jio檄x层见xin错出 毗p 愧怍zu 文天祥在国难时刻挺身而出,受命出使元营;因为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文天祥被扣留;在押解到大都的时候,乘隙逃出元营,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回到祖国。如果用几个简洁的短语可归纳为:国难当头,挺身而出 ;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九死一生,心犹指南。二、诵读第五段:诵读的准备。 先划出大的层次。可分两层:前一层(开头至“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抒发在所历险境中的情怀;后一层(“呜呼!死生,昼夜事也”至段末)抒发作序时“痛定思痛”的情怀。 前一层是诵读中的难点。用“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统领出以下18个排比句,关键是要记住这18个排比句的顺序。以下是按行程排列的简表,有助于记忆(学生边读边归纳)。 在临安城外北关:诋大酋;骂逆贼;与贵酋争曲直。 京口至真州:备不测;为巡船所物色;逐之城外。 在扬州:竟使遇哨;进退不由。 扬州至高邮:桂公塘土围中;贾家庄受凌迫;迷失道;避哨竹林中;制府檄下。 城子河至通州:舟与哨相先后;至海陵,如高沙;道海安、如皋;几以不纳死。 航海南归:以小舟涉鲸波。 诵读练习。基本方式是齐诵、自由练习诵读、诵读的检查。以下是指导诵读的要点: 可以分层练习,难背诵的地方(主要是上表中三项,即由扬州经高邮至通州这一段经历)要反复进行练习。 要提示学生,18个排比句中包含着叙事成分,作为前两段概括叙事的补充,但它们的基调是抒情,抒发了作者为国捐躯、万死不辞的情怀,读时要表现出这种基调来。 为了有效地表现出这种基调,首先要突出各句中的重音,如“诋”、“骂”、“争”、“备不测”、“物色”、“仿徨”等等;其次要注意停顿,每个分号处都应有较长的停顿。 要细心品味两个“呜呼”和三个“矣”所表现的语气是有区别的。第一个“呜呼”表达了已将生死置于度外的感情;第二个“呜呼”表达了山河破碎、国事难为的伤痛;第一个“矣”处于统领句末,有提示下文的作用,宜重读;第二个“矣”处于前一层结句之末,有总结上文的作用,宜轻读;第三个“矣”,处在文意转折(“而境界危恶”)之前,宜急收。 后一层(第二个“呜呼”至段末)语气逐句上升,至痛如何哉”达于高潮。其实这里有两句话起着分层的作用,一句总领,一句递进,由感慨到感叹。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归纳:第一句话引出作者对逃亡经历的回顾,扣住一个“死”字一口气列举了十八个“死”。第二句由感慨到感叹,表明了对死亡的态度。 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一显著特点,即“叙述和抒情相结合”。请指出第五段在结构上与前面1、2、3、4段的关系:明确:这具体体现在第13自然段侧重记叙曲折艰难的经历,第4自然段则偏重于对这种经历的慨叹,前者是后者的必要铺垫,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的自然流露与抒发。例如,第2自然有“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第4自然段则有“诋大酋当死”;再如,第3自然段有“至京口,得间奔真州”,第4自然段则有“去京口几自刭死。”让学生理解了上述关系之后,然后引导学生理解本段的层次结构。本段的层次结构。明确:第5自然段,以抒情为主,表明爱国、忧国的心志。又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此句引出“及于死”的危难,总起下文。第二层,“诋大酋当死;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共用17个排比句。情感真挚,气势磅礴,再现了文天祥此次北行历经的磨难。第三层,“呜呼!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把思想感情向前推进,进一步抒发了出生入死而国事难为的伤痛。本段中间连用多少个“死”字,这样写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明确:南宋爱国政治家、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以自述抒怀的形式, 历数作者自己出使北营被扣及伺机脱逃九死一生的艰险历程。文章气宇轩昂,慷慨悲歌,尤其是一连串地集中运用“死”字句,气断声吞,扣人弦心,爱国之志,充满字里行间,舍生取义的崇高品格跃然纸上。这里,为论述的方便,先将有关文字抄录并编号注明“死”字次序如下: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 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到死; 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21) 而死(22)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凡“死”字共二十二处。这些“死”字,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既准确鲜明,又形象生动,可谓妙语纷呈,出神入化!从这段文字的结构来分析,“死”为总述“死”的境地及危险性,具有提领下文。“死”至“死”共十八个“死”字的作用。这十八个“死”字句,以并列排比形式出现,每句均以分号隔开。“死”至(22)三个“死”字归纳以上十八种“死”的可能性,表明作者对“死”的看法和态度,“死而死矣”,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充分显示其以“死”报国的宏伟决心和凛然正气。从“死”的词性划分,作名词的“死”有、(21),共六个,或作主语,或作宾语;作动词的“死”有、(22),共十六个。从“死”的危险划分,有的来敌方(元营),如、等,用以揭露元军的凶狠和残暴;有的来自内部(南宋),如、等,用以披露南宋的混乱和腐败;有的来自环境的险恶,如、等,用以透露社会的动荡和不安。从“死”的方式划分,主动(自杀)的“死”仅有、三个,表明作者自己的赤胆忠心;被动(他杀)的“死”有其余十四个( 即所有来自敌方和南宋的“死”的威胁),显示文天祥的高风亮节。小结:以抒情为主,表明爱国、忧国心志。三、研习第二部分:对照课文注释自学自读自译第六、八段。注意下列重点字词语句:重点字词: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是年夏五,改元景炎。重点语句解析: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我将把这诗稿收藏在家中,使后来的人读了它,为我的志向而悲叹。学生举疑问难。教师释疑解难。指名通译,教师点评。点评,总结:要求用课文原句回答并解说。诗集的由来是怎样的?明确:文天祥“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在患难当中,有时用诗来记录所遭遇的事情,现在保存着那些稿本不忍心丢掉)。结集的目的是什么?明确:目的是“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打算把它藏在家里,使后世人阅读它,同情我的志向啊。文天祥的志向是什么?中兴复国。)为什么要以指南录命名?明确:取诗集中扬子江一诗“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句意命名,表达了作者心指南宋、冒死南归的一片忠贞爱国之情。小结第二部分6、8段段意:第六段说明诗篇的写作情况和结集的目的;第八段交代写作的时间和诗集的命名。学习第七段。对照课文注释自学自读自译第七段。注意下列重点字词语句:重点字词:(幸、何为、僇、遗体、行、殆、责、无以、义、赖、修、雪、九庙、所谓、向、委、愧怍、微、诚、正丘首)重点语句解析: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明确:(参考译文)我能死里逃生算是幸运了,可幸运地活下来要干什么呢?生无以救国,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明确:(参考译文)人活着不能拯救国难,死后还要变成恶鬼去杀贼,这就是义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明确:(参考译文)唉!像我这样的人,将是无处不是可以死的地方了。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明确:(参考译文)以前,假使我丧身在荒野里,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也不能掩饰自己对国君、对父母的过错,国君和父母会怎么讲我呢?学生举疑问难。教师释疑解难。指名通译,教师点评。点评,总结:第七段正面阐述自己的报国心愿。这段议论体现了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文天祥作为正直士人的代表所能体现的最高思想境界。这段议论是在前文叙事的基础上展开的,慷慨激昂,一气呵成。四、讨论主旨:文天祥辞相印不拜而出使元营这件事说明了什么?明确:不计个人利害,图救国之策。文天祥被拘留时“但欲求死”后来随祈请使北行,理当自杀而“隐忍以行”,这两种做法是否相互矛盾?明确:不矛盾。“求死”是因为“不得脱”,以死保全名节;“隐忍以行”,是因为有机会逃脱,还可以有所作为,图救国之策。“昔人云:将以有为也。”这句话是否可以删去?明确:删去后并不影响上下文的连贯性,但此句是下文的纲,作者历尽限险而不死,就因为他有这样一个坚强的信念。文末特地点出诗集的题名,有什么含义?明确:以磁针南指比喻作者效忠祖国的强烈感情。五、研习写作特点:本文记叙,抒情,议论很完美地结合。表现在: 在记叙的基础上抒情。例如第2段,写被驱北上时,指出“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这里包含着克制内心无限痛苦的强烈感情。这是在记叙基础上的抒情,而抒情中又带有议论成分。在叙事的前后,用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句直接抒情。例如第4段关于生与死的问题,文中用大段抒情与描写相结合的文字表达心境。有时将感情融入叙事。如第3段,既写出了当时由中兴有望到无可投奔的处境,又反映出作者由兴奋而悲愤的急剧变化的感情。语言生动而准确,特别是动词的使用。如文中表现行踪的动词,表示离开某地用“去(京口)”表示前往某地用“如(扬州)”“趋(高邮)”;表示到达某地用“至(海陵)”,“来(三山)”;表示经由某处用“过(瓜州扬子桥)”,“道(海安、如皋)”,“历(吴门毗陵)”。此外,动词“奔”“变”“诡”“行”“宿”“出”“没”“穷饿”“呼号”“避”“渡”“入”“展转”都准确地表明了活动地点,也表达了作者心情急切、紧张和经历的坎坷。六、布置作业:基础积累:填空:文天祥是宋朝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官至右丞相,代表 (朝)与元人谈判时被扣,脱逃后一再起兵抗敌,兵败被俘,监禁三年,不屈就义。其诗文沉郁悲壮,过零丁洋中的“,”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指南录是文天祥自辑出使北营到南返福州期间的诗作。以扬子江诗中“,”之句命意,以表达作者心向南宋,冒死南归的一片丹心。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句例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A、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B、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C、靡计不施 D、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例句: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A、巫医乐师之人,不耻相师 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C、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D、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解释加点的词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根据句式特点和语气、衔接的需要,为空格处选填恰当的虚词死生,昼夜事,死而死;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堪。痛定思痛,痛如!将藏之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未几,贾余庆等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供选虚词:也、所、矣、何、而、焉、于、以、哉、然分别选出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项例草行露宿( ) 例道海安、如皋( )A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B则直前诟虏帅失信C既来之,则安之 D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E予分当引决 F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穷饿无聊,追购又急以至于永嘉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为巡船所物色几彷徨死翻译下列语句: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逐不可收拾。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拓展延伸:阅读文天祥友人邓剡作念奴娇驿中别友人,完成题: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词中颂扬文天祥南归路程战胜种种危恶的句子是:词中借以抒写破国之恨的典故有( )A、借东风 B、铜雀春情 C、金人秋泪 D、回旗走懿“睨柱吞嬴”典出,文天祥在这里借指的是( )A、诋大酋伯颜失信 B、骂逆贼吕师孟叔侄 C、与贵酋争曲直 D、贾家庄受凌迫参考答案:南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C,A。授官吝惜,舍不得淮河离开后来的;同情、思念也;矣;而;所;何;哉于;焉以;而然而;也ABE名词作状语 ) DF名词作动词古:没有依托。今:单调,没有价值。古:到达。今:表示退一步的副词。古:十分激烈。今:大方。古:搜寻。今: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古:走投无路。今:犹豫不定,不知往哪里去好。“一”,是动量词。“一行”,是走一趟意思。“谓为”是“说是”的意思。全句译作“大家说我走一趟是可以缓解国家的祸患的。”“爱”,吝惜。“意”估计。“北”,元军方面。“尚”,追。“可以”,可以凭借。“口舌”,代“言辞”。“动”,说动。全句译作:“国家的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我不能吝惜自己的生命,(而且)估计元军方面也还是可以凭借(自己的)言语说动的。” “将”,将要。“以”介词,凭。“以”后省略了表示“隐忍以行”意思的宾语。“为”,读wi,作为。全句译作:(正如)古人所说:“将要凭(隐忍而行)的做法有所作为。”吕师孟是南宋的兵部侍郎,在文天祥出使元军之前就投降了元军,“构恶于前”,就是“在之前已干了什么坏事”。贾余庆是南宋的右丞相,和文元祥一道出使元军,但他背着文天祥向元军献媚请降,并向元军献计囚系文天祥。“羁縻”,是“被扣留”的意思。死与生,如同有昼有夜一样是极平常的事,死就死了。可是危难险恶的处境不断出现,(真)不是人生在世能够忍受的。困窘饥饿,无所依托,悬赏捕捉又很紧急,天高地远,叫唤求救都没有人回答。要求做一个孝子,用父母留给自己的身体去冒险,即使死了也有罪责。以前,假使我的尸骨抛弃在荒野里,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在君王和亲人面前无法掩饰自己的过错,国君和父母会怎么讲我呢?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B、C(“铜雀春情”:杜牧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言周瑜如不能得到东风的帮助,就不能战胜曹操,二乔(孙策妻大乔与周瑜妻小乔)可能做了俘虏,被曹操关在自造的铜雀台里。这里是指后妃被金人俘去。“金人秋泪”:“金人”就是铜人。魏明帝时,要把汉建章宫前的铜人搬到洛阳去,才拆下来,铜人眼中就流下泪来。后来以此代表亡国之痛。“回旗走懿”言作者自誓死后也要抗金)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