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量调查(一)化学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01404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量调查(一)化学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量调查(一)化学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量调查(一)化学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量调查(一)化学 含答案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K 39 Fe 56 第卷注意事项 第一用2B铅笔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第二本卷共6题,每题6分,共计36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葡萄糖、麦芽糖均能与银氨溶液反应B甘氨酸和丙氨酸缩合最多可以形成四种二肽 C富含蛋白质的豆浆煮沸后即可得人体所需的氨基酸D油酯在氢氧化钾溶液中水解可制得汽车洗涤用的液体肥皂2“蛟龙”号外壳用特殊的钛合金材料制成,它可以在深海中承受700个大气压的压力。已知金属钛的原子序数为22,化学性质与铝类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钛属于主族元素B钛合金强度很大C蒸干TiCl4溶液可得无水钛盐D在空气中将金属钛、铝混合后熔化可制得合金 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KI溶液中滴加稀硫酸:4H+ +4I+O2=2I2+2H2OB过量SO2通入氨水中:2NH3H2O+SO2=2NH4+SO32+H2O CNaAlO2溶液中滴加过量盐酸:AlO2+H2O+H= Al(OH)3D氨水滴入AgNO3溶液中至沉淀完全:Ag+2NH3H2O=Ag(NH3)2+2H2O4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选项操作和现象结论A CH4和Cl2混合于试管中光照,颜色逐渐褪去二者发生了化合反应B微热滴有2滴酚酞的饱和NaHCO3溶液,溶液颜色加深NaHCO3受热分解生成了Na2CO3C向淀粉溶液中加入20%的硫酸,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没有银镜生成淀粉没发生水解D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酸性环境下,NO3-被Fe2+还原为NO,NO遇氧气生成NO2pHc(OH-)pHn(H2)5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1012NaOH(aq)HAHCl(aq)NH4Cl(aq)710-610-7YZ468HCl(aq)HB0X0200V(H2O)10-610-7c(H+)VNaOH(aq)tDCBAA表示不同条件下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图中各点温度:X Z Y B表示浓度相同的两种一元酸分别用0.1 mol/L NaOH溶液滴定曲线,酸性:HA HB C表示pH相同的NH4Cl溶液和HCl溶液分别加同体积水稀释二者pH的变化曲线D表示向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铝粉,产生催化剂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6某密闭容器中的反应:3H2(g)+N2 2NH3(g) H0,其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右图所示,判断下列有关t1时刻条件变化的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A增大NH3浓度的同时减小N2浓度B增大N2和H2的浓度C扩大容器的体积 D降低反应温度 河西区xx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一)理科综合试卷(化学部分)第卷注意事项:第一. 作答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答在答题卡非规定位置及试卷上无效。第二. 本卷共4题,共64分。 高温氧化物F氧化物G单质H氧化物I化合物A单质B单质C氧化物D单质E催化剂 加热 高温7(14分)AI都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A为气体,其水溶液呈碱性;D、F均能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E可作为半导体材料。(1)化合物A的电子式为_。 氧化物I中化学键类型:_。组成E单质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图中物质所含元素原子的半径由大到小依次是(写元素符号)_。(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将F与B按体积比2:1混合生成气体M,常温下测定M相对分子质量时,得到的实验值总是比理论值偏大,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4)某容积为V L的试管中充满F气体(标准状况下),若将该气体完全被水吸收,需通入B的物质的量为(写含V的表达式)_mol,此时所得溶液中再通入气体A,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依次为:_。Br2ABCCl4+C10H16Br2O2CNaOH/H2O H+C8H10O3COOC2H5COOC2H5hvBr28(18分)化合物A(C5H8)是形成天然橡胶的单体,它的一系列反应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略去): hvBr2+ 已知: RCH2CH=CH2 RCHBrCH=CH2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和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2)A的官能团名称为_; B的分子式为_; B形成高聚物的结构简式为_。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 CH2_。(4)C为一溴代物,分子中含 均2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5)A的名称是_。写出所有符合下列条件的A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环状 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2种氢原子 不含立体结构_。9(18分)某同学用如下图所示装置,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探究氯气相关性质,其中A、B处的棉花浸有不同溶液。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Pt电极接电源_(填“正”、“负”)极,此电解总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若在阴极产生448 mL气体(标准状况,假设完全从U形管右侧支管导出)后停止实验,测得U形管中溶液的体积为400 mL,则常温下此溶液的理论pH=_。(2)上图实验装置设计存在不足,请在C处方框内画出简图补充完善,并标注必要试剂。(3)通电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A、B处的棉花颜色均发生变化。 A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B处先变红,稍后又变为黄色。其中先变红的原因是_ _。(4)该同学为探究B处由红变黄的原因又进行了如下实验:CNS取出B处棉花挤出变黄的溶液样品分为两份,取其中一份于试管X中滴加KSCN溶液,得红色溶液。查资料知SCN电子式: 。他猜想:SCN可能被氯水氧化,导致溶液变黄。可能发生的反应为(请配平):SCN+ Cl2 + H2O = SO42+ NO3+ + + CO2 当0.5 mol SCN参与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总数目为_。设计一简约实验验证此猜想成立:取第二份样品溶液于试管Y中,滴加_;观察有_生成,则证明此设想成立。10(14分)碳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C(s)+O2(g) = CO2(g) H = -393 kJmol-1;2CO(g)+O2(g) = 2CO2(g) H = -566 kJmol-1;2H2(g)+O2(g) = 2H2O(g) H = -484 kJmol-1将水蒸气喷到灼热的炭上可实现炭的气化(制得CO、H2),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2)将一定量CO(g)和H2O(g)分别通入容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为CO(g)+H2O(g) CO2(g)+H2(g),得到如下三组实验数据:实验编号温度/起始量/mol平衡量/mol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H2OCOCO21500483.242750240.833750240.81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实验1中,04 min时段内,以v(H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若在此温度下H2O(g)、CO(g)起始量分别为2 mol、4 mol,则此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c(CO2)/molL11.21.00.80.60.40.21234560t/min实验2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 。实验3与实验2相比,改变的条件是 ; 请在右图坐标中画出“实验2”与“实验3”中c(CO2)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并作标注实验编号。H2O多孔惰性电极B多孔惰性电极A电源高分子电解质膜(只允许H+通过)含苯量低的混合气含苯量高的混合气气体(3)CO与H2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CH3OH),甲醇是一种燃料,可利用甲醇设计一个燃料电池,用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多孔石墨做电极,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_。(4)一定条件下,右图示装置可实现有机物的电化学储氢(忽略其它有机物),则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 河西区xx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一)理科综合试卷(化学部分)参考答案8(18分)CHCH2COOC2H5n (1)加成反应(2分) 取代反应(2分)(2)碳碳双键(1分) C5H8O2(1分) (2分)+ 2NaOH乙醇COOC2H5+ 2NaBr + 2H2O (2分)BrBrCOOC2H5(3)+2 NaOH水COONa+ NaBr + C2H5OH(2分) Br HOCOOC2H5(4)(5)2甲基1,3丁二烯(或异戊二烯)(2分)(4分)电解9(18分)(1)正(2分) 2Cl-+2H2O Cl2+H2+2OH-(2分) 13(2分)NaOH溶液(2) (2分)(3) Cl2+SO32+H2O =2Cl + SO42+ 2H+(2分) Fe2+ 被Cl2氧化产生Fe3+,Fe3+与SCN反应生成Fe(SCN)3呈红色(2分)(4)8 9 16 Cl 18H+(后两者可颠倒)(2分) 4.8161024(2分)氯化钡溶液或硝酸钡溶液(1分) 白色沉淀(1分)(合理即可给分)10(14分)(1)C(s)+H2O(g) = CO(g)+H2(g) H= +132 kJmol-1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