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5《诗经》四首名师导航 语文版必修4.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01227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5《诗经》四首名师导航 语文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5《诗经》四首名师导航 语文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5《诗经》四首名师导航 语文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5诗经四首名师导航 语文版必修4内容感知氓是具有叙事成分的抒情诗,叙述的是一个古老的、至今仍在无数次重演的生活事件:痴情女子负心郎。一章追述结识与相爱,二章回忆热恋与结婚,三章痛悔自陷情网,四章怨恨氓之负心,五章自悲不幸遭遇,六章表示决绝悔忿。叙事抒情,交互运用。伐檀是魏国的民歌,是一首嘲骂剥削者不劳而食的诗歌。全诗强烈地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怨恨,是诗经中反剥削反压迫最有代表性的诗篇之一。这首诗三章都以叙述伐檀木起头,是当时从事繁重伐木劳动的奴隶,一边劳动,一边想到社会的不平而随口唱出来的歌声。全诗三章,采用了回旋重沓、反复咏叹的手法,使思想和感情得到畅快的倾泻。无衣是一首慷慨激昂的军歌,反映了兵士间的团结友爱和饱满的战斗热情以及保家卫国的决心,至今读起来仍能给人以鼓舞的力量。全诗三章,每章首两句都采用了问答的形式,问得有力,答得铿锵,把强烈的团结友爱之情和同仇敌忾之气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鹿鸣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朱熹诗集传云:“此燕(宴)飨宾客之诗也。”又云:“岂本为燕(宴)群臣嘉宾而作,其后乃推而用之乡人也与。”也就是说此诗原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会上也可唱。朱熹这一推测该是符合事实的,直到东汉末年曹操作短歌行,还引用了此诗首章前四句,表示了渴求贤才的愿望,说明千余年后此诗还有一定的影响。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基础梳理一、字音 氓 氓之蚩蚩(mng)( ch)送子涉淇(q)匪我愆期(qin)将子无怒(qing)乘彼垝垣(gu yun)载笑载言(zi)尔卜尔筮(sh)体无咎言(ji)于嗟鸠兮(x)犹可说也(tu)其黄而陨(yn)自我徂尔(c)淇水汤汤(shng)渐车帷裳(jin)(chng)士也罔极(wng)靡室劳矣(m)夙兴夜寐(s)咥其笑矣(x)隰则有泮(x)(pn)伐檀寘之河之干兮(zh)(gn)河水清且涟猗(lin y)不稼不穑(s)胡取禾三百廛兮(chn)不狩不猎(shu)胡瞻尔庭有县貆兮(hun) 寘之河之漘兮(chn)胡取禾三百囷兮(qn)胡瞻尔庭有县鹑兮(chn)无衣与子同泽(z)脩我矛戟(xi)(j)与子偕作(xi)与子同裳(chng)鹿鸣呦呦鹿鸣(yu)鼓瑟吹笙(s)(shng)人之好我(ho)视民不恌(tio)食野之芩(qn)和乐且湛(dn)二、重点词氓氓之蚩蚩:那个人老实忠厚。氓,民,诗中女子对男子的称呼。蚩蚩,忠厚的样子。贸:交易,交换。谋:商量。匪:非,不是。愆期:耽误、拖延日期。愆,错过,拖延。将:愿,请。期:指结婚的日子。垝垣:破颓的墙。复关:诗中男子的住地。一说返回关来。卜:用龟甲卜吉凶。筮:用蓍草占吉凶。体:卜卦之体。咎言:凶,不吉之言。 贿:财物,嫁妆。沃若:润泽的样子。于嗟鸠兮,无食桑葚:鸠,鸟名,这里用鸠鸟不可贪食桑葚来比喻女子不可为爱情所迷。耽:沉溺于欢乐之中。陨:坠落。徂尔:往你家,嫁与你。食贫:过贫苦生活。渐:沾湿。爽:差错。罔极:没有准则,行为不端。二三其德:三心二意。咥:哈哈大笑的样子。躬:自己,自身。总角:指少年时代。总,指扎。晏晏:和悦欢乐的样子。伐檀坎坎:用斧头砍木头的声音。干:岸。河水清且涟猗:河水清清纹儿像连环啊。涟,风吹水面,纹如连锁。猗,语气词。稼:耕种。穑:收割。 廛:缠字的假借。“三百廛”就是三百户所产的谷子。三百言其很多,不一定是确数。狩:冬天打猎。泛指打猎。貆:兽名,即獾。尔:指“不稼不穑”“不狩不猎”的人,也就是下文的“君子”。素餐:言不劳而食。素就是白,就是空,就是有其名无其实。辐:车轮中的直木。“伐辐”是说伐取制辐的木材,承上伐檀而言。下章“伐轮”仿此。特:三岁的兽。一说兽四岁为特。漘:水边。沦:小的波纹。囷:圆形的谷仓。鹑:鸟名,俗名鹌鹑。无衣与子同袍:我与你同披一件战袍。子,你。袍,长衣。形状像斗篷,行军时白天当衣穿,夜里当被盖。王于兴师:国王要出兵。王,指秦国国君。于,助词。兴师,起兵,出兵。脩我戈矛:修理好我的戈和矛。脩,通“修”。戈、矛,都是古代长柄的兵器,戈平头而旁有枝,矛头尖锐。与子同仇:我与你的仇敌是共同的。即共同对敌。戟:古代的一种长柄兵器,顶端尖锐,旁边附有月牙形的锋刃,既能直刺,也能横击。作:起来。这里有行动的意思。裳:古代指下衣。甲兵:铠甲和兵器。偕行:指一同奔赴战场。鹿鸣呦呦:鹿的叫声。朱熹诗集传:“呦呦,声之和也。”苹:草名。蒿类植物。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艹赖蒿,叶青色,茎似箸而轻脆,始生香,可生食。”簧:笙上的簧片。笙是用几根有簧片的竹管、一根吹气管装在斗子上做成的。承筐:指奉上礼品。周行:大路,引申为大道理。蒿:又叫青蒿、香蒿。菊科植物。德音:因品德好而获得的声誉。孔:很。则:法则,楷模。此作动词。旨:甘美。芩:草名。有人认为是芦苇一类的植物。湛:宴乐时间很长,十分尽兴。毛传:“湛,乐之久。”燕乐:宴饮欢乐。三、通假字氓匪我愆期匪,通“非”。将子无怒无,通“毋”。乘彼垝垣垝,通“危”。于,通“吁”,于嗟,叹息。泮,通“畔”,边岸。说,通“脱”,摆脱。伐檀 寘,通“置”。县,通“悬”。无衣脩,通“修”。泽,通“,贴身的内衣。鹿鸣燕乐:通“宴”。视:通“示”恌:通“佻”。敖:通“遨”,嬉游。四、词类活用二三其德 二三,数词用作动动词。五、古今异义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二三:古义:有时二,有时三;今义:数词。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以为:古今:把作为;今义:认为。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古今:财物,本文特指女子的嫁妆;今义:用财物买通他人。三岁为妇,靡室劳矣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年。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君子:古今: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统称:今义:品行高尚的人。六、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2.诗经按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3.诗经按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风”“雅”“颂”“赋”“比”“兴”,文学史上合称诗经的“六义”。七、名篇名句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2.国风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一个人如果胸无大志,即使再有壮丽的举动也称不上是伟人。拉罗什夫科坎坎伐辐兮,寘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剖析:此句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这个男子一脸憨笑、耍着小小的花招,假装卖丝,向女主人求婚。男子一方面有点嬉皮笑脸不太严肃;另一方面求婚心切,不惜乔装成卖丝人。这一句描写既表现了男子的狡黠、急切,又为下文两人的婚姻悲剧埋下伏笔,并形成对比。2.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作用。此句用了“赋”的手法,描述伐木工人的劳动场景,表现出了伐木工人不停地辛勤劳作的场面,为下文诗句中对统治阶级的愤慨与嘲讽奠定了基础。3.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脩我戈矛,与子同仇。剖析:此句一开头就用问答的形式,问得很有力,回答得也很有力。“与子同袍”“与子同仇”读来掷地有声,把强烈的团结友爱之情和同仇敌忾之气表现了出来。“王于兴师,脩我戈矛”展现出一副战士们磨兵砺刀、整装待发的情景,营造了浓厚的战斗气氛。4.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剖析:诗歌开头以“呦呦鹿鸣”起兴,“呦呦”与“悠悠”同音,“鹿”与“禄”谐音,暗含着福禄长久的祝福。“食野之苹”则含有“食物广多”之意。而当嘉宾来临之时,用音乐欢迎,表示出对宾客的热烈欢迎之态。但嘉宾的来临并不是来吃喝玩乐的,而是带着对主人的祝福和美言之告,“人之好我,示我周行”。所谓君子爱人以德,客人对主人的爱护表现在他对主人的言辞之中,为主人指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说了很多的道理,而让主人不走旁门左道。可以看出这篇诗歌是当时社交场合常用的一篇常用乐章,写出了宾主之间的融洽,相敬以礼,相爱以德,相享以乐,相慰以酒,相互增进了友谊。二、重点语段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至“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剖析:这两章以抒情为主,诗中皆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诗集传则语:“戒鸠无食桑葚以兴下句戒女无与士耽也。”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男人沉溺于爱情犹可解脱,女子一旦坠入爱河,则无法挣离。这是多么沉痛的语言!从桑叶青青到桑叶黄落,不仅显示了女子年龄的由盛到衰,而且暗示了时光的推移。“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是说女子嫁过去好几年,夫妻关系渐渐不和,终至破裂。女子不得已又坐着车子,渡过淇水,回到娘家。她反复考虑,自己并无一点差错,而是那个男子“二三其德”。在这里女子以反省的口气回顾了婚后的生活,找寻被遗弃的原因,结果得到了一条教训:在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里,只有痴心女子负心汉!2.伐檀全诗。剖析:每段开头的“伐檀”“伐辐”“伐轮”,说明了劳动者在不停地劳作,伐檀后接着伐辐,伐辐后又紧接着伐轮,没有一刻休息,反映了劳动者劳作的辛苦。接着,又用“三百廛”“三百亿”“三百囷”来说明统治者无偿占有劳动者的劳动成果的数量之大。他们无休止地占有,而且数量在不停地增加,从三百廛到三百亿,又从三百亿到三百囷,贪得无厌。诗歌淋漓尽致地揭露了统治者贪婪的本质。“县貆”“县特”“县鹑”的更换就更形象地突出了统治者占有劳动者成果之多,他们攫取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品种繁多,简直无所不包。本诗在各节之间句数上、句式上、字数上以及大部分词语的运用上都非常相似,只是更换了一些关键词,这种手法,叫做重章叠句,是诗经结构上最突出的特点之一。这样,诗歌通过反复更换关键词语,大大扩张了诗歌的内容,加大了诗歌的容量,使得诗歌主旨更加鲜明,更加突出。3.无衣三章。剖析:据左传记载,鲁定公四年(前506年),吴国军队攻陷楚国的首府郢都,楚臣申包胥到秦国求援,在秦国的庭墙外日夜不绝地哭了七日,滴水不尽,最后打动了秦哀公,为之赋无衣,派兵出征救援。秦人尚武好勇,这首诗每章开头都采用了问答式的句法,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愤怒与愤慨,无数战士同声响应:“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同时,此诗的语言极富动作性:“脩我矛戈!”“脩我矛戟!”“脩我甲兵!”句句铿锵有力,让人想象出一幅正要出兵征战的热烈场面,让人觉得慷慨激昂!诗共三章,采用了重章复沓的形式,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构成了一股充满战斗激情的主旋律。结构图解氓伐檀无衣鹿鸣主旨探讨关于氓的主旨有如下表述:氓是一首叙事诗。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关于伐檀的主旨有如下表述:伐檀是魏国伐木工人劳动时所咏之歌,是一首嘲骂剥削者不劳而食的诗歌。通过伐木工繁重的劳动,强烈地表达出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怨恨。关于无衣的主旨有如下表述:无衣这首诗采用了问答式的句法,运用了重章复沓的形式,反映了士兵间的团结友爱和饱满的战斗热情,把强烈的团结友爱之情和同仇敌忾之气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关于鹿鸣的主旨有如下表述:鹿鸣是君王宴请群臣时宴会上唱的歌。全诗表现了宾主间和悦欢快的气氛、举止有礼的品性,展示了周人崇尚道德、尊重教化的特点。我的观点:_审美鉴赏诗经的语言特点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诗经中的重章,许多都是整篇中同一诗章重叠,只变换少数几个词,来表现动作的进程或情感的变化。诗经的押韵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是一章之中只用一个韵部,隔句押韵,韵脚在偶句上,这是我国后世诗歌最常见的押韵方式。还有后世诗歌中不常见的句句用韵。诗经中也有不是一韵到底的,也有一诗之中换用两韵以上的,甚至还有极少数无韵之作。诗经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诗经时代,汉语已有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为诗人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诗经中数量丰富的名词,显示出诗人对客观事物有充分的认识。诗经对动作描绘的具体准确,表明诗人具体细致的观察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多”“情貌无遗”(文心雕龙物色)。但雅、颂与国风在语言风格上有所不同。雅、颂多数篇章运用严整的四言句,极少杂言,国风中杂言比较多。小雅和国风中,重章叠句运用得比较多,在大雅和颂中则比较少见。国风中用了很多语气词,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这些语气词在雅、颂中也出现过,但不如国风中数量众多,富于变化。国风中对语气词的驱遣妙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达到了传神的境地。雅、颂与国风在语言上这种不同的特点,反映了时代社会的变化,也反映出创作主体身份的差异。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出自贵族之手,体现了“雅乐”的威仪典重,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有许多采自民间,更多地体现了新声的自由奔放,比较接近当时的口语。问题探究问题:学习诗经四首,大家首先遇到的是文字关。如何处理好这些恼人的文字?如何更深刻地理解作者们的用意,了解他们的内心情感呢?导思:汉字是以形表意的文字,依据说文解字和汉语大字典,从分析最初造字的字形入手,找出汉字形与意的联系,应是掌握汉字的科学有效的方法。单纯掌握汉字,难免有割裂诗歌内容之嫌。然而,不分主次又容易偏离学习目标。所以,要精选汉字,并以此为线索,联系课文,分析人物,挖掘根源。探究:第一步,搜寻有关汉字造字法的相关材料,以备查寻。第二步,对汉字造字法的研究,可以从多角度入手:关于汉字的造字法,从汉朝以来,相沿有“六书”的说法。六书之首,就是象形法。1.所谓象形法,就是描绘实物的形状或特征的一种造字法。象形字当中,也有一些不是直接用来表示具体实物,而是用来表示与实物有关的概念。例如:“大”字,原来是像一个正面直立的人的形状,手足展开,就表示“大”的意思了。这种从名词推广到形容词的造字法,是后来发展出来的。象形字虽然起源最早,但数量却最少。因为宇宙间的事物很多,不可能按每一事物的特征都造一个象形字,后来又发明了另一种造字法指事法。2.所谓指事法,就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图形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这种造字法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性的符号,即不成图形的符号(成了图形,就是象形字了)。另一类是附合在图形上的符号。用指事法造字,这是汉字从象形发展到表意的第一步。3.所谓会意法,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汉字发展到这一步,还不能满足表示的需要。于是就又发明了形声字。4.所谓形声法,就是由形旁和声旁拼合而成的造字法。形声字是在象形、指事、会意的基础上产生的。尽管它还属于表意性质的文字,但已突破了汉字形体的束缚,沟通了方块汉字与语音的联系,这是汉字从表意迈向表音的一个重大发展,成了汉字发展的主流 5.“六书”当中除了上面讲的四种造字法以外,还有转注法和假借法。所谓转注法,是为了适应方音分歧和语音的发展而采取的一种造字法。如原有一个“老”,表示年纪大的意思,而由于时间和地区的不同,又有用这个音表示考的意思,于是又造出了一个与“老”字部首相同、读音相近和意义相同的“考”字。“考”字的形旁是“耂”,声旁是“丂”,因此,“考”字就其造字法而言,还是形声字。所谓假借法,就是借用同音字表示新义的一种方法(“假”也是借的意思),如“汝”本是水名,借为第二人称代词。这种假借现象,当初大多是因为没有本字而暂借一个同音字替代,但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久借不还,鹊巢鸠占了。可见,转注法和假借法并没有造出新字来。古代造字法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第三步,拓展探究:请大家以说文解字和汉语大字典作工具书,从分析最初造字的字形入手,找出汉字形与意的联系,并借助联想和想象分析这些字在课文中所起的作用和意义,再现诗歌原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