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四章 北宋王安石变法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01048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四章 北宋王安石变法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四章 北宋王安石变法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四章 北宋王安石变法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四章 北宋王安石变法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1一、表解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项目领域目的措施内容作用经济上富国之法改变积贫局面均输法采购物资“徙贵就贱,用近易远”打破了大商人控制市场的局面,增加了政府收入市易法在开封设“市易务”限制了大商人控制和操纵市场,增加了政府收入青苗法青黄不接之时,政府借钱或粮食给农民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增加了政府收入募役(免役)法纳钱代役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收入农田水利法鼓励兴修水利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方田均税法清丈土地,收取赋税限制了隐田漏税行为,增加了政府收入军事上强兵之法改变积弱局面将兵法在各路设负责操练军队的“将官”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保甲法把农民编为保甲进行军事训练维护了秩序,兵农合一保马法农户代养官马节约了政府开支,提高了马匹质量和数量军事上强兵之法改变积弱局面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产量、质量得到提高政治上育才之法培养变法人才改革科举以经义取士使王安石革新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培养了改革人才改革教育制度改组太学,撰注教材二、王安石变法的作用及失败原因1作用(1)进步作用: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2)局限性:王安石变法是为了挽救北宋政府面临的危机而进行的改革运动,但是这些危机从根本上说是由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本身造成的,因此,变法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很重。2失败原因(1)变法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引起他们的阻挠和破坏。宋神宗死后,司马光做宰相,废除了新法。这是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2)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变法的开始阶段,宋神宗支持王安石,使改革能顺利进行;后来宋神宗的态度动摇,1074年王安石辞职;1075年,宋神宗恢复了王安石的职务,继续变法;最后宋神宗和王安石意见不一,王安石又被迫辞职,变法法令陆续废止。(3)变法指导思想的缺陷和新法推行的不当。在变法的指导思想上,王安石偏重于谋求开辟财源,获取尽可能多的国家财政税收,一些措施甚至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而且新法的实行也显得过于激进。三、中国古代重大改革的规律性认识1古代历史上的社会改革,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指政府制定明确的改革措施而推行的,如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等;从广义上讲,凡是统治阶级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政策的调整,都称得上改革。2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改革的目的一般是富国强兵、壮大势力、挽救危机、巩固统治、适应形势等;改革内容基本上都涉及政治制度、土地分配、赋税征收、荒地开垦、水利兴修、发展军力和废除旧俗等方面。3改革的结局一般有三种情况,或取得完全成功、或彻底失败、或取得一些成效但最终失败。4社会改革对改革者有特殊的要求。要有雄才大略、远见卓识;要意志坚强、雷厉风行;要讲究策略、灵活多变。5那些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顺应人民愿望的改革,推动着社会前进和历史发展。反之,则阻碍历史前进,加剧社会矛盾。6改革是社会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的重新分配,必然涉及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此,改革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甚至充满了尖锐激烈的斗争与流血冲突。一、王安石变法和“庆历新政”的比较“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相同点背景社会危机严重:政治危机、财政危机、边患危机目的巩固统治,挽救危机结果旧势力强烈反对,以失败告终性质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不同点中心整顿吏治理财措施政治为主理财、军事、取士等影响对缓和社会矛盾起了一定作用,但时间短,作用不大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局面程度局部全面二、王安石变法与商鞅变法的异同相同点直接目的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变法方式变法都得到了王权的支持变法阻力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变法者的个人命运基本相同变法实质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不同点背景不同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根本目的不同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性质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例题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材料二(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王安石)今人才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一请回答:(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题意审读1审材料信息:从材料一可以了解到范仲淹的主张是“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从材料二可以了解到苏轼的主张是重视诗赋,王安石主张要知道“世事”,司马光赞同用经义论策。2审题目要求: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概括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的主张;第(2)问指出司马光指责王安石“以一家私学”的含义,并分析其影响,主要从消极方面作答;第(3)问,结合王安石选拔人才与变法的关系作答。3回扣教材:王安石变法中关于用人制度、科举制度方面的改革措施。规范解答(1)范仲淹:主张考经邦济国之术;苏轼:主张考诗赋;王安石:主张考经义(时务策);司马光:主张考经义、论、策。(2)统一编纂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教科书(主持编纂三经新义作为统一的教科书和考试依据);影响:禁锢了思想自由;进一步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3)统一思想;为改革培养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