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00736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课标要求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一、“人是万物的尺度”1历史背景(1)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2)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2智者学派(1)研究领域: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2)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3)主要观点智者学派特别强调人的价值,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智者学派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4)历史意义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误区警示智者学派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但并不怀疑和否定神的存在,而且还借助古希腊的神话传说进行人文思想的宣传。二、“美德即知识”1社会背景(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2)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3)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2思想主张(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2)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自于知识,即“美德即知识”的思想。(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3历史意义: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知识点拨苏格拉底并不否定“人是万物的尺度”,他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其目的在于要求人们在重视道德的修养中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他不仅没有否定“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而且对这一观点进行完善和发展,进一步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1柏拉图(1)著作:理想国。(2)主张: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3)评价:柏拉图的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亚里士多德(1)地位:古希腊最博学的人。(2)主张: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误区警示古希腊哲学家的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是近代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但不能说标志着人文主义的兴起。主题一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1如何认识“人是万物的尺度”(1)积极意义提倡人性,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这是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2)局限性过分强调个人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2比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1)不同点对待知识上:智:重视知识的实际功效(民主政治演讲)。认为知识是公民参与公共事务、进行演说的基础,知识是谋取“功名”的手段。苏:强调知识和道德的结合,把知识作为“善”的基础和途径,“美德即知识”。善恶观:智:认为世间是非善恶无标准。苏:形成了明确的善的概念,他反对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2)相同点:研究重点由神和自然转向了人类,都重视人的价值,体现了人文精神。3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中蕴涵的人文精神(1)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2)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和“认识你自己”,强调知识、美德作为个人存在价值的重要内涵。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普罗泰格拉材料二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知道的越多,才知道的越少。苏格拉底(1)材料一、二显示普罗泰格拉和苏格拉底思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答案同:都把人类社会作为研究主体;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异:智者学派否定一切对人的约束,认为个人所有的需要都是正确的;强调个人自由,忽视社会道德。苏格拉底强调个人的要求必须满足一定的道德规范,强调“知德合一”。材料三有一个栖息于山林的隐士同一头熊成为极要好的朋友。有一天,隐士在林间睡着了,他的熊朋友坐在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驱赶着蚊蝇。这时有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的头上叮咬,任凭熊怎样驱赶也不肯离去,熊被激怒了,它拿起一块大石头想狠狠惩罚这只苍蝇。当这只苍蝇再一次落在隐士的头上时,熊高高举起了石头,狠狠地向这只苍蝇砸下去寓言故事熊和隐士(2)结合材料三的寓言故事谈谈你对知识与美德的认识。答案这则寓言说明了“美德即知识”“无知即邪恶”的含义。熊本来是出于好意帮助朋友,却由于无知,酿成了恶果。这件事说明了知识的重要性。(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文精神的理解。答案人文精神是文明人、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关心人,强调人的价值作用,尤其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人文精神的获得,主要靠涵养、知识。联系必修一“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课,理解“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主题二东西方先哲们思想的共性和差异1中国孔孟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异同(1)相同点: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都强调道德的作用。(2)不同点: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如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古希腊思想家们则强调“个体”的人;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2造成古代东西方思想异同的历史原因(1)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发展。(2)中国:中国正处于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材料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要统治男子生来就是上等的,女子则是下等的,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1)根据材料,归纳东西方这两位思想家的共同观点。答案亚里士多德和孟子都主张人生来就分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2)为什么在这些问题上的观点竟如此相似?请你从人物所处的时代特征和代表的阶级利益分析原因。答案他们都生活在各自国家奴隶制走向衰落时期,都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代表着奴隶主贵族的利益。(3)从中你如何感悟人类社会发展的共性与特性?答案唯物史观认为,一定时期的文化是该时期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东西方思想家在这些问题上的观点竟如此相似就是一个例证。因此,探究文化现象一定要深入分析当时的政治和经济条件,才能真正揭示文化现象发生的社会根源。正因为如此,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才有许多共性与特性。表格法理解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异同孔子苏格拉底不同点目的为奴隶制度服务,恢复周礼挽救世风日下的雅典民主政治主张核心为“仁”,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张为政以德的民本思想;强调“礼”,压抑人性;注重人的社会性;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美德即知识”;崇尚人性自由;强调人,反对神,主张个性解放和个人价值;“善是人的内在灵魂”影响开创了儒家学说,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基础崇尚知识和自由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相同点强调道德和知识的作用;都主张追求个人的善;追求个人品性的修养1下列两幅图片反映了古希腊神话的主要特点。这一特点突出表明了()图一古希腊主神宙斯图二古希腊神话的诸神雕塑A古希腊人对神的敬畏和崇拜B古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色彩C古希腊哲学家主要研究“神”的本质D古希腊城邦制度的高度发达答案B解析观察图片可以得出古希腊神话的突出特点是众神的人格化,它折射出古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色彩。故正确答案为B。2智者运动是西方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智者学派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自然环境对雅典的影响B知识与美德的关系C雅典工商业的发展方向D人在社会中的作用答案D解析智者学派把人和人类社会作为探究的主题,从而被称为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西方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3古希腊智者学派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个观点蕴含的文化精神是()A蒙昧主义B人文主义C理想主义D现实主义答案B解析古希腊的先哲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洞察宇宙,探索人生,在他们的思想中蕴涵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本题选B项。A、C、D三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4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源于知识,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家是()A苏格拉底B普罗泰格拉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答案A解析苏格拉底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自于知识,最高的知识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美德就是关于善的知识,于是他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5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学者是()A泰勒斯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答案D解析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里士多德强调人在自然界中是最高级的,故D项正确。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普罗泰格拉的一个著名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智者学派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伦理规范等,热衷于探讨政治和法律问题。奴隶制不合人性,追求所有人“平等”。角色教师,任务培养公私兼顾、能言善辩的好公民,目的参与雅典的民主政治。以上材料出自岳麓版、人教版和人民版教科书内容材料二苏格拉底以自知无知为自豪,提出:知识即美德;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知道的越多,才知道的越少。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分别概括归纳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问题所关注的侧重点。(2)概括指出材料二中体现的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3)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价值观点产生的社会根源是什么?答案(1)人的价值、作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平等;对人的教育。(2)崇尚知识。(3)希腊民主政治的需求。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方哲学的源头希腊哲学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和表现。解答此题第(1)、(2)问首先要阅读材料,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然后根据信息进行归纳、概括。第(3)问根据题目的设问,结合所学回答即可。基础巩固1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主张()A否定了教皇的权威B确立了民主原则C彰显了道德的价值D树立了人的尊严答案D解析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故D项正确。A项是宗教改革的作用;B项是启蒙运动的内容;C项是苏格拉底主张的意义。2“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上述材料说明了()A人是万物的尺度B美德即知识C认识你自己D人人生而平等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万物取决于人的感觉,这符合普罗泰格拉的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3在古代雅典,不少人对以“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核心观点的智者学派持反对态度,他们最有可能担心智者学派的活动会()A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B引发外族的入侵和奴役C导致雅典人口的流失D危及社会的秩序和道德答案D解析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想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使人们担心这一思想会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4古希腊一位哲人说:“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这位哲人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普罗泰格拉答案C解析“认识你自己”,这是苏格拉底的主张,其含义与“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相似,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认识世界;只有左右自己,才能左右世界,故选C项。5“德行/住在难以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掩护/肉眼凡胎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观点与之相近的是()A反对迷信B人是万物的尺度C强调自由D知识即美德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德行”“求知”等信息可知D项符合题意。6关于柏拉图的表述,正确的是()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认为“贤人”应做统治者认为武士们应保家卫国认为农民和手工业者应负责生产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ABCD答案A解析柏拉图作为苏格拉底的学生,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故正确;是柏拉图理想国中的观点,故也正确;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故排除。能力提升7古代希腊对人性的探索由“人是万物的尺度”,发展到“美德即知识”,体现了()A进一步强调人的价值B赞美人的智慧与力量C判断是非善恶的依据发生了根本变化D由强调感性到强调理性答案D解析题干两个思想都是人文主义的体现,都强调人的价值,A项“进一步”说法错误;赞美人的智慧与力量应仅是苏格拉底,并没有准确、全面地说明题干两个时期人文主义的发展阶段,B项排除;C项“根本变化”说法错误;依据题干解读可知,题干两种思想反映的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两个不同层次,即由感性到理性,D项正确。8东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正是孔子死后十年,因此有人将他说成是孔子在西方的再生。两人思想的最大相同之处是()A反对君主制B主张民主C强调知识和道德的作用D维护君主权威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强调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体恤民情,重视道德的力量;而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强调知识和道德的作用,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不符合孔子,D项不符合苏格拉底,排除此三项。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天赋最优良的、精力最旺盛的、最可能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经过教育而学会了他们应当怎样做人的话,就能成为最优良、最有用的人。如果没有受过教育而不学无术的话,那他们就会成为最不好、最有害的人。苏格拉底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朝时期的教育状况。这种教育的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苏格拉底怎样的教育思想?这种思想与材料一中反映的教育思想有何区别?答案(1)状况: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太学设立;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在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目的:实现思想统一,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君主专制。(2)思想:教育可以让人认识自己的美德。区别:苏格拉底的教育观是为了实现人的自我价值,材料一的思想是为统治者服务。解析第(1)问中的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兴太学,置明师”“郡守、县令,民之师帅”回答;第二小问,结合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目的回答,注意将答案进行升华。第(2)问中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提炼思想;第二小问据材料二中强调的是个人的作用体现与材料一中体现的是“数考问以尽其材”回答。学思之窗提示(1)积极意义是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人的权威,否定将神的意志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体现了西方人文主义的本质。(2)局限性是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真正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道德。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提示(1)相同点:以人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2)不同点背景不同:智者学派和雅典的民主政治高峰相伴;苏格拉底时期雅典政局动荡。内容不同:在普罗泰格拉那里,人还只是个体感性的人;而在苏格拉底那里,人则成了具有普遍性的理性思维的人。即在“人是万物的尺度”中人对自己的认识仍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而在“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中人对自己的认识则已经具有了理性认识的含义。影响不同:普罗泰格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以他为代表的智者运动被看做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而苏格拉底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与18世纪的启蒙思想极为相似,因此可以把他看做是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二、学习延伸提示孟子提出人们应该以爱人之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且人应当具备良好的美德,具有是非观念和羞恶之心。这一论点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有某些相似之处,苏格拉底也强调人应该具备美德,认为人的内心都是向善的,倡导“知德合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