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3.陈奂生上城名师说课 大纲人教版第四册.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00570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3.陈奂生上城名师说课 大纲人教版第四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3.陈奂生上城名师说课 大纲人教版第四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3.陈奂生上城名师说课 大纲人教版第四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3.陈奂生上城名师说课 大纲人教版第四册 名师说课 教 材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改革开放首先在农村展开,党的农村政策使农民们渐渐地富裕起来。新时期的农民在物质生活刚刚得到改善以后,也开始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就在这一过程中,长期以来在他们身上积淀的自私狭隘和落后愚昧更为明显地暴露了出来,一方面是摆脱贫苦后的喜悦,一方面是新的追求中的尴尬。陈奂生上城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 这篇小说是以陈奂生为主人公的系列小说“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和陈奂生包产中的一篇,作者通过这部系列短篇,展示了广阔的农村生活背景,描写了一代农民的历史命运与内心世界,概括了农村的现实生活和农民的灵魂深处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 全文共有三节。第一节:写陈奂生上城卖油绳,同时展现了农民摆脱了残酷的饥饿,过上了温饱的日子,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兴奋心情。第二节:写陈奂生在车站卖油绳感冒的情景。第三节:写陈奂生住招待所高级房间后的行为和心理,慨叹农民还没有从因袭的重负中解脱出来。 教 法1.重点赏析法:以心理描写为欣赏重点,挑几段文字,赏析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肖像和景物揭示人物心理的方法。2.主旨探讨法:可列举关于本文主旨的几种说法,在争论探讨中确立本文主旨。3.比较阅读法:与项链比较,归纳两文在心理描写上的不同点。板书设计陈奂生 基础整理1.字音认读(1)重点字音簇新() 喷嚏( ) 尴尬( ) 打烊() 砧板() 爿()晏() 笃() 惬意()(2)多音字2.字形辨识3.词语积累 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不翼而飞:没有翅膀也能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形容传播迅速。 款款:缓慢的样子。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涵养:能控制情绪的修养功夫。积蓄并保持(水分)。 冷若冰霜:形容人不热情,不温和。形容态度严肃,使人不易接近。4.词语辨析 宽裕宽余 相同点:都是形容词,有“宽绰”的意思。不同点:“宽裕”指经济上宽绰富裕,如“新政策颁布以后,这里的农民逐渐宽裕起来了”。“宽余”:一般指抽象事物,表示宽阔舒畅,如“今日得宽余”;同“宽裕”。 渴望可望 二者都有“希望”的意思。不同点:“渴望”指迫切地希望。“可望”指有希望。5.文学常识 高晓声 1928年生,江苏武进人。50年代开始创作,已出版李顺大造屋七九小说集高晓声八小说集高晓声八一小说集陈奂生觅新娘没有来等小说集与长篇小说青天在上陈奂生上城出国记。高晓声擅长描写农村生活。陈奂生系列小说(包括“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陈奂生战术种田大户陈奂生出国等)反映了农民陈奂生的人生历程。从这个人物身上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农村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和广大农民艰难行进的身影。 重难突破 1.暗示就是在某一情节内容出现之前先有一定的伏笔和提示,这是表现人物的常用方法之一。 “无巧不成书。”巧合是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的常见方法之一。 这篇小说质朴自然,但有巧妙的情节设计,试分析作品暗示和巧合的写作技巧。 第一部分说陈奂生“今年好像变娇了,上两趟寒流来,就缩头缩颈,伤风打喷嚏”,因此非买一顶帽子不可。第二部分写他没有赶在商店打烊之前买到帽子,“心情不挺愉快,一路走来,便觉得头上凉嗖嗖”。这两处都为他的感冒作了铺垫。第一部分末尾的那句话,“他总想,要是能碰到一件大家都不曾经过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听就好了,就神气了”,也是一种暗示,暗示了这次上城将有奇迹出现,他将住进招待所的高级房间,他将得到令别人对他刮目相看的“说话”的材料。 小说中有多种巧妙的情节设计。其中陈奂生碰到吴书记便是一个巧合。如果不是巧遇吴书记,也便不会有住招待所的经历,也就无法使陈奂生得到一种精神的满足了。巧中之巧的是,吴书记在他们大队蹲过点,还到陈奂生家中吃过饭,不然的话,即使吴书记见到陈奂生也不会认得,当然也就不会发生送他住招待所的事了。2.小说结尾含意丰富而深刻,令人拍案叫绝,对其结尾的意义应如何理解? 其一,陈奂生的想法、做法与其“前辈”阿Q是相同的。但阿Q的“精神胜利法”不过是“自欺”罢了,而陈奂生不仅“自欺”,而且“欺人”。更为可悲的是,被“欺”之“人”居然买他的账!其二,令人尊敬的事不是发明和制造汽车,设计和修建房子,而是坐小汽车和住高级房间。这真是咄咄怪事。其三,揭示了农民意识深处的封建等级观念及农村社会的落后。其四,和项链的结尾一样,既让人大出意料之外,又点点都在情理之中,符合情节发展的逻辑 3.陈奂生身上的进取心和落后面,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有什么关系?讨论并理解小说的主题。陈奂生的进取心是跟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的崭新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的。农村改革解放了生产力,陈奂生这个昔日的“漏斗户主”翻身了,他充满喜悦心情,也萌生了进取心,对精神生活也开始有了追求。 另一方面,陈奂生身上的封建等级观念和落后愚昧心理,在他周围的农村干部和农民身上同样存在。因为陈奂生坐过县委书记的汽车,住过五元一夜的高级房间,人们马上对他友好、羡慕、尊重。可见,这样的社会环境是陈奂生的落后面的生存土壤。 小说描写了新时期的农民在物质生活得到改善以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追求过程中的喜悦、苦恼和尴尬,表现了作者对新时期的农民终于前进的高兴和还没有从因袭的重负中解脱出来的慨叹。4.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不注重人物外部特征的描写,不注重那些围绕人物发生的事件,而是通过细致的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怎样理解小说以心理描写为主的艺术特点? 这种心理描写可以让主人公向读者展示自己的心灵世界。例如陈奂生进城归来的一段心理描写,就把他的“精神胜利法”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作者塑造人物的笔调冷峻幽默。“出了五元钱呢”,陈奂生结账后反复多次的这句自白,更是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人物质朴而又褊狭的心理。 作品结合情节的发展,结合人物的行为描写心理,心理描写又推动情节发展。例如对陈奂生付过房钱,再进房间,有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每个行为为什么这样做,又都有心理描写,这些描写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也解剖了人物的灵魂。 典题链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他到城里去干啥?他到城里去做买卖。稻子收好了,麦垅种完了,公粮余粮卖掉了,口粮柴草分到了,乘这个空当,出门活动活动,赚几个活钱买零碎。自由市场开放了,他又不投机倒把,卖一点农副产品,冠冕堂皇。 他去卖什么?卖油绳。自家的面粉,自家的油,自己动手做成的。今天做好今天卖,格啦嘣脆,又香又酥,比店里的新鲜,比店里的好吃,这旅行包里装的尽是它;还用小塑料袋包装好,有五根一袋的,有十根一袋的,又好看,又干净。一共六斤,卖完了,稳赚三元钱。 赚了钱打算干什么?打算买一顶簇新的、刮刮叫的帽子。说真话,从三岁以后,四十五年来,没买过帽子。解放前是穷,买不起;解放后是正当青年,用不着;“文化大革命”以来,肚子吃不饱,顾不上穿戴,虽说年纪越来越大,渐渐地,也怕脑后风了。正在无可奈何,恰巧有人送了他一顶“漏斗户主”帽,也就只得戴上,横竖不要钱。1978年决分以后,帽子不翼而飞,当时只觉得头上轻松,竟不曾想到冷。今年好像变娇了,上两趟寒流来,就缩头缩颈,伤风打喷嚏,日子不好过,非买一顶帽子不行。好在这也不是大事情,现在活路大,这几个钱,上一趟城就赚到了。1.“冠冕堂皇”在文中是指什么?解析:“冠冕堂皇”本义是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用在文中是指陈奂生卖一点农副产品是光明正大的意思。参考答案:在本文中它是指正大光明的意思。2.第三段交代了怎样的社会环境 解析:分析概括时注意第三段中一些明显的字眼,如“从三岁以后,四十五年来”“解放前”“解放后”“文化大革命以来”“1978年决分以后”等。参考答案:用陈奂生的经历,反映社会环境的变化。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发展市场经济,农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民的生活开始好起来。 3.第一段、第二段揭示人物心理的方法有什么特点? 解析:第一段先设问“他到城里去干啥?”然后回答,接着用第三人称的口气展开说明。第二段也是这种形式。参考答案:用设问句,一问一答,然后解释陈奂生行为的原因。 本课小结寓土于洋、寓庄于谐的写作风格 作者已形成了他所特有的艺术风格寓土于洋、寓庄于谐。关于前者,作家王蒙曾有很好的说明:“高晓声作品的特点是语言、生活都很土,但手法结构却很洋,寓土于洋。”(在探索的道路上)这里,所谓的“土”,是指传统。中国的传统小说非常强调情节,往往以情节结构写小说。陈奂生上城就是如此:从上城卖油绳,病倒在车站,直至住进招待所,飘然回村来,其情节线索非常清晰。同时,又有着一条同样清晰的心理线索:先“自卑”“总觉得比别人矮一头”,又“惶惑”享受到了从未梦想过的招待所的“高级”待遇,再“懊丧”毕竟为此“把油绳的利润搞光,连本钱也蚀掉一块多”,最终却是“得意”因为“从此以后,陈奂生的身份显著提高了”。这里,用心理结构写小说,又分明很洋,带有西方现代派的特色。而“土”与“洋”的结合,一方面使小说好看,符合中国读者喜读故事的审美趣味;另一方面,也使作者的立意得到很好的表现,丰富了作品的内涵。 高晓声的创作被称为“苦涩的现实主义”,他的作品语言也明显表现出一种苦涩的幽默色彩。这主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寓庄于谐。如作品开头关于“帽子”的一段叙述,寥寥数笔勾勒了陈奂生的一生经历,但这样严肃的人生却用了一种诙谐、幽默的语言。又如陈奂生交了心肝肉痛的五元钱,这五元钱足以衡量出陈奂生人生的无价值,作者却同样使用了诙谐的幽默语言。另一种是寓涩于笑。如陈奂生无缘无故花掉了五元钱(这相当于他七天多的工分钱),他不怪自己的劳动不值钱,也不怪“好心的官僚主义者”吴书记,却怪去怪来“只怪自己没有买帽子”,怪自己的“这种骨头不该在那种床上躺尸”。高晓声曾说:解剖了陈奂生也就解剖了我自己,可见他心里是十分苦涩的。但对此苦涩却使用一种幽默的语言,这就使其语言出现了这种苦涩的幽默。这两种幽默又时常交织在一起,如作品的最后一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