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3.14《诗经两首》优化全解 粤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00384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3.14《诗经两首》优化全解 粤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3.14《诗经两首》优化全解 粤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3.14《诗经两首》优化全解 粤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3.14诗经两首优化全解 粤教版必修1一览众山小1整体感知静女描写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极富生活情趣的情景,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少女和一个憨厚、痴情的少年的形象。人物的心理活动描绘的非常细腻、传神,善于抓住人物的感情变化。男青年在约会之初,姑娘“爱而不见”,因而他“搔首踟蹰”,非常焦虑;到后来两人见面后,姑娘赠以礼物,他又“说怿女美”,爱不释手。这一喜一忧的对比,表现了男女青年之间真挚的爱情。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的手法。全诗分六章,每章十句。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作者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2.学法指导诗经因距今时代久远(近三千年) 加之某些词句的理解历来有分歧,今天阅读理解起来在语言方面困难较大。我们在学习中首先要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预习课文,把握大意;然后再在听取老师讲解的基础之上反复熟读课文直至背诵,透彻理解。学习的重点不必放在字词句的逐一解释上(但某些古汉语常用的实词、虚词和至今仍在沿用的词语、成语一定要掌握);重点应是学习掌握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所刻划的人物形象,所运用的赋、比、兴手法以及章法结构和停顿节奏等的艺术意味和艺术效果,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静女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爱情诗,学习该诗要注意理解男女之间的深情和表达这种感情的方式。氓是一首著名的弃妇感伤诗,人物形象鲜明,学习中要能分析诗中男女主人的形象性格,要能理解中诗中六章内容的有机联系和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庖丁巧解牛1.文题解读静女选自诗经邶风,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它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的口吻描写了与恋人约会的情景,描绘了“我”见到恋人前后的不同心情。全诗 12 句,分为三章,每章 4 句。氓选自诗经卫风,是“卫风”中最长的一首民歌,也是诗经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弃妇诗。它是一首叙事诗,全诗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描述了一个妇女被丈夫遗弃后,回忆当初恋爱、结婚的经过以及婚后的遭遇,诉说了自己对不幸婚姻的痛苦、悔恨之情。全诗共 60 句,分为六章,每章 10 句。2.走近作者诗经概述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为诗三百。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后人经常把它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按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3.背景纵览诗经里的作品多方面地描写了现实生活,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表现了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它们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其中有许多诗密切地联系着政治,针砭了社会。有些关于下层的反剥削、反压迫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中更本质的现象。这种现实主义精神被后人所重视并产生了巨大影响。字词梳理1.通假字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爱”通“薆”,隐藏,遮掩。“见”通“现”,出现。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说”通“悦”,喜爱。“女”通“汝”,你。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归”通“馈”,赠送。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匪”通“非”。“女”通“汝”,指荑草。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2.词类活用(1)数词用作动词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二三”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2)虚词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其”助词,作形容词的词尾,没有实义。彤管有炜,说怿女美“有”助词,作形容词的词头,没有实义。言归于好“言”助词作动词词头,没有实义。3.成语积累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奋辛劳。信誓旦旦:指誓言诚恳可信。4.课文详解静 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文雅的姑娘多么漂亮,在城角僻静的地方等我。你藏在哪里,怎么不让我瞧见,弄得我抓挠头发犹豫彷徨。静:同“靖”,文雅和善。其:程度副词,多么。姝(sh):美丽。俟(s):等候。城隅:城角幽僻的地方。爱:同“薆”,隐藏。见:通“现”,出现。搔首:抓挠头发。踟蹰:徘徊并四处张望的样子。第一章,描写男女恋人约会的场景。“静女其姝,候我于城隅”,点明了约会的地点与人物。与“我”约会的是一位文雅而美丽的姑娘,这从“静”、“姝”两字可以看出。约会的地点是“城隅”:城墙上的角楼(一说是城墙边的角落)。请注意:诗经时代的“城”,不是城市,而是城墙。但“我”如约赶到的时候,她却故意躲藏起来不出现(一说是故意躲藏起来不让看见)。爱,通“薆”,扬雄方言:“薆,谓薆蔽也。”急得“我”抓耳搔首,徘徊不停。“搔首踟蹰”四字,把“我”的憨厚、真诚以及未见恋人的焦灼、忧虑的心情十分逼真地表现了出来,表达了“我”对“静女”的爱慕和思念之深。这一章中“静女”尚未露面,但从她“爱而不见”的故意逗人的表现,可以想象她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情态。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文雅的姑娘多么的美好,(曾经)赠送给我一支红色的管箫。这支红色的箫颜色亮丽,漂亮的管乐器真让我喜爱。娈(lun):美好。贻:赠送。彤管:红色的管状的草,也指红色的箫笛一类的乐器。炜(wi):红而有光的样子。说:同“悦”, 和“怿”一样,都是喜爱的意思。女:同“汝”,你,这里指彤管。第二章,描写男女恋人见面后的情景。“静女”与“我”见面后,文雅而美好的姑娘送给“我”一支红色的管箫(一说是红色的茅草),红色的管箫鲜明有光,令“我”非常喜爱,陶醉其中。“我”表面上是赞叹管箫之美,实际上是赞叹“静女”之美。这表现了“我”对“静女”的爱恋。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你赠送给我从郊外采来的白茅草,(那白茅草)确实美得出奇。不是你(茅草)有多么美丽,(而是因为它是)美人赠送给我的。牧:郊外的田野。归:通“馈”,赠送。荑(t):初生的茅草。古时有赠白茅草以示爱恋、婚姻的习俗。洵(xn):确实。异:奇异。女:通“汝”,这里指代白茅草。美人:指静女。第三章,继续描写两人见面后的情景。“静女”又赠给“我”一束从野外放牧的地方采来的茅草,那茅草的确又美丽又稀奇。但是“我”感到:不是茅草有多么美丽,而是因为它是“静女”赠送的,所以才显得特别珍贵。小伙子反复端详这一根草,越看越爱。因为他觉得,这根草包含了姑娘的柔情蜜意!这是一种典型的爱屋及乌的心理。它生动地传达出热恋中人特有的欣喜与幸福。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那个男子忠厚老实,拿着布匹来换蚕丝。其实并不是真的来换蚕丝,而是到我这里来商量婚事的。送你渡过淇水,直到顿丘。不是我故意拖延婚期,而是你没有好媒人呀。请你不要生气,就把秋天订为我们的婚期吧。氓(mn):平民,这里指男子。蚩蚩(ch ch):忠厚的样子。匪:同“非”,不是。贸:交换财物,交易。即:靠近,到我这里来。谋:商量,计议。这里指商议婚事。子:你,古代男子的通称。上文“氓”、下文“士”均指“那个人”。愆(in)期:耽误时间,拖延期限。将(qing):愿,请。无,不要。以为:把当作。第一章,写女子对定情的回忆。当初男子满面笑容(一说是忠厚的样子),“抱布贸丝”来做买卖。其实,男子“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男子并不是来做买卖,而是借着做买卖前来找她商量婚事。但因“子无良媒”,没有明媒正娶,只好“秋以为期”,把秋天定为婚期。女子还“送子涉淇,至于顿丘”,送男子渡过淇水,到达顿丘。这表明女子遵循礼教,温柔多情。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登上那倒塌的墙垣,遥望那复关。没有看见复关,我的眼泪簌簌不断地掉下来。终于看见了复关,我就有说有笑。你用龟板、蓍草占卦,没有不吉利的预兆。你用车来接我,我带上财物嫁给你。乘(chn):登上。垝垣(u yun):破墙。垝,毁坏,倒塌。复关:卫国的地名,第一个指地点,第二个、第三个均指住在复关的那个人。泣:低声地哭。涕:泪。涟涟:泪流不断的样子。载载:一边一边。尔:代词,你。卜:用龟甲占卜。古代用火烧龟板,看龟板上的裂纹,来推断祸福。筮(sh):用蓍(sh)草的茎占卦。体:占卜的卦兆。咎(ji):灾祸。贿:财物,指嫁妆。第二章,女子对出嫁情景的回忆。婚期确定后,女子天天登上残墙,“以望复关”,盼望情郎快点到来。望不见情郎,她就“泣涕涟涟”,流泪不断;见了情郎,她就“载笑载言”,又说又笑。这写出女子的天真、诚挚和对情人的一片深情。接着,经过占卦,预兆顺利。男子用车接她,把她的嫁妆搬走。两人结为夫妻。第一、二章是女子对往日的甜蜜回忆,体现了女子的缠绵情深。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树没有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新鲜润泽。唉,斑鸠呀,不要贪吃桑葚;唉,姑娘啊,不要同男子迷恋爱情。男子沉溺于爱情之中,还可以摆脱;姑娘沉溺于爱情之中,就无法摆脱了。之:助词,不译。其:代词,指代桑树。沃若:润泽。比喻情意正浓。于(x)嗟:叹息。于,通“吁”。鸠:鸟名,斑鸠。兮: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无:同“勿”,不要。桑葚(shn):桑树结的果实。士:古代对男子的通称。耽(dn):迷恋。说(tu):通“脱”,解脱。第三章,是女子对婚后生活的追忆,表白自己内心的悲苦。她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为喻,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得出了痛苦的经验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这是她悔恨怨怒的强烈感情的迸发。她认为:作为女子,不能沉溺于男女情爱之中。她从切身的体验中,认识到那个社会里的妇女和男子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她希望年轻的姑娘要以她为鉴,吸取教训。以“桑叶”“斑鸠”等自然现象引出感情生活。(这是“兴”)同时,以“桑”设喻,“其叶沃若”喻女子年轻貌美;以“鸠”“无食桑葚”喻女子不要对男子过分迷恋。(这是“比”)这是“比兴”手法。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帏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桑树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纷纷掉落下来。自从我嫁到你家后,多年来一直忍受着贫苦的生活。淇水波涛滚滚,浪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我又没有什么差错,但男子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男子的爱情没有标准,总是三心二意。陨(yn):落、掉。徂(c):往,到。三岁:多年来,不是确指。食贫:过贫苦生活。汤汤(shn shn):形容水大。渐(jin):溅湿、浸湿。帏裳:车围子,即车四周的帐幔。爽:差错。贰其行:行为差。罔:无。极:准则。二三:三心二意,不专一。德:心意,情意。第四章,写女子回忆被弃的过程。指出婚姻不幸的根源是男子变心。“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女子年老色衰,遭人遗弃。这里,桑叶“其黄而陨”喻女子年长色衰。又是比兴手法。 “以洪水”起兴,引出女子被弃送回娘家的悲惨遭遇,表现女子内心惊涛骇浪般的痛苦。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她自豪地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而以无比怨愤的心情,痛斥那个男子的负义行为。第三、四章是全诗的主旨,表明了女子对不幸婚姻的痛心疾首。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多年来作为你的妻子,家中的劳苦活没有不干的。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的。(你的心愿)已经满足了,就逐渐对我凶狠起来了。我的兄弟不了解(我的处境),都讥笑我啊。静下来想想,只能独自悲伤。为(wi):作为。靡:没有。室劳:以家务为劳累,意思是在家里勤劳干活。夙兴:早起。夜寐:晚睡。朝:一朝,即一天。言:语助词,无义。既:副词,已经。遂:顺心,满足。暴:暴虐。知:动词,了解。咥(x):讥笑的样子。躬:自身。悼:伤心。第五章,描写女子婚后的辛劳和所受的虐待,哭诉男子的无情无义。“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这表明她是一位勤劳持家的贤妻。但是,“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心愿已经实现了,丈夫就对妻子施暴了。更令她伤心的是:她被遗弃回娘家,家中兄弟也不同情她,而是“咥其笑矣”,对她讥笑。她得不到家人的理解,这真是“躬自悼矣”,令她独自悲伤。这些描述,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所造成的种种不平等的状况。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原想与你白头到老,但相伴到老将会使我怨恨。淇水再宽总也有个岸,低湿的地方再大也总有个边。(回想我们)少年时一起愉快地玩耍,尽情地说笑。誓言真挚诚恳,没有想到你会变心。你违背誓言,不念旧情,那就让这份爱情了结了吧!及:与,同。隰(x):低湿的地方。泮(pn):通“畔”,边岸。总角:古代男女未成年时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指代少年时代。宴:欢聚,或指小孩子做游戏。晏晏:欢乐、和悦的样子。信誓:盟誓,真诚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反:违反,变心。是:这,指代誓言。已:停止,了结,这里指终止爱情。焉哉:语气词连用,相当于“了吧”。第六章,描写女子的被遗弃及其坚强性格。尽管当初原想“及尔偕老”,尽管少年时代曾“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但是,男子“老使我怨”,又“不思其反”,遗弃结发之妻,令人产生怨恨。既然如此,那么这场婚姻就“亦已焉哉”,让它就此了结吧。这表现了她与那个男子在思想感情感情上的彻底决裂,表达了她对那个社会的强烈控诉。第五、六章是女子满怀哀怨的哭诉,表明了对负心男子的决绝。这首叙事诗情节完整,层次分明:第一章写定婚,第二章写结婚,第三章写所得教训,第四章写被遗弃,第五章写受虐待,第六章写与男子决绝。全诗大体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采取概括叙述与细节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把女主人公恨与悔的感情熔融于叙事、议论之中,全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这对后世的诗歌创作有很大的影响。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加强了情感表达的形象性。其中,有女主人公婚前与婚后的对比:婚前,“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在笑载言”,这表明“我”作为一个纯真、热情的少女,对爱情和幸福充满了渴望。婚后,“于嗟女兮,无与士耽”,“静言思之,躬自悼矣”,作为人妻,却遭遗弃,既后悔又令人伤心。当初的渴望变成了失望,对比强烈。也有“氓”婚前与婚后的对比:婚前,“氓之蚩蚩”,对人一副笑嘻嘻的样子。婚后,“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心愿已经实现了,就对妻子施暴了。婚前婚后,判若两人。也有“我”与“氓”对爱情态度的对比:“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些对比,鲜明生动,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形象概要静女女子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男子憨厚、痴情氓女子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男子婚前忠厚老实,婚后背信弃义、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结构巧解静 女第一章,期盼约会:俟于城隅不见人。(青年之急)第二章,爱人赠物:贻我彤管思情人。(青年之恋)第三章,再写赠物:爱屋及乌重归荑。(青年之诚)6.写作特色1.诗经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氓中第三、四章用了兴的手法。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2.氓中完美的形象塑造氓中女主人公恋爱时热情、温柔,对美好生活充满了憧憬和渴望,并敢于追求婚姻自由;同时也体现了男子的忠厚老实。结婚后,经过婚姻生活的考验,女子更是勤劳,任劳任怨;而男子则好逸恶劳,不念旧情。婚变后,女子一反常态,决然分手,表现了自己的坚强和勇敢,也更显示了男子的背信弃义、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的本性。故事完整,两个人物形象塑造得丰满而完美。7.主旨探究静女写一对青年男女相爱、约会、赠送情物的情景,表现存在于青年男女之中的大胆而挚热的情爱。全诗以男子的口吻写出,生动地描绘了他们约会的全过程。诗歌通过戏剧化的情节,特别是生动的细节描写,把女青年的顽皮、活泼,男青年焦急、忠厚和淳朴等表现出来了。氓是一首叙事诗。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作者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8.练习解析一、静女诗中的“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表达了男主人公怎样的感情?解析:诗句的理解要联系整首诗去分析。要抓住诗歌的意象,挖掘它在特定环境中的含义,也就是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它的意义。参考答案:“自牧归荑,洵美且异”是说女子又从牧场带回来的一支荑草赠给了男子,于是那男子进一步夸奖道:这支荑草实在是美得出奇。“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原来并不是这支草本身有什么不同,而是因为它是美人所赠,所以爱屋及乌,由此为小草平添了一份感情色彩,平常的小草,在他眼里自然而然变得美不胜收了。正如朱熹诗集传:“言静女又赠我荑草。而其荑亦美且异,然非此荑之为美也,特以美人所赠,故其物亦美耳。”二、比、兴是诗经常用的艺术技巧。比,就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现代所说的“比喻”;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请找出氓诗中比兴句,分析它们的作用。解析:分析用兴的艺术效果,要激发联想,联系诗歌的思想内容。参考答案:“兴”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用之事。“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诗中皆以桑树起兴,从女主人公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氓中第三、四章用了比兴手法。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诗中皆以桑树起兴,从女主人公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树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则以“戒鸠无食桑葚以兴下句戒女无与士耽也”(诗集传)。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三、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义。解析:文言实词的学习,平时要养成边学边整理的习惯。参考答案:(1).说怿女美(说:喜爱;女:你,这里指代“彤管”)(2)自牧归荑(归:赠送)(3)泣涕涟涟(涕:眼泪)(4)以我贿迁(贿:财务,指嫁妆)2.有些文言实词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使用,意义也没有改变。请仿下面的例子,找出保留加点词意义的当今仍使用的词语。(1)爱而不见 例:图穷而匕首见(出现)(2)来即我谋 可望而不可即(3)以尔车来 尔虞我诈(4)女也不爽 毫发无爽四、背诵这两首诗。略更上一层楼1.人生启迪大概这是我们迄今为止读到的最纯真的情歌之一。少男少女相的幽会,开个天真无邪的玩笑,献上一束真情的野花,把个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天真烂漫勾画得栩栩如生。青春年少,充满活力,生气勃勃,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可言喻、动人心魄的美。两心相许,两情相会,相看不及,相对不厌,物因人美,爱人及物,天空真一片纯净透明碧蓝如洗。从这当中,我们可以见出一个基本的审美原则:单纯的就是美好的,纯洁的就是珍贵的。德国艺术大家温克尔曼曾经赞叹古希腊艺术的魅力在于“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马克思也说,希腊艺术的魅力在于它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而童年一去不复返,因而也是永恒的。少男少女的纯真爱情亦如是。它虽然没有成年人爱情的坚贞和厚重,没有中老年爱情历经沧桑之后的洗练与深沉,却以单纯、天真、无邪而永恒。它同苦难一样,也是我们人生体验中的宝贵财富。当我们人老珠黄、垂垂老矣之时,再来重新咀嚼青春年少的滋味,定会砰然心动,神魂飞扬。爱情无价,青春同样无价,青春年少时的纯情不仅无价,也是唯一和永恒的。2.视野拓展关 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鉴赏提示:这是一首爱情恋歌,描写一位痴情小伙子对心上人朝思暮想的执着追求。本诗语汇丰富,如使用“流”、“采”、“友”等动词,“窈窕”、“参差”等形容词,全诗朗朗上口,韵律和谐悦耳。其中有双声,有叠韵,有“之”字脚的富韵,加上对后世七律、七绝影响最大的首句韵式。雎鸠的阵阵鸣叫诱动了小伙子的痴情,使他独自陶醉在对姑娘的一往深情之中。种种复杂的情感油然而生,渴望与失望交错,兴福与煎熬并存。一位纯情少年热恋中的心态在这里表露得淋漓尽致。成双成对的雎鸠就象恩爱的情侣,看者它们河中小岛上相依相和的融融之景,小伙子的眼光被采荇女吸引。诗人在这里采用了“流”、“采”等词描述小伙子的心里变化的过程。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鉴赏提示: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天天,灼灼其华”。这是为什么呢?无非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实在是写得好。第二,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这很可贵。“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充溢字里行间。第三点,这首诗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一个姑娘,不仅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桃夭篇的写法也很讲究。看似只变换了几个字,反复咏唱,实际上作者是很为用心的。头一章写“花”,二章写“实”,三章写“叶”,利用桃树的三变,表达了三层不同的意思。写花,是形容新娘子的美丽;写实,写叶,不是让读者想得更多更远吗?密密麻麻的桃子,郁郁葱葱的桃叶,真是一派兴旺景象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