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教案1 岳麓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00307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教案1 岳麓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教案1 岳麓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教案1 岳麓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教案1 岳麓版必修2课标要求: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列举“斯大林模式”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课时及类型:1课时、新授课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的简要过程,准确记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等历史概念。2、 能力与方法目标: 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过程中充满了艰难与曲折; 对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有清晰的认识,并从中感悟经济发展与本国国情相适应,要依照客观经济规律指导经济建设; 通过对斯大林时期的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的分析,认识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原因、成就与弊端及其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的深刻影响。3、 价值目标: 通过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的分析,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改革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比较法、讲练结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重点: 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教学难点: 认识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及其在实践中的经济教训。板书设计: 第15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 背景: 内忧国内战争爆发 外患英、法、美、日等国的武装干涉2、 内容: 实行余粮征集制 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取消商品贸易 特点:战时、共产主义 强制劳动3、 评价: 积极: 消极: 二、 新经济政策1、 原因:为了解决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直接原因) 列宁对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新思考(深层原因) 生产关系为适应生产力发展所作的调整(根本原因)2、 内容: 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农业余粮征集制固定的粮食税工业工业国有化有区别地对待大、中、小企业商业取消商品贸易、国家集中分配自由贸易分配强制劳动工资级别制、按劳分配 影响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但超过限度,不利于提高生产者的劳动积极性。找到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工农支持,经济恢复,政权得到巩固。3、 评价:(认识及作用)三、 斯大林时期的经济1、 背景:外: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 内: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制约 斯大林的个人因素2、 主要表现: 实现单一的公有制 实现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3、 评价:教学过程:一、 导课: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怎样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以推动经济的发展,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对此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二、 授课:(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教师讲授 1917年11月,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发动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新生的政权,遭受到巨大的压力。从1918年春天开始,英、美、法、日等国不仅派遣军队进犯苏维埃俄国,还扶持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发动武装叛乱。 针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强大攻势,苏维埃政权一面组建红军,抵抗敌人的进攻,一面在经济领域采取一系列非常措施,以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和人力战胜敌人,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内容: 学生回答 投影显示: 实行余粮征集制 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特点:战时、共产主义 取消商品贸易 强制劳动 教师补充解释: 余粮征集制 征收办法是,由粮食人民委员会确定征收粮食的总数,自上而下地摊派给各产粮区,直至每个农户承担,按固定价格强制向农民征购。事实上,余粮征集制实行过程这,征购的不仅是余粮,连必要的口粮和种子粮也被征集一空。余粮征集制实际上是对农民强制的无偿的一种剥削。 强制劳动 由于当时劳动力缺乏,1918年12月11日公布的劳动义务实施的办法规定,只有完成了一定的义务劳动才取得相应的口粮。同年12月又规定凡年满16岁至50周岁的公民都应该完成义务劳动。不从事劳动者,地方政府有权进行强制。3、评价:学生回答投影显示教师引导学生从内容中举例说明 积极方面:该政策在当时形势下的实施是必要的,且是有效的。它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的财力、物力,按战争的需要进行分配和有效使用,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捍卫了十月革命的成果。 消极方面:该政策使农民负担过重,而且不符合客观价值规律,它挫伤了农民的利益,造成了工农联盟濒于瓦解,也对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不利影响,最终引发了全国范围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实践证明,它作为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一种尝试无疑是失败的,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4、探究: 既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暴露出弊端,为什么还能够得以继续实行呢?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谈论,发表见解,教师参考:由于布尔什维克对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浮于表面的理解;这一政策在战争的过程中非常有效。(二)、新经济政策 1、知识过渡: 列宁在革命成果巩固后,想在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基础上,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设定的“科学社会主义”蓝图,构建取消商品流通,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 但是这个忽视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原理的决定是错误的,这个探索是失败的。这就要求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要重新确立一个新的政策,采取一个向社会主义阶段过渡的新方法。而这个政策必须符合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那么应该确立一个怎样的新政策呢?路在何方?2、背景: 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内战 工人、农民不满 苏俄国民经济频临崩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阶级敌人乘机叛乱 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 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3、原因:教师分析 为了解决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直接原因) 列宁对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新思考(深层原因) 生产关系为适应生产力发展所作的调整(根本原因)4、内容:投影显示 (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比较)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农业余粮征集制固定的粮食税工业工业国有化有区别地对待大、中、小企业商业取消商品贸易、国家集中分配自由贸易分配强制劳动工资级别制、按劳分配 影响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但超过限度,不利于提高生产者的劳动积极性。找到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工农支持,经济恢复,政权得到巩固。 思考:新经济政策“新”在什么地方?(学生通过比较的出结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生活重排斥商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运转,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是新经济政策“新”之处。 5、评价: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新经济政策实际上是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在,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它的实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起到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形势的重要作用。新经济政策的是列宁对俄国这样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在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教训之后找到的一条适应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新经济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以致后来过早地被终止实行。(三)、斯大林时期的经济 1、背景:教师讲析 外: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 内: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制约 斯大林的个人因素 2、主要表现:学生回答投影显示教师讲析 实现单一的公有制 实现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3、评价:教师讲析 斯大林体制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这一模式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国家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形成了齐全的工业体现,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但是它有着很多弊端,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不适应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是不利的。那具体的弊端在哪里呢?(学生讨论投影显示): 超越了苏联生产力水平:片面发展重工业,是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由于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太多,农民积极性不高;长期僵化地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发展。三、结课:1、回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过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 2、探究:从苏联在探究中不断的改革,给我们什么启示?在我国的改革中,我们应该怎样去吸取这些经验教训? 学生讨论教师参考: 启示:我们在制定政策是必须要符合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个政策是否符合生产力水平,是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同时还要注重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长远的根本利益。经验教训: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建立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符合客观经济发展的规律。注重调动广大人民的劳动积极性、创造性和主人翁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