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0 变形记优化设计 大纲人教版第5册.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99076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0 变形记优化设计 大纲人教版第5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0 变形记优化设计 大纲人教版第5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0 变形记优化设计 大纲人教版第5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0 变形记优化设计 大纲人教版第5册1怎样理解格里高尔对自己突然变成一只大甲虫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惊异和惶恐,只说一句“我出了什么事啦”?参考答案 从人物的感知来看,格里高尔一觉醒来变成了甲虫,但他生活的环境却毫无变化,因此人物的感知与往常一样,只是觉得好像患了头疼脑热一样;从作者的设计技巧来看,卡夫卡以高超的技巧,将人变虫这令人难以置信的幻想与日常生活场面融为一体,使二者之间没有根本的对立,没有明显的过渡,没有雕琢的痕迹。2人变甲虫是荒诞的,可是为什么我们阅读小说时,却有一种真实感?参考答案 因为作者对荒诞情节的描写很平淡,没有色彩浓重的修饰语,只是不动声色、不带作者自己态度地说明情况和记叙过程。另外,人变甲虫从生理上看是荒诞的,结合写作背景看,又是正常的、可能的。人变甲虫意味着:人类失去了作为人的谋生能力和手段,也就无异于一只甲虫。在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社会里,人异化为非人,也是司空见惯的。3如何理解格里高尔家人对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感情变化?参考答案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他的家人认为他不能再养家,认为他是累赘,最后将他抛弃。他死后,亲人们不但不悲痛,反而快乐地去郊游。这表现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在机器大生产和生存竞争的高压下,人被异化成非人,人的本性失落,甚至走向反面。作品正是通过以妹妹为代表的亲人的异化,来反映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摧残人性的社会本质。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家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提示 格里高尔自始至终关心家庭,怀恋亲人,可亲人还是厌恶他、伤害他,最终抛弃了他。对他的死无动于衷,而且还决定郊游。作者描写这种人情反差,揭示了社会生活对人的异化,致使亲情淡薄、人性扭曲而变得丑陋、冷漠、残酷,从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和不合理性。可从两方面分析:一是从人本身来看,“人”变成了“物”,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私有制和现代化的大生产,“物”也就是财富、机器、生产方式,在生产者眼中具有它自身的、不可理解的、神秘的内容,异化为统治人的、与之敌对的异己力量,把“人”变成“物”的奴隶,最终使人也变成了“物”,或者说“非人”。这是资本主义社会通常可见的现象。主人公格里高尔,在生活的重担与职业习惯势力的压迫下既要一个人负担一家四口的生活,还要给父亲还债,设法送妹妹上学,不得不挑上这么一个“累人的差使!长年累月到处奔波”,什么样的事情不会发生呢?在小说中,人变成了一只甲虫,这是象征手法,既然人可以变成一只甲虫,当然也可以变为别的什么。这正是为了强调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普通人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二是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来看,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连家庭成员之间也是如此。格里高尔变形前,维持着一家宁静温饱的生活,家庭同他的关系挺热火的;一旦变形,这种热度就急剧下降,以至冰结。格里高尔还是那个格里高尔,心还是那颗心,只是因为一具甲虫的躯壳,就被一家人视作异类。昨天他们还是那样相知的亲人,今天已是另一番眼光和面孔,彼此之间如此隔膜,言语不通,思想不通,感情不通,中间隔着一道无法打通的玻璃墙。生活在亲人之中却举目无亲,孤苦无靠,这该是一种多可怕的孤寂!由此可见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这一荒诞离奇的情节,我国西游记中出现过,但与变形记不同,孙悟空神奇多变,可以自由地变来变去;而格里高尔则不然,他之变形乃身不由己,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的图景。1.正音应读 不读地壳 怯懦 惬意 侵占 沁园春 引擎 亲家 龟兹 2.字形辨识 3.词语释义脊梁:脊背。常用来比喻或借指社会、团体的中坚力量。诓骗:用诺言欺骗人。多用贬义。一暴十寒():晒一天,冷十天。比喻做事没有恒心。多用贬义,语出孟子告子。无人问津:没有人探问渡口,比喻事物已被人冷落。透脱:不拘泥成规、书本。也泛指灵活、不呆板。同步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亲爱的父母,”妹妹边说边用手拍了拍桌子算作引子,“这样下去是不行的。你们也许不明白这个道理,我明白。我不愿意当着这头怪物的面说出我哥哥的名字来,所以只是说,我们必须设法摆脱他。我们照料它、容忍它,我们仁至义尽了嘛,我认为,谁也不会对我们有丝毫的指责。”“她说得对极了。”父亲自言自语。还一直在气喘吁吁的母亲露出一种癫狂的眼神用手捂住嘴干咳起来。“他必须离开这儿,”妹妹喊道,“这是唯一的途径,父亲。你只需抛开以为这是格里高尔这个念头。我们这么久一直相信这一点,这是我们真正的不幸。可是这怎么会是格里高尔呢?如果这是格里高尔的话,他早就会认识到,人和这样一头动物是不可能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就会自愿跑掉了。我们就没有哥哥,但是能继续生活下去,会缅怀他。可是这头动物现在却在迫害我们,驱赶房客,显然是想占领整幢寓所,让我们露宿街头。你瞧,父亲,”她突然尖叫起来,“他又来了!”在一阵完全令格里高尔不可思议的惊恐中,妹妹甚至离开了母亲,简直是推开了她的扶手椅,仿佛她宁肯牺牲母亲也不愿待在格里高尔身旁似的,并急忙奔到父亲背后,父亲只是由于她的态度才情绪激动起来,也站起身,像是保护妹妹似的在她身前略略举起双臂。可是格里高尔根本不想吓唬什么人,更不想吓唬妹妹。他只是开始转身,想走回自己的房间去,不过这动作显得很引人注目,因为身上有伤残,在做艰难的转身动作时他不得不用脑袋来帮忙,他多次抬起头来并用头撞击地面。他停下来,环顾四周。他的良好意图似乎让人给看出来了,这只是一种瞬间的惊恐。如今大家都默默而忧伤地望着他。母亲伸出手并拢着双腿,躺在她的扶手椅里,她疲惫不堪地几乎合上了眼睛。父亲和妹妹并排坐着,妹妹用手搂着父亲的脖子。“现在我也许可以转过身去了吧!”格里高尔边想边重新开始干了起来。他抑制不住因过度劳累而发出的喘息声,也不得不时不时歇一口气。不过倒也没有人催他,一切全听凭他自己做主。当他完成了转身动作时,他便立刻开始径直往回爬去。也对于他和自己的房间之间距离之大感到惊异,根本就不明白,他身体这样虚刚才是怎么几乎不知不觉走完同样这段路的。一心只惦记着赶快爬行,他几乎没注意,现在家里人不说话不吭声不滋扰他。当他已经到达门口时,他才扭过头来,没完全扭转过来,因为他觉得脖子变僵硬了,不过他总算还看到,在身后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只有妹妹站了起来。他最后瞥了母亲一眼,母亲完全睡着了。他刚进入房间,房门就被急速关上,闩上门闩,锁了起来。听到身后这突如其来的嘈杂声,格里高尔大吃一惊,他的细腿顿时都发软了。是妹妹这么迅捷地采取了行动。她早已站直身子等着,然后她灵巧敏捷地向前跨出几步,格里高尔根本没有听见她的脚步声,她一边转动锁眼里的钥匙,一边朝父母喊了声“终于锁上了!”“现在怎么办?”格里高尔自言自语,在黑暗中环顾了一下四周。不久他便发现,他现在几乎再也动弹不了了。他对此不感到惊异,他反倒觉得,他迄今居然一直能用这些细腿活动,这才是不自然的。此外他感到相当舒适。他虽然感到浑身疼痛,但是他觉得,疼痛仿佛正在渐渐减轻,最终似乎会完全消失。背上那只烂苹果以及四周蒙上了软乎乎的尘土的那个发炎的部位他几乎已经感觉不到。他怀着深情和爱意回忆他的一家人。他认为自己必须离开这里,他的这个意见也许比他妹妹的意见还坚决呢。在钟楼上的钟敲响凌晨三点之前,他便一直处于这种空洞与平和的沉思状态中。窗户外面的朦胧晨曦他还经历着了。然后他的脑袋便不由自主地完全垂下,他的鼻孔呼出了最后一丝微弱的气息。1“如果这是格里高尔的话,他早就会认识到,人和这样一头动物是不可能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就会自愿跑掉了”这句话,可以看出格里高尔什么样的性格?参考答案 善良,为家庭着想。2节选的这几段文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写什么?参考答案 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开头到“妹妹用手搂着父亲的脖子”),写格里高尔一家人对格里高尔的“处理”意见。余下为第二部分,写格里高尔爬向自己的房间平和地死去。3他最后瞥了母亲一眼,“母亲完全睡着了”这句话起什么作用?参考答案 这两句话,一方面表现了格里高尔对家里人的爱;对母亲的爱,另一方面显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冷漠的人际关系。4文章的真实性表现在哪些地方?试举例说明。参考答案 一方面写格里高尔的妹妹、父亲、母亲的态度、行为是真实的,一方面写格里高尔的双重行为特性(人的心理,甲虫的习性)也显得真实。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他刚进入房间,房门就被急速关上,闩上门闩,锁了起来。听到身后这突如其来的嘈杂声,格里高尔大吃一惊,他的细腿顿时都发软了。是妹妹这么迅捷地采取了行动。她早已站直身子等着,然后她灵巧敏捷地向前跨出几步,格里高尔根本没有听见她的脚步声,她一边转动锁眼里的钥匙,一边朝父母喊了声“终于锁上了!”“现在怎么办?”格里高尔自言自语,在黑暗中环顾了一下四周。不久他便发现,他现在几乎再也动弹不了了。他对此不感到惊异,他反倒觉得,他迄今居然一直能用这些细腿活动,这才是不自然的。此外他感到相当舒适。他虽然感到浑身疼痛,但是他觉得,疼痛仿佛正在渐渐减轻,最终似乎会完全消失。背上那只烂苹果以及四周蒙上了软乎乎的尘土的那个发炎的部位他几乎已经感觉不到。他怀着深情和爱意回忆他的一家人。他认为自己必须离开这里,他的这个意见也许比他妹妹的意见还坚决呢。在钟楼上的钟敲响凌晨三点之前,他便一直处于这种空洞与平和的沉思状态中。窗户外面的朦胧晨曦他还经历着了。然后他的脑袋便不由自主地完全垂下,他的鼻孔呼出了最后一丝微弱的气息。1“迅捷”“灵巧敏捷”的作用是什么?参考答案 “迅捷”“灵巧敏捷”写出了妹妹急于摆脱格里高尔的心情,反映了妹妹的狡黠、冷酷。2家人对变形后的格里高尔态度怎样?反映了什么?参考答案 在父母的默许下,妹妹把格里高尔关了起来,他成了“家丑”和“家庭负担”,谁都憎恶、厌弃他,要把他“弄出去”。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酷的金钱关系。3如何理解画线句子的含意?参考答案 清醒地了解自己的处境,面对死亡也为家人着想,是个善良的、有责任心的人。4如何理解“空洞”的含义?参考答案 空洞显示了格里高尔的无奈、绝望,他是一个富有责任感的人,他变成甲虫后还在为家里的状况担忧,他渴望家人的理解,但这种愿望终于被彻底的绝望代替,弥漫在他心头的是无边的孤独、冷漠与悲凉。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体会爱心高 翔有这样一位特别的母亲。为了体验没有水的感觉,这位母亲带上幼儿园的女儿从北京千里迢迢来到甘肃的定西。在汽车上,母亲告诉孩子她们马上就要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了。女孩便打算向骆驼学习,赶紧灌下一瓶牛奶。在定西的老乡家里,母女俩从一口看似干涸的井里打起一桶水,那还是去年积下的雨水。村民告诉她们,因用水紧张,这水得循环着使用:先用来洗脸,然后再用来洗衣服,最后又用这盆脏水去喂猪。女儿说:“猪怎么能喝这样的水呢?”妈妈反问:“那你觉得应该给它们喝什么?”“我给它们喝柠檬汁,给它们喂牛奶。”女儿一脸稚气歪着头回答。后来,妈妈问她才从井里打上来的水能不能喝,女孩立刻回答:“不能喝,不干净。”“如果你很渴了呢?如果你两天没喝水了呢?也不喝吗?”“不喝。”不过那晚小女孩哭了,不是因为她太渴、这儿太苦,而是因为妈妈训斥了她。这户老乡家数月来仅有的蔬菜便是土豆,为了招待远方来的客人,特地买来了韭菜。但当小女孩看到他们用那雨水洗菜、揉面时,她拒绝吃饭。对她来说,毕竟再大的挑剔也抵不过口渴的难耐,于是她终于喝了两天来的第一口水。每天早晨天气都有些阴沉,似乎一场雨即在眼前,给太久没下雨的土地及这两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带来希望,可最终都破灭了。土地已干得裂出了一道道缝,农民们面临的将是颗粒无收的命运。母女俩要回京了。女孩已和这儿的孩子结下了友谊,此刻的离去竟有些难舍。虽然那些孩子灰头土脸,衣着破旧,因为他们从未尝过水畅快淋漓的滋味,但可贵的是他们纯真的童心和从单纯的眼中流出的晶莹的泪。挥手告别黄土地,把那里的贫穷落后留在身后,却会把一种体会留在心里。年轻的母亲要让女儿体验的,我想应该不只是水的珍贵。什么是爱心?那不是打电话到新闻媒体去告诉他们“我要献爱心啦”,也不是在镁光灯的闪烁之下向某慈善机构捐款,而是不漠视、不鄙夷不如我们生活条件的生命存在,是通过自己的动力去帮助别人,同时自己也怀着一颗感激之心去生活。1小女孩母亲的“特别”表现在什么地方?解析 本题训练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可从母亲的言行中加以提炼回答。参考答案 母亲的“特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带着年幼的女儿千里迢迢去甘肃定西农村体验艰苦。当女儿不肯喝水吃饭时,母亲训斥了女儿。2小女孩到定西后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可从女儿前后行为的变化进行分析作答。参考答案 女儿经历了由不喝水、不吃饭、嫌脏怕脏变为开始关心农民命运,并与农家孩子难舍难分的感情变化过程。其原因是她亲身体验了贫苦山区人民的艰苦生活并被他们在极端贫困条件下对自己的招待和关爱所感动。3仔细品味最后一段,回答下列两个问题。(1)“却会把一种体会留在心里”一句中的“体会”是什么样的体会?(2)母亲要让女儿体验的“不只是水的珍贵”,还有什么内容?解析 本题考查品味语言深层意蕴的能力,应根据文章的主旨,联系上下文进行揣摩。参考答案 (1)知道世上还有许多条件艰苦却顽强生活的人,他们不仅不向命运屈服,更把爱心奉献给别人。(2)母亲要让女儿体会的还有要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心,怎样才叫真正的“献爱心”。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反复铺叙女孩初到定西不肯喝水的情况,是与后文写小姑娘的转变形成对比,体现母亲“特别”教育的作用。B.“一场雨即在眼前,使太久没下雨的土地及这两位远道而来的客人”畅快淋漓地用水。C.文章写定西老乡循环用水以及特地买韭菜招待远方的客人的情节,都表现了农村的用水紧张和老乡们热情待客的淳朴。D.作者认为打电话到新闻媒体告诉他们“我要献爱心啦”或在镁光灯下向某慈善机构捐款等行为不能叫做真正的献爱心。E.文章结尾“同时自己也怀着一颗感激之心去生活”中的“感激之心”指母女俩感谢甘肃的父老乡亲的养育之恩和招待之情,感谢他们对女儿的教育。解析 B项中“客人”的希望应是“雨水能改变农民们颗粒无收的命运”,表现了女儿感情的转变。C项买韭菜的情节不能体现用水的紧张。E项答案思路过窄,这里的“感激”对象应扩大到所有献过爱心的人。答案 AD一、课文悟读旅美英籍作家奥登说:“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外国现代派作品选第一册(下),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189页弗兰茨卡夫卡在变形记中向我们形象地揭示了现代人这样的生存困境:人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生存竞争的压力下,渐渐丧失自我,以至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人与人之间关系日趋冷漠乃至走向冷酷。因而,变形记可看作是一篇关于现代人生存问题的寓言。卡夫卡跳出了传统的现实主义人物塑造方式的窠臼,借用隐喻的手法,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变形处理,构设了荒诞不经的故事情节,造成一种令人惊异的艺术效果,从而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驱使读者透过这变形的巧妙“伪装”,更加清晰而深刻地看到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问题。这篇小说又是生动而感人的。卡夫卡深知仅仅依靠荒诞是无法打动人心的,因而在荒诞的故事情节中,巧妙地融入了写实手法,把细节写得真实而生动。既写出了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虫形”“虫性”,又写出了他那善良、软弱、懊丧、焦虑、孤独、无助、忧伤、痛苦的“人心”,而且处处让人感到合情合理,令人读来感动不已。二、亮点探究1.主人公格里高尔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影响深远的经典形象,已经成为“变形人”的代称,仔细阅读课文,看看格里高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他具有哪些性格特征。探究学习:格里高尔本是一个有着丰富情感、浓厚爱意和诗意追求的人,然而在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下,他丧失了自己的自由和追求,几乎整日都在惶恐不安中过日子,他勤勉善良、胆小软弱、安分守己,是一个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弱者,一个完全丧失了自我的悲剧人物。2.有人说,小说是靠形象来说话的。那么课文通过主人公格里高尔这个人物形象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呢?探究学习:小说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即人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生存竞争压力下,渐渐丧失了自我,以至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的问题(由格里高尔变形后的孤独无助、焦虑痛苦的心理和他对自己变形前生活及工作的有关回忆可见),人与人之间日趋冷漠乃至走向冷酷的问题(由格里高尔变形及死后周围人的反应可见)。3.变形记的情节是荒诞不经的,又是平淡而无悬念的,但整篇小说却是生动感人的,这是卡夫卡小说创作的特点。试整理变形记的行文线索,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情节提纲,再品味卡夫卡小说创作的这一特点。探究学习:小说分三层展开故事情节。第一层,写格里高尔初变甲虫,引起惊骇,遭遇驱赶。第二层,写格里高尔虫性人心,忍受痛苦,眷恋家人。第三层,写格里高尔为家人所不容,深感绝望,断食而死。小说的情节形式是荒诞的,情节内容是平淡的。小说虽然没有设置悬念与矛盾冲突,却精心安排了一系列的最细小的生活细节,甚至包括吃饭、睡觉、看风景、休息、爬行等,以类似自然主义的表现手法使之具体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来调动读者的感性认识,吸引读者的阅读注意力,从而构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4.从前面的问题探究中,我们知道了卡夫卡通过虚构格里高尔由人变成甲虫的荒诞故事,深刻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问题,请问变形记用的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这一表现手法的好处是什么?探究学习:变形记用的是寓真实于荒诞的隐喻手法。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写实手法相比,其好处在于,他使读者在看到格里高尔由人变成甲虫的故事后,产生一种惊异心理,会受到深深的震撼,迫使自己深入思考,从而更加深刻地、强烈地感受到现代人的生存困境。5.小说中有如下三处关于“哭”的细节描写,试品味每一次“哭”的内涵并解说其作用。(1)父亲恶狠狠地捏紧拳头,仿佛要将格里高尔打回房间里去似的,随即犹豫不定地扫视了一下起居室,然后双手捂住眼睛哭了起来,他那宽大的胸膛颤抖着。(2)“我们必须设法摆脱他,”说罢,她号啕大哭起来,她的眼泪掉在母亲的脸上,她用手机械地擦拭母亲脸上的泪水。(3)这时卧室房门开启,只见萨姆沙先生身穿他那身号衣走出来,一只胳臂挽着他的妻子,另一只胳臂挽着他的女儿。三个人都有点儿哭肿了眼睛;葛蕾特时不时将脸贴在父亲的胳臂上。探究学习:(1)是一次绝望的哭,因为家庭一时失去了经济支柱。(2)是一次绝情的哭,是为了获得父母亲对她的支持,以达到抛弃格里高尔的目的。(3)是一次虚假的哭,仅仅是为了格里高尔的死去而向外人作态。三处“哭”的细节描写不仅生动地刻画了人物,而且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这一主题。(学生对上述问题能够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不必强求答案的唯一性。)6.小说中格里高尔变形后,家人对他的态度,除了父亲是前后一致外,母亲、妹妹都经历了一个转变过程,你是怎么看待她们的态度转变的?探究学习:母亲的态度由牵挂到冷漠,妹妹的态度由关爱到厌弃。她们态度的变化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说明在现代社会,在生活、工作的巨大压力下,亲情已不再是维系亲人关系的主要基础,所以在格里高尔成为家庭生活的负担后,亲情必然会被利害关系挤压得粉碎。三、选题设计1.试论变形人格里高尔形象的经典意义。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参读书目:(1)杨恒达、陈戎女、范方俊变形的城堡卡夫卡作品导读,世界图书出版公司xx年版。(2)袁可嘉外国现代派作品选第一册(下),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3)怀文主编外国文学名著赏析词典,浙江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4)叶廷芳论卡夫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5)蒋承勇主编世界文学史纲,复旦大学出版社xx年版。(6)卢健论“变形人”何以成为经典形象,文艺理论研究xx年第2期。2.卡夫卡小说创作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参读书目:(1)叶廷芳现代艺术的探险者,花城出版社1986年版。(2)吴玉龙、吴涛卡夫卡现代艺术的殉道者(历史的丰碑丛书文学艺术家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3)叶廷芳论卡夫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xx年版。(4)朱维之、赵澧主编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5)叶廷芳主编卡夫卡全集(一)总序,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6)曹国臣论卡夫卡的创作与现代小说美学,外国文学研究1989年第4期。3.卡夫卡变形记与鲁迅祝福比较研究。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参读书目:(1)杨恒达、陈戎女、范方俊变形的城堡卡夫卡作品导读,世界图书出版公司xx年版。(2)怀文主编外国文学名著赏析词典,浙江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3)陈惇、刘建军主编外国文学作品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xx年版。(4)卢健论“变形人”何以成为经典形象,文艺理论研究xx年第2期。(5)蔡澄清鲁迅作品教学浅谈,安徽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6)许杰鲁迅小说讲话,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7)袁良骏分享鲁迅(思想之旅书系),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xx年版。(8)钱理群祝福:“我”的故事与祥林嫂的故事,语文学习1993年第7期。(撰稿人:冯厚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