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正确使用虚词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98325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正确使用虚词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正确使用虚词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正确使用虚词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正确使用虚词教学案 新人教版 “正确使用虚词”属于考试大纲中的“表达应用”范畴,能力层级为D级。虚词是构筑语言不可缺少的材料之一,专指那些表示的意义不太实在,一般不能单独使用,但能帮助实词构造句子的词。它主要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高考对虚词的考查,常体现在正确使用词语、辨析修改病句、变换选用句式、语言的运用简明连贯得体等题型中。虚词考查主要包括一些副词、介词及关联词语等,主要命题形式是选择与填空两种。高考虚词考查中常见的设误点如下:1.错位:所谓错位,是指句子中需要某一个虚词,只是这个虚词的位置不当的错误。例:第二天,三个人又商量了一个主意:把他们科学试验的意义和已经取得的进展情况,向上海市委领导写一封信。(句中第二个“的”位置不当,应将其移至“进展”后。)任何虚词在句中都有其“专座”,如副词一般用在形容词或动词前,介词一般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连词虽然不和任何句子成分发生关系,但由于表意的需要,其位置有时在主语之前,有时却在主语之后,不能随意挪动,不然就会犯“错位”的毛病,从而影响文意的表达。因此,我们要明辨虚词的位置。2.多余或残缺:多余是指文句中根本不需要某一虚词时却用了某一虚词的错误。例1:麦吉尔大学有象牙塔之称,在全国大学评比中曾连续名列第一,吸引了来自于10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自”和“于”都是“从”之意,“来自”即“从来”的意思,“于”字就多余了。)例2:桂林山水不仅以它的秀丽多姿吸引了无数游客,以它的奇特风貌把人们带入梦幻的仙境。(“不仅”之后应有“而且”与之搭配。)虚词运用既要不多余,又不能残缺,特别是关联词语,我们要注意哪些词经常搭配使用,哪些词既可搭配使用又可单用。根据句子表意的需要,该用则用,不该用就不用,不要强求。3.误用:误用是指句子中需要用某一个虚词而运用时却用了另一个虚词的错误。例:这次他是有惊无险,但是有一点皮外伤而已。(句中“但是”处需要用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虚词,应用“只是”。)4.矛盾例:对古代文学遗产应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它,剔除其封建的糟粕,批判地吸收了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应该”与“了”矛盾。)知识大观园 题例透析【例1】(xx年江西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干部队伍化建设已经有了制度保障。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从前的幻想今天都有可能成为现实。到半夜,小说终于脱稿了,他地摸着胡子,长长地松了口气。A.年轻以至踌躇满志 B.年青以致踌躇满志C.年轻以致自鸣得意 D.年青以至自鸣得意【解析】A(中应选“年轻”。“年轻”指人的岁数不大,有相比较而言之义,如:他很年轻;而“年青”则为处于青年时期,不合语境。中应选“以至”。“以至”有“一直到”的意思,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等的延伸;而“以致”是“因而导致”的意思,后面接的往往是不好的结果。“踌躇满志”是中性词,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而“自鸣得意”是贬义词,自以为了不起,所以应选A。)【例2】(xx年山东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谈起抗震救灾,温总理很深。他动情地说:“这次抗震救灾,更加深了我对人民的爱。”在破解开发型资源城市转型难题的过程中,该市原有资源,以钒钛资源开发为重点,努力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作者科尔曼年轻气盛,观点鲜明,但常常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周,显得犀利有余,老练不够。A.感受依托未免 B.感触依附未免C.感触依托不免 D.感受依附不免【解析】C(A感受: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感触: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思想情绪;感触侧重思想情绪。依附:附着,依赖依靠。依托:依靠。依托侧重有所凭借,借托。未免:同一些词语搭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不免:副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科尔曼年轻气盛” 正是“老练不够”的原因。此处是对科尔曼作客观评价,没有批评的语气。)【例3】(xx年天津卷) 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对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有学者为:“信”是忠于原作,“达”是忠于读者,“雅”是对于文学语言的忠诚。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不是诗人,而是在怀才不遇的情况下,仍希望终有一日能大展宏图。A.解释偶然妄自尊大 B.解读偶然夜郎自大C.解释偶尔妄自尊大 D.解读偶尔夜郎自大【解析】C(“解释”与“解读”的区别就在于两个不同的词素,“释”指对概念等作出诠释,而“读”多是对文字作主观认知上的处理。“偶然”和“偶尔”都含有“有时候、不经常”的意思,但“偶尔”常修饰动词,语境中修饰“飘落”;“偶然”常修饰名词。“妄自尊大”和“夜郎自大”都是“狂妄,自高自大”的意思,但是“夜郎自大”常以名词的形式出现,一般不作谓语,而“妄自尊大”作形容词,在语境中作谓语。)命题揭秘:高考对虚词的考查主要是对虚词的表达作用及语法意义的考查。高考对虚词的考查全用选择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常和实词、熟语一起考查;二是在病句题中辨别句中虚词使用的正误。从命题的角度来说,有下列特点:注重近义虚词之间细微差别的比较。一些常用虚词在意义、用法上的差别比较细微,如“再”和“又”“进而”“从而”等,高考试题往往注重这些差别的比较,以求准确使用。注重常用虚词的使用。现代汉语的虚词总量比起实词来要少得多。尽管数量较少,但使用频率较高,高考涉及的虚词更是常用的。考点解密一、备考方略1.在具体的语境中掌握虚词的用法。虚词一般没有实在意义,使用又比较灵活,需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揣摩其语法功能,理解其一般用法,不要用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方法去学习虚词。在阅读中,要留意有关虚词的使用习惯,努力提高虚词使用的基本技能。2.增加阅读量,培养语感。要克服只重视做题,而忽视阅读的不良习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牢记关联词成套使用的特点,从而提高运用虚词的能力。3.掌握填充虚词(关联词)的方法。依据全句基本意思,选择恰当的词语。依据全句的层次关系,推敲选用虚词(关联词)。注意关联词常成套使用的特点。4.考试虽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但平时可以做虚词自主填空练习,这样对近义词的差别、语境的把握会有极大的帮助。二、解题技巧(一)在近义词的辨析中,要注重区别词语间的差别,按照语境提示正确选择。1.构词语素不同,词义不同。例: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逐步/逐渐)我来找你,你不在。(恰巧/恰好)【解析】句该用“逐步”。“步”是步骤,“逐步”强调一步步,表示动作或情况要经过的过程或步骤。“渐”是渐渐,“逐渐”强调动作行为等变化缓慢。句该用“恰巧”。“恰好”重在指“好”,正好。“恰巧”重在指“巧”,凑巧。2.词义侧重点不同。例:你这样做,有点太过分了吧。他第一次上台表演,心里有些紧张。(不免/未免)他把书念得非常熟,有些地方都能背出来。(以至/以致)【解析】未免不免。“未免”表示委婉的否定,侧重于评价。“不免”表示免不了、不可避免,侧重于叙述。句应用“以至”。“以致”侧重于表示由于某种原因而造成的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出现的结果。“以至”则侧重于表示由于程度加深而形成的结果。3.适用对象、范围不同。例:非本机关工作人员,不经允许,不得入内。他们的事情,我不清楚。(一律/一概)【解析】一律一概。“一律”强调“全部一样地”,既可以用于人的动作、行为,也可用于事物。 “一概”强调“概括全部”,多用于概括事物。4.语气不同。主要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例:过去有多少难关都闯过来了,不能克服眼前的这点困难吗?今天他没来,生病了不成?(难道/莫非)【解析】难道 莫非。 “难道”用来加强反问语气, “莫非”多用于揣测语气,有时也用来加强反问语气,但不如“难道”强烈。5.感情色彩不同。例:你写下去吧,等写完了再讨论。他没等会议结束就离去。(径自/径直)【解析】径直 径自。“径直” 表示动作行为一直进行、不绕弯、不费周折,无贬义色彩。 “径自” 表示自作主张、擅自行动,多含贬义。6.词性不同,语法功能不同。例:这件事发生得十分。(忽然/突然)【解析】“突然”。 “忽然” 是副词,只能作状语;而“突然”是形容词,可以作状语、补语、宾语。7.语体色彩不同。主要指书面语与口语的差别,书面语庄重,口语通俗。例:有个别人对犯错误的同志不但不给予帮助,幸灾乐祸,这是非常错误的。她姐姐不但没有生气,亲切地笑了。(反而/反倒)【解析】反而反倒。 “反而”一般用于书面语。 “反倒”一般用于口语。8.句间关系不同。有怎样的句间关系,就需要怎样的关联词语,因此在弄清分句间关系的基础上就可以确定选用的词语。例:不论什么人,肯下苦功夫,能成才。(只要就/只有才)【解析】“只要”用于充分条件,“只有”用于必要条件,而“肯下苦功夫”只是“能成才”的条件之一,为必要条件。 9.搭配的词语不同。主要指关联词语的搭配使用,许多关联词语的搭配都是固定的,不能交叉。例:条件再差,我们也要完成任务。很晚了,可他还不肯离开。(虽然/即使)【解析】即使 虽然。 “即使”往往和“也”搭配,表示假设关系; “虽然”往往和“但是”搭配,表示转折关系。 (二)在虚词的使用时如果出错,往往是没有注意以下几点: 1.吃准含义。虚词的作用主要是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帮助实词造句,其本身的意义不大实在,但并不意味着虚词一点实在意义都没有。在虚词使用中,我们同样需要吃准虚词的含义。例:要不是老师及时提醒我,否则,我准会办错事。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这所大学非常有名,吸引了来自于一百多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解析】句中,“否则”就是“要不是就”的意思,与前面“要不是”语意重复,应该删去。句中,“至少”是表示最小限度的副词,而“五万元以上”表示的不是最小限度,二者相互矛盾,去掉“至少”或“以上”句子才讲得通。句中,“自”即“于”,应删去“于”。2.合理搭配。汉语的虚词多数是单独使用的,但有许多是搭配起来使用的,它们的搭配都有一定的规则,所以我们必须了解搭配的情况。例:为学生减负,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的事情。因此,必须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即使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但同时代的作品总会有某些共同的特点。作为中学生,无论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处于从幼稚向成熟的过渡期,极易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解析】句中的关联词“不只是”表示递进,“而是”表示并列,二者不能搭配,应该将“而是”改为“而且是”。句中,“即使”只能与“也”搭配,表示假设关系。而此句是转折关系,将其改为“虽然”,后面的“但”就能与之搭配了。句中,“无论”起排除作用,一件事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如此,它后面所跟的应该是选择性短语,而不是并列性短语,也就是说,“无论”只能与“还是”或“或者”搭配,而不能与“和”搭配。3.摆正位置。一般说来,虚词在句中的位置是有一定限制的,不能随便摆放,否则会使句子不流畅,意思不清楚。虚词的摆放位置,必须根据句子的语法需要和虚词自身的表意来确定。例:来参加会议的人较多,他因为性格内向,个头不高,所以人们一直没有特别注意他。由于他父母思想陈旧,竟然将他严管起来,不让随便外出。至于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作最后决定。【解析】在复句中,如果前后分句的主语一致,关联词语就应该放在主语之后;如果前后分句的主语不同,关联词语就应该放在主语之前。句中,前面分句的主语是“他”,后面分句的主语是“人们”,二者不相同,所以应该把“因为”调整到“他”前面。句中,则应该把“由于”放在“他父母”之后,因为该句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句中,“至于”应该放在“哪所学校”前。“至于”表示另提一件事情,只能用在后一件事上,而该句却把它放在第一件事“报考师范学校”之前,导致了摆放的错位。4.辨明关系。为了表明词语或句子之间的关系,常常需要使用虚词。在使用虚词之前,应该辨明关系,否则就会出现关系混乱等毛病。例:水库建成后,即使遇上十天半月不下雨和多年不遇的大旱,庄稼也能保收。这本书已经出版多年了,所以作者最近又作了较大的修改。大家如果不认真学好语文,就不会有较高的思想水平。【解析】句中,“十天半月不下雨”“多年不遇的大旱”两种情况不可能在同一地方同时出现,所以不能用表示并列关系的“和”,只能用表示选择关系的“或”。句中,“出版多年”与“作了较大的修改”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应该删去“所以”。句中,前后分句缺少意义的联系。5.不可滥用。虚词在语言的组合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要做到当用则用,不当用的时候不可滥用。滥用虚词不但会使表达啰唆,而且有时还会使表达混乱。例:从大量观测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测。对于凡是在科学研究上做出成果的科学家、技术人员都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解析】句中,“从中”为状语,使得该句主语残缺,应该把“从”和“中”删去,让“大量观测事实”充当主语。句中,“对于科学家、技术人员”是一个介宾短语,为该句的状语,从而使该句缺少主语。应该把“对于”删去,让“科学家、技术人员”充当主语。句中,“深受欢迎”是一个完整的表意结构,再用“所”就显得多余。6.谨防漏用。虚词的漏用会直接导致成分的残缺,从而影响语意的表达。例: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会议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电视连续剧大明宫词在塑造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形象有重大突破。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材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解析】句句首应该加上“对于”,否则句子的结构和表意都不清楚。句中,“在”后面缺少搭配的词语,导致了成分的残缺,应该在“形象”后加上“方面”,构成介宾短语,充当“有”的状语。句中,由于缺少虚词造成句子的歧义,是对护林员“揭发问题”感到气愤,还是对“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材”感到气愤?按照语意逻辑,应该是对后者感到气愤,所以应该在“揭发”的后面加上助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