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历史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同步试题 岳麓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96625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历史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同步试题 岳麓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年高中历史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同步试题 岳麓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年高中历史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同步试题 岳麓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历史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同步试题 岳麓版必修2一、选择题1(xx湛江测试)下面照片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历史背景是()A30年代大危机的惨痛教训B凯恩斯主义的兴起C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解析:根据史实梳理选项之间的因果关系:30年代大危机的惨痛教训凯恩斯主义兴起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国有企业增加,所以出现国有化的根源是30年代的大危机,故A项正确,B、C两项错误;第三次科技革命能推动经济发展,但国有化是国家政策,实施与否不能由科技决定,故D项错误。答案:A2“二战”后,发达国家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原因有()30年代大危机的惨痛教训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凯恩斯主义罗斯福新政的影响A BC D解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需求,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汲取30年代大危机的惨痛教训,借鉴凯恩斯主义理论和罗斯福新政的实践, 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答案:D3戴高乐曾说:“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据此,“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做法是()A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B实行国有化,建立国有企业C进行福利改革,保障劳动者利益D大力革新技术,加快产业的更新换代解析:抓住关键词“补偿”二字。这里的计划不等于我们通常说的计划经济,而是按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发展加强规划与指导,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答案:A4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起一整套自我调节的机制。下列与此相关的措施不包括()A建立福利国家B刺激投资和消费C限制私人资本发展D政府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解析: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自我调节的机制,但都没有改变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只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C项说法不正确。答案:C51967年,英国工党领袖麦克米伦竞选首相的口号是:“让每个英国人都成为股东”。这一口号所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凯恩斯革命” B“经营者革命”C“人民资本主义” D建设“社会保障”解析:“让每个英国人都成为股东”说明股票分散化,企业普通职工与资本家一样拥有股票,体现了“人民资本主义”。答案:C6有关“经营者革命”和“人民资本主义”的表述,正确的是()经营者革命是指由专门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人民资本主义是指股票分散化经营者革命是指经营管理领域的变化经营者革命表明企业所有者失去了对企业的控制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对“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两个概念的理解。三项均正确,项不符合史实,企业所有者只是退出经营第一线,只有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并非失去了对企业的控制。答案:C7下列关于“经营者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经营管理人员不断减少A说法正确,说法不正确B说法都是正确的C说法不正确,正确D说法都是不正确的解析:企业由具备很高的管理才能和专业技术知识的人员经营管理,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这样的经营管理人员不断增加,成为“新中间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A8二战后,西方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B缓和了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C扩大了社会消费,提高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D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西方国家实行的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实行高福利制度并没有提高人们生产的积极性,反而增长了消极、懒惰情绪,出现了大批有劳动能力而不找工作,就靠国家救济的特殊群体,从而影响了国家的长远的发展,故此题应该选择C项。答案:C9福利制度被称为“社会减震器”,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得到发展。下列图示信息是1971年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以下关于下图的说明错误的是()A西方发达国家广泛实行福利制度B福利制度增加了发达国家的财政支出C1971年意大利经济在四国中最发达D社会保险是各国福利支出的主要表现解析:材料只体现了意大利1971年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最大,但并不是说意大利经济最发达。答案:Cc101945年10月4日和19日,法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以家庭补贴的方式,由国家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国家承诺把占国民生产总值16%的高额资金用于社会保障。该项措施产生的积极作用不包括()A提高了消费水平 B增加了就业率C保障了经济安全 D缓和了社会矛盾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制度积极作用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社会阶级矛盾,对中低收入人群及弱势群体实行高福利制度,但是高福利制度的推行也导致了消极影响,就是一部分人为了领取社会救济而不找工作。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项。答案:B11(xx梅州二模)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他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弗里德曼的理论有可能()A否定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B要求政府减少社会福利开支C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进入“黄金时期”D促进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出现解析:货币主义学派反对过分干预经济,但不是否定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错误;货币主义学派主张以紧缩货币和减少政府开支来抑制通货膨胀,故B项正确;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应用推动美国经济的恢复,不是进入“黄金时代”和促进新的经济模式出现,故C、D两项错误。答案:B12工业革命开始后,亚当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胀”,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随生产力发展而不断调整C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保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D资本主义国家尝试建立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不同经济政策调节经济的实质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资本主义国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处时期相应地改变生产关系,其目的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项。答案:B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总体上说,二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国家提供巨额科研经费,组织大规模的科研活动,将其成果无偿地提供给全国使用。如美国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到1970年共计达175亿美元;宇航工业从60年代末起,每年耗费50多亿美元。国家为私人垄断组织扩大国外市场,如为了维持战后高出口水平,在“援外”项目下提供的出口在美国的出口比重中,1949年占46%,50年代占30%,60年代占20%。从50年代中期起,为加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政府对一些出口产品进行补贴。二十世纪的世界历史材料二据战后调查,由于战争的破坏,(联邦德国)约有30%40%的工厂不能开工经济部长艾哈德实施“社会市场经济”,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自由竞争。艾哈德认为,切身的物质利益能够激发人的积极性,社会经济的发展只能依靠每一个经济细胞的作用,因此必须通过竞争发挥个人和企业的作用。(2)国家的干预主要是采取符合市场规律的手段,通过货币、信贷、财政、税收和外贸政策进行总体调节(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以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公平。1950年,联邦德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从1951年到1971年,联邦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5倍多,平均每年增长6.1%。其中50年代经济呈现飞跃状态,年平均增长率达7.2%8.8%,被国内外誉为“经济奇迹”。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材料三日本政府为经济开发提供了各种计划和情报等项服务。1956年日本政府制订经济自立五年计划,从此进入了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时期。1960年,继岸信内阁之后的池田勇人内阁,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十年后的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都增加一倍。1960年6月24日,日本政府发表贸易汇兑自由化计划大纲王斯德、钱洪世界当代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美国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施这些措施的前提条件。(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二战后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政策的特点。(3)比较材料二、材料三,概括指出二战后日本、联邦德国的经济政策侧重点。对此有何认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的经济政策有何共同之处。其实质是什么?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归纳、理解分析能力。答案:(1)措施:发展高科技;协助开拓国外市场;对一些外贸出口产品进行补贴。条件:美国拥有强大的综合国力(或拥有雄厚的资金和工业基础)。(2)特点:将市场经济、国家干预、社会保障三者结合起来。(3)侧重点:日本政府侧重对经济的计划指导;德国侧重市场调节。认识:依据国情制定经济政策。(4)共同之处: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或采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质:资本主义的自我完善(或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38xx年英国政府开支占GDP的百分比材料二英国社会保障投入构成百分比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8xx年英国政府开支占GDP的百分比变化趋势是什么。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何在?(2)材料二中英国社会保障投入构成中最主要的部分是什么?由此可以看出西方福利制度的什么性质?(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这种调整和改革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解析:本题组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图表材料的能力。第(1)题,从材料一中可见英国政府开支占GDP的百分比变化趋势在1973年前、后分别呈上升和下降的趋势,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第(2)题,第一小问在材料二中非常明显;既然是政府补贴占社会保障的绝大部分,由此不难认识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性质是国家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第(3)题,第一小问需要从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方式去归纳,至于影响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案:(1)趋势:19381973年呈逐年上升趋势;1973xx年略有下降。原因:19381973年的逐年上升趋势与战后英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有关,扩大政府开支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1973xx年的下降是因为1973年以后,英国等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开始调整政策,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开支也有所削减。(2)政府补贴。性质:福利制度是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3)特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影响:经过调整和改革,20世纪5060年代,发达国家进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避免了大的经济波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