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化学走进化学科学教案16 鲁科版必修1【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重点、难点】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教学过程】电脑展示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 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问题和思考 为什么溶洞的形态会发生变化?师生交流与讨论 1、有人进入溶洞搞破坏?2、溶洞里有鬼怪出没?3、溶洞里有使溶洞变化的物质?实验探究 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观察现象;在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观察现象。学生实验记录:实验内容实验现象结论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结论:澄清石灰水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时有碳酸钙沉淀生成;当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时,碳酸钙又溶解生成可溶的碳酸氢钙。溶洞形状的变化就是由于溶洞中含有浓度较高的二氧化碳气体的缘故。情景二:探空气球和飞艇问题与思考 气球为什么会飞起来?气球中装的是什么?师生交流与思考 1、气球中装了气体,气体密度比空气小。2、节日的气球就是用氢气来充气的,飞得很高。3、氢气从那里可以得到,工厂还是实验室?氢气还有其它用途吗?电脑展示 实验室制取氢气并点燃氢气;工业电解水制取氢气;氢氧焰焊接金属;工业上利用氢气制取盐酸等。情景三:1、行走中的列车、轮船;2、日常使用的铁锅、铁丁以及其它铁制用品;3、桥梁和机械设备等。(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师生交流与思考 1、它们都是什么物质做成的?这些物质有什么样的性质。2、它们从那里来,如何得到它们?电脑展示 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制取单质铁,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尾气点燃处理;钢铁厂炼铁的图片和动画模拟。结论 通过化学手段可以制取一些重要物质,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了它,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精彩。思考 在生活中,你还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与化学化学有关的问题?(学生回答:1、黏结剂可以让不同物体黏结在一起。2、摩丝、发胶、啫哩水等是我们每天都要用到的。3、修正液对人体有害。4、房屋装修后产生有害气体。5、汽车尾气产生空气污染等等。交流与谈论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以及上面的介绍,你对化学科学有了哪些认识?你能否用简短的几句话或几个词语描述一下你心中的化学?结论:化学科学就是研究各种各样的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她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她对于我们认识和利用物质具有重要的作用。电脑展示 丰收的粮食、石油化工产品,漂亮的衣服、各类化妆品、电脑光碟、手提电脑、飞机等等。阅读与讲述课本第2-3页内容板书 第一节 走进化学科学、化学是创造性的、实用的科学情景四:远古的地球、先民们生火取食、古代炼金场面、我国出土的青铜器;化学史上有名的科学家:波义耳、拉瓦锡、道尔顿、门捷列夫。(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门捷列夫)电脑提示 化学的发展简史。见附录一化学发展简史。强调以下:1661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1771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交流与谈论 1、二十世纪诺贝尔化学奖获奖成果。(2、我国化学家在现代化学研究中的贡献。阅读与讲述 课本第34页内容:化学的形成和发展。(附录二我国古代化学科学的成就)板书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情景五:由硅原子排列的两个汉字-中国,由分子构成的分子齿轮和分子马达,神州五号返回舱。师生交流与思考 现代化学研究是否已经到了极点了?现代化学的地位及化学研究有那些领域?通过对化学发展史的认识,你认为应如何比较恰当来定义化学科学的内涵。阅读与讲述 课本第56页结论及板书 三、化学科学的探究空间化学科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思考化学科学与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你对化学科学研究的哪些问题感兴趣?电脑展示 与化学紧密相关的的一些产品和职业,如:新型药物、导电塑料、新型建筑材料、药物研制人员、化学科研人员、化学教师、化工厂工人、质检人员、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医生等。师生交流与思考由学生自由发挥,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让学生开展一分钟演讲)情景六:高中校园图片,教室、实验室、高一化学有关内容图片、高二化学有关图片、高三化学有关图片师生交流与思考 高中阶段,我们将学习哪些化学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呢?我们将走过怎样的化学学习历程呢?电脑展示和讲述 高中新教材体系架构。化学必修一、化学必修二化学与生活: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性质,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体会化学对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形成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化学与技术:了解化学在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在更加广阔的视野下,认识化学科学与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化学反应原理: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有机化学基础:探讨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学习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物质结构与性质: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实验化学: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提高化学实验能力。板书高中化学必修及选修科目必修模块: 化学一 化学二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 物质结构与性质 实验化学情景七:一位思考中的学生,怎样才能学好化学?在日常的化学学习中应当如何探究化学问题?分组实验探究 在所给的下列试剂瓶中,盛有少量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溶液或固体物质,根据你现有的知识如何检验?请给鉴别出来的物质分别帖上标签。所提供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如下(均未标明):金属镁、氧化铜粉末、活性炭、氢氧化钠溶液、浓盐酸、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酒精灯、火柴、试管、胶头滴管、玻璃片、药匙、砂纸等。教师巡视指导,收集学生探究结果,以备评价。师生交流与讨论 化学探究的基本模式是什么?如何观察、思考、假说、验证、推理、判断得出结论。怎样才能学好化学结论及板书化学探究的基本模式是:提出问题观察思考提出假说收集证据、验证假说表达交流完善证据、得出结论。学好化学要做到:重视化学实验的作用;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密切联系实际;多渠道获取知识。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到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今天,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且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相信大家一定特别想学好化学,也一定能学好化学,实现你的心中的梦想,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化学在人类进步中的关键作用。【汇总】第一节 走进化学科学、化学是创造性的、实用的科学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三、化学科学的探究空间化学科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高中化学必修及选修科目必修模块: 化学一 化学二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 物质结构与性质 实验化学化学探究的基本模式是:提出问题观察思考提出假说收集证据、验证假说表达交流完善证据、得出结论。学好化学要做到:重视化学实验的作用;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密切联系实际;多渠道获取知识。附录一:化 学 简 史年代大事纪要约50万年前“北京猿人”已会用火公元前86千年中国(新石器时代)开始制陶器约公元前2千年中国已会铸铜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提出朴素的原子论;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提出“四元素”学说公元前14087年中国发明了造纸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一世纪中国本草经成书,书中记载动物、植物、矿物、药物达365种十世纪中国(宋代)把火药用于制造火药箭、火球等武器1661年英国的波义耳在怀疑派化学家一书中给元素下了科学的定义1772年舍勒制得了氢气1773年舍勒制得了氧气1777年法国的拉瓦锡发表燃烧概论推翻了燃素说1803年英国道尔顿提出原子论1811年意大利的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假说1860年分子学说得到世界公认1869年俄国的门捷列夫提出了他的第一个周期表1911年英国的卢瑟福提出原子核模型1934年法国的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人工放射性1942年中国的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1965年中国科学家合成出牛胰岛素,是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1981年我国科学家首次人工合成完整生物活性的核糖核酸xx年人类基因组破译附录二:我国古代化学成就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化学发展史上有过极其辉煌的业绩。冶金、陶瓷、酿造、造纸、火药等都是在世界上发明和应用得比较早的国家。如商代的司母戊鼎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古青铜器。1972年在河北出土的商代铁刃青铜钺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铁器。我国古代的一些书籍中很早就有关于化学的记载。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公元1596年)中,还记载了许多有关化学鉴定的试验方法。第1章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的化学性质(钠跟水、氯气的反应),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2)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的化学性质(氯气跟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水的反应)。(3)进一步熟练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础实验操作。2.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他们体会怎样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2) 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及氯气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3) 在归纳金属钠的性质及预测氯气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1) 通过对金属钠和氯气性质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2) 利用阅读材料含氯化合物的漂白与消毒作用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意识。【重点、难点】1.知识上重点、难点:金属钠和氯气的化学性质2.方法上重点、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以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程序。【教学准备】1课堂活动记录及报告(详见教学过程)(1)活动1.2.1.1 交流研讨:(2)活动1.2.1.2 观察思考:观察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钠与水反应的现象(3)活动1.2.1.3 活动探究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4)活动1.2.1.4交流研讨(4) 活动1.2.2.1 研究氯气的性质 2将学生为46人小组3试验试剂和仪器:见课堂活动记录及报告引言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化学科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认识物质的性质是化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且只有深入地研究物质的性质,才能更好地利用物质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例如,通过对氢气的可燃性研究,可用作绿色能源和火箭的推进剂;通过对溴化银感光性的研究,制成了感光胶卷;通过对叠氮化钠(NaN3,在强烈撞击的情况下能快速分解并产生大量氮气)性质的研究,制成了汽车安全气囊由此可见,研究物质的性质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更科学地认识物质的性质呢?这就是本节我们要探讨的主要内容。板书 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投影布置学生思考并填写活动表活动1.2.1.1 交流研讨:1.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你认识了哪些物质?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研究它们的性质的?2.你认为研究一种物质的性质,应该按照什么程序来进行?你能通过实例说明吗小组讨论表达与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交流)评价与概括1.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你认识了哪些物质?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研究它们的性质的?媒体展示实例物质研究它们的性质的主要方法氧气观察和实验法 氢气观察和实验法 锌和铁观察和实验法盐酸观察和实验法非金属的通性分类、比较法金属的通性分类、比较法酸的通性分类、比较法2.你认为研究一种物质的性质,应该按照什么程序来进行?你能通过实例说明吗?(可例举氧气、铁、盐酸或二氧化碳) 观察物理性质 预测化学性质 验证或探究预测的性质分析现象并解释 分类、比较、归纳、概括同类物质的性质过渡通过同学们思考与交流,我们知道,研究物质的性质就应该首先把握研究的方法和程序。我们先探讨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板书一、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过渡通过同学们交流与探讨,研究物质的性质常常运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板书1观察法(1)含义: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看书 (2)内容: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物质的颜色、状并回答 态,用鼻子闻物质的气味,也可以借助一些仪器来进行观察,提高观察的灵敏度。人们既在观察过程中,不仅要用感官去搜集信息,还要积极地进行思考,及时储存和处理所搜集的信息。观察要有明确而具体的目的,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综合。(3)实例:。投影布置学生阅读、观察、记录并填写活动表活动1.2.1.2 观察思考:观察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实验目的】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掌握观察的方法;2、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揭示物质的性质;3、通过实验观察,认识金属钠的状态、颜色、硬度和密度的相对大小、熔点的相对高低等物理性质。4、通过观察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分析金属钠的化学性质;【试剂和仪器】略【实验内容】1.观察盛放在试剂瓶中的金属钠。镊子将金属钠从试剂瓶中取出,用滤纸将其表面的煤油吸干,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钠(黄豆粒大小),观察钠块的切面。用小刀或玻璃片挤压豆粒状的钠(注意:金属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千万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它。)2.向培养皿中加适量水,滴入12滴酚酞溶液,将切好的钠投入到水中,观察现象【实验记录】金属钠的物理性质状态颜色硬度和密度的相对大小延展性强弱金属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分析(或结论)(1)(2)(3)(4)(5)【交流与讨论】1.你是如何通过观察来认识金属钠的有关物理性质?在观察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2. 通过观察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分析金属钠的性质;【问题思考】1、实验中,你注意到金属钠是怎样保存的?为什么?2、通过该实验,你对实验观察的认识有哪些提高(对比初中阶段)?形成了哪些观察的方法以及透过现象到本质的分析方法。【活动评价】【拓展延伸】 课后作业1. 预测金属钠与盐酸的反应的现象。2. 做一做: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观察的现象并分析实验的结果。课件展示上述现象、分析和结论 略概括通过上述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到:金属钠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熔点低、密度小、硬度小、展性好。查表或看书可知金属钠熔点为97.81。C,沸点为882.9。C;密度为0.97gcm3金属钠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板书 2Na 2H2O =2NaOH + H2 过渡刚才我们从“观察法”的角度来认识物质的性质。在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中,往往还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板书2、实验法 (1)含义: 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的方法。 (2)注意的问题: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压强、溶解的浓度等条件,这是因为同样的反应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发生不同的反应。(3)实验的步骤:在进行研究物质性质的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等;实验中,要仔细研究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后,要写好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实例投影布置学生阅读、观察、记录并填写活动表活动1.2.1.3 活动探究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实验目的】1、学会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的方法。2、探究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3、认识条件控制在实验研究中的意义。【试剂和仪器】金属钠,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铁圈。【实验步骤】1.将切好的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使其与氧气反应。2.将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使其与氧气反应。实验记录:实验内容实验现象结论金属钠在空气中放置在空气中加热金属钠【交流与讨论】将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和将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有什么不同。【问题思考】1.这组实验对你有什么启示,理解实验法的意义。2.在你做过的实验中,还有因条件改变而影响实验结果的情况吗?【拓展延伸】 课后作业 预测:金属锂和金属钾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和产物。【活动评价】媒体展示或描述上述实验现象、分析和结论(略)概述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会迅速被氧化而生成氧化钠,失去金属光泽(因此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里);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板书 4Na O2 = 2Na2O2Na O2 = 2Na2O2该实验验证了金属钠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性质。板书3、分类法:在研究物质性质时,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研究,可以总结出各类物质的通性和特性;反之,知道某物质的类别,我们就可推知该物质的一般性质。板书4、比较法: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找出物质性质间的异同,认识物质性质间的内在联系,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归纳和概括。投影布置学生阅读填写活动表活动1.2.1.4交流研讨1.运用所学知识,比较金属钠与金属铁的性质。性质相同点不同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2.根据所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预测金属可能具有哪些共同的性质?1. 在研究金属钠性质的过程中,你用到了哪些研究方法?课件展示上述现象、分析和结论 略小组讨论表达与交流课件展示上述现象、分析和结论 略评价与概括(课件,略)概述上面是研究物质的性质时常用的四种方法,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方法;在研究物质的某方面性质时,可能只用到一种或两种方法,但在研究物质的整体性质时却常常是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综合应用。二、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过渡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我们已经对科学探究的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其实,人们对物质性质的研究也是一种科学探究过程。研究物质性质的内容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的通性和特性。那么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是怎样的呢?板书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学生阅读教材、提问并归纳(媒体展示)首先,要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包括物质的存在状态、颜色气味等);第二、要对物质的性质进行预测;第三、设计并实施实验来验证所做的预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归纳出与预测相一致的性质,并对实验中所出现的特殊现象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第四、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物质的通性及特性。媒体展示图1-2-6,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过渡前面我们探讨了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和研究方法,现在我们利用其程序和方法来探究氯气的性质。板书2。研究物质性质的案例研究氯气的性质引述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在工业上,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大量用于制造盐酸、有机溶剂和杀菌消毒剂等。氯气对人体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少量会刺激鼻腔和喉头黏膜并引起胸痛和咳嗽,吸入较多量时使人死亡;氯气也是大气污染物。所制取和使用氯气时要有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投影布置学生阅读、观察、记录并填写活动表活动1.2.2.1 研究氯气的性质【活动目的】1、通过研究氯气的性质的探究活动,模拟和领会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基本程序;2、认识氯气的物理性质3、通过氯气与铁、铜、氢气的反应实验,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4、培养学生实验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活动用品】1. 仪器:集气瓶 试管 水槽 坩埚钳 铁架台 胶头滴管 砂纸 2. 试剂:氯气、 铁丝 铜丝 氢气 【活动内容】一、认识氯气的物理性质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1取一只盛满氯气的集气瓶,观察氯气的颜色:用手轻轻地在瓶口煽动,使极少量的氯气飘近鼻孔,闻氯气的气味。实验2取一只盛满氯气的试管,将其倒扣在水槽中,用手轻轻摇动试管,观察现象。【交流与讨论】1. 你知道通常从哪些方面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吗?2. 氯气的物理性质有哪些特点?媒体展示上述现象、分析和结论 略二、 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一)预测氯气的性质1、氯气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你认为它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与同类物质氧气的性质进行比较) 2、你将通过哪些实验验证你的推测?媒体展示上述分析和结论 略(二)实验验证过程实验内容实验现象推断生成物实验1用坩埚钳夹注一束铁丝,灼热后立刻放入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然后把少量的蒸馏水注入集气瓶里,用玻片盖住瓶口,振荡观察现象。实验2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把导管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发生的现象。选做实验3在通风柜中,用坩埚钳夹注一束铜丝,灼热后立刻放入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然后把少量的蒸馏水注入集气瓶里,用玻片盖住瓶口,振荡观察现象。媒体展示上述现象、分析和结论 略(三)分析、解释及结论【交流与讨论】1、从哪些事实证明氯气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2、根据实验现象和推断的生成物书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课件展示上述现象、分析、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略(四)比较、归纳【问题思考】1、您认为还可以选择哪些物质代替铁丝、氢气与氯气反应?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氧气、氢气等都是活泼非金属单质,它们可以和哪些类别的物质反应? 媒体展示上述分析和结论和化学方程式 (略)三、探究氯气的特性氯气能与水反应吗?学生分小组自主活动【活动目的】(学生自填)1、2、【活动用品】所需仪器(供参考:试管、胶头滴管、砂纸)所需试剂(供参考:氯水、镁条、石磊溶液、红纸条 硝酸银溶液)【活动内容】 氯气能与水反应吗?你的预测与假设:你设计的实验方案(经老师认可后方可实施):实验记录实验内容实验现象结 论实验验证氯水的漂白性:将干燥的氯气依次通过盛有干燥红纸条的集气瓶呵盛有湿润红纸条的集气瓶,观察现象。【交流与讨论】1、你的预测与假设、设计的实验方案以及探究的结果与预测和假设是否符合?2、氯气可以使湿有色布条褪色,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这个事实说明了什麽?3、氯水中有哪些物质?它具有哪些性质?在工农业生产中有何作用。【问题思考】 1、在探究氯气性质的过程中应用了哪些研究方法?其研究的基本程序是怎样的? 2、描述氯气的物理性质,概述氯气的化学性质和特性。媒体展示上述内容 (略)【活动评价】自 评他 评师 评 【拓展延伸】 提问根据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的事实,推论氯气是否能与碱溶液反应?若能反应,请表述其产物并书写氯气分别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媒体展示上述内容(略)【知识应用身边的化学】(学生看书第20页)引述身边的化学含氯化合物的漂白与消毒作用次氯酸不仅能是有机色质退色,还能消灭细菌等。将氢气通入碱液(如NaOH溶液)可制得次氯酸盐(如次氯酸钠,NaClO)。次氯酸盐是一些漂白剂和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它与稀酸或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起到漂白和消毒作用。以次氯酸盐为有效成分的漂白剂和消毒剂的有效期较短,放久了,会因分解而失去漂白与消毒功能。二氧化氯也可用于漂白和消毒。实验证明,二氧化氯的消毒能力是等质量氢气的2.65倍。不过,由于二氧化氯价格高,目前还不能完全取代氢气用于漂白和消毒。过渡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了物质的性质后,人们往往要探究产生相关性质的原因,这就是要涉及物质结构方面的问题,如:金属钠和氢气各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这些微粒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与金属钠或氯气的性质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仅通过一般实验是无法解决的,还需要利用模型、假说等方法进行有关研究。板书3。化学探究过程中的模型与假说(引述) (1)关于模型:模型(model)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建立起来的,是对事物及其变化的简化模拟。模型一般可分为物体模型和思维模型两大类。例如,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时经常用到的球棍模型就是一种物体模型,而在研究原子结构的过程中所建立起的各种模型则属于思维模型。 (2)关于假说:假说(hypothesis)是以已有事实材料和科学理论为依据,面对未知事实或规律所提出的一种推测性说明。假说提出后需得到实践的证实,才能成为科学理论。道尔顿提出的原子学说起初就是一种假说,后来经过反复验证和修正,才发展成科学理论。关于物质性质的研究知识化学研究的任务之一,除此之外,还需要通过化学研究为物质发生的各种变化寻求合理的理论解释,测定物质组成中各部分的含量,探究物质的内部结构,以及设计物质的合成方法,等等。现在,化学工作者不仅使用试管、烧杯等一般的化学仪器,而且使用许多先进的仪器来进行化学研究,使化学研究水平大为提高。【知识拓展】化学前沿现代化学实验室并非所有的化学实验都是在试管、烧杯等简单的化学仪器中完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研究室中出现了各种先进的仪器,帮助人们完成研究任务。例如,利用色谱仪可以把某种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而X射线仪、质谱仪、核磁共振仪等则可以帮助人们测定化学物质的结构。计算机技术的起兴是为化学研究实验研究开辟了一个新领域计算机化学。在这个领域里进行化学研究的人们用计算机做实验。利用速度快、储存两大的计算机和计算化学家们编制的新程序,可以计算出化学物质的结构,还可以预测未知化合物的性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计算机有着更高的期望:教会计算机按照优秀的化学家的思考方式去思考;让计算机去评估浩如烟海的反应,确定哪一个反应最适合得到某种预期的目标化合物;开发一种计算机受控机器人系统,让它们在实验室里事实合成反应,等等。【概括整合】(略)小结 略作业 1. 学完这一节内容,请你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两个维度谈谈你的收获。 2.传统的练习(略)3.完成你的课堂活动记录及报告(便于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第1章第3节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领会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阿伏伽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含义。(2)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阿伏伽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各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用物质的量来计量物质。(3)掌握用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溶液的组成,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4)学会用物质的量进行有关化学反应的简单计算。2.过程与方法目标:(5) 通过引导学生对自己熟悉问题的分析,让他们学会怎样从中提炼总结出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6) 通过模拟科学家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科学家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如何分析、联想、类比、迁移、概括和总结,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3) 通过模拟科学家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让他们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4) 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教学重点、难点】1.知识上重点、难点:物质的量的含义和应用。2.方法上重点、难点:如何寻找、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建立数学模型。【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探讨,完成下列表格:假定我们有一篓面值一元的硬币,假定每一硬币的形状、体积、质量是相同的,我们通过哪些方法或途径可以知道这篓硬币的个数?序 号方 法 或 途 径方法一方法二【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交流、研讨在开始今天的化学课之前,请同学们先回答我们布置的课前智力游戏:假定我们有一篓面值一元的硬币,假定每一硬币的形状、体积、质量是相同的,我们通过哪些方法或途径可以知道这篓硬币的个数? (媒体显示)序 号方 法 或 途 径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方法五方法六方法七方法八直接数数先称量出一个硬币的质量,再用硬币的总质量除以一个硬币的质量先称量出100个硬币的质量,用硬币的总质量除以100个硬币的质量,再乘以100先称量出一个硬币的体积,再用硬币的总体积除以一个硬币的体积先称量出100个硬币的体积,用硬币的总体积除以100个硬币的体积,再乘以100先测量出一个硬币的厚度,再将硬币垒起来,用硬币的总厚度除以一个硬币的厚度先测量出100个硬币的厚度,再将硬币垒起来,用硬币的总厚度除以100个硬币的厚度,然后乘以100用模具(比如一木板上刻有许多凹槽,每一凹槽中正好卡入10个硬币)计量(银行常用)建立模型 我把上述方法总结为两种方法模型:直接计量和换算。前者直接获得硬币个数,后者通过引入中间物理量搭桥,换算出硬币个数。讲述、媒体显示模型一:直接计量 (方法一)模型二:引入中间物理量换算 (方法二方法八)引言 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个化学上经常遇到的宏观物质的质量、体积与构成它的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第三节所讲述的内容。讲述、媒体显示第三节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一、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摩尔质量引言首先我们来分析C + O2 = CO2 反应:讲述、媒体显示 C + O2 = CO2宏观上: 12克 32克 44克微观上: 1个C原子 一个O2分子 一个CO2分子联想质疑实际生产或科学实验中,碳、氧气、二氧化碳是可称量的,固体反应原料是按照一定的质量比例、气体反应原料是按照一定的体积比例投入的,但化学反应是在碳原子与氧分子之间一个一个地进行的,碳原子、氧分子以及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分子都是难于称量的微观粒子,如何建立起宏观物质的质量、体积和其所含微观粒子数之间的联系呢?或者说已知宏观物质的质量或体积,如何求出它所含有的微粒个数?已知微粒个数,如何求出它的质量或体积?媒体显示宏观物质质量、体积微粒个数思考探究结合前面解决一篓硬币有多少个的方法模型,请尽可能多地列举出知晓一定质量或体积的宏观物质中含有多少个微观粒子的方法或途径。(以碳粉、碳原子为例说明)(媒体显示)序 号方 法 或 途 径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方法五.一个一个地数先称量出1个微观粒子的质量,然后再用宏观物质的质量除以1个微观粒子的质量,计算出微观粒子个数。先称量出由某一数目的微观粒子所组成的微粒集体的质量,然后再用宏观物质的质量除以微粒集体的质量,再乘以微粒集体所含有的微粒数,计算出碳原子个数。先测量出1个微观粒子的体积,然后再用宏观物质的体积除以1个微观粒子的体积,计算出微观粒子个数。先数出1cm3宏观物质所含有的微观粒子个数,然后再根据宏观物质的总体积,计算出微观粒子个数。.分析评价 方法一可以看作是属于模型一的,直接计量;方法二五可以看作是属于模型二的,引入中间物理量换算。微观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我们无法用肉眼直接看见或计数,因此,我们可以否定方法一。同样的理由,我们也可以排除方法二、方法四。由于不同的微粒的体积不一定相同,我们没有1cm3的各种宏观物质中所含微粒的个数的现成的数据,方法五不具有普遍性,如果采用方法五求一定质量物质中所含微观粒子数,我们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但我们有现成的表示原子相对质量的相对原子量,只要我们适当确定方法三中构成微粒集体的微粒数目,使得这一微粒集体的质量是可以称量的,也许我们能够找到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建立模型根据方法三,我们把这一微观粒子集体所含微粒数目暂定为NA个,建立下列数学模型:讲述、媒体显示 物质所含微粒数NA引导点拨 如何确定这“一定数目NA”,这“一定数目NA”究竟为多少比较适宜呢?国际上规定:0.012kg12C所含碳原子数目即为NA。这样规定有什么好处?NA个微观粒子所形成的微粒集体的质量在几克到几百克之间,质量大小适宜,便于换算,可以称量。有利于借助原子量,确定不同种类粒子集体的质量。讲述、媒体显示我们把0.012Kg12C中所含碳原子个数称作“阿伏伽德罗常数”即NA,大约为6.021023。将通过方法三建立的数学模型中的NA用“阿伏伽德罗常数”代替,并作变形:讲述、媒体显示讲述我们把上述比值用一个特定的物理量物质的量表示,并规定其单位为摩尔(mol),即:讲述、媒体显示物质的量(mol)讲述物质的量便是我们在建立物质的质量与其所含微粒数时所引入的新的物理量,通过它建立起了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之间的桥梁。由上述关系式可以看出,当物质的量等于1mol时:物质所含微粒数阿伏伽德罗常数物质的质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微粒的质量所以:1mol的物质中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微粒;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微粒的质量即1mol物质的质量。我们把1mol物质(即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因此:讲述、媒体显示物质的量(mol)n =NNA=m/M提问总结、概括整合 (媒体显示)在建立物质的质量和其所含微粒数的联系时,我们引入了什么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物质所含微粒数之间是如何换算的?什么是阿伏伽德罗常数?1mol物质的质量如何确定?什么是摩尔质量?它与1mol物质的质量是否为同一概念?物质的量的含义什么?摩尔是什么?任何1mol物质中都含有多少个微粒?物质的质量(g)物质的量(mol)微粒数(个)摩尔质量(g/mol)摩尔质量(g/mol)阿伏伽德罗常数阿伏伽德罗常数每摩尔物质的质量,数值上等于物质的式量,单位为g/mol12g碳12C中所含碳原子的个数,大约为6.021023以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微粒所组成的微粒集体作标准,表示一定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个这样的微粒集体的物理量物质的量的单位,任何1mol物质中都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微粒迁移、应用常规训练(略)拓展延伸:请在互联网或有关图书上查询七个国际基本物理量及其单位,这些物理量的含义分别是什么?已知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是不变的。如果我们在确定原子量时,以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24作标准,则水分子的式量为多少?18克水中含有多少个水分子?物质的量可以用来计量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各种微观粒子,也可计量这些微观粒子的特定组合。C2H4(乙烯)、HCHO(甲醛)、C2H4O2(乙酸)三种分子的组成可以分别用下图表示乙烯甲醛乙酸表示氢原子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从组成的角度看,可以把每个分子中的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合成一特定的整体,则上述三种物质可以表示为(CH2)2、(CH2)O、(CH2)2O2,三种物质所形成的混合物可看作是这一整体和氧原子组成的。已知由这三种物质组成的某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该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第 二 课 时引言引入了物质的量后,建立起了宏观物质与其所含微观粒子之间的桥梁。今天我们继续探讨1mol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特点。媒体显示二、气体摩尔体积交流、研讨阅读P21表131,相邻同学相互研讨。提问交流媒体显示问 题结 论1mol物质的质量在数值上有什么特点? 数值上等于其式量,单位为克相同的温度、压强下,1mol的不同物质的体积在数值上有什么特点?固体、液体物质体积无明显规律,气体物质体积基本相同总结从表131我们获得这样的结论:1mol物质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式量,单位为克。相同的温度、压强下,1mol不同气体物质的质量不同,但体积基本相同。讲述、媒体显示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有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Vm,单位L/mol)。n=V/Vm拓展延伸同温(T)、同压 (P) 下,相同体积(V)的气体所含有的气体物质的量(n)或分子数(N)是否相同?同温(T)、同压 (P) 下,气体的体积(V)和气体的物质的量(n)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同温(T)、同体积(V)下,气体的压强(P)和气体的物质的量(n)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讲述、媒体显示标准状况(简写为STP,指0,1.01105Pa)下,1mol任何气体都占有大约22.4升的体积,这个体积叫做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22.4L/mol物质的质量(g)物质的量(mol)微粒数(个)摩尔质量(g/mol)摩尔质量(g/mol)阿伏伽德罗常数阿伏伽德罗常数标况下气体体积(L)(22.4L/mol)。(展示22.4L立方体,让学生感受其大小)概括整合 (媒体显示)迁移、应用常规训练(略)拓展延伸查阅有关书籍,想一想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有哪些?不同条件、不同状态的物质,决定其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如何从理论上解释相同条件下,不同气体的摩尔体积为什么相同?尽可能多地列举出求标况下1mol气体质量的方法。自己动手用硬纸皮制作一个体积为22.4升的立方体,感受其大小。第 三 课 时引言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用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组成。通过质量分数,我们可以求出一定质量的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质。但是,在化学计算中,我们更多的应用到物质的量,因此,我们需要用物质的量表示溶液的组成物质的量浓度以单位体积溶液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讲述、媒体显示三、物质的量浓度以单位体积溶液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CB) CB=n/Vn 溶质B的物质的量(mol)V 溶液的体积(L或m3等)CB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mol/m3等)迁移、应用将53gNa2CO3固体溶于水配成0.5升溶液,所得Na2CO3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1mol/L的H2SO4溶液中CH+、CSO42-分别是多少?将1molNaCl、1molCaCl2溶于水配成1升溶液,所得溶液中各离子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概括整合 (媒体显示)溶液体积(L)溶液体积(L)22.4L/mol22.4L/mol物质的质量(g)物质的量(mol)微粒数(个)摩尔质量(g/mol)摩尔质量(g/mol)阿伏伽德罗常数阿伏伽德罗常数标况下气体体积(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引言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呢?媒体显示请用NaCl固体配制250ml0.5molL的NaCl溶液。交流研讨你认为配制溶液的大致步骤有哪些?需要哪些仪器?如何提高溶液配制的精确度?计算:需要NaCl0.5mol/L0.25L58.5g/mol=7.3g需要多少溶质?计算配制溶液需要哪些仪器?容量瓶上有哪些标识?选择250ml容量瓶、150ml烧杯、适当长度的玻棒、称量范围为100g的托盘天平将容量瓶、烧杯、玻棒分别用自来水、蒸馏水各洗三遍如何洗涤仪器?准备仪器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7.3gNaCl固体。称量称量时要注意什么?溶解:将NaCl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50ml水溶解。溶解转移:将NaCl溶液沿着玻棒小心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每次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转移溶解后若有明显的温度改变,能否立即转移溶液?如何保证尽可能将溶质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摇匀:向容量瓶中加水至其容积的2/3时,轻轻振荡容量瓶,然后继续加水至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平齐,塞好瓶塞,倒转容量瓶34次,使溶液混合均匀定容摇匀加水至容量瓶容积的2/3时,为什么要轻轻振荡容量瓶?定容时要注意什么?装瓶贴签:将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装瓶贴签活动探究(两人一组,相互协作)拓展延伸某同学在配制NaCl溶液的实验中出现了如下情形,试分析对所配溶液浓度的影响操 作 实 情对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影响称量前未调零点,天平指针偏向左边要称取7.3gNaCl固体,将药品放在右边托盘上称量容量瓶洗涤后未干燥未洗涤溶解NaCl固体的烧杯加水至容量瓶容积的2/3时,未轻轻振荡容量瓶定容时眼睛处于仰视的位置摇匀后发现凹液面的最低点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第 四 课 时引言引入物质的量后,不仅解决了一定量的宏观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数的问题,而且也为根据化学反应计算带来极大的方便。讲述、媒体显示点燃四、物质的量与化学反应2H2 + O2 2H2O从质量角度: 4g 32g 36g从分子数角度: 2分子 1分子 2分子从物质的量角度: 2mol 1mol 2mol从标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