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 24春联教案 苏教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595663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册 24春联教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 24春联教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 24春联教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4春联教学要求1.初步了解有关春联的一些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引用的五副春联。重点难点1.了解有关春联的知识(作用、种类、特点)及读背春联的好处。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两课时 知识点详解 春联 重点句解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春联的内容丰富多彩、千变万化,所以浏览、赏读春联,就像在百花园中欣赏千姿百态、万紫千红的鲜花一样。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贴大红春联,给节日增添了不少欢乐祥和的气氛。句导读:开门见山,点明新春佳节贴春联的作用。我们浏(li)览着各种各样的春联,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 难句解析:这一副对联的大意是“又一个春天到了,满地绿油油的春草,一树树粉红粉红的杏花”。“又是”表现出对如茵芳草的喜爱之情,“依然”一词蕴含着欣慰之意。“芳草绿”“杏花红”,对仗工整,形象地表现出春光的明媚鲜亮,表达了作者对美丽春色的热爱之情。难句解析:这一副对联从字面来看意思是“勤劳的人家沐浴着春光,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美好的回报;和睦的家庭和气生财,因为家庭和顺而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这副对联告诉人们要通过勤劳致富,和睦生财,才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春联中有的描绘了美丽的春光,如“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这一副对联包含着什么意思?有的展现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如“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有的歌颂了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如“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这一副对联包含着什么意思?更多的是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如“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这一副对联包含着什么意思?诵读这些春联,你会感到生活中充满了幸福和希望。段导读:这段话讲春联的种类和作用。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春联给新春佳节增添了欢乐祥和的气氛,重点举例介绍了春联常表达的内容和感情。 难句解析:这副对联的大意为“梅花开了,春光烂漫美好,爆竹声声,辞旧迎新,预祝一年平安吉祥”。这副春联表现的是对节日乃至全年的美好祝愿。春联最讲究对仗。就拿“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 难句解析:这一副对联的大意为“柳枝舒展开绿色的嫩叶,告别过去的一年;桃花绽开红红的笑脸,祝贺新年的到来”。联语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们满心喜悦地辞别过去的一年,祝贺新年的到来。春联讲究对仗工整。上下联不仅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当。这一句是对上文的总结,评议简洁,结篇自然。这一副对联包含着什么意思?来说,“绿柳”对“红桃”,“舒眉”对“开口”,“辞”对“贺”,“旧岁”对“新年”。上下联不仅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当,细心揣摩体会,能从中学到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春联有什么样的特点?段导读:这段话介绍了春联讲究对仗,并结合实例说明。春联读起来抑(y)扬顿挫,和谐动听。句导读:这一句概括了春联的声律之美。如果下功夫背诵一批名联,就能帮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声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妙。句导读:名联多是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的佳作,熟读成诵,自然能从中感受到春联的声律之美。段导读:这段话介绍了春联的声律之美,说明春联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从形式方面介绍春联的特点,即讲究对仗、声律和谐。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其实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段导读:这段话是说打开书本就有好处,对春联也是这样,只要读一读,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告诉我们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生字、新词卡片。一导入新课1.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春联,也可以自己书写春联。2.课堂上师生交流,谈谈喜欢这些春联的理由。导入:每逢春节或其他喜庆日,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选用一些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春联”的文章。板书课文题目。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1.老师范读。2.学生自读,老师提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佳节祥和浏览欣欣向荣对仗揣摩抑扬顿挫开卷有益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字词。张贴增添浏览欣欣向荣歌颂辞声律奥妙开卷有益(2)指名逐个读,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读准字音。(3)指名解释词语。佳节:欢乐、美好的节日。祥和:吉祥和顺。浏览:大略地看。欣欣向荣:形容草木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对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揣摩:反复思考推敲。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开卷有益:打开书本,就有好处,借指读书就有收获。(4)齐读生字、新词。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三理清文章脉络全文共四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春联的种类和春联的作用。第二段(第二、三自然段):讲春联讲究对仗及背诵春联的好处。第三段(第四自然段):讲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四指导写字本课要求书写的生字中左右结构的字,其中“贴、颂、辞”左右略相等,“增、添、律”左窄右宽。“览、奥、益、荣”为上下结构,其中“览”上扁宽,下窄长;“奥”上窄下宽。书写时,要鼓励学生想办法记忆生字的字形,注意引导学生掌握特殊笔画。1. 教学一开始就创造了一个节日的氛围,教室里贴了五副大红春联,播放着过新年的背景音乐,同学们马上被带到了欢欢喜喜过新年的气氛中,学习春联的欲望也大大提高了,不知不觉进入了课文的学习之中。 2.语文注重积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和提供积累优美语言文字的机会。春联内容广泛,正是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良好素材。课文中介绍了四大类春联,为了使学生既爱读、学,又能在朗读的过程中有所感悟,积累内化,教师先请学生找找课文中的几副春联,然后通过多媒体出示文中出现的五副春联。让学生通过图片来找春联中的关键字和通过朗读来理解春联,从而加深对春联描写的内容的印象。 1.读拼音,写词语。h m和睦o mio奥妙q fn气氛g sng歌颂chui m揣摩yu ln游览y yng dn cu抑扬顿挫h xi dng tng和谐动听2.照样子,写词语。家家户户支支吾吾堂堂正正各种各样一心一意不偏不倚3.补全下列对联。(1)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2)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3)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4)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5)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雷雨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哗,哗,哗,下起雨来了。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脸上一阵凉。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蝉叫起来了。蜘蛛又坐在网上了。池塘里的水满了,明晃晃得像面大镜子。青蛙也叫起来了。(1)比一比,再组词。 (2)照样子,写词语。黑沉沉气呼呼乌溜溜(3)用“”给短文分三段,并思考短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第二段(第四至第六自然段);第三段(第七至第九自然段)。短文是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这一顺序写的。(4)短文抓住了哪三点来写雷雨前和雷雨后的?天空、蝉和蜘蛛。1.初步了解春联的一些知识,理解课文内容。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3.背诵课文中引用的五副春联。图片或幻灯片。一导入新课春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给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表达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有关“春联”的知识。投影出示春联相关知识。二导读第一段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2.提问: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春联的种类和春联的作用。3.出示:我们浏览着各种各样的春联,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1)指名读句子。(2)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比喻句。(3)这个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浏览各种各样的春联比作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4)为什么这样比喻?说明了什么?说明春联的种类、内容非常丰富多彩。过渡:春联有哪些种类呢?让我们继续往下读。4.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春联的种类。5.交流反馈。春联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1)描绘美丽的春光。(2)展现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3)歌颂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4)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6.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四副春联。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1)学生自由读这四副春联,说说这些春联的特点。(2)交流反馈。学生各抒己见,老师引导他们从字数、词类等方面思考。目的在于培养他们积极思考的能力。7.出示:诵读这些春联,你会感到生活中充满了幸福和希望。(1)这句话告诉我们春联的作用是什么?(春联给节日增添喜庆气氛,表达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从而让人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2)你从春联中读到这种感受了吗?(学生各抒己见)过渡:刚才,我们通过诵读文中的四副春联,总结了一些春联的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总结春联的特点的。三导读第二段1.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2.提问: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春联的特点。3.这两个自然段告诉我们春联的哪些特点?第一,讲究对仗。第二,声律美。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4.投影出示“对仗”的含义:对仗是要求极为严格的对偶句。对仗的句子,句式要相同,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对仗的词语,词性要相同,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虚词对虚词,同时,声调也要相对,平对仄,仄对平。老师总结:简而言之,春联的对仗就是指上下联字数相等、词类相当。5.出示: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1)通过这副对联,来深入分析春联对仗的特点。(2)细心揣摩,从中学习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6.让学生练习自己写春联,尽量体现春联的两个特点。7.诵读本课出现的五副春联,读出欢乐,读出祥和,读出幸福,读出希望,并尝试背诵,从而加深对春联特点的理解。四导读第三段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2.提问:“开卷有益”是什么意思?打开书本,就有好处,借指读书就有收获。3.为什么说“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对于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读课文,对课文有了较为全面、深刻的理解之后,再结合所见到的春联思考。教师可相机点拨思路:先从春联的内容入手,再到春联的写作形式,最后到春联的思想、道理、情感等,都是很值得学习的。1.作为小品文,就应该让学生学有所得。基于这一点,教师把了解春联对仗和声律美的特点作为另一个教学重点。教学上仍然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特点,在读中体会特点,读出感受,读出语感来。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不仅有理解后的高兴,更有了解这些对联背后故事的愉悦。课文提供了阅读的必要知识,开拓了今后阅读的空间,为学生真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打下了兴趣的基础。2.课文第二自然段讲了春联的对仗。课文中以“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这副春联为例,讲了春联的对仗。对仗要求字数相等,词类相当。因为本课主要是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对仗的特点,只要记住字数相等、词类相当即可。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设计了一个整理春联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春联的这一特点,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印象,也避免了枯燥乏味的说教。1.照样子,对对子。例:春花对秋月故国对(他乡)青山对(绿水)苍松对(翠柏)开花对(结果)琼枝对(玉树)红桃对(绿柳)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成语。(1)爸爸对我说:“做作业时要专心,不能看电视,(三心二意)是做不好的。”(2)哥哥为了练好毛笔字,用去的纸已经(不计其数)了。(3)你对昨天发生的事一无所知,讲得再多也是(无的放矢)。(4)党中央对少年儿童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3.读一读,用句子中加点的词写一句话。(1)上下联 不仅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当。他们不仅完成了工作,而且还提前了一个星期。(2)春联中有的描绘了美丽的春光;有的展现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有的歌颂了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更多的是表达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课外活动课上,同学们有的打篮球,有的踢毽子,有的跳绳,更多的在踢足球。4.写春联。(1)补全下列春联。山河添秀色,大地沐春晖。神州有天皆丽日,祖国无处不春风。(2)按要求写春联。描绘美丽春光的: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展现祖国欣欣向荣景象的: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歌颂幸福美好生活的: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表达新年美好祝愿的: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1.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帖”“对联”。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反映一定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并在明代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方”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2.春联趣事王羲之妙书春联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书写了一副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对联是: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世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副,让家人再贴出去。这副写的是:莺啼北星,燕语南郊。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可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春联,唯独自己家门口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于门口:祸不单行,福无双至。夜间果然有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是也不能将这副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趁着夜色溜走了。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亲自出门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的人围观,大家一看,对联变成:祸不单行昨夜行,福无双至今朝至。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手称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