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生物《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9 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95039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生物《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9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生物《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9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生物《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9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生物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9 新人教版必修2教学目的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和原因。2举例说明基因重组。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教学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2基因重组的原因。教学难点基因突变的概念,基因突变和重组的意义。教学用具幻灯片,录像片。教学方法谈话法。教学过程引言:在前面我们学习了生物的遗传,了解了性状为什么遗传以及性状遗传时遵循的规律特点。那么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呢?(答: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性状表现除与遗传物质有关外,还与什么有关?(答:与外界条件有关)性状由亲代传递到子代时,会不会一成不变呢?当然不会,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差异,这又为什么呢?(答:这是因为生物体不仅具有遗传还具有变异。)那么生物的变异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又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物的变异)讲述:让我们先来看一个图片(投影片)。上图是一个普通的玉米种子在萌发长成植株的过程中,水、肥、光特别充足,所结种子大而饱满,但这样的种子种下去,结出的却是普通种子;下图是太空椒(普通青椒种子邀游过太空后培育而成)与普通青椒对比,果实明显增大,种植下去,仍然是肥大果实。提问:籽粒饱满的种子与普通种子相比,太空椒与普通青椒相比,形状有明显的差异,这是为什么?(回答:发生了变异。)提问:把子粒饱满的种子种下去,长出的种子是不是粒大饱满?(回答:不是。)提问:把肥大的青椒种下去,长出的是什么?(回答:肥大青椒。)提问:这又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回答:生物的变异有的不能遗传,有的可以遗传。)讲述:可见生物的变异有这样两种类型。那什么情况下的变异不遗传,什么情况下的变异可遗传?我们知道生物的表现型与基因型和外界环境条件有关。像玉米这样,子粒饱满是由于水、肥和光充足引起,也就是外界环境条件引起的,这种变异是不遗传的。而太空椒邀游过太空,宇宙辐射改变了遗传物质,因此这个变异性状就是可遗传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主要类型。它的来源主要有三方面: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那么,什么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怎么产生的?又怎么导致生物变异呢?下面一段录像是关于正常的红细胞基因突变形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内容,我们先来看一下。一.基因突变的实例提问:从片子中我们看到正常红细胞是什么形状?有什么功能?(回答:圆饼形状,运输氧气功能。)提问: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红细胞呈镰刀状,对功能的完成有没有影响?(回答:有,运氧气能力降低,易破裂溶血造成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讲述: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正常红细胞变成镰刀型红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让我们来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的图解(看幻灯片)。大家知道,性状是由蛋白质来体现的,我们先来看正常血红蛋白与镰刀型血红蛋白的氨基酸的组成。提问:两者有什么区别?(回答:正常的是谷氨酸,异常的是缬氨酸)提问:氨基酸是由什么决定的?(回答:由信使RNA上的密码子决定的。)提问:构成信使RNA上的密码子的那些碱基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回答:由DNA上的碱基决定的。)提问:大家来比较一下正常与异常的DNA,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回答:一个碱基对的改变。)提问: DNA上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改变,最终导致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我们知道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怎么来决定性状的?(回答:基因是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基因控制生物性状就是要把特定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和翻译反映到具体的蛋自质结构上。)讲述:我们看控制血红蛋白的DNA上一个碱基对改变,使得该基因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也就是基因结构改变了,最终控制血红蛋白的性状也会发生改变,所以红细胞就由圆饼状变为镰刀状了。基因结构改变除了碱基对的替换,还会不会有其它可能?(学生练习:要求学生自己写一段。从DNA片段考虑。)学生分析后答出DNA分子中碱基对数目的改变也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当DNA中碱基对增加或减少时,对性状的表现有没有影响。要求学生写出此过程。现在大家来总结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哪些变化。(回答:DNA碱基对替换、增添和缺失。)教师作总结:基因脱氧核苷酸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顺序变了,遗传信息也变了,通过转录、翻译形成的蛋白质也就发生了改变,性状自然会发生改变。可见,基因结构改变会使生物发生变异。现在请大家自己来总结出基因突变的概念。(回答:略。)讲述:基因突变是染色体的某一个位点上基因的改变,基因突变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并且通常会引起一定的表现型变化。下面让我们来看几个基因突变的图片(投影片)。玉米高茎矮茎、普通羊短腿羊、正常人白化病基因突变往往产生了一些新性状,这对生物有什么意义?由于基因突变产生的新性状是生物从未有过的性状,因此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也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但生物的变异不只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我们怎样去认识由于基因突变而引起的变异?下面我们就来了解基因突变的特点。二.基因突变的特点先来看几个图片(投影片):(正常棉花短果枝;水稻高杆矮杆;果蝇长翅残翅;家鸽羽毛白色灰红色;人正常色觉色盲;正常人白化病)这些图片,有植物,动物,还有人的例子,你们认为突变有什么特点?(可让学生进行讨论,用具体实例来说出各特点。)(回答:植物、动物和人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讲述:这也说明基因突变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动植物以及人,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这种突变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叫自然突变,在人为条件下诱发产生的叫诱发突变。基因突变是发生在什么时期?哪些细胞能发生基因突变?其实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生物体的任何细胞。我们以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为例(打出投影片),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经过分裂形成胚,种子萌发长成一个新个体,其间任何时期任何细胞都可能发生突变,大家特别注意看,叶芽和花芽部位突变以及引起突变性状的表现部位。提问: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与突变性状的表现有什么关系?(回答:突变发生的时期越早,表现突变的部分越多,突变发生的时期越晚,表现突变的部分越少。)提问:如果突变发生在体细胞,该性状会不会遗传给后代?(回答:不会,只有生殖细胞的突变才会遗传给后代)讲述:既然任何生物发育的任何时期任何细胞都可能发生突变,那是不是突变很容易发生也会很多呢?请大家阅读书第49页下段的内容。(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明确)基因突变率很低,高等生物中大约有十万个到一亿个生殖细胞中才会有一个生殖细胞发生基因突变,低等生物,细菌、噬菌体突变频率更低,同一种生物不同的基因突变率也不一样。基囱突变对生物体究竟好不好呢?大家讨论一下。(回答:有的不好。如白化病、色盲;有的好,如小麦矮杆能抗倒伏,微生物抗药性突变等)教师总结:基因突变绝大多数是有害的,但也有少数有利,为什么呢?因为任何一种生物都是长期进化过程的产物,它们与环境已经取得了高度协调。如果发生基因突变就可能破坏这种协调关系。因此基因突变对于生物往往有害,但少数是有利的。我们能不能只让它进行有利的突变呢?这不行。因为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例如(看投影片),控制小鼠毛色的灰色基因(A)可以突变成黄色基因(AY),也可以突变成黑色基因(a)。但是,每一个基因的突变,都不是没有任何限制的。例如,小鼠毛色基因的突变能不能突变成毛的长短呢?不能(回答),只限定在色素的范围内,不会超出这个范围。(以上五点是基因突变的特点,在进行讨论时,教师要适时根据具体情况引导,正确了解基因突变的特点,就能正确地认识基因突变引起的变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掌握的内容有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是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基因突变的特点有:普遍性、随机性、突变率低、多数有害、不定向性。基因突变是如何产生的呢?三.基因突变的原因引言:这些基因突变如果是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叫自然突变(回答),在人为条件下诱发产生的叫诱发突变(回答)。那诱发突变的人为条件是什么?易诱发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并提高基因突变频率的因素有三类:1.物理因素:包括X射线、紫外线、激光等;2.化学因素:有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3.生物因素:如病毒等下面让我们看一段录像片,这是我国科学工作者用人工方法处理农作物发生基因突变的一段内容。提问:看了录像片大家清楚了怎样用各种射线和化学物质去处理生物,也看到了生物突变的具体性状的表现了。你们说用这些方法诱导基因突变有什么好处?(教师可作诱导回答:可提高突变率,创造人类需要的突变类型,从中选育出优良新品种。)讲述:通过这种方法培育出的农作物新品种,刚才大家也看到了,具抗病力强、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黑龙江农科院用辐射方法处理大豆,培育成黑农五号大豆品种,含油量比原来的品种提高了25,大豆产量提高了16。大家看书第52页图,太空椒就是利用宇宙空间强烈辐射而发生基因突变培育的新品种。其实人工诱变不仅在农作物育种上起作用,在微生物育种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青霉素,最初产量为20单位mL,后经人们多次用射线等综合处理,目前产量已是50 00060 000单位mL了,可见人工诱变对生物育种起着巨大作用。因此我们研究基因突变确实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其实生物变异不只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基因重组也会造成生物变异。那么基因重组造成的生物变异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呢?又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基因重组。四.基因重组什么是基因重组呢?基因重组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关于基因重组我们在前面学习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交换定律时已经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大家先写一下,黄色圆粒与绿色皱粒作亲本杂交,产生后代的过程。P 黄色圆粒X绿色皱粒F 黄色圆粒F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提问:(打出此投影片,分析)F除了黄色圆粒、绿色皱粒以外还有两种亲本所没有的新性状:黄色皱粒、绿色圆粒,这两种性状与亲本相比是不是变异性状?(回答:是。)提问:它们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回答:在F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形成的。)要求把这个过程的染色体图画出来。配子提问:可见,基因重组可以发生在什么情况下?(回答: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接下来我们再来写一个遗传图,亲本是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其子一代雌性个体测交,写出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提示大家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P 灰身长翅X黑身残翅测交F灰身长翅X黑身残翅测交后代:灰身长翅黑身残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提问:(打出此投影片,分析)在测交后代我们看到了有两种类型是亲本没有的,灰身残翅和黑身长翅。这两种变异的性状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回答: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提问:是不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回答:不是,是基因交换的结果。)要求学生把基因互换过程的染色体图写出来(打出投影片分析)从图上我们看到这种基因重组是发生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由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局部互换,而造成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教师引导回答。)以上是基因重组的两种类型,我们看到这两种类型的基因重组都是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实现的。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由于父本和母本遗传物质基础不同,当两者杂交时,基因重新组合,就使子代产生了变异,这就是基因重组造成的变异。基因重组的变异又有什么特点?下面请大家阅读书上第50页下段的内容。(回答:非常丰富。)提问:为什么基因重组形成的变异丰富?(回答:父本和母本遗传物质基础不同,自身杂合性越高,二者遗传物质基础相差越大,基因重组产生的差异可能性也就越大。)(学生回答时可由教师引导完成)讲述:我们看书上给了一个数据,21024种是说具有10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时,只考虑自由组合引起的基因重组,F可能出现的表现型。在生物体内尤其是在高等动植物体内控制性状的基因数目是非常巨大的,由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革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引起的基因重组在自然界中也十分常见,如果把这些因素都考虑在内,那么生物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变异就更多了。请大家举出基因重组的例子。(回答:略)大家举出的例子有好多,要强调的是这些基因重组的变异必须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丰富多彩的变异形成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总结:本节内容我们用了二课时学习,要求掌握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变异的两种类型不遗传变异和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不遗传变异仅由外界条件引起,没有改变遗传物质,这种变异不能遗传。可遗传变异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它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是变异的主要类型。生物具有变异才可以进化。第二,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它们引起的变异有什么区别(可以让学生自己归纳)?1基因突变是基因内部结构改变,它能产生新的基因。基因突变的过程发生在DNA复制时,特点是:普遍性、随机性、突变率低、多数有害、不定向性。2基因重组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不产生新基因,可形成新的基因型。基因重组的过程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特点是:非常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