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课时跟踪检测六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岳麓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94675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课时跟踪检测六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岳麓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课时跟踪检测六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岳麓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课时跟踪检测六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岳麓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课时跟踪检测六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岳麓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xx景德镇质检)剑桥中国晚清史载:“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材料中的“太平军的社会革命”()A顺应了当时中国小农经济国情B是绝对平均主义的体现C强调国家对百姓财产权的尊重D是战争环境的必然选择解析:选B天朝田亩制度的目标是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与当时中国小农经济的国情是不相符的,故A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是中国古代农民绝对平均主义思想的体现,故B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下每户劳动所得仅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国库,故C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是广大农民群众为追求平等、平均社会而做出的选择,不是因为战争环境才颁布,故D项错误。2据史载,在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不久,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就租赋问题向天王洪秀全上了一道奏章并得到天王的同意,不久,太平天国施行了“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此举反映()A“照旧交粮纳税”是革命运动的现实需要B封建地租关系仍是中国社会发展趋势C农民领袖意识到天朝田亩制度的不足D解决财政问题是当时天国的核心问题解析:选A“照旧交粮纳税”是因为革命运动还未完全成功,现实革命形势依然需要,故A项正确;近代中国小农经济逐渐走向解体,因此封建地租关系不是中国社会发展趋势,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农民领袖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反思,故C项错误;当时的核心问题是巩固革命成果,并进一步进行革命,不是财政问题,故D项错误。3太平天国失败后,清王朝为恢复社会秩序对所谓的“忠义之士”进行表彰和纪念。在这一过程中,地方精英通过主持本地区纪念活动趁机扩大自己的影响,地方社区则通过表彰自己社区的“忠义之士”确立自己在战后新秩序中的地位。这表明()A朝廷意在重塑正统价值观B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C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D社会各阶层争夺政治权利解析:选C据材料“地方精英通过主持本地区纪念活动趁机扩大自己的影响,地方社区则通过表彰自己社区的忠义之士确立自己在战后新秩序中的地位”可知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故C项正确。419世纪中期,英国人看穿了天国,认为其虚弱无力、不堪扶持,所以泰晤士报严正表示,“叛军”已经成为“阻挡我们摘取金苹果的龙,最终英国政府作出了选边的决定”。此处“选边”的含义是()A没有太大作用了,干脆淘汰B保持中立,静观其发展C没有利用价值了,让其靠边站D放弃中立,参与镇压“叛军”解析:选D材料中“叛军已经成为阻挡我们”“英国政府作出了选边的决定”表明参与镇压,故D项正确。5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也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A是一场旧式的农民起义B旨在化解西方入侵带来的危机C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D发生于近代中国文明转型初期解析:选D旧式的农民起义只能表明“太平天国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故A项错误;旨在化解西方入侵带来的危机,只能表明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故B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也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故D项正确。6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指太平天国()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B不能充分依靠群众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解析:选C“采用了宗教”“建设天国”说明太平天国缺乏科学理论指导。7(xx德州模拟)清政府于1909年和1910年分别颁布了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府厅州乡地方自治章程等地方自治章程,规定地方自治机关具有相对独立的权限,可以行使一定程度上的立法权和行政权。这反映了()A专制皇权体制走向崩溃B对地方制度改革的尝试C地方实力派的离心倾向D地方自治改革成效显著解析:选B从封建的中央集权到具有近代色彩的地方自治,反映出清政府对地方制度进行了改革,故B项正确。81905年2月,陈独秀、柏文蔚联合安徽公学中的先进分子常恒芳、宋少侠、杨端甫等人,在芜湖发起成立岳王会,他们集会于芜湖关帝庙,借烧香宣读誓约并订立章程,以反清为宗旨,其用意是“盖岳武穆抵抗辽金,至死不变,吾人须继其志,尽力排满”。这说明岳王会()A盲目效仿古人不符合时代潮流B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政党C具有狭隘的民族革命思想D凸显资产阶级民主精神解析:选C材料中的现象虽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但是视野狭隘,没有从反对整个地主阶级和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高度来审视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故C项正确。9(xx安阳调研)下图为近代报刊以某事件为题材的新闻漫画,该漫画反映的事件()A开始破坏着中国主权和领土B促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C使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D推动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的“武昌”“瑞徵逃上兵轮”可知指的是武昌起义后当时的湖广总督逃走的情景。我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到破坏是在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促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是甲午战争后,故B项错误;使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武昌起义,有利于推动辛亥革命的发展,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故D项正确。10(xx宜宾诊断)武昌起义后,很多地区的农村士绅大部分持三种态度:一种是顽固守旧,拼命抗拒,愚忠清廷;一种是走走看,认为“民心噪逆,朝野纷争,上下未有所定,此时欲顺不可,欲拒弗能”; 一种是顺水推舟,积极响应,在革命的口号中借以自保,并扩大权势。士绅的态度说明()A革命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B传统士绅对革命的冷漠C士绅对清政府的同情理解D革命思想并未深得人心 解析:选D材料中士绅不同反应体现了其对革命态度各取所需,未真正认识革命,故D项正确。11(xx保定摸底)1912年3月11日公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最初的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它的一个突出特点即从各方面设定条款对袁世凯加以限制和防范。其表现在()A在政体上采用了责任内阁制B规定了参议院拥有立法大权C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D严格限制了总统任职的期限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临时约法中体现限制袁世凯的措施是实行责任内阁制,故A项正确;规定参议院拥有立法大权是三权分立的表现,不属于限制袁世凯的措施,故B项错误;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是临时约法的原则之一,但并非是限制袁世凯的措施,故C项错误;临时约法并没有规定总统的任职期限,故D项错误。12据1913年2月23日独立周报第七期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有志于民主推广的人常到田间“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之善,及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则皆瞠目而不解。叩其故,则曰:吾人困土匪军队之不暇,何暇及其他。”材料反映了民国初年()A民主人士已经广泛深入民众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农民了解代议制,只是无暇顾及D实施民主政治的基础薄弱解析:选D材料中“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之善”说明辛亥革命后实施民主的社会基础非常薄弱,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xx成都诊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武昌起义爆发时,传教士感到非常震惊,但他们很快认识到“这里正在进行一场革命”,“结局以惊人的速度来临,说明了满族统治基础的腐朽和中国人民的高尚、有秩序,从来没有一场如此宏大的革命如此迅速、平和地完成”,他们进一步指出:“整个世界都惊讶于中国能够开始并完成一场理性的革命,其流血之少,在任何东方国家中从未有过”。在众多传教士眼中,“伟大的中国革命”对中国和世界都有重大意义,“(对中国来讲)一次性彻底完成破坏的工作,不管转变怎样跌跌撞撞,不管进步是怎样不确定,确信无疑的是中国不可能回到之前的情形了。” 据朱英等著民间社会对辛亥革命的记忆与诠释材料二新中国官方纪念辛亥革命大事记时间主要领导人讲话人民日报社论标题1961年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家和杰出的民主主义者。”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1981年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胡耀邦:“共同纪念这个光荣的节日,尤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在目前时期我们的内外任务就是实现四化建设、保卫世界和平、完成统一大业。”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1991年国家主席杨尚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自己奋斗的事业,视为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四十二年间,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的十多年里,我国的现代化事业获得了巨大进步。”继往开来、振兴中华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xx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中国人民正朝着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重要时刻,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xx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的美好憧憬,今天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注:1951年和1971年因特殊历史背景,未举行纪念大会(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带给传教士的印象,说明“中国不可能回到之前的情形”这一观点的合理性。(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官方举行辛亥革命纪念活动的特点,分析说明举行这些纪念活动的原因。(15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的引言中概括传教士的印象,从辛亥革命的影响中分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第(2)问,从纪念时间、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人民日报社论的标题上结合所学分析特点;从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上概括原因。答案:(1)印象:突然发生;进程迅速;和平完成;影响深远。说明:辛亥革命顺应了世界现代化历史潮流;辛亥革命后君主专制统治结束,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新的经济因素进一步成长;传统的思想文化观念受到冲击,近代意识逐步加强。(2)特点:长期坚持,除特殊年份外,逢十周年都要举行纪念;以最高规格举行纪念活动,党和国家领导人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发表专题社论;将纪念辛亥革命与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精神相结合;中共始终将自己作为孙中山未竟事业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原因: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决定的。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民族民主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里程碑。是辛亥革命与中共事业的共同目标决定的。辛亥革命与中共的奋斗目标都是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是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通过隆重纪念辛亥革命,可以不断发展与完善爱国统一战线和政治协商制度;可以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框架下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可以将辛亥革命的精神发扬光大,在提高中国综合国力的基础上,鼓舞民众增强实现民族复兴的勇气,担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14(xx洛阳统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寻访历史事件当事人,从中获得历史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20世纪60年代,某大学历史系学生确定了“评价辛亥革命历史地位”的研究专题,为了广泛收集资料,搞好这个专题研究,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拟定了一份寻访辛亥革命当事人的调查提问提纲,以下是这份调查提问提纲的内容: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的活动。武昌起义后西方帝国主义破坏辛亥革命的罪行。武昌起义后清政府对抗革命坚持反动统治的罪行。武昌起义后各地旧官僚、立宪派混入革命队伍破坏革命的活动。南北议和革命党人对袁世凯妥协退让,导致袁世凯窃权的经过。袁世凯独裁卖国、镇压革命的罪行。南京临时政府奖励、保护工商业的政策,民国成立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史实。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调查提问提纲的内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调查提问提纲的内容提出修改、补充或更正,也可以否定提纲内容提出另外不同的寻访调查方式。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2分)解析:研究专题是“评价辛亥革命历史地位”,受20世纪60年代中国国内“左”倾思想的影响,而材料只提到辛亥革命对中国经济工业化的推动,而过多地强调了帝国主义国家、旧官僚、立宪派、袁世凯等对辛亥革命的破坏,偏离了主题。因此可以从辛亥革命推动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思想观念近代化、社会习俗近代化,以及肯定革命派的妥协对加速民主革命进程的积极作用等方面增加提问内容。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示例一)应增加辛亥革命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的提问内容。理由:提纲的内容受20世纪60年代“左”倾思想的影响,片面地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史观评价辛亥革命,主要强调革命的局限性和失败的结局,对革命推动历史进步的功绩认识不足。应当摆脱“左”倾思想的束缚,以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面客观地评价辛亥革命,充分肯定其历史功绩。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其临时约法规定了公民的言论、结社等民主自由权利。(示例二)应增加辛亥革命推动社会习俗近代化的提问内容。理由:提纲的内容受20世纪60年代“左”倾思想的影响,片面地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史观评价辛亥革命,主要强调革命的局限性和失败的结局,对革命推动历史进步的功绩认识不足。应当摆脱“左”倾思想的束缚,以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面客观地评价辛亥革命,充分肯定其历史功绩。辛亥革命后,在民国政府的倡导下,社会习俗日益近代化。如男子剪辫子、中山装、旗袍流行,实行公元纪年等。(示例三)提纲中“革命党人对袁世凯妥协退让,导致袁世凯窃权”的认识不当。应改为“革命党人对袁世凯必要的妥协退让,为革命尽快结束帝制取得胜利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理由:提纲的内容受20世纪60年代“左”倾思想的影响,把革命派必要的妥协退让视为软弱和丧失原则,实际上是否定历史发展的过渡性、渐进性,是不可取的。南北议和时革命党人在军事上与北方相比处于劣势,不做必要的妥协退让,依靠武力对抗很难推翻帝制实现共和的理想。革命党人对袁世凯必要的妥协退让实现了由帝制走向共和的平稳过渡,减少了武装对抗带来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应给予肯定。(示例四)改变事前拟定提纲的调查方式,让被调查的当事人自由畅谈革命中的亲身经历。理由:事前拟定提纲限制了被调查人的叙事范围,不利于获得辛亥革命完整的准确的资料,不利于对辛亥革命全面正确地评价。材料中的提纲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左”倾思想、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史观影响,过分强调革命的局限性和失败的结局,对革命的历史功绩认识不足,会导致对革命的评价的片面性。我们应当通过调查尽可能占有广泛的历史资料,以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为指导,对占有历史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全面客观地认识评价辛亥革命。(其他观点建议,只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均可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