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语文必修3全套教案一 粤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94438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语文必修3全套教案一 粤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必修3全套教案一 粤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必修3全套教案一 粤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语文必修3全套教案一 粤教版一、活动目的 1、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会观察自然、欣赏自然,培养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诗意情怀,提高感受和欣赏自然美的能力。2、掌握多种描写技巧,学习用游记体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来。二、活动中心:感悟自然,亲近自然 。 三、活动方式 1、成立小组:全班分为8个小组,每组9人左右,推举一个小组长,分小组活动; 2、制订方案:每个小组按“活动指引”进行规划,要求可行性与创造性结合; 3、每位学生都要准备一个活动记录本,记录别人的言论和自己的思想,发言的提纲等,活动结束上交。 四、活动时间 :8个课时。第一至四课时一、活动主题:欣赏大自然的声、形、色、味,感悟自然之美;了解自然的人文内容,体悟自然与人的关系;从人与动物的关系变化中,思考自然生命的发展变化。二、活动过程:(一)研读瓦尔登湖 1、问题探究:速读课文,找出道出瓦尔登湖总体特点的词句,看看文章怎样体现这些特点。【深邃和清澈(或清亮、深碧)】 课文对瓦尔登湖湖水颜色变化的描写细致入微。把有关的描写找出来,体会作者的心境。 结合课文说说瓦尔登湖是如何“坚持着自身的纯洁的”。 2、总结,谈体会。(二)研读黄山记 1、问题探究:速读文章,谈谈文章怎样描写黄山山峰、云海的。写黄帝在这里飞升是“传说”,和李白等人有诗文留下为证,显然不同,为什么要选用“传说”这一材料呢? 写李白等人的诗、文有什么作用?第二部分与全文中心有什么关系?第二部分和其他部分有什么联系? 2、总结,谈体会。(三)研读巩乃斯的马1、问题探究:找出文中有关马奔跑的两个典型场面,体会其中所融入的作者的情感。 作者在对马的描写和赞美中寄托的怎样的人生理想?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教益? 2、总结,谈体会:马和其他一些充满力与美的动物,历来是艺术家钟爱的表现对象。广泛欣赏此类题材的艺术作品,领略其中的艺术魅力,思考不同的艺术种类在表现动物之美时有什么异同之处。(四)组织一次游览活动:1、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全部感官,去捕捉大自然的美,发挥想象和联想,想想自然美景哪些与人的生活经验与人的经验知识相通。 2、调查了解相关的人文内容,体悟自然与人的关系。三、整理学习及活动所得。第五至八课时一、活动主题:展示与评价。二、活动过程:(一)交流活动:1、通过活动,谈谈人们为什么喜爱自然?大自然美在哪里? 2、你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和感受怎样?3、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养各种各样的宠物,对此你有什么看法?4、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向同学讲述有关山水传说与变迁的神奇故事。(1课时)(二)给自己拍摄的照片配上诗文;根据游览所得,写一篇游记,要求有感而发,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2课时)(三)评讲总结。(1课时) 第二单元 科 学 小 品4、说数一、教学要求:1、了解数的发展过程。2、了解课文的体裁和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3、体会充满诗情画意的数学美。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的体裁和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2、体会充满诗情画意的数学美。 三、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理清思路;品味语言。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简介作者。(二)整体感知。 1、速度全文,看看文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本文是一篇说明数的发展过程的科学小品文,采用了以发展过程为序的说明顺序来说明事物。】 2、理清文章的思路。说自然数,负数,零,整数,分数,无理数,虚数,复数,数(三)语言品析。(顺带理解文中所用的说明方法兼及习题二)1、“每个整数对应于数轴上的一个点,这些点以等距离互相分开。你看!负数和正数分别左右如雁翅般排开,零居中央,颇有王者气象。” 【作者在此运用比喻手法,将“正数和负数”比喻成“雁翅般排开”的模样,将负数和正数在数轴上的排列形象生动展现在我们面前。“零居中央,颇有王者气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零”具体形象化,让我们读来不觉枯燥无味。】2、“圆周率则根本不同,3.14159265358979323846既不循环,也无终结,所以包含着无限的信息。想想看!北京图书馆里浩如烟海的藏书所包含的信息虽然极多,但仍是有限的,而圆周率却包含着无限的信息,怎能不令人惊叹! ” 【以圆周率为例说明了无理数的特点:包含着无限的信息。同时和北京图书馆里浩如烟海的藏书所包含的信息作比较,说出自己对无理数的惊叹。 这段文字融说理、描写和抒情于一体,说理体现了科学性特点,介绍了科学知识;描写和抒情常常体现小品的文学性特点,使文章读来情趣盎然。】3、从自然数到负数和零,再到分数、无理数和复数,数的发展史是否还有更新的篇章?我们拭目以待。 【用一句简单的话对全文作了总结,表达了作者对数的发展的美好的愿望。】4、小结:全文运用最多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此外作者还善于运用比喻、引用、作比较等方法进行说明,这些方法的运用使文章增添了灵气和活力,显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体会数学的美,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二)体会数学的美。思考:作者在课文中充满感情的写到:“谁说数学枯燥无味?数学天地充满了诗情画意,有待我们去发掘。”请你从文中概括出“充满诗情画意”的数学美,并另外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来说明。【对称美:如第4自然段“每个整数对应于数轴上的一个点,这些点以等距离互相分开。你看!负数和正数分别左右如雁翅般排开,零居中央,颇有王者气象。” 奇异美: 如第4自然段“圆周率本是圆周与直径之完全确定的比值我们不能不为大自然的神奇奥妙而感到惊讶和震撼。” 创造美:如第4自然段”1的平方根是什么?数学家为此创造了虚数” 和谐美:1是一个最简单的数,但同时可以说一切数起源于1。越来越复杂的数系如:自然数,由1演变出所有自然数:2、3、4、后来再加进它们的相反数1、2、3它们依然是和谐的,而且起源于1。现实生活的例子:如对称美:门常有两扇,相互对称;衣服、对联等。 和谐美:电视机屏幕的长宽尺寸之比为0。618,比例协调而赏心悦目。】(三)语言表达训练。1、文中引用了作者永数字的两首小诗,饶有兴趣的揭示了简单数字的神奇与奥妙。请仔细阅读,找出其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及句式。【修辞:两首诗都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2、学习这两首诗的笔法,选择其他的数字或符号写一首小诗。(四)交流评价。(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5、奇妙的超低温世界一、教学要求:1、了解超低温现象的奇妙之处,了解其应用前景,激发探究科学的兴趣。2、学习本文采用多种说 明方法。3、体会本文严密、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文采用多种说 明方法。 2、体会本文严密、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简介作者。(二)研读课文。 1、整体感知,具体概括出各段的内容。 2、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超低温现象”的“超”体现在哪里,有何奇妙之处?【提示:主要体现在许多物质在零下一二百摄氏度的“超低温”状态下会出现与它在常温下完全不同的性质。如某些金属在超低温状态下出现了电阻消失的超导现象。】3、看看文章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体会其作用。【示例:文中使用了举例子、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列数据等多种说明方法。如在“没有电阻的导线”一节中为了说明超导现象,作者首先举了荷兰物理学家发现“超导现象”的例子,接着又介绍了一个铅金属环在超低温下经过两年半时间电流强度居然没有明显减弱的实验,用两个例子具体生动的说明了超导现象中导电材料电阻消失的特性。】4、语言品味。“而且铌、锌、铝在超低温时也都具有超导性能。”【“23种”是确定数字,“60多种”是不确定数目。说明文要求对所说明的内容作准确的介绍。此外,作者在用词上十分注意掌握分寸。】 “如今,他们正在努力寻找一种就能显示出超导现象。”【“努力”表明科学家工作难度很大,同时也表明科学家不畏困难,执着于科学事业的敬业精神。“稍低于”用词精确、严密。】“如果能够找到这种金属或合金的话,那将引起电力工业上的一场划时代革命。”【“划时代”形象的说明了这个科学研究的意义重大。】5、根据课文内容,为一本简明词典撰写“超低温现象”的条目,不要超过200字,【据理论推算,自然界中的最低温度为237.16,这一冷的极限温度被称为绝对零度,研究发现,在接近绝对零度的一个低温区域(一般指150以下)中,许多物质显示出与常温下截然不同的特性,如铅会变得富于弹性,锡会变得易于粉碎,某些导电材料会出现超导性(即电阻消失或接近于零)。这个低温区域被称为超低温,物质在其中出现的奇特现象即是超低温现象。】(三)拓展联系:查找有关资料,大胆想象,说说除了文中已经介绍的用途外,超低温现象还可以应用到什么地方。(四)总结评价,布置作业。6、寂静的春天一、教学要求:1、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 2、学习本文 把抽象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的技巧。3、培养 绿色信念,倡导环境保护,学习作者以非凡的个人勇气发出的保护环境的呐喊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文 把抽象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的技巧。 2、体会本文严密、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简介作者。(二)研读课文。 1、学生速读文章,整体感知,梳理脉络。【梳理脉络: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污染空气、土地等,化学药物对人的危害,人类没有时间适应世界变化,人类创造化学物质,人类使用化学物质,化学物质的危害,导致恶性循环后果 小结本文】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标题“寂静的春天”是什么意思,作者借“寂静的春天”向世人提出了什么警告。发挥想象力描述一下“寂静的春天”的景象。【“寂静的春天”指由于人们对环境的破坏,滥用化学药品,造成污染。化学药品能够不加选择的杀死任何昆虫,能够使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跳跃于水中,所有的一切都消逝了,一切都趋于寂静。警告:正视化学药品的危害,为了生机勃勃的春天再次到来,正视并改变这个现实。】3、语言品味: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当今对环境的普遍污染中它们共同改变着世界上生物的根本性质。【形象的表现出化学药品的危害极大,隐蔽性极强,易被人忽视,意在唤起人们的注意,表达了作者的迫切心情。】人甚至连自己创造的魔鬼都认不出来。【指出化学药品让人们或动植物不知不觉的受到危害,增强说服力。】这些化学药品不应称作“杀虫剂”,而应称为“杀生剂”。【“杀虫剂”指的是这些化学药品的功用是“杀虫”,“杀生剂”的“杀生”则表现这些化学药品的危害,悲愤之情溢于言表。】这门科学在使用这些武器对付害虫的同时也在打击整个地球。【“打击整个地球”不是危言耸听,滥用化学药品的人们是该清醒的时候了。】(三)写法借鉴。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来进行阐述,请你找出两三处,结合上下文体会其表达效果。【本文为了说明人们采用种种手段污染了环境,制造出来的化学药品适用于人类对自然的战争,较多的采用了对比手法。如第4、5自然段,写人类急躁轻率行动的语句:“人类急躁轻率的步伐胜过了自然界稳健的步履”,人类拨弄原子更丰富了,如“岩石隐秘射线,宇宙射线以及太阳紫外线”等类似射线,“从我们的各个实验室会源源不断的冒出新的化学药品并投入实际使用”这些对形象表明了人类所谓改造环境、控制自然的某些想法违背了地球上生命的发展规律,必将带来严重恶果。】(四)拓展联系。除文中提到的因素外,还有什么因素会使地球上出现“寂静的春天”?人类需做什么 第三单元 小说 9、 药一、教学目的:1、了解小说所反映的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社会。 2、了解小说明、暗两条线索。3、认识小说中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4、深刻认识小说主题。二、教学重点:小说的情节、人物和主题。三、教学难点:小说主题的深刻认识。四、教学方法:以导读、研讨为主,辅之以点拨、释疑。五、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1、理清小说情节。2、读懂小说内容。二、教学过程:(一)研讨情节:药是围绕明、暗两条线索展开情节的:【明线:老栓买药小栓吃药茶客议药药的效果(华大妈上坟)(四个场面分别写了时间、地点)暗线:夏瑜被害夏瑜(血)被吃夏瑜被议血的悲剧】(二)理解各部分内容:1、开头的时令描写勾勒出了黎明前的什么特征?【阴暗、凄清,还有几分恐怖暗示当时的时代特征。】2、 华老栓走到街上,天气本来比屋里“冷得多”。为什么“倒觉爽快”?在这以前心情怎样?在这以后心情又怎样?【在“爽快”之前的心情是沉重的;在“爽快”之后的心情则是由“发冷”吃惊 “慌忙”、“踌躇”精神兴奋。】3、 第三部分“中间开花”,贯通前后:a、 华老栓的两个眼眶为什么“都围着一圈黑线”?【联系(一)是因连夜买“药”所致。】b、 康大叔接连嚷了八个“包好”,分别包含了什么意思?【前四个标榜这人血馒头“与众不同”,因是革命者的鲜血染成;后四个是针对小栓“不住的咳嗽”而发,自我嘲弄这人血馒头治病无效。】c、 康大叔同茶客说了些什么?说明什么?【他讲的是夏瑜被捕的原因和在狱中的表现,说明革命者的英勇,刽子手的凶残,奸细的卑劣,群众的愚昧点明了悲剧根源】4、 第四部分夏四奶奶为什么“现出些羞愧的颜色”?又为什么“瞪着眼只是发怔”?华大妈两次提出“我们还是回去罢”,各包含着怎样的意思?【总的写出两位母亲对儿子死因不理解,毫不醒悟,进一步点名了悲剧的最悲处。】5、小说结尾夏瑜坟上为什么“平空”添上了一个“花环”?【这是为了表明有人怀念夏瑜,革命的火种并没有被扑灭,革命后继有人。这花环添 得“平空”,但很有必要,很有深意。】(三)布置作业:找出课文中描写华老栓、夏瑜、康大叔等人物的文字内容,概括他们的性格特征,并思考小说主题。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1、分析人物性格特征。2、把握小说主题。二、教学过程:(一)分析人物: 【 A、人物形象:华老栓:一个既勤劳善良又愚昧麻木的劳动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夏 瑜:一个既英勇不屈又严重脱离群众的年轻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 康大叔:一个凶狠贪婪为统治阶级效劳屠杀革命者的刽子手。 B、人物描写:通过对华大妈、华老栓、康大叔、夏四奶、刑场看客等描写,栩栩如生 而又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人物群像。】 (二)明确标题含义: 1、小说标题有何意义?【“药”是人血馒头。但它蘸的是一个旧民主主义革命者的鲜血,故就有了其特殊的意义:人血馒头医不好群众肉体上的病;资产阶级革命者的鲜血也治不了群众精神上的病迷信、落后、愚昧、麻木、不觉悟。】2、 那么什么是疗治中国社会的良药?【进行一场真正由民众参加的改造旧中国的革命】3、研讨 : “药”【蘸有革命者鲜血的人血馒头决不是疗治人体疾病的药】 药 【什么是治疗中国社会的良药】 药!【脱离群众的资产阶级革命不是治疗中国社会的良药】(三)布置作业:找出小说的场面描写、景物描写的内容,并思考其表达作用。第三课时一、教学内容:1、研讨场面描写、景物描写及其作用。2、研讨“设疑探微”等内容。二、教学过程:(一) 研讨场面描写及其作用:【老栓买“药”、小栓吃“药”、茶客谈“药”四个场面,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二、 研讨景物描写及其作用:1、华老栓去刑场途中的景物描写【渲染了夏瑜就义时沉寂而肃杀的气氛,反衬华老栓“爽快”和充满希望的心情】。2、华老栓刑场归来的景物描写【这是在兴奋中表现他的愚昧麻木,越兴奋越愚昧麻木】3、墓地丛冢的描写【揭露反动派血腥镇压革命者的罪行】。4、结尾坟地的景物描写【更是渲染了悲凉、死寂的气氛,也增强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 哀和母亲不知儿子死因、不理解儿子的悲哀】三、设疑探微: 1、华老栓买“药”前有没有同华大妈合计过?何以见得?【合计过。可从“你就去么”、“你给我吧”简洁、含蓄而深沉的对话中而知】2、华老栓为什么话少?茶客议“药”时为什么又一言不发?【从中更显华老栓勤劳朴实(老实憨厚)、愚昧麻木的性格特征】3、小栓为什么没说话,只是咳嗽?一共咳了几次嗽?各有什么作用?【这也是作者的精心安排,“无言胜有言”。小栓一共咳了六次嗽:第一部分咳了二次嗽,第二部分咳了一次嗽,第三部分咳了三次嗽,不仅点明了病情的日益严重,而且是对“包好”的“药”层层深入的揭露和讽刺。】4、为什么茶客中还写了一位“二十多岁的人”?他的“气愤”“恍然大悟”又说明了什么?【这仍是作者的精心安排:说明当时民众对革命的不理解,不单是中年、老年,而且还有青年。这也是药这出悲剧的最悲处的表现之一。】5、药“画”了多少次眼睛?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共画了九次之多,如对华老栓夫妇画了三次,对康大叔画了两次,对夏四四奶奶画了两次等,从中进一步体会这些人物的性格或心情。】四、布置作业 。10、项链一、教学目的 1、 通过分析路瓦栽夫人的形象,认识资产阶级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思想对人们的侵蚀毒害 2、 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3、 理解生动、细腻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重要作用。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的的1、2、3点)三、教学时数 :二教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 理清本文的情节结构。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速读课文, 理清本文的情节结构1、文章的线索是什么?【以项链为线索。】2、安情节发展可分为几个部分?【五部分。】(三)速度课文开头到“她常常整天的哭好几天。”所读这部分写什么内容?与后面的情节有何关系? 【写了玛蒂尔德的“痛苦”和“梦想”。交代了她的社会经济地位是属于小资产阶级(如“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朴朴素素”)。她不甘心过寒伧的生活,梦想过上层社会的豪华生活,这是她的心理性格。(如,对她“她觉得很不幸,好像这将低了她的身份似的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梦想梦想梦想”的心理描写。又如对她“她没有漂亮服装然而她偏偏只喜爱这些就想望着得人欢心,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的心理描写。“也”字还深刻的揭示出她那种满腹委屈的内心世界。)这部分虽是序幕,但却构成了她不幸遭遇的“基础”,为下文写她参加夜会而赶制新衣及借项链作铺垫。】(四)默读“挑选项链”的有关段落。思考:划出描写路瓦栽夫人栽借到项链前后的三个心里变化过程,理解这些描写的作用。【通过“发现”、“发抖”、“出神”“迟疑而焦急”“跑起来”、“搂”、“亲”“跑”,细腻而生动的描写了路瓦栽夫人为无珠宝首饰而显得郁闷、不安、忧愁,发现钻石项链时激动、神往;想开口商借而唯恐对方拒绝时犹豫不安;终于得到对方允许时的极度欢欣、兴奋的三个心理变化过程。淋漓尽致的揭示了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精神世界。】(五)默读描写夜会的有关情节。思考:作者怎样具体描写路瓦栽夫人在夜会上的具体表现和心理特征的?作者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在夜会上,她“狂热”、“沉迷” 、“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陶醉于成功的光荣,陶醉在幸福的云雾里,陶醉在甜蜜的胜利里。”作者就是用这些心理描写,在读者面前剖露了路瓦栽夫人庸俗、空虚的心灵,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路瓦栽把一件平日穿的带着“寒伧味”的外衣披在她肩上时,她“为了避免那些穿着珍贵皮衣的女人看见,想赶快逃走。”这又是虚荣心的驱使。】(六)路瓦栽夫人为何与常人不同,不立刻响原主人说出丢项链的真相?(七)路瓦栽夫人对一夜的虚荣换来十年的贫困后悔了吗?这说明了什么?【她并没有后悔,从文中“她一个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的心理描写可见出。十年的辛苦,虽使她的家庭生活和外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并没有 改变她那爱虚荣、慕豪华的性格。这说明她的不幸遭遇决不是偶然因素造成的,而是她爱慕虚荣的性格给她带来的,也说明资产阶级思想对人的毒害的严重性。】(八)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探讨小说各部分的关系。归纳主题。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二)探讨小说各部分的关系。【小说按事件的自然进程叙写,一项链为线索展开情节。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发现项链是假的,前一矛盾的解决预示新的冲突,甚至最后发展到高潮。第一部分叙写玛蒂尔德的“痛苦”和“梦想”,虽属于“非基本情节部分”,但却是构成人物的不幸遭遇的“基础”正当她对梦想的生活得不到实现而痛苦时,丈夫弄来了参加夜会请柬;正当路瓦栽夫人去参加夜会没有珍珠作装饰而苦恼时,她的女友把项链借给了她;正当她在夜会上“狂欢”、“陶醉”的时候,却乐极生悲,丢失项链;正当路瓦栽夫人10年艰辛还清赔款项链的债务,却意料得知项链是假的。这一系列的情节安排就是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小说的结局,不仅使女主人公大吃一惊,读者也会感到意外,他有力的表现了人物性格。这一看来似在意料之外的事情,却又在情理之中,十分可信。因为,在描写中作者已做了三次必要的铺垫和巧妙的暗示,其伏笔有三次之多:第一次是借项链时女友的慷慨答允;第二次是找项链时,珠宝店老板说的:“我只卖出这个盒子”;第三次是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竟没打开盒子看。这些说明项链本不是真的。】(三)如何看待路瓦栽夫人丢失项链这一偶然情节?【丢项链虽是偶然性事件,当蕴含着必要因素,因为如不借项链,自然就无丢失项链的事,而玛尔蒂德爱慕虚荣德独特性格必然驱使她借项链。另外在夜会上她的“狂热”、“兴奋”、“沉迷”、“陶醉”以及后来的“赶快逃走”,在这种陶醉、慌乱之中,是很容易丢失东西的。那些身边总是跟着女佣或随从德太太、老爷们,大小事情不用自己动手,也不用自己操心,一切行动自然是从从容容,怎么会丢失戴在脖子上的项链?这些情节的出现,都是由人物性格的力量推动的,人物的行动及行动方式是由人物的独特性格决定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情节都在为她丢失项链这个情节作铺垫。丢失项链的这个情节的合理性、必然性,也以路瓦栽夫人的性格作基础,是她那爱虚荣的性格造成的。】(四)小说通过曲折的情节,塑造了一个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艳羡虚荣、追求奢华的庸俗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表现了怎样的主题?【主人公的虚荣心是资本主义社会把女性当作玩物而造成的。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尖锐的讽刺了资产阶级爱慕虚荣的思想,诅咒和谴责了资本主义社会。】三、布置作业附:板书设计项链玛蒂尔德的“痛苦”与“梦想”序幕(铺垫)第一部分 借项链 借债赶制漂亮衣服 借项链(参加夜会)开端第二部分 丢项链 (夜会结束)第三部分 赔项链 发展 第四部分 还债务 (十年艰辛生活)第五部分 发现项链是假的(重遇佛来思节夫人)高潮、结局 11、微型小说两篇一、教学目的 1、鉴赏两篇微型小说的表现手法,理解其隐含的意义。 2、理解课文等待散场表达的内在情感,体会差别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意义。 3、会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文章的结构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的的1、2、3点) 三、教学时数 :二教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鉴赏等待散场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二)速读课文, 理清本文的情节结构。【情节:看舞剧遇到小伙子看到小伙子的女友我的心理活动。】(三)赏析课文。1、小说的内容。【小说写了剧场外小伙子等待着剧场内的姑娘出来,剧场内的姑娘因舍不得浪费一张宝贵的票,一面看着剧场外的男友,一面焦急的等待散场,小说赞美他们纯洁的爱情。】2、小说中“我”的作用。【小说没有直接写爱情故事里的两个主人公是如何相爱的,而是通过“我”,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描述这个故事。在这里,“我”起线索的作用,以“我”的视角和心理活动联系场内外一对青年人的纯真爱情。】3、体会场景选择的精心。【第4段中写车多,突出了观看舞剧的人多,“默然”写出周围环境的静。从全文看,作者有意安排故事发生在雨天,更能突出小伙子对女友的痴情冒雨苦等,不忍离去。】 4、品析文中的细节描写及语言包含的情感。【第10自然段,“我把票递给他他却仍然把我持票的手推开了。”这一段中一“接”一“看”一“退”一“推”,反映了小伙子对女友的牵挂与关心。第12自然段中,“说着便扭头朝剧场大门张望而他没能及时迎上去。”此句写出了小伙子对女友的一片痴情,“生怕”一词表现其内心对姑娘的关心,痴情的等待。最后一段的描写,侧面烘托出小伙子和女友的完美爱情结果,后面通过姑娘神态和动作的描写,传达出她被小伙子的一片痴情和耐心所感动的心理感受。“永恒的旋律”就是指无私伟大的爱情。两个爱好艺术的年轻人彼此相爱,心牵对方,只想着对方。他们自己的爱情已经称为了一种艺术,奏出了人间至善至美的永恒旋律。】5、从文中找出作者所设置的悬念,尝试自己分析。(四)学生虚构故事,尽量做到能有细节,有悬念。(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鉴赏差别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二)速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小说叙说了阿诺德和布鲁诺在头脑、眼光、意识等方面的差别。】 (三)进一步赏析课文。1、分析小说中两人的特点。【布鲁诺:思维简单,目光短浅,缺乏市场眼光,被动投入工作。阿诺德:办事干练,果敢心细,办事周密,有超前意识、经济头脑,主动投入工作。】2、布鲁诺和阿诺德明显存在着差别,你认为布鲁诺该怎样弥补这种差距?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布鲁诺该向阿诺德学习,热情投入工作,全力以赴。启示:充满竞争的社会,被动终将会被淘汰,只有主动向上的人才能不断进步与发展。】3、试分析文中是如何运用对比叙述来揭示深刻的道理。学生根据内容找出对比的地方加以体会。(四)比较两篇小说在情节安排上的共同之处。【情节安排上,紧凑而完美,构思巧妙;刻画人物上,顾及行动、语言神态,做到形神兼备;运用了留白艺术。】(五)口头表达训练:发挥合理想象,虚构差别下来的情节,把故事进行交流。(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