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93795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学案 岳麓版必修2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1)国际:十月革命后,英、法、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对苏俄进行了武装干涉,妄图扼杀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2)国内: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2目的(1)前期:苏维埃政府提出“一切为了前线”。(2)后期:布尔什维克党幻想以此直接过渡到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3内容(1)实行余粮征集制,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其余粮食以极低的价格交售国家。(2)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3)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4)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4.评价(1)积极: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2)局限: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1)内战结束后,苏维埃政府亟须恢复遭到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2)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频繁发生暴动。(3)国家没有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2目的: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开始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3内容(1)农业方面: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由农民自己支配。(2)工业方面: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3)流通方面: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4意义(1)理论意义: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确立与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2)实践意义: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三、斯大林时期的经济1形成过程: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逐步取消了新经济政策。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斯大林体制。2主要特征(1)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2)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3)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4)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3影响(1)积极:到二战前,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也为日后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2)消极: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存在严重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僵化地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4扩展:二战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这种体制。轻巧识记1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2斯大林时期的经济名师点拨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原因(1)根本原因:当时苏俄的生产力水平较低,小农经济占优势,工业生产落后。(2)直接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显现,出现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喀琅施塔得发生反政府兵变。概念阐释1斯大林模式这种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即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进行资源配置,进行社会生产活动。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政府通过计划确定全社会的产、供、销和企业的人、财、物等。2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指令性计划是国家下达的带有强制性质的,执行单位必须保证完成的计划,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用较广。指导性计划是国家下达给部门、地方和企业参照执行并运用经济杠杆来保证实现的计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性,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内容。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战胜了国内外的敌人,但引起了农民的不满,因而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新经济政策调动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苏维埃政权得到支持和巩固。3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及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经济政策的“新”材料一1921年3月,布尔什维克第四次代表大会通过新经济政策。政策主要提到七点:国有工业仍为国民经济之基础;小工业及手工业应得到充分发展;可以自由出卖其制成品及承受定购;苏维埃全力支持人民之日常需要品的生产;自由贸易废除粮食法定价格,实行市场价格;企业可以出租给私人或外资。苏联简史(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苏联经济政策调整的表现。教你读史结合“国有工业、自由贸易、出租”等关键词,来判断新经济政策在所有制、流通等领域的调整。提示恢复发展私人小企业;允许农民自由支配余粮;允许自由贸易;允许资本家经营企业。材料二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大国崛起解说词(2)新经济政策对马克思主义有哪些突破?教你读史利用市场、货币、商品等信息做出理解分析。提示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新经济政策“新”的表现(1)所有制:允许私有制的存在,出现了多种所有制形式。(2)分配形式:实行按劳分配。(3)流通领域:允许自由贸易。(4)过渡方式:按经济规律办事,从直接过渡转变为逐步过渡。(5)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斯大林体制的特点和影响材料一现在我国经济状况中最重要和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重心已转移到工业方面了。要推进整个经济,所需要的正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业上。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我们必须以尽快的速度扩大我国工业,把工人数量增加一两倍,我们必须把我国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而且越快越好。斯大林全集(1)材料一体现了斯大林模式的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模式对苏联兴衰的影响。教你读史依据“重心已转移到工业方面”“发展重工业”等信息分析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提示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强调高速度;农业服务于工业。影响: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造成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压抑地方和企业积极性,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材料二关于斯大林模式的两幅漫画:(2)结合材料二中的图片和所学知识,概述斯大林模式存在的问题。教你读史材料中关键信息“命令”“跛脚”体现了斯大林模式存在的问题。提示问题:依靠行政手段干预经济发展,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斯大林体制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1)单一公有制。(2)优先发展重工业。(3)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4)指令性计划经济。2影响(1)积极方面: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为其他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借鉴。 (2)消极方面:后来逐渐僵化,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二战后被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照搬,成为东欧剧变的历史根源。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背景残酷的战争环境,物资极度匮乏国内出现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主要内容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工业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主要内容商业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分配形式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按劳分配评价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但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引起了农民的不满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二、斯大林模式经济方面的特点、评价和教训1特点: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它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用指令性计划管理经济。2评价积极作用(1)暂时适应了战争与革命的需要,有效地调动了苏联的人力、物力、财力,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反法西斯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使苏联免受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同时抓住时机,大量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使苏联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消极影响(1)没有处理好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造成了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2)没有处理好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危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3)没有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指令性计划压抑了地方企业的生产积极性3教训(1)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注意保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题组一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11919年3月,苏维埃政府将全国城乡存在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社,一律联合并改组为统一的消费公社,规定全体城乡居民都必须加入消费公社,日用必需品由国家统一分配。由此可知,苏维埃政府()A取消了自由贸易B实行了普遍义务劳动制C鼓励私人办企业D征收固定粮食税解析:选A依据材料“1919年3月”“日用必需品由国家统一分配”信息可知,当时苏俄正在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了商品贸易,日用必需品实行国家统一配给制,故A项正确。2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斯基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A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B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C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D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解析:选A据材料“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可知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农民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故A项正确。3苏俄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从经济规律的角度讲,主要“新”在()A加强国家政权对经济的管理B实行余粮征集制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D目的是为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解析:选C加强国家政权对经济的管理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特点,故A项错误;实行余粮征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故B项错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是苏俄新经济政策特点,故C项正确;苏俄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目的都是为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故D项错误。题组二斯大林体制的确立4前苏联有一个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坏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反映苏联()A国力薄弱物资匮乏B苏联农民环保意识非常强C个人崇拜相当严重 D斯大林模式导致经济失调解析:选D材料中提到的没有“油”“锅”,说明了苏联轻工业的严重落后,原因是片面发展重工业,“没有柴”说明了在集体农庄体制下,集体从农民手里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没有积极性,这些都说明了苏联在斯大林模式下存在严重的弊端,故D项正确。5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这种认识是出于苏联在农村实施了()A余粮征集制 B固定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 D大规模垦荒解析:选C斯大林模式下快速推进农业集体化,通过工农业剪刀差,牺牲农业,为苏联的工业化积累资金,故C项正确。6有历史学家在研究苏联(俄)历史时,把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俄)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以下各项与三个实验分别对应正确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B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工业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解析:选A“理想”是实现社会主义。“追随理想的实验”指的是在落后的经济状态下,实行工商业国有化,企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面对现实的实验”是在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下,依据国情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即新经济政策;“回归理想的实验”是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苏联,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即斯大林模式。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列宁说:“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材料中的“经济政策”是指()A农业集体化政策B新经济政策C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解析:选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战争特定环境下实行的经济政策,与材料意思相符,故D项正确。2“的一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实行国有化,另一个特征是强行征用农民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 处最合适的应是()A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苏俄新经济政策C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中国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析:选A根据题中材料,强行征用剩余农产品,可判断它可能是余粮征集制,故A项正确。31921年,列宁宣布说:“我们搞错了,我们的一举一动似乎表明可以在一个几乎不存在资本主义的国家建成社会主义。在建成一个社会主义社会之前,我们必须重建资本主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俄国从未经历资本主义阶段B列宁主张积极发展资本主义C“搞错了”的原因是脱离了国情D“重建”的手段是加强国家干预解析:选C俄国在十月革命前经历资本主义阶段,故A项错误;列宁主张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发展资本主义,不是积极发展资本主义,故B项错误;19181921年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脱离了国情,故C项正确;“重建”的手段是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经济,故D项错误。41921年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说是由于()A苏俄的社会性质B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C苏俄生产力水平D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解析:选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使苏俄的生产关系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引起了一些政治经济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调整生产关系,故C项正确。5列宁认为,我们曾经是而且现在还是一个小农国家,因此我们向共产主义过渡比其他任何条件下困难得多。他强调,只有当国家实现了电气化,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打下了现代大工业的技术基础的时候,我们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这一论断()A重申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必要性B阐明了新经济政策存在的局限性C指出了苏联的现代化道路的方向D否定了西方的工业化成就及经验解析:选C“只有当国家实现了电气化,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打下了现代大工业的技术基础的时候,我们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指明了苏联的现代化道路的方向,故C项正确。6有学者指出,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阶段;18401919年是中华文明浴火重生的岁月;19171937年是苏式社会主义文明诞生走向强大的关键时期。该学者论述的共同标准是()A民主政治制度全面确立B经济发展模式发生变化C工业文明占据主导地位D启蒙思想发挥指导作用解析:选B17501850年是西方工业革命阶段,18401919年中国的传统经济向近代经济转变,19171937年的苏联逐渐找到了新的工业化模式,故B项正确。7苏联在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时,实行居民证制度。只给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有居民证。没有居民证和其他相关证明文件,苏联公民是不能异地流动的。苏联当时实施这一居民管理制度,主要是为了()A限制农民自由流动 B迅速发展农业生产C满足工业化发展需要 D加强对城乡的统治解析:选C苏联实施居民管理制度主要为了保证重工业发展有充足的劳动力,故C项正确。8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莫斯科日记中写道:“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弊端B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C苏联的经济体制能为世界发展提供借鉴D苏联政策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发展解析:选C材料所述时间为1934年,这时的西方世界正处于大危机中,资本主义世界濒于崩溃,而另一方面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可知,罗曼罗兰希望通过借鉴苏联的经验拯救危机中的西方,从而实现美好未来,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列宁曾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都是可笑的”后来,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材料二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的经济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为此,苏俄的农业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8分)(3)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中,我们能得出什么有益的启示?(4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列宁从主张消灭商品经济到主张发展商业,结合教材可知,是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可得出两者过渡方式的改变,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所有制结构、计划与市场关系两方面比较两者的变化。第(3)问,从国家国情、市场规律、生产力的发展等角度分析概括。答案:(1)变化:由排斥商品经济到依靠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调整: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2)改变: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充分利用商品价值规律来加快经济发展的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