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5、6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态环境的保护》测评A(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93547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5、6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态环境的保护》测评A(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5、6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态环境的保护》测评A(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5、6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态环境的保护》测评A(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5、6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态环境的保护测评A(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共50分)1.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气候、食物、天敌和传染病都将影响到大熊猫的种群密度在弃耕农田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和有机物总量均不断增加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与北极苔原相比,热带雨林抵抗力稳定性高、恢复力稳定性低A.B.C.D.解析:森林生态系统垂直结构明显,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较高。北极苔原温度极低,其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热带雨林物种丰富,抵抗力稳定性高、恢复力稳定性低,但都高于北极苔原。答案:A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处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B.一定能固定CO2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D.一定是植物解析: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合成有机物,它包括光能自养生物和化能自养生物,化能自养生物大多为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等。答案:D3.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给农作物施农家肥既能使植物充分利用有机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又能避免施化肥导致土壤酸碱化B.碳在生态系统中以CO2的形式在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循环C.在“草兔鹰”这条食物链中,兔属于初级消费者,兔同化作用获取能量的一部分通过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D.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大力植树造林等能减缓酸雨和温室效应等的发生,从而保护环境,实现绿色生活解析:给农作物施农家肥,肥料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才能被植物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释放的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兔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兔同化的能量,应属于草同化的能量。答案:D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调节大气CO2平衡方面,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大于海洋生态系统B.发菜是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一营养级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意味着其营养结构越简单D.生态系统在外界干扰作用下不受损害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解析:在调节大气CO2平衡方面,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小于海洋生态系统;发菜属于蓝藻,是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在外界干扰作用下不受损害的能力叫抵抗力稳定性。答案:B5.下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是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解析:此食物网共有9条食物链,硅藻属于生产者,不是分解者;生产者遭到破坏对食物网的影响最大;磷虾在每一条食物链中都是第二营养级;生产者遭到破坏对食物网的影响最大。答案:C6.下图所示为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B.图中初级消费者只有植食性鸟C.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D.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该图只体现了2种成分解析:分析图可知,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组成;植食性鸟和食草昆虫都是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的有鹰、食虫鸟、蜘蛛和青蛙4种生物;该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答案:D7.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错误的是()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解析:生态系统还应该具有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因此水稻、鸭、害虫和杂草不能组成一个生态系统。答案:D8.一种蝇的幼虫生活在牛的体表,以牛的皮肉为食,可致牛死亡,牛死后遗体被细菌分解,在生态学上,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牛为生产者B.细菌为消费者C.蝇的幼虫为次级消费者D.牛和蝇幼虫的关系为互利共生解析:牛以植物为食,是初级消费者。蝇的幼虫以牛的皮肉为食,是次级消费者。细菌分解牛的遗体,为分解者,牛与蝇幼虫的关系为寄生。答案:C9.我国科学家乘坐自主研发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深潜到水深约7 000 m的海底时,发现了一副鲸的骨架,并在该骨架上找到了一种新型蠕虫。这种蠕虫没有消化器官,它的附肢像树根一样深入到鲸的骨髓里。蠕虫附肢里存在一些特殊的细菌,这些细菌能将骨中的脂肪转化为糖供给蠕虫进行生命活动。下列有关上述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蠕虫和细菌的代谢类型与乳酸菌相同B.细菌与蠕虫的关系在生态学上属于寄生C.鲸骨架细菌蠕虫构成了一条捕食食物链D.蠕虫和细菌属于海洋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解析:在深海中,氧含量极低,可以认为进行的是无氧呼吸,蠕虫和细菌都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为异养厌氧型,与乳酸菌相同,A项正确。蠕虫能使细菌得到骨中的脂肪,细菌将转化成的糖供给蠕虫,二者为互利共生关系,B项错误。捕食食物链应该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而蠕虫营腐生生活,为分解者,C项错误,D项错误。答案:A10.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循环B.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共5条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照射到绿色植物上的光能D.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至少是流入螳螂中能量的25倍解析: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图中显示只有1条食物链: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蛇;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按20%计算,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至少是流入螳螂中能量的25倍。答案:D11.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其中表示生产者呼吸释放量,表示分解者呼吸释放量,表示消费者呼吸释放量,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表示B.的量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C.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的多少可用表示D.该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与消耗量相等解析: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可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分解者呼吸作用越旺盛,释放的CO2量越多;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大于表示的呼吸量;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小于消耗量,这是因为还有一部分能量储存在生物体内。答案:A12.下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一中的甲和己均代表的是第二营养级,属于一个种群B.调查图一中的戊和庚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标志重捕法C.丙刚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变化如图二中的曲线XD.若图二中的曲线Y代表的是该生态系统中丙的数量变化,则C点对应的是图三中的t1时刻,此时丙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解析:图一中的甲和己均代表的是第二营养级,但不属于一个种群。调查图一中的戊(植物)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样方法,调查庚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标志重捕法。丙刚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一段时间内,由于食物充足、没有天敌,种群数量变化如图二中的曲线X。图二中C点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零,对应的是图三中的t2时刻,种群数量对应K值。答案:C13.右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A、B、C、D组成生物群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D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可以是动物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C.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传递D.大气中的CO2都是生物呼吸作用的产物解析:根据图中的双向箭头可以推知,A是生产者,B、C都为消费者,A、B、C所有的箭头都指向D,可以推断D为分解者。分解者可以是微生物,也可以是动物,如蜣螂。大气中的CO2不都是生物呼吸作用的产物,也可以是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答案:D14.右图表示某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不足10%B.该生态系统的全部肉食性动物构成一个种群C.该生态系统的浮游生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构成群落D.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彼此独立解析:此水生生态系统中全部的肉食性动物包括多个物种,不能组成一个种群;群落应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该生态系统的能量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分别约为6.8%、8.8%;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而能量则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二者不可分割。答案:A15.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J/(cm2a),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有机物中的总能量为1 250 J/(cm2a)B.甲到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6%C.甲同化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和被丁利用D.在此生态系统中,一只狼捕食一只野兔,获得的能量只能在10%20%之间解析:由题图可知,每一个营养级的能量都包括三个去向:用于自身的呼吸作用、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因此甲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175+200+875=1 250J/(cm2a);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等于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与上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百分比,乙同化的能量为200,甲同化的能量为1 250,因此从甲到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0%=16%;从以上叙述中可以看出,甲的能量只有16%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因此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和被丁(分解者)利用;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指的是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不是生物个体之间的传递效率,因此一只狼捕获一只野兔获得的能量有可能高于20%。答案:D16.下图甲是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图,图乙是人们绘制的在蚯蚓养殖池中加入一定量食用菌杂屑后蚯蚓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观点的是()甲乙A.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经过了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的利用效率B.合理使用农家肥可以提高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蚯蚓种群数量达到K/2值时,种内斗争最激烈D.食用菌和蚯蚓属于分解者,它们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进行解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农家肥被分解者分解产生的CO2和矿质元素提高了植物光合作用效率,因此可以提高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最大,种内斗争最激烈,在K/2值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答案:C17.下列有关生态学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力植树造林、改善能源结构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之一B.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生物的多样性C.一般来说,恢复力稳定性差的生态系统,其营养结构往往比较简单D.湿地的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解析:温室效应是由大气中CO2过多造成的,因此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和改善能源结构加以缓解;生物多样性增加可以提高生物圈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来说,恢复力稳定性差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强,营养结构比较复杂;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如湿地的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功能。答案:C18.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四川地震灾区的部分大熊猫被转移到成都、北京等地饲养属于就地保护B.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C.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种群、生态系统三个层次D.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解析:将大熊猫迁移到其他地方进行保护属于易地保护,A项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项错误。森林调节气候的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项错误。答案:B19.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保护()A.物种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解析: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天然分布区等。由题意知,建立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答案:D20.下图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解析:鲈鱼处在土著鱼的下一个营养级,由于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所以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A项正确。土著鱼与鲈鱼的关系为捕食,B项错误。鲈鱼引入会导致土著鱼数量先减少后增加,间接导致浮游动物先增加后减少,C项错误。通过上面分析,浮游植物的数量先减少后增加,D项错误。答案:A21.某农场面积约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解析:天敌鹰的迁入率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A项正确。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数量=1002802=14 000(只),种群密度=14 000140=100(只/hm2),B项正确。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的物种数量的多少,黑线姬鼠数量下降,物种丰富度不一定下降,C项错误。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最高营养级所含能量最少,D项正确。答案:C22.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解析: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A项正确。防治稻田害虫,能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但不能改变能量传递效率,B项错误。因人为作用,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演替速度及方向会有差异,C项正确。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卷叶螟的数量下降,就会有更多的褐飞虱被拟水狼蛛捕食,D项正确。答案:B23.(xx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D.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解析:由于捕食者的存在可有效地限制被捕食者的数量增多,使其他物种的生存阻力减小,有利于提高物种的多样性,故A项正确。沼泽地改造成人工林后,生物种类减少,群落结构变得简单,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故B项错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比直接价值更为重要,故C项正确。农田中除草是为了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不矛盾,故D项正确。答案:B24.(xx江苏常熟高三一模)右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分别为t3和t5B.t2t3时间段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乙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t1t2时间段内甲、乙种群都呈“J”型增长D.t4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乙的种群密度最大解析:种群增长速率大于零时,种群数量表现为增加,故t2t3时间段内甲、乙种群出生率均大于死亡率;甲、乙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分别为t3和t5;t1t2时间段内甲、乙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增大,此段时间内,种群的增长类似“J”型,但从增长率看,并不是“J”型增长,是“S”型增长的前半部分;t4时,甲的种群密度继续下降,乙的种群密度在t5时最大。答案:A25.(xx宁夏高三一模)右图表示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信息可在物种a和物种b之间相互传递B.物种a含有的能量比物种b多C.物种a与物种b之间是捕食关系D.物质在物种a与物种b之间是循环的解析:由题图可知,物种a和物种b是捕食关系,物种b是捕食者,因此物种a含有的能量比物种b多;信息可在物种a和物种b之间相互传递,物质在物种a和物种b间是单向传递的,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循环的。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14分)下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及对秸秆进行进一步利用的示意图,请据此回答有关问题。(1)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系统的优势主要是。(2)秸秆利用后产生的废渣可以还田,其中的有机物可被分解,产生的可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3)若蛇的食物有1/5来自蛙,4/5来自鼠,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 kg体重,至少需要消耗水稻kg;农田中的生物可以通过捕食与被捕食传递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4)若要调查鼠的种群密度,利用的方法是;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蛙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填“K”或“K/2”)值,此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为。解析:(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观察题图可知,该农业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3)计算至少消耗的植物的量,应选择20%的能量传递效率。(4)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答案:(1)水稻固定太阳能的总量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2)分解者CO2和无机盐(3)45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标志重捕法K027.(14分)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连续多次蓝藻爆发,引起水草死亡,周边居民也有出现某种有毒物质中毒的现象。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湖泊中导致蓝藻爆发的主要非生物因子是过量的。导致水草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草生长的环境中缺少和这两种非生物因子。(2)某小组分别于早晨和下午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甲组pH为7.3,乙组pH为6.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组,理由是;甲组水样中的氧气含量于乙组的,理由是。(3)如果居民中毒是由有毒物质经食物链的传递引起的,则这条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是人。解析:湖泊中蓝藻爆发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中含N、P等元素的无机盐含量过高。蓝藻大量生长覆盖在湖泊的表面,使湖泊中缺少水草赖以生存的光和氧气,因此导致水草死亡。早晨水中CO2的含量高,氧气的含量低,水体的pH较低,随着蓝藻等生物的光合作用的进行,下午水体中CO2的含量较低,氧气的含量较高,水体的pH升高。答案:(1)含N、P等元素的无机盐光氧气(2)乙蓝藻等生物在夜晚进行细胞呼吸产生大量CO2,CO2与水结合产生碳酸后使水的pH下降大蓝藻等生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大量氧气,使水中含氧量上升(3)蓝藻浮游动物鱼(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8.(12分)下图甲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1)在该生态系统中,既是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食物的生物是。(2)请根据图甲中的生态系统,写出图乙中能量金字塔各营养级的所有生物名称。;。(3)有人研究该生态系统中食草虫个体存活数与发育期的关系,结果如图丙。从中可推知食草虫死亡率最大的时期是。(4)沼蟹会破坏大米草根系,土壤中的磷可促进藻类生长。若在食草虫幼虫期喷洒只杀灭该虫的含磷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一段时间后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造成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食草虫死亡导致细菌数量增加,通过图甲的食物关系,引起沼蟹数量增加;同时因含磷杀虫剂的使用,导致藻类数量增加,通过食物链也会引起沼蟹数量增加,从而造成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5)上述事实说明,人类活动会引起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减少,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容易受到破坏。解析:(1)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看出,细菌既是分解者,又是消费者(线虫)的食物。(2)能量金字塔中,代表生产者,包括藻类和大米草;代表初级消费者,包括海螺、线虫、食草虫;代表次级消费者,包括沼蟹、蜘蛛。(3)从图中可以看出,食草虫在一龄幼虫阶段死亡率最高。(4)由于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含磷杀虫剂,导致食草虫死亡,蜘蛛的数量减少。食草虫死亡后,细菌的数量大量繁殖,从而导致线虫数量增多,使沼蟹的数量增加;同时由于含磷杀虫剂的使用,导致藻类数量增加,通过食物链“藻类线虫沼蟹”,也会引起沼蟹数量增加,由于沼蟹大量破坏大米草的根系,大米草的数量减少。(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种类有关,生物种类越多,自我调节能力越大。答案:(1)细菌(2)藻类、大米草食草虫、线虫、海螺沼蟹、蜘蛛(3)一龄幼虫(4)减少细菌线虫沼蟹藻类线虫沼蟹(言之有理即可)(5)下降生态平衡(生态系统)29.(10分)(xx海南高考)回答下列关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问题。(1)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这种作用所具有的价值属于(填“间接”或“潜在”)价值。(2)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下图所示。图中A是一种气体,B、C、D、E和F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图中A表示,生物成分E表示,生物成分F表示,表示初级消费者。解析:(1)调节气候和保护海岸属于生态价值,生态价值即间接价值。(2)大气中的CO2库和生产者进行双向交流,同时其他各种生物成分都可产生CO2,因此A表示CO2,E表示生产者,C、B、D依次表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三级消费者。其他各种生物成分的碳都可流向F,F中的碳单向流向大气,故F表示分解者。答案:(1)间接(2)CO2生产者分解者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